查看完整版本 : 香港史上受颱風最多破壞的一年 : 1964年

nklj1 2012-7-25 22:12

1964年乃是香港受颱風破壞最多次數的一年,其中共有5個颱風令天文台錄得烈風程度的風力 ,另外
亦有5個熱帶氣旋令香港天文台懸掛一號或以上風球.這年天文台懸掛風球的時間更長達570小時,
較舊紀錄1960年的432小時,或其後於1974及1999年所創下分別是525及520小時長了不少.可說暫時
仍未有後來者.
[table=98%][tr=#ffffcc][td]熱帶氣旋名稱[/td][td=1,1,13%]生存期^[/td][td]估計最高平均風力^[/td][td=1,1,25%]最近香港/最強時強度^[/td][td=1,1,22%]懸掛之最高信號*[/td][/tr][tr][td]颱風 維奧娜[/td][td][color=#3333ff]4日[/color][/td][td]70knots(130km/h)[/td][td]STS/Typhoon-1[/td][td]7,8[/td][/tr][tr][td]颱風 芸妮[/td][td]8日[/td][td]100knots(185km/h)[/td][td]Typhoon-3/Typhoon-3[/td][td]3[/td][/tr][tr][td]颱風 艾黛[/td][td]8日[/td][td]135knots(250km/h)[/td][td]Typhoon-2/[color=#ff0000]Typhoon-5[/color][/td][td]9[/td][/tr][tr][td]颱風 露比[/td][td]6日[/td][td]120knots(220km/h)[/td][td][color=#ff0000]Typhoon-4[/color]/Typhoon-4[/td][td][color=#ff0000]10[/color][/td][/tr][tr][td]颱風 莎莉[/td][td]9日[/td][td][color=#ff0000]170knots(315km/h)[/color][/td][td]Typhoon-1/[color=#ff0000]Typhoon-5[/color][/td][td]7,5,6[/td][/tr][tr][td]颱風 桃麗達[/td][td][color=#ff0000]11日[/color][/td][td]110knots(205km/h)[/td][td]Typhoon-1/Typhoon-3[/td][td]3[/td][/tr][tr][td]熱帶風暴 比麗[/td][td]7日[/td][td]60knots(110km/h)[/td][td]STS/STS[/td][td]3[/td][/tr][tr][td]颱風 嘉麗[/td][td]7日[/td][td]80knots(150km/h)[/td][td]Typhoon-1/Typhoon-1[/td][td]3[/td][/tr][tr][td]颱風 黛蒂[/td][td]8日[/td][td]90knots(170km/h)[/td][td]Typhoon-2/Typhoon-2[/td][td][color=#ff0000]10[/color][/td][/tr][tr][td]熱帶風暴 喬治亞[/td][td][color=#000000]4日[/color][/td][td][color=#3366ff]45knots(85km/h)[/color][/td][td][color=#3366ff]TS/TS[/color][/td][td][color=#3366ff]1&SMS[/color][/td][/tr][/table]^ * by HKO [b]1964年令香港天文台受烈風吹襲的颱風資料列表:[/b]
[table=98%][tr=#cccccc][td=1,1,96]颱風名稱[/td][td=1,1,129]最大風力時間[/td][td=1,1,85]最接近距離[/td][td=1,1,113]天文台錄得最低瞬時氣壓[/td][td=1,1,96]錄得之降雨量[/td][td=1,1,89]烈風持續時間[/td][td=1,1,164]天文台最高風力*(平均/陣風)[/td][/tr][tr][td=1,1,96]颱風 維奧娜[/td][td=1,1,129]May 28 0300 & 0600[/td][td=1,1,85]WSW 90km[/td][td=1,1,113]991.9hpa[/td][td=1,1,96]300.4mm[/td][td=1,1,89]3 hours[/td][td=1,1,164]ESE 65 / 152[/td][/tr][tr][td=1,1,96][color=#3333ff]颱風 艾黛[/color][/td][td=1,1,129]Aug 8 2000[/td][td=1,1,85]SW 60km[/td][td=1,1,113]972.0hpa[/td][td=1,1,96]121.9mm[/td][td=1,1,89]2 hours[/td][td=1,1,164]NE 77 / 207[/td][/tr][tr][td=1,1,96][color=#ff0000]颱風 露比[/color][/td][td=1,1,129]Sep 5 1300[/td][td=1,1,85]SW 30km[/td][td=1,1,113]968.2hpa[/td][td=1,1,96]191.5mm[/td][td=1,1,89]6 hours[/td][td=1,1,164]ESE 108 / 227[/td][/tr][tr][td=1,1,96]颱風 莎莉[/td][td=1,1,129]Sep 10 2200[/td][td=1,1,85]NE 60km[/td][td=1,1,113]989.1hpa[/td][td=1,1,96]181.2mm[/td][td=1,1,89]40 minutes[/td][td=1,1,164]WSW 65 / 104[/td][/tr][tr][td=1,1,96][color=#ff0000]颱風 黛蒂 [/color][/td][td=1,1,129]Oct 13 0400[/td][td=1,1,85]E 35km[/td][td=1,1,113]977.3hpa[/td][td=1,1,96]331.2mm[/td][td=1,1,89]8 hours[/td][td=1,1,164]N 85 / 175[/td][/tr][/table]球. [b][color=#3333ff]十[/color][/b]

[b][color=#993300][/color][/b][b][color=#993300]颱風 艾黛[/color][/b] (TY IDA) [b]生命簡史及對香港影響:(綜合JTWC及HKO資料)[/b] 一個熱帶低氣壓在雅蒲島以東約1060公里形成,它其後在當日增強為熱帶風暴,並被命
名為艾黛.它其後採取西北偏西途徑移動,在8月4日增強為颱風,並在8月6日增強為
超級颱風.其超級颱風的強度維持了一天後,因在菲律賓登陸而變回強烈颱風,以
西北偏西的移動方向在8月7日進入南中國海. 受艾黛影響天文台在8月7日錄得1964年全年最高氣溫33.9度.最終艾黛在8月8日晚上
最接近香港,天文台亦因此高懸九號風球,但由於東南風並沒有增強至颶風程度,因此
天文台並沒有懸掛十號風球.艾黛其後深入內陸,在翌日下午於廣東內陸消散.
[b][/b]

[b][color=#009900]破紀錄九月份連續十四來四大颱風吹襲[/color][/b] [b][color=#666600]颱風 露比[/color][/b] [b]生命簡史及對香港影響:(綜合JTWC及HKO資料)[/b] 露比是史上為香港帶來颶風的颱風之中,生成位置最北的一個. 一個名為露比的熱帶風暴在9月1日於沖繩島東南約840公里被發現,它初時向西南偏西
或西移動,並在翌日進一步增強為颱風.它其後在9月3日橫過巴林坦海峽,在9月3日
晚上至9月4日清晨進入南中國海.因此天文台在9月4日早上6時15分懸掛一號戒備信號
.此時露比集結在香港東南偏東約370浬(685km).9月4日香港的天氣大致良好,炎熱
,黃昏時有局部地區性狂風雷暴. 進入南海後,露比轉向西北偏西移動 ,並繼續增強,JTWC最後一次派飛機是042230GMT
,此時露比位於21.3N 115.3E(香港東南 160公里),其中心氣壓為963HPA,折合
十分鐘中心平均風力約75KNOTS,當次實測風力為65KNOTS(但該日早上的飛機探得
風速達95KNOTS) 按JTWC強度分析,露比在9月5日清晨增強一分鐘中心平均風力105knots(195km/h)。
[align=center][align=right][img]http://images.bravenet.com/bravenet/images/c/cpccreatives/close-word.gif[/img][/align]
[align=center][u]Build your Website in Minutes[/u]
[u]Point, Click, Save – No HTML required and Hundreds of Available Themes! Free Trial, Click here[/u]
[align=center][u]Click Here[/u][/align]


[/align][/align]

[color=#0066cc][img=1,1]http://rs.gwallet.com/r1/pixel/x1931r1090557[/img][/color] [img]http://stattrack.0catch.com/app/track/handler?user=12&key=rubbish&ref=http%3A//hkswcdb.greatnow.com/hkswcdb/6080s.html&url=http%3A//hkswcdb.greatnow.com/hkswcdb/1960s/1964.html&t=%u9999%u6E2F%u53F2%u4E0A%u53D7%u98B1%u98A8%u6700%u591A%u7834%u58DE%u7684%u4E00%u5E74%20%3A%201964%u5E74&res=1280x960&rand=0.01929060234563318[/img]

香港亦在9月5日午夜前後開始吹起和緩偏北風,天文台在9月5日早上2時35分懸掛
三號強風信號,此時露比距離香港約250公里.

隨後天文台在9月5日早上7時改懸七號風球,以警告烈風程度的東北風將會影響香港.
早上9時,露比集結在香港天文台東南偏東 80公里 .

隨著強風程度的偏北風則在早上8時開始影響香港,風力且迅速增強. 天文台在早上
10時30分懸掛九號風球,此信號更在早上11時40分被十號颶風信號所取代,用以警
告"露比"的風眼掠過香港時,香港風向的突然轉變. [img=640,512]http://weather.unisys.com/hurricane/w_pacific/1964/20/track.gif[/img]
[url=http://weather.unisys.com/hurricane/w_pacific/1964/20/track.gif]http://weather.unisys.com/hurricane/w_pacific/1964/20/track.gif[/url]

[color=#0066cc][img=1,1]http://rs.gwallet.com/r1/pixel/x1931r1090557[/img][/color] [img]http://stattrack.0catch.com/app/track/handler?user=12&key=rubbish&ref=http%3A//hkswcdb.greatnow.com/hkswcdb/6080s.html&url=http%3A//hkswcdb.greatnow.com/hkswcdb/1960s/1964.html&t=%u9999%u6E2F%u53F2%u4E0A%u53D7%u98B1%u98A8%u6700%u591A%u7834%u58DE%u7684%u4E00%u5E74%20%3A%201964%u5E74&res=1280x960&rand=0.01929060234563318[/img]
香港亦在9月5日午夜前後開始吹起和緩偏北風,天文台在9月5日早上2時35分懸掛
三號強風信號,此時露比距離香港約250公里.

隨後天文台在9月5日早上7時改懸七號風球,以警告烈風程度的東北風將會影響香港.
早上9時,露比集結在香港天文台東南偏東 80公里 .

隨著強風程度的偏北風則在早上8時開始影響香港,風力且迅速增強. 天文台在早上
10時30分懸掛九號風球,此信號更在早上11時40分被十號颶風信號所取代,用以警
告"露比"的風眼掠過香港時,香港風向的突然轉變.

露比在中午12時位於香港天文台正南方約三十多公里,此時它的強度達至最高,
JTWC估計達115-120KNOTS.港內在中午前開始錄得烈風程度的偏北風,
此時,哥連神角而錄得颶風程度的東北風.

到了下午2時,差不多全港所有地方風向均由東北轉為東南偏南,
哥連神角更於下午2時至3時錄得86knots(160km/h),
而颶風程度的風力更持續至下午3時30分.

天文台方面,在下午1時50分至2時更錄得60浬(110km/h)及最高陣風122knots(226km/h).
天文台更在下午1時50分錄得最低瞬時氣壓968.2hpa,此時露比集結在香港天文台
西南15浬(30公里).根據雷達影象顯示,露比的風眼半徑約18公里.

影響天文台的暴風在下午1時55分突然減弱,風向並轉為東南偏南並再次迅速增強. 澳門方面,受露比影響在下午4時出現無風的情況,露比的風眼在澳門以北10公里掠過
(JTWC資料為3時).此時它繼續向西北或西北偏西移動,時速8浬(15km/h). 隨著颶風逐漸減退,天文台在下午3時35分懸掛8號風球去警告東南至東南偏南的烈風.
最終天文台在下午9時50分改掛三號風球,亦在10月6日早上12時50分除下所有風球.

露比最報在翌日早上完全消散. 在露比正面吹襲期間,全港6個風速站均錄得110km/h以上的平均風速及200km/h以上
的最高陣風.其中橫瀾島錄得的破紀錄最高陣風230km/h,到了1999年才被颱風約克
所打破.而大老山錄得的風力亦只是稍低於颱風溫黛. 露比更令3艘船沉沒及12般船擱淺,亦有38人死及6個失蹤.1336個農地及400艘漁船
被摧毀,颶風程度的風力差不多持續了3小時30分鐘.天文台亦持續四小時錄得超過
80km/h的平均風力,超過100km/h的平均風力亦持續了近兩小時. 參考資料 :

[b]1964年令香港吹烈風之颱風影響下,香港各區錄得之風速資料
[/b][table=98%][tr=#cccccc][td=1,1,93]颱風名稱[/td][td=1,1,94]天文台最高平均[/td][td=1,1,86]天文台最高陣風[/td][td=1,1,110]啟德機場最高陣風[/td][td=1,1,97]橫瀾島最高陣風[/td][td=1,1,84]長洲最高陣風[/td][td=1,1,110]哥連神角最高陣風[/td][td=1,1,97]大老山最高陣風[/td][/tr][tr][td=1,1,93]颱風 維奧娜[/td][td=1,1,94]ESE 65[/td][td=1,1,86]152[/td][td=1,1,110]146[/td][td=1,1,97]141[/td][td=1,1,84]157[/td][td=1,1,110]146[/td][td=1,1,97]167[/td][/tr][tr][td=1,1,93][color=#3333ff]颱風 艾黛[/color][/td][td=1,1,94]NE 77[/td][td=1,1,86]207[/td][td=1,1,110]172[/td][td=1,1,97]185[/td][td=1,1,84]163[/td][td=1,1,110]165[/td][td=1,1,97]219[/td][/tr][tr][td=1,1,93][color=#ff0000]颱風 露比[/color][/td][td=1,1,94]ESE 108[/td][td=1,1,86]227[/td][td=1,1,110]203[/td][td=1,1,97]230[/td][td=1,1,84]216[/td][td=1,1,110]222[/td][td=1,1,97]268[/td][/tr][tr][td=1,1,93]颱風 莎莉[/td][td=1,1,94]WSW 65[/td][td=1,1,86]104[/td][td=1,1,110]94[/td][td=1,1,97]113[/td][td=1,1,84]124[/td][td=1,1,110]124[/td][td=1,1,97]154[/td][/tr][tr][td=1,1,93][color=#ff0000]颱風 黛蒂 [/color][/td][td=1,1,94]N 85[/td][td=1,1,86]175[/td][td=1,1,110]198[/td][td=1,1,97]184[/td][td=1,1,84]205[/td][td=1,1,110]187[/td][td=1,1,97]220[/td][/tr][/table]

[url=http://hkswcdb.greatnow.com/hkswcdb/beforewar.html]http://hkswcdb.greatnow.com/hkswcdb/beforewar.html[/url]

also I think 1962 Wanda(cat 3) is the strongest Typhoon signal no. 10,

nklj1 2012-7-26 09:51

[b][color=#990000]颱風 維奧娜[/color][/b] (TY VIOLA) [b]序:[/b] 颱風維奧娜在5月來襲香港,並為香港帶來300.4毫米的雨量 ,即帶來接近全5月
的平均總雨量.其中颱風維奧娜是80年來(當時)第2個5月份襲港令天文台錄得烈風的
颱風,上次帶來烈風的是1961年的颱風愛麗斯. [b]生命簡史:(建基於JTWC及HKO資料)[/b] 一個被名為維奧娜的熱帶風暴在5月25日晚上被發現在香港以南約700公里形成,它
初時向東北偏北移動,並在翌日日間轉向西北偏北移動,橫過南中國海.天文台亦
因此在5月26日早上7時懸掛一號戒備信號,此時維奧娜集結在香港東南偏南約620公里. 隨著,維奧娜進入香港附近400公里及進一步增強,因此天文台在5月27日早上2時30分
懸掛三號風球,而5月27日早上較後時間,維奧娜更進一步增強為颱風,趨向珠江口
以西的廣東中部海岸.由於預料維奧娜的路徑將會對香港帶來烈風,因此天文台在
維奧娜移至香港以南310公里時懸掛七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 [img=640,512]http://weather.unisys.com/hurricane/w_pacific/1964/2/track.gif[/img] 隨著本地風向轉為東南,天文台在維奧娜移至西南偏南約150公里時懸掛八號東南烈風
或暴風信號. 最終,維奧娜在5月28日早上9時最接近香港,以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動的方式在香港
西南偏西50miles(90km)掠過.與此同時,維奧娜亦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在風暴
吹襲期間,天文台持續3小時錄得烈風程度的風力,天文台並於早上7時錄得最低
每小時平均氣壓為993.0hpa,最低瞬時氣壓則為991.9hpa.受維奧娜影響香港
共有5艘船受其影響而擱淺,幸虧的是冇人因而死亡. 而天文台最終則在5月28日下午3時05分改掛三號風球,並在翌日早上7時除下所有風球. 參考資料 : [url=http://www.npmoc.navy.mil/jtwc/best_tracks/1964/1964s-bwp/bwp021964.txt][color=#0066cc]JTWC BEST TRACK[/color][/url] [url=http://www.npmoc.navy.mil/jtwc/atcr/1964atcr/pdf/wnp/03.pdf][color=#0066cc]JTWC ANNUAL REPORT(283KB)[/color][/url] [內附探測飛機實測資料]


[b][color=#993300]颱風 艾黛[/color][/b] (TY IDA) [b]生命簡史及對香港影響:(綜合JTWC及HKO資料)[/b] 一個熱帶低氣壓在雅蒲島以東約1060公里形成,它其後在當日增強為熱帶風暴,並被命
名為艾黛.它其後採取西北偏西途徑移動,在8月4日增強為颱風,並在8月6日增強為
超級颱風.其超級颱風的強度維持了一天後,因在菲律賓登陸而變回強烈颱風,以
西北偏西的移動方向在8月7日進入南中國海. 受艾黛影響天文台在8月7日錄得1964年全年最高氣溫33.9度.最終艾黛在8月8日晚上
最接近香港,天文台亦因此高懸九號風球,但由於東南風並沒有增強至颶風程度,因此
天文台並沒有懸掛十號風球.艾黛其後深入內陸,在翌日下午於廣東內陸消散. [img=640,512]http://weather.unisys.com/hurricane/w_pacific/1964/12/track.gif[/img] 雖然受艾黛影響,香港天文台只吹了兩小時的烈風,但隨後所帶來的持續大雨卻令20000個
山坡山泥傾瀉,及造成約五個人死亡.雖然1964年的8月下半月有更多的雨水,令更多
地方山泥傾瀉,但這些的降雨卻令香港擺脫了前一年起的制水日子. [url=http://www.npmoc.navy.mil/jtwc/best_tracks/1964/1964s-bwp/bwp121964.txt][color=#0066cc]JTWC BEST TRACK[/color][/url] [url=http://www.npmoc.navy.mil/jtwc/atcr/1964atcr/pdf/wnp/15.pdf][color=#0066cc]JTWC ANNUAL REPORT[/color][/url]

[[i] 本帖最後由 nklj1 於 2012-7-27 11:59 AM 編輯 [/i]]

chunsan1991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nklj1 2012-7-26 11:56

[b][color=#000099]颱風 莎莉[/color][/b] (STY SALLY) [b]生命簡史及對香港影響:(綜合JTWC及HKO資料)[/b] 正當香港各界仍要清理因露比而產生的近10000公噸重的垃圾時,颱風莎莉又來了. 一個熱帶低氣壓在9月3日早上於關島東南偏東約1660公里形成,它初時向偏西方向移動,
並在當日增強為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莎莉.莎莉其後在9月4日增強為颱風,並在9月6日
清早增強為強烈颱風(三級颱風).到了9月6日下午,莎莉更進一步增強為超級颱風.

莎莉的強度在9月7日下午達至巔峰,一分鐘中心平均風力高達 170knots (315km/h),中心
氣壓更低至898HPA.莎莉其後開始緩慢減弱,在9月9日晚上減弱為強烈颱風.

總計莎莉保持了3日半超級颱風的強度. 與此同時,莎莉亦在9月9日橫過巴林坦海峽,於下午進入南中國海,因此天文台在9月9日
早上11時懸掛一號戒備信號.

隨著莎莉在9月10日進入香港附近400公里,天文台9月10日早上2時懸掛三號強風信號.
莎莉進一步抵達香港附近300公里時,天文台在9月10日早上10時30分懸掛七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
(根據JTWC資料,莎莉進入南海後,中心氣壓回升至970HPA左右,中心風速約85KNOTS)

到了中午時份,莎莉已進入香港附近200公里,隨著風向漸由東北轉為西北,
天文台在下午4時40分懸掛五號西北烈風或暴風信號.受地形阻擋影響,
天文台在此時只吹和緩程度的西北偏北風. [img=640,512]http://weather.unisys.com/hurricane/w_pacific/1964/21/track.gif[/img] 到了晚上9時,莎莉已移至香港天文台東北偏東約50公里(by jtwc),
隨著風向轉為偏西,地形阻礙頓時消失,天文台在2小時內由清勁程度增至烈風程度,
烈風只持續約40分鐘,風力便開始減弱.

在午夜前約下午11時,莎莉最接近香港,約在香港東北約60公里掠過(by hko),
天文台的風力已再次減弱至清勁程度.

隨著風向轉為西南,天文台在下午11時30分改掛六號風球.
由於莎莉在清晨移至香港160公里外,本地烈風又已經減退,因此天文台在9月11日
早上3時20分改掛三號風球.而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更在早上5時10分除下所有風球. 莎莉對香港的破壞主要是豪雨,一個大石在筲箕灣附近滾下山,摧毀了兩間屋,
共造成7死,2傷的慘劇. [url=http://www.npmoc.navy.mil/jtwc/best_tracks/1964/1964s-bwp/bwp211964.txt][color=#0066cc]JTWC BEST TRACK[/color][/url] [url=http://www.npmoc.navy.mil/jtwc/atcr/1964atcr/pdf/wnp/27.pdf][color=#0066cc]JTWC ANNUAL REPORT[/color][/url]

[b][color=#0080c0]颱風 黛蒂[/color][/b] [b]生命簡史及對香港影響:(建基於HKO資料)[/b] 一個組織較差的螺旋雲帶在10月6日集結在雅蒲島東南約150公里,它初時向西北方向
移動,時速19浬,並在翌日增強為熱帶風暴,被命名為黛蒂.

黛蒂並於10月9日早上登陸呂宋之前增強為颱風,並在橫過呂宋北部時轉向偏西方向
移動,時速8knots.移動速度逐漸減慢.其後更在10月11日在香港東南偏南270浬
(500公里)停留不動. 在香港,一號戒備信號在10月10日早上11時15分懸掛,此時黛蒂距離香港400浬.
此信號更在10月11日下午7時10分被三號強風信號所取代.

其後黛蒂在10月12日恢復向西北偏北移動.時速6knots,由於這個新的移動路徑將會
對香港構成進一步的威脅,因此7號風球在下午1時10分懸掛,此時黛蒂距離香港140浬
(260公里).此時黛蒂的風眼直徑約50浬(92公里). 雖然有跡象黛蒂可能轉向東北移動,但由於在10月12日下午黛蒂仍持續向西北偏北移動
,因此九號暴風增強信號在翌日早上1時30分懸掛.此時黛蒂集結在香港天文台東南偏南
60浬(110公里).而天文台並在早上2時30分開始吹東北烈風.

到了早上4時,黛蒂而移至香港天文台附近40浬(75公里),天文台亦同時懸掛十號颶風
信號,用以警告香港風力在黛蒂經過時的迅速轉變. [img=640,512]http://weather.unisys.com/hurricane/w_pacific/1964/28/track.gif[/img] 黛蒂其後在10月13日早上6時30分最接近香港,以時速10浬向北移動,在香港天文台
以東約35公里掠過.與此同時,天文台亦錄得977.3hpa的最低氣壓.而天文台的最高
風力則在10月13日早上4時出現.達暴風程度的西北偏北風影響了天文台接近一小時.

在早上8時,天文台錄得的風速下降至29浬(53km/h),而更強的風力並由偏西方向開始
吹來,西至西南程度的烈風一直影響天文台,直至中午時份. 隨著風力減弱,天文台在10月13日中午12時15分改掛六號西南烈風或暴風信號.
此信號在3小時後被三號強風信號所取代.而三號風球亦在10月13日晚上6時25分除下. 雖然黛蒂對香港所帶來的風力較露比為低,但由於其移動緩慢,達烈風程度的風力影響
天文台近8小時,由早上3時至6時及早上9時至中午12時.錄得的最高陣風則為94浬
(175km/h),而大老山則錄得最高陣風119浬(220km/h).

而對香港所帶來的降雨亦達331.2mm.因此只造成兩艘船擱淺,但卻造成大量的山崩
,使很多的路因此而需要關閉,並因房屋倒塌而造成最少26人死亡.
  [align=left][table=450][tr=#9999ff][td][align=center][url=http://www.weather.gov.hk/informtc/no10/2l.jpg][img=300,204]http://www.weather.gov.hk/informtc/no10/2.jpg[/img][/url][/align][/td][/tr][tr=#9999ff][td][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size=2]On the left is a copy of an anemogram showing the variation in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at the Royal Observatory during the passage of Typhoon Ruby. The barogram on the right shows the sharp dip in the barometric pressure that [/size][/font][/td][/tr][/table][/align]

[[i] 本帖最後由 nklj1 於 2012-7-27 12:00 PM 編輯 [/i]]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香港史上受颱風最多破壞的一年 : 196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