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uguy 2013-7-6 02:15
九廣鐵路沿線的車站
尖沙咀火車站
何以東鐵近年又將終點站遷回尖東?因為紅磡站距離尖沙嘴太遠了,新界的市民要到該地實在甚為不便,而該區的路面交通流量已經不可再加,巴士已無法支持到急需上升的需求,當中還包括了政府保護鐵路的不平衝政策。再加上近年開放了自由行的內地旅客,為了方便他們到尖沙嘴旅遊購物,以及與地鐵系統連接為一個網絡交接中心,於是以地底隧道形式再次將九廣鐵路接到尖沙嘴,因為這個方法不會佔用地面上太多的位置。
lotuguy 2013-7-6 02:27
九廣鐵路沿線的車站
尖沙咀火車站
其實在現時的太空館至新世界酒店一帶海旁,以前叫"大包米",在紅磡火車總站落成啟用後,便己開始荒棄,但卻被利用為水上活動中心,除存放大量獨木舟外,更是每年渡海泳之出發點.
只是隨著海旁陸逐建設,這一切亦消失了.
lotuguy 2013-7-6 02:37
香港鐵路博物館(Hong Kong Railway Museum),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墟市中心,是香港文化博物館轄下分館,有着風格獨特金字頂型的中國傳統建築,專門介紹香港鐵路運輸歷史。現今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歷史
該館前身是大埔墟火車站,於1913年建成,面積達6,500平方米,以往是九廣鐵路重要車站之一。但由於九鐵於1980年代引進電氣化火車,新大埔墟火車站於1983年啟用,因此舊大埔墟火車站於同年4月6日關閉。其後該火車站原址於1984年被列為法定古蹟,在車站周邊加建路軌,並對原車站建築進行復修及翻新工作。1986年12月20日由區域市政局主席張人龍、九廣鐵路公司主席霍士傑、區域市政總署署長孫明揚等主持,21日起開放予市民參觀。博物館專門介紹九廣鐵路歷史。由於建築、藏品有一定的歷史和觀賞價值,故該館經常成為香港影視工作者的取景地。隨著兩鐵合併,館內展覽廳於2010年新增了香港地鐵的簡史,緊貼香港鐵路的急速發展,展出一系列文物和歷史圖片,重塑昔日鐵路的軌跡,和透過不同時期的鐵路標誌、新支線概況等互動展品,帶領參觀人士穿梭鐵路今昔。
lotuguy 2013-7-6 02:47
火車事故
記憶中,九廣鐵路曾經發生兩次大事故,除了1955年那宗有死亡外,1984年那宗可謂有點荒唐.但整體來講,亦算非常安全.
[attach]2598127[/attach]
[attach]2598128[/attach]
[attach]2598129[/attach]
1984年11月25日, 此事件被稱為「獅子上樓台」
[attach]2598130[/attach]
1984年11月25日早上8時50分,一列由紅磡駛往上水的九廣鐵路(英段)本地線列車,到達上水站落客後,列車需駛入中線路軌,以便調頭後再駛入南行月台往紅磡。當列車在駛至分岐口,轉轍器沒有將列車引入中線路軌,令列車發生意外.
[attach]2598131[/attach]
lotuguy 2013-7-6 03:08
結語
九廣鐵路是陪伴著香港人成長的,曾記得以前由馬料水(大學站)至大埔站,沿海旁一帶有很多紅樹林生長在沙和水上,非常美麗和保育,沙田大圍一帶即是淺灘.
若果我講,以前行山上道風山和萬佛寺,沿途一帶的山溪流水中有魚,一種類似泰國鬥魚"彩雀",同樣是鬥魚但叫"本地彩雀",十分美麗.有冇人信呢?
九廣鐵路亦有培育自己的技術人員,記得以前在紅磡工業學校,即理工大學前身,是有起碼兩個有關的技工課程,是3-4年的,亦是半實習半上課,和以前煤氣公司一樣,不過現在未知是否仍繼續呢?
鐵路帶給筆者很多回憶,希望能與各師兄師姐共享.謝謝.
----- 完 -------
arnoc 2013-7-7 04:01
還有1931年馬料水死了12人的意外呢!
lotuguy 2013-7-7 06:31
請問師兄可以補充多些有關資料嗎?先謝謝。:smile_o05: :smile_o05:
lotuguy 2013-7-7 06:41
馬料水火車出軌事故
馬料水火車出軌事故是一宗發生於1931年4月20日[1][2]在香港新界馬料水附近的嚴重鐵路事故,事故引致12死20傷。當日下午,新界中部天氣惡劣,17時前後,豪雨更引致22號橋(現大學站南面)旁的溪澗決堤,將22號橋和3號隧道之間的路基沖毀。約17時10分,原定16時39分由深圳站(即現時的羅湖站)開往九龍的第19次列車駛至,受損的路基因不勝負荷而塌陷,導致機車及頭4節客車車廂出軌並掉落20呎高的路基之下。由於衝力甚大,第3及4節車廂更互相套入。事發後,鐵路局、警務處、消防隊均立即派員進行拯救,附近居民亦紛紛趕至協助,但由於地點偏僻、缺乏合適工具而且天氣惡劣,工作十分艱巨。兩名困於第4節車廂內須經截肢救出的乘客,其中一人傷重死亡。在附近居住的一位洋人醫生,於駕車往協助救援時,亦連人帶車掉進天雨造成的坑洞內,幸未有受傷。意外共造成12人死亡,是香港境內死亡人數最多的鐵路事故。肇事的1號蒸汽機車曾於1923年在附近因山泥傾瀉而出軌,後獲修復並重投服務,惟因是次意外而報廢。由於惡劣天氣引致鐵路多處損毀,鐵路服務最終於6月方能恢愎。
蒙師兄提點指正,在網上維基找來有關1931年該意外資料:
beanbeanbean 2013-7-8 01:22
幾分晞噓
億分感謝!
龍潭老鼠 2013-8-30 13:10
[quote]原帖由 [i]lotuguy[/i] 於 2013-3-12 12:57 A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55639126&ptid=21661621][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每個人都有自己一段孩童年代,不論喜樂與否,都成為人生中不可磨滅的印記.
從網上轉載一些50年代左右的有關照片,未知可會引起各位共同回憶?
50年代,是戰後嬰兒潮開始,很多家庭都會有3-4個小孩,而"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通常最大的哥哥姐姐除了要幫手做家庭生活,更要負起照顧弟妹之重責.這些絕非80後,家有"賓賓"的幸福一代所能明白. [/quote]
[url]http://www.youtube.com/watch?v=sdctFQkNy4E[/url]
五六十年代,香港教育未普及,很多兒童未能適齡入學,大多數都淪為童工,或幫父母帶弟妹,或四處流浪,社會物資短缺亦昂貴,窮等人家連為子女買對拖鞋亦省回,衣衫襤褸更隨處可見,片段中由市政局舉辦的遊藝活動,為貧苦兒童帶來不可磨滅的童年記憶;未知會否喚起這裡師兄們的童年點滴。:smile_45:
[[i] 本帖最後由 龍潭老鼠 於 2013-8-30 01:24 PM 編輯 [/i]]
震旦阿呆 2013-10-10 21:25
[quote]原帖由 [i]lotuguy[/i] 於 2013-7-6 02:27 A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66442971&ptid=21661621][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九廣鐵路沿線的車站
尖沙咀火車站
其實在現時的太空館至新世界酒店一帶海旁,以前叫"大包米",在紅磡火車總站落成啟用後,便己開始荒棄,但卻被利用為水上活動中心,除存放大量獨木舟外,更是每年渡海泳之出發點 ... [/quote]
我五十年代尾暑假起大包米對面消防局住過..
[[i] 本帖最後由 震旦阿呆 於 2013-10-11 04:05 PM 編輯 [/i]]
lotuguy 2014-1-1 09:08
香港電車
香港電車是極具香港特色以及歷史最悠久的交通工具之一(1904年正式啟用);它是全球現存唯一全數採用雙層電車的電車系統。
香港電車是香港路面電車系統,往來於香港島北部筲箕灣和堅尼地城、環形支線來往跑馬地,系統長度13公里,路軌總長度為30公里共有123個車站,平均約250公尺即設一站,不僅是香港島北部主要的交通工具,也是來到香港旅遊的必體驗的行程之一。
Timeline
1881 有人提議興建電車系統
1901 政府通過興建電車系統
1902香港電車電力有限公司成立,其後改名為香港電力牽引公司
1903 開始建造電車系統
1904 灣仔到筲箕灣及跑馬地支線啟用
1910 公司改名為香港電車有限公司
1912 引用雙層電車
1922 改為向香港電燈公司買電
1949 鋪設雙軌,開始翻新車隊
1964三輛由太古船塢與工程公司製造的電車加入車隊,並開始 加設拖卡
1967 新款拖卡推出
1972 取消了分等級制度
1974 香港電車有限公司被九龍倉收購
1976 實施一人控制模式
1979 電車公司製造了最後一部電車
1982 拖卡全部退役
1986 車隊進行了翻新工程
1989 銅鑼灣霎東街車廠關閉
2000 推出新款電車
2009 Veolia Transportation購得50%股權,並由其負責日常營運
2010 Veolia Transportation購得餘下的50%股權,令其全資擁有香港電車公司
2011展開新一輪的電車翻新工程,由沿用多年的木架結構改為鋁合金結構
lotuguy 2014-1-1 09:15
由計劃到建造
香港的電車,起源於一八八一年,當時經已有人提議興建一電車系統,唯因未有財團感興趣而擱置。
直至一九零一年八月二十九日,政府終於通過興建電車系統計劃,並於一九零二年二月七日由在英國成立的「香港電車電力有限公司」 (Hong Kong Tramway Electric Company Ltd.)負責建造及營運,但稍後,這家公司被「香港電力牽引公司」(Electric Tranction Company of Hong Kong Ltd)接管。到了一九一零年,「香港電力牽引公司」改名為「香港電車有限公司」,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香港的電車系統由一九零三年五月開始建造,經過連番的測試後於一九零四年七月三十日啟用,當時的路線是由灣仔的軍起廠街到筲箕灣, 並有支線到跑馬地,而當時電車採用的電力是由電車公司自行發電的。當電車啟用初期,其電車車輛是使用由英國入口的單層電車, 車長29呎,闊六呎一寸。
lotuguy 2014-1-1 09:17
首批電車均是從英國Electric Railway & TramwayCarriageWorks製造的單層電車,並於香港裝嵌,當中分有頭等及三等。經過年多建造工程,首架電車終於在一九零四年七月二日駛到路面作試驗行駛,到了一九零四年七月三十日上午十時,在工務局長鍾斯夫人主持的啟用儀式過後,電車正式投入服務。隨著客量日益增長,雙層電車於一九一二年投入服務,上層及三分之一的下層車廂劃分為頭等。初期電車上層是露天,及後為了應付惡劣天氣仍可讓乘客安坐上層,電車公司加設了帆布上蓋。真正設有永久性上蓋的電車則是於一九二三年出現。
lotuguy 2014-1-1 09:21
1903-1904
香港的電車系統由一九零三年五月開始建造。1904年7月2日,16號車駛離車廠作試驗性行駛,當時的公務局局長鍾斯先生也有乘搭,經測試過該系統後,鍾斯先生稍後即宣佈電車可正式投入服務。經過連番的測試後於一九零四年七月三十日啟用,當時的路線是由灣仔的軍起廠街到筲箕灣,並有支線到跑馬地,由香港電車有限公司經營的電車在港島北岸行走,提供六條部分重疊的行車路線。由堅尼地城至筲箕灣的一段為雙程路軌,長13公里;環繞跑馬地的一段則為單程路軌,長約三公里。而當時電車採用的電力是由電車公司自行發電的。當電車啟用初期,其電車車輛是使用由英國入口的單層電車,車長29呎,闊六呎一寸。電車服務分等級制,所以車票亦分頭等及三等 (電車從來沒有二等),其尺寸並沒有因等級不同而有分別。車票的上方均印上等級,而票尾則印上終站名稱。時的車資是頭等一角,三等五仙。
lotuguy 2014-1-1 09:24
香港電車
..............繼續....................
震旦阿呆 2014-1-1 10:45
[quote]原帖由 [i]lotuguy[/i] 於 2014-1-1 09:24 A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78634404&ptid=21661621][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香港電車
多謝guy兄分享叮叮珍貴好圖, 個人覺得這張最有趣, 路人頭頂留有長辮 ..
lotuguy 2014-1-2 01:05
營運
一九一二年,香港的電車開始踏入雙層年代,當時的雙層電車是由單層電車改裝而成,上層為無蓋設計,並設有頭等及三等。及後,雙層電車上層無蓋設計因受到成客投訴日曬雨淋,故此電車公司便為上層加上帆布帳篷。到了一九二三年,電車公司更將雙層電車的上層裝置,永久的木質上蓋。電車的電力供應,於一九二二年起更改為向香港電燈公司買電。
lotuguy 2014-1-2 01:10
銅鑼灣電車廠
1920
電車車廠最早建於寶靈道及堅拿道一帶。其後,於1920年代,電車公司決定興建一大型車廠以配合發展需要,便選址銅鑼灣羅素街,取其地點方便。
銅鑼灣電車廠,又叫做霎東街電車廠(以前叫羅素街電車廠),係一個已經拆咗嘅香港電車車廠,起喺香港銅鑼灣羅素街,即係家陣時代廣場嗰噠地度。
最初香港嘅車廠係喺寶靈頓道同堅拿道一帶。1920年代,香港電車公司決定喺銅鑼灣羅素街起一座大型車廠,來泊同維修電車,叫佢做羅素街車廠。1932年,因為電車多咗,羅素街車廠唔夠用,電車公司喺北角英皇道起多個車廠嚟泊電車。
lotuguy 2014-1-2 01:12
銅鑼灣電車廠
lotuguy 2014-1-2 01:14
1950年12月24號,車廠入面曾經發生勞資糾紛,之後演變成警民衝突,稱為羅素街事件。
[attach]3020641[/attach]
1949年電車員工工會 昔日電車職工會位于羅素街,由於電車員工為著爭取更高待遇,談判經過三十八天後,警方武力鎮壓,結果以流血告終.
[[i] 本帖最後由 lotuguy 於 2014-1-2 01:27 AM 編輯 [/i]]
lotuguy 2014-1-2 01:16
1951年,電車公司決定擴建羅素街車廠,重改叫霎東街車廠。因為電車廠同霎東街、羅素街民居好近,而喺波斯富街轉入車廠嘅係一條弧形嘅電車軌,電車返廠時就特別嘈,而電車又多數喺半夜返廠休息,所以對住附近嘅人造成噪音騷擾。
霎東街車廠喺1989年3月30號搬咗去屈地街車廠同西灣河電車廠,原來嘅地盤就起咗今時今日香港地標之一嘅時代廣場
1932
由於電車數目不斷增加,羅素街的車廠不敷應用,於是電車公司在北角英皇道另覓廠址,以供停泊之用。
1934
香港電車公司於一些繁忙及乘客較多的電車站興建候車亭,以保障乘客之安全,那些設有上蓋的電車站不但深受市民的歡迎,而且更有效防止意外發生。現時全港共有123個電車站,大部分都設有上蓋,不過亦有少部分僅在街旁豎立一面車站牌,上面寫著「電車站」的字樣。
自日軍於一九四一年佔領香港後,多部電車因戰事而受損,故此在戰後,電車公司便向英國訂購電車零件,增加電車車隊的數量。到了一九四九年八月,整個電車系統﹝跑馬地支線除外﹞都鋪設雙軌,並且開始對車隊進行翻新。
lotuguy 2014-1-2 04:44
香港電車 : 30 - 40 年代初
[attach]3020787[/attach]
第三代電車,1918年的電車上層加上帆布帳篷。
[attach]3020788[/attach]
1930年,電車經過德輔道中
[attach]3020789[/attach].1930年代行駛於干諾道西的電車
[attach]3020790[/attach]1930年的中環德輔道歷山大
[attach]3020791[/attach]30年代 電車在軒尼詩道行走
[attach]3020792[/attach]1941年一輛在德輔道中前往“愉園”的電車. 愉園,又稱快活谷(跑馬地),因該地多葬亡魂得名,後稱跑馬地,沿用至今。背景是中央街市.
[attach]3020793[/attach]40年代末的港島一角, 電車車身沒有廣告.
[attach]3020794[/attach]40年代的港島一角, 有電車在行走
[[i] 本帖最後由 lotuguy 於 2014-1-2 04:54 AM 編輯 [/i]]
lotuguy 2014-1-2 04:56
香港電車 : 30 - 40 年代初
lotuguy 2014-1-2 05:03
香港電車 ---- 戰後初期
1941-1949
自日軍於一九四一年佔領香港後,多部電車因戰事而受損,故此在戰後,電車公司便向英國訂購電車零件,增加電車車隊的數量。到了一九四九年八月,整個電車系統﹝跑馬地支線除外﹞都鋪設雙軌,並且開始對車隊進行翻新。
1951
為了統一運作及集中維修,電車公司決定擴建羅素街車廠,同時關閉英皇道車廠。擴建工程至50年代為止,而羅素街車廠亦正式命名為霎東街車廠。
lotuguy 2014-1-2 05:05
香港電車 ---- 戰後初期
lotuguy 2014-1-2 05:07
香港電車 ---- 戰後初期
lotuguy 2014-1-2 05:13
1941-1949
自日軍於一九四一年佔領香港後,多部電車因戰事而受損,故此在戰後,電車公司便向英國訂購電車零件,增加電車車隊的數量。到了一九四九年八月,整個電車系統﹝跑馬地支線除外﹞都鋪設雙軌,並且開始對車隊進行翻新。
1951
為了統一運作及集中維修,電車公司決定擴建羅素街車廠,同時關閉英皇道車廠。擴建工程至50年代為止,而羅素街車廠亦正式命名為霎東街車廠。
1964-1966
在六十年代初期,電車數目已由戰後的一百二十七輛增至一百五十九輛,而在一九六四年,三輛電車亦由太古船塢與工程公司製造並加入車隊,使電車的數目增至一百六十二輛。隨著人口增加及路面交通擠塞,電車公司於一九六四年便構思在雙層電車的尾部加設一單層拖卡,並交由太古船塢設計及建造第一架樣版車。樣版車在測試後十分成功,故此電車公司於一九六四年十二月決定向英國訂購十個拖卡,並在港裝崁,於六五至六六年間投入服務,並將拖卡定為頭等。隨著拖卡受到搭客的歡迎,電車公司再加訂十個拖卡。
在六十年代初期,電車數目已由戰後的一百二十七輛增至一百五十九輛,而在一九六四年,三輛電車亦由太古船塢與工程公司製造並加入車隊,使電車的數目增至一百六十二輛。隨著人口增加及路面交通擠塞,電車公司於一九六四年便構思在雙層電車的尾部加設一單層拖卡,並交由太古船塢設計及建造第一架樣版車。樣版車在測試後十分成功,故此電車公司於一九六四年十二月決定向英國訂購十個拖卡,並在港裝崁,於六五至六六年間投入服務,並將拖卡定為頭等。隨著拖卡受到搭客的歡迎,電車公司再加訂十個拖卡,在六七年初投入服務。拖卡雖然受到搭客的歡迎,但它卻帶來了噪音問題。電車公司為減輕拖卡的噪音問題,於六七年九月設計了一新款拖卡,車身的重量大大減底,但噪音問題卻依然未能改善,故此拖卡在一九八二年全部退役。
lotuguy 2014-1-2 05:16
1967
拖卡在六七年初投入服務。雖然受到搭客的歡迎,但它卻帶來了噪音問題。電車公司為減輕拖卡的噪音問題,於六七年九月設計了一新款拖卡,車身的重量大大減底,但噪音問題卻依然未能改善,故此拖卡在一九八二年全部退役。
早期的電車車票均是從英國訂製。及至1967年的暴動發生後,香港巿民開始意識到應該由自己生產本地物資,加上在輿論衝擊下,電車公司決定將車票交由本地印製
隨著社會的發展,電車在一九七二年起取消了分等級制度,並於一九七六年起開始實施一人控制模式。而在一九七四年,「香港電車有限 公司」被九龍倉有限公司收購。
1972-1976
隨著社會的發展,電車在一九七二年起取消了分等級制度。
一九七四年,「香港電車有限公司」被九龍貨倉有限公司﹝九倉﹞收購。
一九七六年起開始實施一人控制模式。首個收費錢箱引入車隊,售票員被淘汰,大部份都被訓練成為車長
1979
電車公司製造了最後一部電車。
1982
售票員制度正式被淘汰。
1986
電車公司為其下車隊進行了翻新工。
1987
電車上層坐位改用膠製坐位。
一九八六年起,電車公司為其下車隊進行了翻新工程,其中包括將電車上層的坐位由木製坐位改為膠製坐位。
1989
一九八九年三月三十日,為配合該區的發展,霎東街車廠需遭拆卸,興建為現時的購物熱點 --- 時代廣場;而電車公司因而興建兩所新廠房以替代原有車廠,它們分別位於為西環屈地街 (西廠) 和西灣河 (東廠) ,並沿用至今。
一九八九年三月三十日,位於銅鑼灣霎東街車廠被搬到屈地街,而原址則改建為時代廣場。
lotuguy 2014-1-2 05:18
電車公司於二零零零年起,先後推出三輛新款電車,編號為168、169及170。該三輛列車外型呈流線型,座位較寬敞舒適。
2000
推出三輛新款電車,編號為168、169及170。該三輛列車外型呈流線型,座位較寬敞舒適。首部設有空調的電車目前正在屈地街車廠內進行測試,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投入服務。該公司現有161輛雙層電車,往來筲箕灣至堅尼地城,以及環繞跑馬地。成人車費為2 元,每日載客約23.5
萬人次。時至今日,成人車資只收港幣二元,相比其他交通工具,仍然是最經濟實惠。現在,乘客現在除了可以投幣方式,更可使用八達通付款。此外,該公司亦有兩部通頂電車供遊客及私人租用。大部分電車的位置自落成後均沒有改變,只有少部分的電車站名稱與現時不同,例如:現時的「環球大廈」,即40年代前的站名是「書信館」。
到了二零零九年四月七日,「香港電車有限公司」的股權作出了重大的變動,本來由九龍倉全資擁有的「香港電車有限公司」,其50%的 股權轉售到法資的Veolia Transportation,並由其負責日常營運。到二零一零年二月十七日,九龍倉更宣布將餘下的一半股權售予 Veolia Transportation,令其全資擁有香港電車公司。至此,九龍倉正式結束了對香港電車三十六年來的控制。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