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細說香江話當年-----------請參照P.1內目錄,今期題目”香港舊照和風俗”

lotuguy 2013-3-12 00:57

目錄:

P.1 #1          孩童生活
P.1 #15     [font=sans-serif]  . 抗戰,淪陷, 重光。[/font]
[font=sans-serif]P.5 #65        戰後重建及50年代大事。[/font]
[font=sans-serif]P.6 #80        動蕩多事的60年代。[/font]
[font=sans-serif]P.9 #131      早期陸上人力交通工具。[/font]
[font=sans-serif]P.11 #141    地水南音。[/font]
P.11 #155    早期海上交通工具,天星小輪
P.12 #175    早期陸上交通工具-纜車
P.13 #190    水上人的文化風俗
P.15 #219     九廣鐵路
P.17 #252     香港電車
P.19 #273     香港舊照和風俗




[size=4][b]孩童年代[/b][/size]

.每個人都有自己一段孩童年代,不論喜樂與否,都成為人生中不可磨滅的印記.
從網上轉載一些50年代左右的有關照片,未知可會引起各位共同回憶?

50年代,是戰後嬰兒潮開始,很多家庭都會有3-4個小孩,而"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通常最大的哥哥姐姐除了要幫手做家庭生活,更要負起照顧弟妹之重責.這些絕非80後,家有"賓賓"的幸福一代所能明白.

[[i] 本帖最後由 lotuguy 於 2014-1-3 04:31 AM 編輯 [/i]]

lotuguy 2013-3-12 23:43

童年時,總有很多事物,遊戲,玩意等彼此經歷過.

PS: 此區實在有太多資深師兄 "珠玉在前",  故此若果照片有雷同之處,請見諒.

lotuguy 2013-3-12 23:48

再多補一些照片

獨醉街頭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lotuguy 2013-3-14 00:26

[quote]原帖由 [i]獨醉街頭[/i] 於 2013-3-13 10:30 A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55748820&ptid=21610049][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good photo............................thz [/quote]

多謝師兄捧場.

lotuguy 2013-3-16 00:04

再上載一些照片

lotuguy 2013-3-17 00:31

快樂不知時曰過,好快又到開學,以前小弟家貧,未正式入讀過D幼稚園,只係D"山寨"式的幼稚園,仲係分上,下午班,小學都係.唔似得而家乜都講名校品牌.而當時亦有很多由不同教會所主辦,不過係貧富分別很大,不願置評了.

幪面超人 2013-3-19 16:08

以前物質缺乏,無咁豐裕,但活得比現在簡單,快樂,珍惜

lotuguy 2013-3-19 23:58

再上載一些照片

jimbo86 2013-3-20 14:19

I only have real scant memory as when i was young a small kid played under a truck infront of our house, i guess he may have been seriously hurt or killed when the truck started to move!
Growing up on the street can be very rough!
God bless all of us.

[quote]原帖由 [i]lotuguy[/i] 於 2013-3-12 12:57 A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55639126&ptid=21610049][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每個人都有自己一段孩童年代,不論喜樂與否,都成為人生中不可磨滅的印記.
從網上轉載一些50年代左右的有關照片,未知可會引起各位共同回憶?

50年代,是戰後嬰兒潮開始,很多家庭都會有3-4個小孩,而"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 [/quote]

jimbo86 2013-3-20 14:23

My primary school teacher told us a story not sure was real or not it doesn't matter was to warn us not to fly kite on roof top, since we can step off when get to involved in flying the Himalaya ( a name )kite.

[quote]原帖由 [i]lotuguy[/i] 於 2013-3-14 12:26 A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55813818&ptid=21610049][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多謝師兄捧場. [/quote]

lotuguy 2013-3-21 23:56

50-70年代初,普通家庭經濟情況並不富裕,很多兒童也沒能力入讀正式學校,很多是入讀"天台學校"或小六後便出來打工學師,而這題目亦會暫時小停,有充足材料便再廷續上載.

下次會介詔另一題目"抗戰,淪陷,重光".

corawschan 2013-3-22 00:24

好感動, 多謝分享, 我會比父母睇下佢地既童年往事:smile_o05: 而家既人真係身在福中不知福

lotuguy 2013-3-22 01:47

[quote]原帖由 [i]corawschan[/i] 於 2013-3-22 12:24 A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56469608&ptid=21610049][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好感動, 多謝分享, 我會比父母睇下佢地既童年往事:smile_o05: 而家既人真係身在福中不知福 [/quote]

多謝捧場,小弟只是希望能與彼此同好分享便很高興了。

lotuguy 2013-3-23 00:09

細說香江話當年……..抗戰,淪陷,重光.


抗戰初期

1937年,日寇開始全面侵華,期間大量難民由中國大陸逃亡至香港,而當時除港英政府由模稜兩可至開始防備,民間亦發起很多自發性運動,例如募捐等.

1. 從「九一八事變」到香港淪陷的十年間,香港的抗日活動一直非常活躍,除反日示威外,愛國教育更成為大部分中文學校的主要課題。一間中學 (King's College) 戰前舉行義買以支持抗日。

2. 1937年日軍侵華, 大量難民由大陸湧來香港

3. 1937年日軍侵華, 大量難民由大陸湧來香港.

4. 1938年抗日期間,敦梅中學不停在報章呼顩港人愛國捐款

5. 1939年在港出版的一份雜誌封面,以抗日為主題

6. 1939年一位女學生於中環賣花籌款, 賑濟因戰爭流離失所的內地難民

7. 1939年演員吳楚帆及梁上燕於一場球賽舉行期間義賣,為抗日活動籌款

8. 1940年港府宣佈香港進入非常時期

9. 1940年在香港灣仔動工興建防空壕的報導

10. 市民在做空襲救火演習

lotuguy 2013-3-23 23:48

在繼續上載其他照片時,先轉載一段2005年時亞視的採訪,作為一簡單介詔,則以後會比較容易明白:

[2005-08-13] 《三年零八個月》.日軍南侵 香江浴血


60年前,香港陷入日軍統治,長達3年零8個月。3年零8個月,是淪陷的3年零8個月,更是抗戰的3年零8個月,期間改寫了無數香港人的命運,也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亞視拍攝隊採訪了當年重要歷史的見證人,並深入歷史現場進行實地拍攝,製作了10集專題片,和香港人一道回憶歷史。

1941年12月8日一早,香港的天空響起一陣陣沉悶的飛機轟鳴聲。當時絕大多數的市民和軍人,都習慣了防空演習的警報聲和皇家空軍演練的噪音,駐守在現時中港城一帶的華裔皇家水兵馬迺光,同他的炮兵戰友黃志漢一樣,以為又是一次例行的防空演習。

「時時演習,日軍入侵的時候,我們還在開玩笑,以為還有很長時間不用捲入戰爭。」馬迺光回憶道。

雲端上的飛機突然衝出雲層,數量之多遠遠超出駐守香港的皇家空軍。未及人們細想,飛機已經向維多利亞港投下炸彈,海港沿岸及海面上湧起滾滾濃煙,這時香港人才如夢初醒:日本人打入香港了!

袁庚:對日南侵乏足夠準備

1941年11月5日,東條英機內閣召開御前會議,決定於12月初對美國、英國、荷蘭開戰,並隨即調動本土和侵華部隊奔赴南亞和夏威夷。日本一方面積極進行戰爭準備,另一方面虛與委蛇地同美國就限制日本在東南亞的行動及美國恢復石油供應等問題進行談判,目的其實是爭取更多時間完成戰前準備。而在香港,多方情報部門都想獲取日本的戰略意圖。

前東江縱隊聯絡處處長袁庚,坦誠對日本南侵沒有足夠思想準備。「應該講那時候還未想到這個問題,那時的情報工作還是一般化的。」

當時,與德意組成軸心國的日本面臨兩種戰略選擇,一是北進配合德國夾擊蘇聯,二是南進霸佔美英等在遠東的殖民地。1940年7月3日,日本召開御前會議,秘密確定南進戰略,同時確定了襲擊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計劃。

軍火物資由港轉運內地

北京大學歷史系特約研究員陳敬堂說,當時中國沿海地區大部分被日本佔領,由外國主要是英國美國提供的軍事援助已經不可能進入,只有香港作為一個國際港口,由香港運入了大量的軍事和經濟物資,而且有蘇聯和德國的軍火,都是從香港大量運入內地。當時全世界華僑捐款回中國,都是透過香港的銀行匯款,有些華僑匯款回內地,也是透過內地作一個重要的外匯交易中心。所以站在軍事和經濟角度來講,香港是發揮了一個可稱為援華大道的國際通商口岸的作用。

1940年6月,日軍向深圳集結,港府宣佈香港進入非常時期,一方面撤退英籍婦孺,一方面加強軍事防禦設施,加緊修建橫貫新界的醉酒灣防線。

欲供軍火予游擊隊

陳敬堂指出,港英政府當時希望以軍火物資供給游擊隊,給海南島的瓊崖縱隊,希望馮白駒的游擊隊可以炸毀日本的機場,避免日本飛機轟炸香港。但是當時游擊隊覺得港英政府提出的條件不是很合理,如供給武器時限定他們的作戰範圍,同時要在英軍監管之下使用這些武器。雙方就這個條件正在談判,還未達成協議,日本就已經發動侵略攻勢了。

游擊隊老隊員何基說,游擊隊當然不同意,怎麼可以監督我呢?談判沒結果。但是日本人進攻香港的時候,游擊隊就派了三路,組織比較精英的部隊,分三路進入香港。

東江縱隊政委尹林平的夫人、老游擊隊隊員余慧說,日軍8日入香港,我們9日就派武工隊到新界。我們知道談判不成功,就自己派武工隊去香港,陸續派了幾支武工隊到新界,任務是了解情況,英國軍丟了武器,我們去撿。還有,那時候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要解救文化人。

偷襲珍珠港 即炸啟德機場

1941年12月1日晚,由日軍建立的中華航空公司一架客機,載著日本軍部一批重要參謀人員和機要人員,攜帶著日本決定發動太平洋戰爭的絕密文件和開赴珍珠港艦隊的全部通訊密碼,從台灣飛往廣州,在經過大亞灣時,被中國軍隊的高射炮擊中,墮落在惠州坪山墟。國民黨軍統頭目戴笠和日本人展開了率先找到飛機搶救情報的爭奪。

不論戴笠是否真是獲悉這個情報,它最終都沒在歷史上體現出它應有的價值。1941年香港時間12月8日凌晨,日本襲擊珍珠港。同一日,日本陸軍在空軍轟炸啟德機場的同時突破中港邊境,並快速向南挺進。

香港百年一遇的一場血戰自此拉開了戰幕。

城門碉堡失守 血戰黃泥涌

香港18日戰事痕跡已經為時間所掩埋,但是當年的戰士仍然忘不了戰爭的烙印。

華籍英軍皇家炮兵團戰士關耀華說,那時已不記得驚,因為自己還有得走,自己還有生路行,所以搏命要走。

加拿大榴彈兵部隊士兵Ed Shayler說,子彈劃過我們頭的聲音,就是「click」一聲,並沒有其他聲響,就是「click」,有一陣子,我不太明白這是什麼,後來才知,我們已沒有子彈了。

華籍英軍皇家炮兵團戰士王志漢回憶,那是機關槍陣地,被稱為PILLBOX,因為那些PILLBOX被日軍炸到爛,抬著死屍出來,那是不完整的死屍,你一生都會難忘,因為他有手沒有腳,有頭沒有手,你說是否很害怕呢?我當年得16歲。

港英政府在1936年築起醉酒灣防線,這條長達18公里橫越西面醉酒灣到東面牛尾海的防衛戰線,是首個迎戰日軍的戰場。1941年上任的駐港三軍司令莫德庇少將,知悉香港防衛弱點,曾積極搶修。然而,這條由數百名軍人築起的防線要塞「城門碉堡」,到了1941年12月9日晚日軍攻擊的時候,只有一排不夠50人的皇家蘇格蘭士兵迎戰。

佈防迎戰 不足50英兵

12月8日早上啟德機場被炸之後,日軍分三路進攻新界,以驚人速度在深圳河加設浮橋過境,作戰計劃是先取九龍,再攻港島。英軍稍事抵抗就按預定計劃,逐步撤入「醉酒灣防線」。日軍進攻勢如破竹,直逼要塞「城門碉堡」。

其實在英軍眼中的醉酒灣防線的要塞「城門碉堡」,擁有的只是五個機槍陣地,而亦是很致命的弱點。

日軍司令酒井隆原本計劃用數天聚集彈藥去炮攻城門碉堡,但他的手下若林東一,卻無意間發現了這些地道,遍佈露天通風口,41年的12月9日晚他們就向這些通風口投下手榴彈,輕易攻陷了城門碉堡。

守軍撤退 九龍新界失陷

日軍打下「防線缺口」,12月11日輕易進佔金山及大老山等九龍主要山脈。英軍司令莫德庇少將當天中午下達命令,要求所有守軍撤出九龍。新界、九龍的失陷,令香港市民一窩峰擁向港島,市面一片大亂。

九龍失陷,港島變得更孤立無援。但當時守軍損失還不大,莫德庇將九龍撤回的部隊與港島守軍混合編成東西兩旅,決心死守。

日軍與守軍展開了多天的隔岸炮戰,數天的攻擊依然奪取不到港島,他們曾在13及17日派出軍使到港島招降,但港督楊慕琦兩次都強硬拒絕,於是展開了更為慘烈的港島戰役。

12月18日晚上,日軍在砲火掩護下在港島北角、及筲箕灣登陸。由於港島地形以山脈居多,他們的攻佔策略是先佔領制高點。他們一步步佔領西灣山、柏架山、畢拿山,再經渣甸山山頂自上向下推進,並且策劃攻佔黃泥涌峽,將英軍防線一分為二。

西旅旅長 戰死沙場

黃泥涌峽剛好將西面的聶高信山與東面的渣甸山分開,血戰黃泥涌,是港島戰役最關鍵的一仗。當年曾帶領87名加拿大兵到黃泥涌峽迎戰的Ed Shayler稱,永遠不會忘記當時的一幕。他說,我在軍隊是中士,負責帶領一班軍人,有些同僚已在前線。他慶幸地殺了一個日軍哨兵。

在黃泥涌戰死的,有當時統領整個黃泥涌峽戰鬥的西旅旅長、加拿大軍司令羅遜準將。12月19日早上10時,羅遜就在裡面發出最後一個通電,說會出外應戰。出門不久便直接出外應戰,飲彈陣亡。他是香港戰役犧牲的最高軍階將領,他的陣亡亦導致西旅守軍群龍無首,被迫向南面撤退。

1941年12月25日平安夜早上,駐港三軍司令莫德庇向港督楊慕琦提請投降建議,在當晚7時,楊慕琦到九龍半島酒店向日軍無條件投降。

加國志願兵 擎來福槍出征

其實香港戰前主要有四營守軍,當中包括兩營印度兵、兩營英兵,加上剛收編兩年的義勇軍,香港守軍人數不足1萬2千人。而日軍出動精銳的第38師團,總兵力超過3萬人。在前任三軍司令賈乃錫少將爭取下,得到屬英聯邦國家的加拿大派出兩營共2,000名士兵增援。

加拿大皇家來福槍部隊RalphMaclean說,作為一個軍人,我自動請纓從軍,無論他們要我出征哪個戰場。如果要我再選擇多一次,我仍會這樣做。溫尼伯榴彈兵部隊Larry Stebbe說,當我們正式踏上戰場,我們所有的裝備,都沒有抵達香港。我們只有一支來福槍,僅此而已。

香港的西灣國殤墳場,埋葬了超過500個在香港抗戰時犧牲的加拿大軍人。當時近2千人的兵團,接近四分之一戰死沙場。今日依然在生的150位,零星散佈在加拿大各省。本台得到加拿大領事館協助赴加拿大的溫哥華及卡加里找到這班曾參與戰役的軍人。當年這班不足18歲的士兵,是最早出征二次世界大戰的加拿大軍人,他們在開戰前不足三星期抵本港增援,未有充分準備即面對難以想像的慘烈戰鬥。

抗日軍魂 葬西灣赤柱墳場

今日的赤柱市集是旅遊勝地,然而60年前是一個血與火的戰場,赤柱墳場及警署見證的,是不能忘卻的烈士忠魂。守軍在十多天缺乏糧食、缺乏休息的狀況之下奮力抵抗,戰況更加慘烈。

加拿大皇家來福槍部隊JohnLowe回憶,當戰事完結,日本人分成小隊在山頭,用收集來的傢俬生火,把屍體燒掉。我們把他們埋葬,將12至15個軍人放入所挖的洞內。今天我去到墳場,他們就告訴我這些就是那班無名的軍人。

今天的加拿大溫哥華與卡加里,曾經是港人的移民熱點。鮮為人知的是,這裡曾有一班與香港全無關連的加拿大人參加過18天戰事,當時的經歷永難忘懷。這班加拿大軍人,戰後的每一年都風雨不改到二戰紀念碑前獻花,香港移民亦會到這裡獻花。

倫敦拒與中國聯合抗日

到底是否固守香港,在港英當局高層中出現爭論。港督羅富國認為,香港根本無辦法抗衡日軍,為避免無謂犧牲,他向倫敦建議撤走所有軍隊同裝備,但是駐港英軍司令強烈反對,反要求增兵香港。兩種意見匯集到邱吉爾的檯面上,邱吉爾認同羅富國的觀點。浸會大學歷史系副教授黃文江指出,當時邱吉爾曾有點後悔,覺得香港原來還有那麼多的駐兵,撤走一些會更好。不過他也說,任何軍隊調動的舉動,會傳遞一個更壞的信息。所以決定按兵不動。

當時中國政府曾經向英國建議合作抵抗日本,而且通知他們余漢謀部隊已經開到香港前線附近,想同英國合作抵抗日本。但是,英國政府當時考慮,如果一旦讓中國軍隊駐入香港防守的話,就不單是抗日的問題,可能中國在香港的影響會增大,影響到英國在香港的管治,而且將來要收回就會困難很多。

lotuguy 2013-3-25 00:02

在繼續上載之前,首先聲明這里很多資料是從其他網站中一位大神級的網上奇人處轉載,先在這里向他道謝.


香港備戰部署

根據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英國不能在太平洋範圍內部署軍事設施,使香港的設防工作受到限制。918事變後,英國亦開始擔心香港長遠也會受到牽連。英國在1933年的倫敦海軍會議中通過廢棄《華盛頓海軍條約》。於是由1935年起,香港便開始展開其預算高達五百萬英鎊的防禦計劃。

踏入1930年代的下半期,國際局勢開始急劇惡化,1937年底,當時剛上任的港督羅富國認為香港難以防守,曾建議香港列為中立的不設防城市,停止所有防禦計劃,但遭反對。而當時擔任英國海軍大臣的邱吉爾也曾表示『香港雖不能堅守,但一定要保衛』。所以,香港的防禦計劃繼續進行。1938年7月,港英政府通過了《緊急條例》,表面上保持中立,實際上積極備戰。同年9月,更舉行大規模的海陸空演習。特別是1938年底日軍佔領廣州後,英日關係日趨緊張。從1938年到1941年的三年間,日海、空軍多次闖入香港境內進行挑釁,造成數十名香港居民傷亡。

民間方面,早於1939年夏天,港府已隨英國通過義務兵役法案,規定所有18至41歲之間的英籍男子均須服役加入軍隊;同時徵召條件適合的男子加入義勇軍。又通過條例港督可隨時徵用市民財產,主要包括樓宇及汽車。此外;一些重要的地點都被列作禁區又或警衛區。到了1940年中,港府開始興建大量的防空洞,並多次舉行防空演習及擴大徵集防空隊員。這年6月,香港宣佈進入非常時期,居港的歐籍婦孺亦被安排撤離香港,前往澳洲。1941年11月末加拿大政府來了一船援軍,因其軍隊訓練不足,對防衛香港作用不大。

香港的防禦計劃包括香港島及九龍多處,以及維多利亞港的東西入口,並均建立了多座重炮及口徑16吋的鋼炮,港島沿岸建立70多座機槍堡,港島沿維港北岸滿佈鐵絲網,上環及青衣對出大海也滿佈鐵鍊,祇留青洲琉璜海峽供船隻出入。香港島的山頭亦建立了多座碉堡及掩蔽體,渣甸山上更有2座機槍堡,日後對阻撓日軍前進發揮了很大作用。防空方面則主要集中於香港島,劃分了多個防空區域,每區均設有聽音器來辨別敵機方向及利用高射炮擊落敵機,位置包括西灣;現時稱為柴灣、黃泥涌峽、南朗山、龍虎山及瀑布灣等。1940年底更積極訓練使用新式高射炮。英方亦於8個月的時間內,在香港島及九龍挖掘了60個防空洞,部分仍保存至今。

面對日軍的威脅,英軍的防衛策略,鑑於香港守軍兵力不足,正規軍只得四營,防衛重點只能放在港島。新界及九龍即使受襲,也不會作出重大的抵抗,防禦設想也只在於破壞和拆除重要的設施。位於九龍北面剛建成的『醉酒灣防線』,亦因而被迫放棄。雖然開戰前香港的守軍因得兩營加拿大軍的增援,醉酒灣防線再被從新使用起來,但自始至終,防禦港島仍是整個防衛計劃的重心。

香港各兵種部隊人數

第8海岸巡防兵團                      537人
第12海岸巡防兵團                    403人
第5防空兵團A.A.A.REG RA         588人
第1香港SRA部隊                      874人
第965炮兵隊                           147人
第2野戰連                               220人
第40野戰連                             227人
後防勤務部隊                            72人
第2皇家蘇格蘭部隊                   769人
第1米杜息部隊                         764人
溫尼伯榴彈兵部隊                      92人
皇家加拿大步兵隊                     912人
第2、第14羅介普部隊                 892人
第5、第7彭加普部隊                 1005人
香港志願防衛兵團                   1947人
皇家通訊兵部隊                      1759人
R.A.0.C.部隊                            132人
R.A.S.C.部隊                            197人
R.A.Y.G.隊                                  5人
R.A.M.C.部隊                            172人
R.A.D.C.隊                                 10人
R.I.A.S.C.部隊的人香港騾馬運輸隊    253人
R.A.P.C.                28人
I.M.S.                    60人

以上合計,連司令部幕僚勤雜人員在內,共有官兵11,299人

lotuguy 2013-3-25 00:08

戰前佈防照片

[[i] 本帖最後由 lotuguy 於 2013-3-25 12:10 AM 編輯 [/i]]

tjnewhand 2013-3-25 13:34

[quote]原帖由 [i]lotuguy[/i] 於 2013-3-22 01:47 A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56474221&ptid=21610049][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多謝捧場,小弟只是希望能與彼此同好分享便很高興了。 [/quote]樓主唔知係咩野年代既人呢?自報家門先,我係一個六十後既老餅!

lotuguy 2013-3-25 15:20

你咁後生叫”老餅”???

不過我仲後生過你,小生今年”25”,係得你一個和道咋。

lotuguy 2013-3-25 23:57

[size=4][b]香港保衛戰[/b][/size]

在日本海軍偷襲美國太平洋上的珍珠港,不足八個小時後,即民國30年;1941年12月8日香港時間早上8時,由酒井隆中將所指揮的日軍華南派遣軍從深圳進攻香港;日本在香港標準時間12月8日早上開始進攻香港的英國殖民軍,第23軍之下陸軍司令佐野忠義大佐;第38師團指派步兵司令伊東武夫屬下三大聯隊228、229、230步兵配合第66隊北島冀子雄炮兵團作先遣部隊從寶安縣;今深圳市,分打鼓嶺、羅湖及新田3組進攻香港。

當時負責防守香港的主要有步兵7個營包括英國兩營、加拿大兩營、印度兩營步兵和香港義勇軍6隊,加上皇家炮兵團及港星炮兵團,配合皇家海軍等總共約15,000人守軍。然而英軍自始即處於非常不利的的位置。日軍方面,陸軍有數量上的優勢、士氣高昂及訓練充足,還有由廣州開出日機飛行團在香港上空轟炸支援。反觀英軍方面,陸軍由雜牌軍組成,訓練方面參差不齊,空中力量亦異常單薄,也缺乏雷達可以使用,最重要的是不同兵種間存在配合問題。

戰事一開始,日軍便出動空軍轟炸前深水埗軍營及同時空襲啟德機場,癱瘓英軍防空力量,將英軍的5架空軍飛機及8架民航飛機全部摧毀,取得香港的制空權。負責防守香港的包括英國、加拿大、印度士兵和香港義勇軍參與了戰役,抵抗以酒井隆為首的日軍攻勢。雖然港府多番宣傳英軍作戰能力,但英國在歐洲戰場自顧不暇,駐港軍隊始終處於非常不利的防守位置。英國海軍在港有的10艘驅逐艦,包括泰維仁號、泰勒號及斯雅娜號等,也有十多艘炮艇作突擊用途,當然也有部分之前倉皇離開,撤往新加坡。

lotuguy 2013-3-26 00:01

揭開九龍戰幔

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軍大本營收到外地日軍來電,報告日軍已開始進攻馬來亞後,立即於午前3時40分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華北方面軍司令官駐漢口第11軍司令官、駐上海第13軍司令官、第23軍司令官發出『花開、花開』的特別緊急密電。通知日軍已在馬來半島開始登陸的暗號口令。接到這個密電後,通報在深圳第23軍司令官酒井隆中將,為確保安全計,日軍以普通密電,發出第二份密電,傳達『E』方面已開始作戰;『E』為馬來亞作戰代號。

於當日3時51分酒井隆下達開始進攻香港的命令。炮兵首先猛烈轟擊英軍的前沿陣地,天剛放亮日機就轟炸九龍的啟德機場,殲滅了守軍的航空兵力,第二遣華艦隊從海上封鎖了香港境內所屬地區。1941年12月8日香港時間上午6六時55分左右,殘酷的戰爭終於來臨,香港開始受到空襲。

日軍第23軍指揮官酒井隆中將,在凌晨3時51分,接到大本營參謀本部於3時40分發出對香港發動進攻的密令,隨即於凌晨四時下令日本空軍在8時20分轟炸香港。駐於廣州天河機場的第23軍飛行隊長土生秀治大佐,率領第45輕轟炸機戰隊突襲九龍啟德機場以及英軍的船艇,獨立飛行戰門第10中隊的任務是掩護轟炸機部隊。

上午7時20分,飛行隊出擊轟炸啟德機場,機場上的英軍戰機和民航機全部猛烈燃燒。上午9時,日軍沿深圳鐵路橋渡過深圳河,同日傍晚迫近了第二防線的醉酒灣防線。日軍的12架輕轟炸機,每機攜帶50公斤類型炸彈六枚,使用瞬發和短延期信管,在36架護航機的掩護下,於7時20分起飛,在雲層上飛過九龍半島。香港島附近少雲,輕轟炸機戰隊以4,200米高度侵入香港領空。

1941年12月8日早上約8時,日軍轟炸機在戰鬥機的保護下,先後襲擊啟德機場和深水埗兵營;陸軍則以工兵及步兵作先遣部隊,渡過深圳河進入新界,正式開始對香港的攻擊。

lotuguy 2013-3-26 00:05

揭開九龍戰幔

日軍的侵略部隊,是以酒井隆中將統率的第23軍第38師團為主力。此外,協同攻擊的還有特別為這次作戰而調來的炮兵隊及航空部隊。以兵力及火力來說,日軍都遠在守軍之上。另一點對日軍有利的是;戰爭爆發以前,由於出色的情報搜集工作,日軍已充分掌握了守軍的資料及香港防衛的情況。還有,開戰時由於日本的海、空軍已在西南太平洋一帶取得絕對優勢,故戰爭爆發後,香港守軍已沒有獲得增援的希望。
  
進入啟德機場準備轟炸時,發現機場上僅停有一架飛機,在機場以南的海上則有並列停放的軍艦和若干小艇。機場附近分散停放著14架飛機。日本空軍即對地面目標俯衝投彈,並在50米的低空用機關槍掃射。結果有十二架飛機被擊中起火,兩架被擊毀。由於事情來得太突然,香港英軍雖然早有了戰時部署,但無人能預料戰爭是這樣開始的。因此,當巨大的爆炸聲和空襲警報發出後,啟德機場區已為濃煙籠罩,大多數市民還以為是防空演習。機場的英軍高射炮隊,措手不及,還未回擊一彈,機場上停著飛機大多數被日本空軍摧毀!
  
負責防衛九龍及新界的,是一個稱為大陸兵團約5,000人的英軍和印軍,其總部設九龍塘,包括第二皇家蘇格蘭營、旁遮普第十四團二營,拉吉普第7團5營,香港義勇軍第一連及炮兵及一小隊增援加軍榴彈兵。根據預定的計劃,英印軍放棄難以守衛的深圳河,而將主力放置在九龍北面的山地上,稱為醉酒灣防線。
  
攻擊開始後,日軍第38師團下的3個團;第228、229及230團,分成左、右翼及迂迴地進犯新界。在12月8日早上起從正面越過深圳河,向南進發,228聯隊經林村上鉛礦凹,229聯隊經沙螺洞、赤泥坪後過馬鞍山出水牛山,230聯隊先去錦田、元朗及青山灣,沿青山公路出荃灣。英工兵和一連旁遮普軍破壞大埔公路及九廣鐵路,但未能阻慢以土井定七大佐為首的日軍228聯隊的前進。到了12月9日下午,日軍228聯隊經已抵達醉酒灣防線上城門棱堡PB401。

lotuguy 2013-3-26 00:11

揭開九龍戰幔

醉酒灣Cindrinkeds’Bay這個地名已湮沒多時,由於六十年代那裏是傾卸垃圾的地區,作為日後填海的基礎,所以又稱垃圾灣,即今天大窩口、葵盛、葵芳邨的所在。這條防線已成歷史陳跡,如今城門谷已為城門水塘所掩,城門村亦已他遷,門墩早已遷移,但在城門堡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挖掘的邊防隧道,現時仍然保存。城門棱堡的機槍掩體、戰嚎、散兵壤等建設,仍殘存可考。

12月9日,開戰第二天,若林東一中尉率領的敢死隊偷襲城門水塘以南地堡群得手,225高地被日軍偵察兵佔領,240毫米的重炮還未開火,陣地已被突破。由於日軍第一線部隊發揮了重要作用,戰況竟意外出現了有利於日軍的發展。擔任日軍先遣隊指揮官的若林東一中尉,衝在最前頭,在偵察城門水塘南側英軍主陣地的重要據點225高地時,發現這裏是英軍防禦的弱點,兵力、兵器都比較薄弱。225高地可以俯瞰醉酒灣防線西段全部陣地,卻沒有設炮兵瞭望台。這時在掩體中休息的英守軍,堅信敵兵不習慣夜戰而放鬆了戒備。

若林東一中尉利用英軍警戒的疏忽,於9日傍晚率領他的步兵向225高地進攻,第一線的38師團部隊亦提前對英軍主陣展開攻擊。日軍小股精兵在漆黑的山坳中疾進,他們渡過了城門河,爬上千幾米高的山崖,到達了英軍堅守設防的225高地前,由工兵破壞了兩處屋頂形的鐵絲網,炸塌了英軍的射擊工事,佔領了該高地,打開了一個突破口。

225高地是英國皇家蘇格蘭步兵團第2營第8排的防地,守軍祇有30人!其中2人據守機槍陣地,3人負責通訊,其餘人負責守護棱堡周圍鐵絲網地區,兵力甚為單薄。戰事由9日晚上9時左右開始,至10日早上7時,碉堡始告易手。在這場戰事中,雙方發生激烈的肉搏戰,日軍俘虜27名英軍,獲輕、重機槍6挺、步槍58枝,並將太陽旗插在225高地。日軍第228聯隊主力乘機快速通過這個突破口,向兩翼攻擊。36小時後,醉酒灣防線全線崩潰,兩營英國皇家蘇格蘭軍隊的指揮官均告陣亡。


當天晚上,日軍第228團向PB401突擊,最先發現日軍的是駐守PB401的哨兵Laird下士,並即時用維克斯機槍反抗。A連長Jones上尉隨即派出Rodd中士帶7名普通兵沿管道作出增援,被日軍於管道中氣口投彈打敗。日軍攀上孖指徑直撲位於西部的城門棱堡內A連總部作猛烈攻擊,結果A連連長Jones及第8排長Thomas中尉等被擄,反抗時Thomas中尉被日軍在爆破棱堡時弄至雙目失明,可是Rodd中士逃亡時並無回A連總部而直接去拉吉普營D連免被捉拿。防守棱堡的蘇格蘭營A連被迫退至金山一帶與D連會合。

12月11日大陸兵團旅長瓦理士准將曾一度要求蘇格蘭營營長White中校作出反擊卻遭拒絕,並令其他蘇格蘭營向金山撤退。日軍再次向金山發動攻擊,同時在昂船洲的義勇軍炮兵向棱堡發炮試圖作出支援,但都錯誤地打中金山上守軍,使B連及D連連長陣亡,金山失守,總部派出駐城門水塘一帶印籍拉吉普D連救援,醉酒灣防線被突破,日軍並於第二日佔領青衣及直撲荔枝角。

日軍攻佔九龍半島,是由若林東一佔領城門水塘後,長驅直入九龍市區而擊潰英軍的。日軍侵港戰爭爆發之後,由酒井隆指揮的日軍,從深圳向新界進攻,但到了大帽山和大埔之前,即被英軍炮火所阻,日軍屢攻不下,傷亡慘重。日軍見無法攻下這一道防線,便派出若林東一中尉率領敢死隊,帶了大量的炸藥,攀山越嶺,偷襲城門水塘山頭上的英軍軍營和若干炮位。英軍就中了裏應外合之計,才從城門水塘處潰退。

步兵在砲兵的掩護下,攻入九龍新界。第228聯隊的坼堠隊長若林東一,到英軍主要陣地255高地附近偵察,發現英軍的佈防的虛弱本質。於是在9日黃昏時分,若林東一率領他的步兵,向城門水塘進攻。日軍的主力隨即沿城門水塘,分兩路奪取九龍半島。到了12日,就完全將整個九龍半島佔領了。

lotuguy 2013-3-26 00:17

總部感到大陸兵團隨時有被大包圍危險,加上九龍總警司向旅長宣告警察放棄九龍,街上漢奸,即自稱『勝利友』的黑社會分子四處搶掠,香港守軍司令莫德庇少將Major-General C.M.Maltby於當天中午下達撤出九龍的命令。西段的英、加部隊即撤回港島;中、東段的印籍部隊邊戰邊走,終於在13日凌晨自魔鬼山橫渡鯉魚門海峽,撤回港島。自此雙方隔著維多利亞港展開炮戰。

英軍被迫放棄九龍半島,直至12月12日傍晚,除鯉魚門北岸的魔鬼山外,九龍新界都已完全陷於日軍。12月13日,最後留守九龍的拉吉普營乘驅逐艦撤離到香港島,九龍淪陷。香港守軍經過此一階段作戰,損失並不太嚴重。莫德庇少將即重新部署港島的防禦,將從新界及九龍撤回的部隊與港島原來守軍混合編成東、西兩旅。日軍亦在加緊準備登陸港島之餘,於13日及17日兩次派軍使到港島招降,但均被港督楊慕琦Sir Mark Young所拒絕。

lotuguy 2013-3-26 00:20

日本對英美宣戰詔書

1941年12月8日上午11時40分,日皇裕仁頒布繼續擴大侵略而對英、美宣戰的詔書:

保有天佑,踐萬世一系皇祚之大日本帝國天皇,昭示爾等忠誠勇武之萬民。朕今對美國及英國宣戰,朕希望陸海軍將兵奮其全力從事作戰,百官有司勵精奉行職務,眾庶民各盡本份,以期億兆一心,舉全國之總力,達到征戰之目的。

蓋確保東亞之安定,為世界和平作出貢獻,實為丕顯皇祖考丕承皇考作逆之遠猷,朕所拳拳服膺;而與各國敦睦邦交,同享萬邦共榮之樂,亦素為帝國一貫之外交要義。今不幸與美英兩國開啟釁端,洵非得己,亦非朕之本意。往日中華民國政府不解帝國之其意,妄自生事,擾亂東亞和平,終使帝國操執干戈,於茲己四年有餘。幸國民政府更新,帝國與其結善鄰之誼,並相互提攜。而殘存之重慶政權,待美英之庇蔭,作兄弟鬩牆之門而不侮。美英兩國支援殘存之政權,助長東亞之禍亂,盜用和平之美名,欲逞稱霸遠東之野心,並勾誘其他國家於帝國之周圍,增強武備向我挑戰。更妨礙帝國之和平通商,居然斷絕經濟交往,嚴重威脅帝國之生存。朕令政府一再隱忍,力求恢復和平,而彼方毫無讓步之意,徒使時局之解決一再遷延。近來更加強經濟上、軍事上威脅,道我屈從。長此以往,帝國多年安定東亞之努力悉成泡影,帝國之存在瀕於危殆。事既至此,帝國現為自存自衛唯有蹶起,衝破一切障礙別無其他。

皇祖皇宗之神靈在上,朕信賴爾等之忠誠勇武,恢復光大祖宗之遺業,迅速芟除禍根,確立東亞永久之和平,以期保全帝國之光榮。

12月8日東京時間上午11時40分,日本天皇裕仁正式發表宣戰詔書。這時已是日軍偷襲珍珠港,掀起歷時三年零八個月的太平洋戰爭的8個多小時之後;如以日軍在馬來亞登陸的時間計算,更是已超過了12小時之久。中、英、美、荷等國相繼對日本宣戰。12月9日深夜,日軍先遣部隊佔領了位於醉酒灣防線西端的城門水塘的255高地,上的英軍碉堡。英軍自信可堅持六個月的醉酒灣防線很快地出現了缺口。就這樣,經過若干戰鬥英軍節節後退至九龍要塞,日軍便輕易地突破了醉酒灣防線。這時,英軍認為在九龍要塞作戰不利,便發出撒到港島的命令。因此,日軍經充分準備在12月12日清晨開始對九龍市區的進攻,也在很短時間內結束,上午9時未受到什麼抵抗便佔領了九龍市區,下午2時佔領了已成無人島的青衣島。香港的大陸部分新界和九龍均落入日軍手中。

lotuguy 2013-3-26 00:23

英國對日本宣戰照會

1941年12月8日,英國戰時內閣授權對日本宣戰,英首相邱吉爾簽發了這樣一個照會送交日本大使:

聯合王國國王陛下政府,於12月7日晚獲悉日本武裝部隊未於事前以宣戰方式或以宣戰為條件的最後通牒方式發出警告,即企圖在馬來亞海岸登陸,並轟炸新加坡與香港。

鑒於這類無端侵略的粗暴行動,公然違反國際法,特別是違反了日本與聯合王國均係訂約國時所簽署的第3次海牙條約第1款的規定,聯合王國國王陛下政府派駐東京大使,己經奉到訓令以聯合王國國王陛下政府名義通知日本帝國政府,兩國之間處於著戰爭狀。

香港島激戰

攻佔九龍及新界之後數天日軍不斷炮轟及空襲香港島北岸,包括在何文田架設大砲,由廣州飛來日機轟炸多個英軍砲台、以及通訊和發電設施。負責防守香港島的是從九龍撤出的部隊、兩個加拿大團、第一米德薩斯軍團1st Middlesex Regiment,以及義勇軍第一至第七連。

總司令莫德庇少將把港島分為東西兩旅,東旅由九龍退回來的瓦理士准將作總指揮,主要防守銅鑼灣及深水灣以東的海岸線,包括北角至柴灣、大潭赤柱及淺水灣,總部設在大潭道和石澳道交界的高地。



香港島激戰

西旅則由羅遜准將任總指揮,把守西環及中環海軍船塢、薄扶林及以至香港仔壽臣山等西部海岸,總部設在黃泥涌峽附近。維多利亞城等要塞由蘇格蘭營軍及義勇軍4及7連防守,要塞指揮部及聯合指揮部都設在海軍要塞內。

日軍第10獨立炮兵聯隊在寶馬山攻擊守軍據點,前方為北角發電廠的煙囪,12月14日,日軍多次空襲香港島的石油提煉廠、橡膠廠及多處民房設施,引發多宗大火,主輸水管破壞,一部分地區沒有食水供應,糧食開始短缺,圍城戰開始。12月15日深夜,日軍企圖在港島北岸強行登陸,遭守軍擊退。

12月16日,日軍利用何文田山大炮轟擊港島北岸,波及民居;特別是灣仔區,同時摩星嶺守軍破壞九龍設施及油庫。12月17日,兩連日軍敢死隊強攻北角發電廠附近海岸,遭守軍盡殲。於當時北角油庫炮戰中中彈,以致兩天來維多利亞港的東北部一直濃罩著厚厚的黑煙,日軍兩次欲不戰而下港島的招降計劃失敗後,最後於18日晚上在微雨和濃煙的掩護下,日軍3大聯隊在黑暗的土瓜灣、啟德機場跑道及茶果嶺一帶先用特製人力推動木筏靜靜地橫過維多利亞港,其後用火船拉動特製登陸艇大規模快速登陸香港島,皇家海軍曾出動幾艘炮艇攔截都失敗,在北角至愛秩序灣由印軍拉吉普營駐防東區一帶登陸,進攻港島中翼。

日軍在太古船塢建立了灘頭陣地,乘夜在船塢碼頭運大炮、輜重、車輛登陸,和西翼的聯隊會合,猛攻渣甸山Jardin Lookout。那處是必爭之地,向西俯轍黃泥涌峽,向南遙指淺水灣RepulseBay。控制了那區域,便等於把港島的防守破為東、西兩半,切斷了彼此的聯繫。19日午後,這一地帶終於失守。

lotuguy 2013-3-26 00:27

香港島激戰

拉吉普營奮勇反擊失敗,營長盧連臣中校及印軍沿柏架山道退敗,229聯隊剿滅拉吉普營A及C連後,佔領鯉魚門塞,攻入義勇軍第5防空兵團駐守的西灣炮台並進行大屠殺,之後向南大潭及淺水灣推進,東旅曾一度派出加軍來福槍隊C連出西灣解圍,但最後撤退,並一度在柏架山一帶迷路。

翌日天曉時,日軍已佔領原由加軍來福槍隊C連及第一義勇軍駐守的柏架山、義勇軍第3連的畢拿山及渣甸山,並向西旅總部黃泥涌進發。東旅司令希望打持久戰,於是命令位於港島東的東旅撤退至赤柱,卻使西旅以東陽明山莊一帶出現防衛缺口。

加軍榴彈兵D連與義勇軍第3步兵連共同扼守渣甸山及黃泥涌峽要道。雖然230聯隊推進渣甸山時遇上西旅守軍而出現了自入侵香港以來未有過的大量傷亡,但228聯隊其中小隊就從陽明山莊突然攻入黃泥涌峽,12月19日西旅總部被日軍突襲。

日軍第230聯隊第3大隊一面向山上猛衝,一面集結部隊,在隨隊的速射炮掩護下,不斷擊退英軍的機動兵力的側襲。於清晨時分迂迴推進至守軍堡壘防線,深入渣甸山的南面衝到黃泥涌峽,這里正是英軍西區指揮總部的據點。英軍以連射炮、步兵炮及機槍組成火網阻擊日軍,坦克和裝甲車掩護看英軍不斷反衝鋒,日軍則以速射炮助戰,以敢死隊抱炸藥包、爆破筒輪番衝鋒。

至19日上午終於打到英軍西防區指揮總部的大門。日軍突然出現,大出西防區總部官兵意料之外!英軍西區指揮總部加軍司令羅遜JohnLawson准將,在敵兵臨門之際,抱著為保衛香港成仁的決心,用電話向莫德庇司令告別後,下令部下全體人員,包括書記、廚師等,一律持槍應戰。於19日中午持衝鋒槍闖入敵陣。經過激烈的戰鬥之後,羅遜准將與其殘部20多人戰死沙場。

lotuguy 2013-3-26 00:36

香港島激戰

加軍司令兼西旅旅長羅遜准將及僚屬因要突圍全體戰死,莫德庇少將帶旁遮普營及蘇格蘭營反攻黃泥涌峽但為日軍所阻,結果第3連義勇軍全被剿滅,剩下加軍榴彈兵與蘇格蘭營一同退守中峽、金馬倫山一帶,後來西旅改由原義勇軍營長盧斯准將帶領作第2次攻擊但失敗。

莫德庇少將堅決阻止守軍被分割,命令義勇軍物資分配軍及皇家海軍轉步兵駐守淺水灣道中段,又命東旅派加軍來福槍隊及米德薩斯營駐守淺水灣及紫羅蘭山徑,東旅旅長瓦理士准將命香港仔旁遮普營A連沿壽臣山推進,皇家海軍派出斯雅那號於南朗山對出大海助戰,但結果大敗,旁遮普營長Kidd中校被殺,義勇軍物資分配軍更被大屠殺,斯雅那號沉沒於東博寮海峽一帶。

此時,維多利亞城內煤氣、電力中斷,衛生環境日差,傳染病橫行,日空軍不時轟炸,不少市民死亡。市區228聯隊日軍於炮台山打敗北角發電廠內休斯兵團及拉吉普營後,推進至禮頓山據點時遇到強烈阻礙。日軍於12月21日圍攻淺水灣及赤柱地區,米德薩斯營B連及加軍來福槍隊B連在淺水灣酒店一帶英勇反抗。

12月22日至12月24日,日軍在山區相繼攻破由西旅的蘇格蘭營及加軍榴彈兵聯防的金馬倫峽、馬己仙峽等防線,市區禮頓山據點失守,剩餘守軍兩營印軍、米德薩斯營Z連及炮兵海軍等轉步兵以灣仔盧押道及船街為最後防線,東旅加軍來福槍隊曾一度抗命,同時防線退守至赤柱村以南,海軍船塢及城區被日軍炮轟而引發大火。

黃泥涌峽是英軍重要防線所在,也是港島南北交通的樞鈕。黃泥涌峽位於渣甸山和聶高遜山Mt.Nicolson之間,東南有條公路連接淺水灣和赤柱,西南有支線直下深水灣Deep water Bay和香港仔Aberdeen。峽前有金督馳馬徑、大坑道和北角、銅鑼灣相連,有藍塘道直出跑馬地。峽背有布力徑Blacks’Link,西北可通灣仔峽,直上山頂區,過馬己仙峽Magazine Gap下山,可出花園道。可通往總督府和花園道英軍總部。

香港島激戰

日軍佔領黃泥涌峽;日本人稱為五義路,實際上已掌握了港島南北交通的中樞。日軍沿著這些四通八達的路線,不難把戰火帶到香港島的每一角落,由此可見黃泥涌峽在戰略地位上之重要。正因為如此,港島守軍在黃泥涌峽陷落之後,立刻組織反撲,可惜大勢已去,反攻的英軍,半數陣亡。

另一路日軍直撲金督馳馬徑Sir Cecils Ride,由夏禮文Homles指揮的一排英軍首當其衝。日源源不絕,而守軍卻僅得這一排加上小隊加拿大兵,強弱懸殊。這排守軍除少數士兵能逃出之外,其餘都壯烈犧牲,夏禮文排長亦告陣亡。黃泥涌峽這一場仗打得相當激烈,攻守雙方都傷亡慘重。日軍230聯隊由於暴露在守軍射程之內,吃盡大虧,也付出了800人傷亡的代價。

日軍港島登陸作戰於12月18日深夜開始的戰鬥,結果是日軍佔領了港島東北部柏架山的丘陵地帶。第二天一早,日軍兵分兩路,一路南下,經大潭進攻英軍海軍基地所在地赤柱半島,一路向西,進攻港島的中部太平山一帶的丘陵地帶。尤其在港島中部交通要道通稱五義路,即黃泥涌峽的地方,戰鬥非常慘烈。從19日至23日,兩軍爭奪戰持續,死傷者眾多。

南下的一支日軍部隊在大潭水塘一帶遭到來自赤柱英軍基地的猛烈炮擊,特別是到達淺水灣一帶,在香港酒店前和英軍形成對峙。該酒店位於聯結赤柱半島海軍基地與中環市區間的唯一的陸路上,前後是可供英軍隱藏掩護的山嶽地帶,日軍要切斷英軍後路,就必須佔領香港酒店。22日,日軍從後山的懸崖突襲香港酒店,終於佔領了側門衝入酒店,11時30分酒店失守。在攻酒店內俘虜了45名英軍,有近600名英軍和平民被屠殺。

1941年12月23日,聶高遜山已完全被日軍佔領。在進攻港島的過程中,英軍據守太平山、赤柱軍營,戰鬥仍在繼續。但兩個據點之間的交通已被日軍截斷。加拿大的溫尼伯榴彈兵部隊把守香港島南區黃泥涌峽,不過最後亦遭日軍強攻成功,經過多番激戰,英軍最終失去了唯一的水塘,這香港最後一個水塘失守,英軍面臨斷水斷糧,祇能選擇投降。

lotuguy 2013-3-26 00:38

港英投降

到了1941年12月24日,戰局其實已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但楊慕琦仍沒有投降之打算,且英國首相邱吉爾亦曾多次拍發電報,指香港不能懷有投降之意,務必頑抗到底。在1941年12月19日,英國首相邱吉爾曾致電報到香港,鼓勵守軍抵抗到底,其電文謂:「汝能抵抗敵軍一日,對於全球之盟軍,仍能有所貢獻。」

聖誕日早上,日軍再一次向楊慕琦勸降,楊慕琦仍置之不理。中午,日軍加強攻勢,灣仔一帶甚至進入巷戰的階段。3時,莫德庇少將向楊慕琦報告戰局,說明港島北岸的陣線均已瓦解,大炮與彈藥均缺乏,加上水源已斷,實在無力繼續戰鬥,若抵抗下去祇會犧牲更多性命。結果楊慕琦接受莫德庇的建議,向日軍提出無條件投降。

25日下午4時半左右,在與日軍對峙的英軍前線上開始出現白旗。下午5時,英軍軍使到達日軍前線部隊駐地,要求會談。日軍方要求英方提交投降書,因此正式的投降談判,改在晚上6時20分起在日軍參謀長阿部與港督楊慕琦、英軍司令莫德庇之間進行。投降儀式於晚上七時移到九龍尖沙咀的半島酒店內舉行,在一間因停電而一片膝黑的酒店房間中進行,向日軍第23軍團的酒井隆中將無條件投降,也是香港三年零八個月苦難開的始,1941年12月25日這一天,香港史稱『黑色聖誕』日。

港督楊慕琦代表英國殖民地官員,當天黃昏渡海至半島酒店3樓的日軍戰鬥司令室,向當日軍投降。日軍將領、港督及守軍總司令莫德庇在九龍半島酒店燭光下正式簽署降書,持續18日的保衛戰至此結束。香港,想像不到這樣快就被攻下。僅用了18天的時間,用了日軍所估計十分一的日數。10,000多英軍做了戰俘,從此就要進集中營。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細說香江話當年-----------請參照P.1內目錄,今期題目”香港舊照和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