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勇者無名:香港軍事服務團歷史展 13/12 - 11/6/2014

dandyobbo 2013-12-17 06:28

[b][color=#800080][/color][/b]
時間:2013年12月13日 - 2014年6月11日

場館:香港海防博物館專題展覽廳及上層展覽廳

開放時間:10:00-17:00(每週四休館,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初二休館)

票價:$10(全日制學生、殘疾人士及六十歲或以上高齡人士半價優惠)/免費(每週三)

香港軍事服務團,又名香港陸軍服務團,曾經是正規英軍編制內,一支以本地華人作為骨幹的部隊,過去一直服務香港社會至一九九七年解散。展覽「勇者無名:香港軍事服務團歷史展」展出逾七十套有關香港軍事服務團的珍貴文物及歷史圖片,讓參觀者認識這支部隊在香港英治時期默默耕耘的歷史與貢獻。

華人于英軍服役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57年,時值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860年)。鑒於當時人手短缺,英軍遂于香港招募華人從事軍需品運輸工作。1857年廣東軍需軍團,又名中國苦力軍團成立。在英國或印度軍官的率領下,部隊為英國遠征軍擔任後勤支援任務。部分略懂英語的華人,最高更可獲晉升為士官階級的中士。自此,不時有華人受聘為工兵,服務于不同的英軍部門。

至1941年,當時新成立的香港華人軍團曾招募本地華人負責炮臺及海岸的防禦工作。二次大戰期間,華藉英兵與英國同袍一同抵抗日軍,保衛香港,當中不少戰死或負傷,甚至淪為戰俘。另有一些華籍英兵則志願在香港以外的地方執行任務,與其他英軍在緬甸、馬來亞(即今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和印度等地協助對抗日軍。二次大戰後,英國國力衰落,殖民地政府認為現有軍力不足以應付香港軍事防禦需要,因而成立香港華人陸軍訓練隊,正式招募本地華人入伍。訓練隊于1962年易名為香港軍事服務團。

香港軍事服務團在1962年9月1日取代香港華人陸軍訓練隊。在1962年-1993年期間,為增聘本地華人,軍團共招募及培訓超過六千名本地軍人。這批軍人其後亦成為了英國陸軍的正規軍人,然後按其才能及技能,被派駐不同的部隊,為駐軍提供後勤支援服務。

1960年代至1997年期間,香港軍事服務團的主要職責包括:在自然災害時執行救援工作,例如在1960年代颱風襲港,以及1972年旭和道及觀塘(今翠屏道)山泥傾瀉時提供協助。此外,他們還負責在香港和中國邊境堵截非法入境者,軍團亦曾協助警隊平息動亂。軍團不但維護香港繁榮、穩定和安全,還執行海外的職務。在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部分成員更被派往賽普勒斯參與聯合國的維持和平任務。

香港軍事服務團先以鯉魚門軍營(今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與香港海防博物館)為基地,及後遷往昂船洲軍營(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使用),為軍隊學員提供全面的軍事訓練,包括各種各樣的步兵軍事訓練,包括步操、軍械訓練、叢林作戰、急救,甚至英語課程,讓團員達至中級英語溝通技巧程度。

華籍英軍在香港服務多年,為確保本地的穩定與秩序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從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擔任工兵,以至在香港保衛戰時執行炮兵任務;從在暴動中平息暴亂,到舉辦開放日與民同樂,華籍英軍均默默地以專業和敬業的精神來完成任務。最後,華籍英軍的任務亦隨著1997年英軍的離開而劃上句號。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勇者無名:香港軍事服務團歷史展 13/12 - 11/6/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