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討論區 »
閱讀交流
» 公共圖書館內的翻譯小說-(書單P.25) /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 - Frank Schätzing
judylam651 2017-4-11 16:43
日本文學巨擘 川端康成(1899 - 1972)
1968年,成為日本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attach]6726074[/attach]
大正年間,20's 日本政治經濟混亂,加上關東大地震..
形成社會普遍動盪不安,民心思變革創新,文壇亦興起一般新思潮,
川端康成就是當時興起的"新感覺派文學" 新銳作家之一..
這個時期的作家,他們的出身家世,教育,性格,交友狀況,戀愛等等人生經歷,
全部反映在他們的作品中,所以越了解越有助領略他們的寫作情懷,意之所寄..
當然大前提是這個作家的作品,能否引起你的興趣..
[伊豆舞孃]就是我年少時初步認識川端康成的入門作品..
(相信很多讀者都是這樣開始..)
短篇小說 [伊豆舞孃] 公認是 川端康成 成名作 ..
發表於1926年,記述1918年伊豆之旅,當時他還是一個高中生..
旅遊間,遇上一組奔波於山間旅館,身份低微的賣藝人..
他被其中一個年幼美麗的舞孃所吸引,於是追隨藝團,不忍離開..
故事看似不完整,祇是一段青春回憶,可是如果對作者身世有所了解,
就會明白緣何看似微不足道的關注,都會令他從此刻骨銘心...
[伊豆舞孃] 之後,川端康成三本中篇名作 [雪國] [古都] [千羽鶴]
同樣是川端一向的題材,同樣都是沒有涉及當時日本濃厚的政治氛圍..
全是以兩性關係的種種,親情紏結䢖構於日本傳統思想,古祖美學之中..
人物角色情感生活充滿美感詩意與及淡淡的哀愁......
如果你有興趣追尋這個"慢活"年代細緻體會兩性情懷,咁這些作品就適合喇..
川端康成和亦師亦友的三島由紀夫,與及"新感覺派文學"同期的 芥川龍之介
同樣是死於自殺 ..
單以小說的口味計,我更喜歡 芥川龍之介 以後講下..
[attach]6726075[/attach]
[伊豆舞孃] 之後,川端康成三本中篇名作 [雪國] [古都] [千羽鶴]
這些舊版書都有兩段"導讀",對喜歡川端的讀者很有參考價值..
一. 川端康成及其作品 二. 川端文學在世界上的反響
[attach]6733763[/attach]
[attach]6733764[/attach]
[attach]6733765[/attach]
[[i] 本帖最後由 judylam651 於 2017-4-19 03:27 PM 編輯 [/i]]
judylam651 2017-4-19 15:13
日本文學大作家 芥川龍之介 (1892 - 1927)
終其一生衹寫短篇,作品大都和他人生每一段歷程有關...
[attach]6757283[/attach]
川端康成名言..舊家素養藝術代代相傳,才能孕育出作家...
芥川龍之介名言..[b]人生悲劇的第一幕,從親子的關係開始 ..[/b]
芥川生於東京新原家族,因為出生於辰年辰月辰日,故命名 龍之介
又因此時辰八字沖撞父母,甫出生即被過繼予父系同鄉收養..
不久連番打擊致身心異常脆弱的生母 芥川福 精神崩潰發狂...
龍之介遂由大舅父 芥川道章 收養,自此更改姓氏為芥川 ..
芥川本是仕族舊家書香門第,家道殷實,所以芥川自幼飽受藝文薰陶..
品學兼優,高中學科尤以英文,中文,歷史,成績最好...
大正二年(1913)入讀東京帝國大學,主修英國文學..
此期間,芥川深受幾位學友創辦學報"新思潮"影響,立志成為作家..
師承 夏目漱石 ..
畢業後,大正六年(1917)芥川成為新銳作家,繼而躋身一流作家之列..
翌年結婚,妻子雖然不喜文學,亦總算立業成家...
其後芥川的生父與養父同時生意失敗,生活擔子一下沉重下來...
還要是逐漸加重,承擔家人更多的債務,唯有加緊寫作賺錢 ..
對於早已患有神經衰弱症的芥川,生活焦慮不安無疑對病情雪上加霜..
終至自殺,結朿短暫而哀愁的一生...
愚見覺得,即使芥川龍之介的一生既短暫又哀愁,
可是他的文學地位,足可和川端康成平起平坐..源於..
芥川和川端同樣起始於"新感覺派文學"...
川端選擇以"新感覺派"為基礎,對日本傳統古典名著加以發揮..
將日本古典文學之美,重現於自己的作品中..
最具代表性是前文[雪國] [古都] [千羽鶴] ..
芥川精通英,日文學,中國漢學,就以"新感覺派文學"文風一直走..
其作品兼具歐洲學術式趣味,與及中日傳統式趣味..
即使今天,試問有那位日本作家可堪媲美 ? (愚見偏見,有錯請不吝指正..)
愚見結論..
芥川龍之介和川端康成 分別創造了一個永遠屬於自己的世界..
我完全傾向於芥川龍之介所創造的世界,--矛盾百出的人類世界..
這個世界永不過時,所以芥川的作品幾時看,誰人看,都會有共鳴感..
圖書館有很多芥川龍之介作品,繁簡體多個版本,新版書都唔少..
這本[芥川龍之介的世界]舊版書,有六大章節詳論作者的人生與作品..
多點了解他的人生,再看他的作品更有趣味,或者添上一份同情,傷感..
[attach]6757282[/attach]
[[i] 本帖最後由 judylam651 於 2017-4-19 03:25 PM 編輯 [/i]]
judylam651 2017-4-24 15:20
高中時期與良師益友為伴的芥川龍之介,博覧群書..
大量涉獵江戶時代文藝,中國文學,西方文學,哲學..
加上一段失敗初戀,都成為以後芥川作品中,
"絕對主義"與"現實主義"互為共融的培養土..
大正四年(1915)大學三年級,在"帝國文學"發表[羅生門],當時迴響不大..
大正六年(1917)芥川親自釘裝[羅生門],由阿蘭陀書房出版...
書前寫上 "獻於夏目漱石老師之靈前"
屝頁上印有 菅白雲(虎雄) 書寫的詩句 :[b]"君看雙眼色 不語似無愁"[/b]
-- 是芥川終身最愛吟誦,出自江戶時代一位禪師的詩句...
芥川曾明言寫作[羅生門]的動機..(大約..)
[b]"我受了半年前惡性觸礁的戀愛問題所影響,獨處時感到意志消沉,
因此想寫兩個短篇,可以令人遠離現狀又愉快的短篇.."[/b]
(兩個短篇就是指 [羅生門]和[鼻])
(高中時期,芥川愛上生父家中一個婢女吉村千代,這段刻骨銘心的初戀,
最後被養父母極力阻止而告終...)
前文[芥川龍之介的世界]書中,就有幾位日本學者各自分析[羅生門]
其中 駒尺喜美 的分析最被認同...結論是..
芥川由失戀引起的悲觀想法,藉由小說確立了作為認識者的觀點 :
"人是矛盾的統一體...善與惡可以同時並存.."
[b][羅生門] [/b]改寫自[今昔物語]第18語--羅城門登上層見死人盜人
背景是表面高度文化與繁榮的平安朝代,內裏卻隱藏著人性道德的淪喪..
小說中的下人,在走投無路又飢寒交迫的困境,來到羅生門下避雨..
見到一個老婦正在拔除一具女屍的頭髮,下人感到厭惡,正義感抬頭..
於是喝問老婦原因..當下人知道答案後,他的正義感變調了...
..成為了一個徘徊於"利己主義"與道德良知之間,不安定的人物形像 ..
(芥川認為父母的愛不是絕對純粹,阻止他和婢女的戀愛都是源於"利己主義"..
但是寫作令他思考到"絕對主義"不能單獨存在,人生在世還要兼容"現實主義"..)
[b][鼻] [/b]講一和尚因為天生長著一個特長鼻子,飽受折磨而苦惱不堪..
當鼻子縮短成正常,開心之餘..卻又生起另一種苦惱..
(這則"利己主義"的引用比較牽強,在自我譬解遺傳上的缺憾,借喻得更自然...
芥川對母親的精神病一直深受困擾,自覺沒有感受到半點母愛之餘,更恐懼受到遺傳..
[鼻] 的結局,和尚看清了人性而樂於接受自我,芥川通過寫作思考表現出樂觀...)
這本羅生門短篇集中收錄有鼻,芋粥...多則短篇..
[attach]6777127[/attach]
[[i] 本帖最後由 judylam651 於 2017-5-13 05:51 PM 編輯 [/i]]
judylam651 2017-4-30 18:23
大正七年(1918)2月,芥川和塚本文子結婚,
婚前,芥川寫給她的信中說 :
[b]"不懂文學甚麼的,也沒啥關係,祇要自然而誠實的愛我就好.."[/b]
3月,芥川與大坂每日新聞簽約,首部作品[b] [地獄變][/b]
是由平安朝古文學[宇治拾遺物語]-畫師良秀..
與及[古今著聞集]選取"弘高繪地獄變屏風的經過"
合併改寫而成一則淒慘怪異,以至驚心動魄的短篇,
芥川以畫師良秀這個人物,很簡明地表達出執意追求的"絕對主義"..
良秀品行極為不堪,對藝術境界極端的追求,同樣完全脫離世俗道德範疇...
他唯一表現出仲有人性,是非常疼愛獨生女兒...
她是堀川王爺府中一個婢女,是一個性情善良,溫柔又孝順的少女..
(這個少女,有著芥川初戀情人吉村千代的影子..)
一天堀川王爺授命良秀,繪畫一幅地獄變屏風圖畫,
良秀決心畫出一幅永世與別不同的地獄變畫面 ...
結局芥川回到"現實主義"而設定恢復道德意識的良秀,一個必須的下場..
[b][地獄變][/b]是芥川[王朝故事]類別的代表作,獲得甚高評價,係實至名歸的 !
*******************************************
[b][河童] [/b]昭和2年2月(1927) 發表,以現實批判為主題的諷剌短篇..
芥川借用一個精神病患,逢人都講述自己誤闖入"河童"的地下世界,
生活幾年的經歷,對河童的長相,生活方式,社會制度,藝術,法律,宗教...
詳述所見所聞,當他返回現實人間,再也不能適應,自然被視為精神病患..
小說內容表面上離經叛道,看著覺得荒誕有趣,可創作背後心境,令人傷感..
[b]芥川自言 : "這篇作品,是從對一切事物,尤其是對我自己的嫌惡,所醞釀出來的.."[/b]
[河童]的發表,引來很大迴響,其中 吉田泰司 的評論,成為芥川唯一的認同..
[b]
吉田泰司的評論 ..[/b](節錄一小段..)
[b]"我透過這奇狂的題材,隨處都可以感覺到作者鬱悶的心情..
那是擠擁人群中的孤獨傷感,戴著不可思議的假面具,憂鬱地哭訴..."
"在高明的諷剌裏,存在著一種帶有悲哀色彩的憂憤 .."[/b]
同年7月23日,芥川終於仰藥自殺,7月24日齋忌日稱為"河童祭"..
昭和10年,由好友 菊池寬 設立"芥川文學獎" --
以鼓勵新人作家為宗旨,至今仍然是日本文壇最具權威的文學獎..
河童 最早源於中國民間傳說...
網上資料查看,覺得以百度最詳細..
轉貼 :[url=http://baike.baidu.com/item/%E6%B2%B3%E7%AB%A5/93962]百度[/url]
Purplelucky 2017-4-30 19:49
[quote]原帖由 [i]judylam651[/i] 於 2017-4-30 06:23 P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60532006&ptid=24329384][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大正七年(1918)2月,芥川和塚本文子結婚,
婚前,芥川寫給她的信中說 :
"不懂文學甚麼的,也沒啥關係,祇要自然而誠實的愛我就好.."
3月,芥川與大坂每日新聞簽約,首部作品 [地獄變]
是由平安朝古文學[宇治拾遺物語] ... [/quote]
judy 樓主,多謝介紹。你睇好多書,勁!
judylam651 2017-4-30 23:33
[quote]原帖由 [i]Purplelucky[/i] 於 2017-4-30 07:49 P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60536506&ptid=24329384][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judy 樓主,多謝介紹。你睇好多書,勁! [/quote]
師姐客氣,過獎..貶下眼數十年積積埋埋至看似多啫,
呢個帖令我有序地重溫舊書佳作,精神上好充實..
有時看到某本小說,不其然回想起年青時一些生活點滴..
當時點會想到,再重溫這本書時已是一個互聯網時代..
judylam651 2017-5-5 14:07
大正十年三月(1921),芥川龍之介以大坂每日新聞海外視察員身份,
出發往中國考察,先到上海,蘇杭..北京..瀋陽至朝鮮..七月回國..
期間會見 章炳麟 鄭孝胥 觀賞過 梅蘭芳 京劇..
本來公費旅行應該都是愉快的,可是自幼受古典漢學薰陶的芥川,
自然滿腦子都是古典文學中,如盛唐時期世道繁華,詩人墨客詩酒風流的景像..
可是20年代的中國,和他的期待正好相反,令到本已是多愁善感的芥介,
更添失落之感...不過此行的[上海遊記][江南遊記]等等考察報告作品,
芥川對中國的整體評價還是正面的,尤其是預言中國會強大,更是奇準...
回國後,同年12月,芥川帶著對此行現實期待的失落,為基礎感思,
寫出名作 [竹藪中] ..
分別以三個主角 強盜-多襄丸,武士-金澤武弘的鬼魂,武士妻子 真砂 ..
他們分別"創作"的証言--有意無意地,告白出各自潛藏著對自我人生的絕望..
期望以"創作"的告白當作真相,自欺欺人般修補,掩飾自己在現實人生中的缺憾...
其他四人的証言 :
首先看到屍體的樵夫,其証言比較"吹水",應是工作生涯較孤獨有關..
行腳僧與衙吏的証言,以其身份思維觀測取向,就有些比對性..
老媼的証言最為現實...
(如果[竹藪中]是普通推理小說,老媼對女婿女兒的証言,是一個查案突破點...)
當然芥川以.....
人都是自私利己的,所以根本無所謂真理,人就是活在無法逃避的絕望中..
..為小說主題思想,而賦予[竹藪中]崇高的文學層次 ...
***************************************
順帶講下羅生門電影劇本,可說曲折感人的定稿過程 ..
師從 伊丹萬作 (1900-1946)唯一收取的編劇門徒,橋.本忍
他有一份學徒作業劇本 [雌雄] 是取材自[竹藪中] ...
其後被黑澤明看中,衹是評論篇幅太短,橋本忍沖口而出,那不如加入[羅生門]吧...
(同為芥川作品,[羅生門]實在太出名,在日本社會名氣很響亮,令橋本沖口而出..)
其實黑澤明心中,早已有自行改寫底稿之意,一聽橋本忍加入[羅生門]咁講..
沉思一下,隨即決定照他的意見,橋本忍受命答應後,心中雖然誠惶誠恐,
還是能夠交出一個[羅生門]+[竹藪中] 改寫合編的劇本...
將[羅生門]小說中,走投無路又飢寒交迫的下人,終於淪為 強盜多襄丸 為連接點..
..最後由黑澤明改編成完整電影劇本..
羅生門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電影,充份反映日本人鍥而不捨追求完美的精神..
相信芥川龍之介泉下有知,應該都會感到很安慰...
詳情可參考 橋.本忍 著作 [複眼的映像] 圖書館都有得借閱..
[attach]6820380[/attach]
[[i] 本帖最後由 judylam651 於 2017-5-5 07:13 PM 編輯 [/i]]
judylam651 2017-5-12 12:33
昭和2年7月23日 (1927)
芥川龍之介的死訊,帶給當時日本社會巨大的衝擊..
自此,日本文壇人士知名學者,對於芥川之死與及他的作品,
產生各門派別的學術研究,所據日本歐美文獻記載,資料繁多..
[b]足以和中國的[紅學]研究相媲美--台灣芥川研究專家學者 賴祥雲 [/b]
其中芥川名作[蜘蛛之絲],曾有不求甚解的所謂學者,
提出此篇說是芥川抄襲之作,後來經由賴祥雲等中日學者,
引經據典實証出芥川的清白...詳文見[芥川龍之介的世界]一書..
愚見以通俗例子譬喻芥川在[b]"王朝故事"[/b]類別,就如Stephen King
同是"讀者作家" 而青出於藍勝於藍的例子,[羅生門][地獄變][竹藪中]
..等等皆為公認傳世之作...[蜘蛛之絲]是一則優美的日本文學短篇,
揉合著,展現出俄國文學與中國佛學就"因果報應"之說,東西方文學共通的本質..
芥川以自己的人生歷程,譜寫出多篇哀愁樂章名作很多,
就以看過的列出一些 ...
[某儍子的一生] [侏儒的話] [河童] [齒輪] ...........
有趣的[山鷸] [芋粥] .. 感人的[橘子] [臺車] ....
或舒發情懷,寂寞的[海市蜃樓] [玄鶴山房]...
最後一提是這篇[ 給某舊友的手記] ..
芥川腦筋通透地分析自殺的想法與及方式,可算是他多份遺書之一..
以前少年時看芥川的作品,例如[羅生門][地獄變][竹藪中]..
最喜歡故事的內容,其他如[某儍子的一生] [侏儒的話]完全不知意有所寄,
就覺得無頭無尾唔好睇了....
現在較多了解芥川人生再重溫,仿如跟著他的人生足跡一路走來..
感覺他的人生無疑是短暫哀愁,可他卻是一個頑強的生命鬥士..
為自己在日本以至世界文壇爭得一席崇高地位,永受讀者景仰 ..
芥川生前之映像..和東京田端自宅門前與兒子們留影..
芥川有三子,長子是演員,次子當兵戰死,三子是著名音樂家 芥川也寸志
[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LJmKpHyIrg]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LJmKpHyIrg[/url]
[[i] 本帖最後由 judylam651 於 2017-5-12 12:40 PM 編輯 [/i]]
judylam651 2017-5-25 15:55
前文講過一些日本文學,又講一些個人感想..............
日本以"軍事硬實力"瘋狂侵略別國,斑斑罪証罄竹難書..
任憑軍國主義者如何刪改教科書,真相還是永存於史冊...
同時,日本歷來眾多出色文學家,亦是永為世上所有文學愛好者稱道..
其中,川端康成作品以日本古典文學美學特色,展現了日本人的精神特質,
所以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最為公認的得獎者之一...
他和 夏目漱石 芥川龍之介 村上春樹 等的作品,都被翻譯多國文字廣傳於世..
日本文學得以在世界文壇佔有重要位置,這股"文學軟實力"著實強大..
在拉丁美洲國家中,哥倫比亞幾乎以毒販出名..
可是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奎斯,一部傳世巨著[b][百年孤寂][/b]...
這股"文學軟實力"足可抗衡本國污名,成為哥倫比亞以至整個拉美族裔的驕傲..
馬奎斯創作出以"魔幻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寫出[百年孤寂],
被評審為..
[b]"交織出一個現實與幻想互相輝映的世界,反映了一個大陸的生命與矛盾..."[/b]
細味一下,再了解一些中國與南美的歷史,同樣經歷過對西方列強殖民主義的反抗...
..等等因素,不難明白,緣何中國讀者早於80's起爭相傳閱[百年孤寂]中譯本..
在無數中國讀者中,產生很多"讀者作家".. 其中最具代表性最出名之二,有...
陳忠實 老實不客氣寫出中國版百年孤寂 - [b][白鹿原][/b]..(另帖講過...)
莫言 同樣以"魔幻現實主義"手法寫出多個原創故事..例如[b][蛙][生死疲勞].[/b].
同樣交織出...
[b]"一個現實與幻想互相輝映的世界,反映了[/b](中國)[b]大陸的生命與矛盾.."[/b]
莫言更成為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白鹿原][蛙][生死疲勞]已有英文版..
可視為開啓了中國"文學軟實力" ...
此外,我覺得對於中國"文學軟實力" 另一個具有意義的開展是..
同是緣於馬奎斯(1927 - 2014),[百年孤寂]1967年出版,
中國80's出過多版沒有獲得授權的中譯本,1990年馬奎斯訪華,
公開指責盜版,揚言他死後150年內都不會批出版權俾中國..
2011年 北京新經典文化有限公司 獲馬奎斯同意授予合法版權俾中國,
可重新出版[百年孤寂]中譯本,並且將過去多年來的巨額版權費,全數補回給馬奎斯...
當時有評論說這是中國出版業一次重大里程碑...其實早在2011年以前,
中國很多出版社已經合法購買外文書版權,中譯本與台灣各大網上書店如博客來等聯營..
例如這本簡體書 [b][番石榴飄香][/b] (中文版首次授權) 2014年出版
原文版1982年出版,同年馬奎斯獲諾貝爾文學獎 ..
書中以對話形式,詳述馬奎斯的生平,創作,社交活動,對自己作品的剖析--
--何謂魔幻現實主義文學..這些觀點,後來都成為馬奎斯的標誌性言論...
依順序看來,至到 百年孤寂 一章...
作者問馬奎斯創作[百年孤寂]的初衷,內容有甚麼深意,隱喻..
馬奎斯的回答....看了兩三頁,不覺莞薾慢慢笑開了...
本想抄錄一些分享,不過細想,還是留給喜愛[百年孤寂]的讀者...
..如[百年孤寂]線性歷史敘述,由頭看起,看到此章才更有趣...
[b][百年孤寂] [/b]中學時以很大的耐性看過一次,自此無意重溫...
直至看了[白鹿原],較容易看明白,感受自然更深..
我才明白是那份親切與共鳴感作崇,一如同拉美裔讀者看[百年孤寂]吧...
圖書館有很多馬奎斯作品,繁簡體都有,番石榴飄香 卻是未有..
相信遲些會有...香港商務,三聯,都見過..網上博客來等...
哥倫比亞文學巨擘 馬奎斯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年3月6日 - 2014年4月17日)
[attach]6898104[/attach]
(台灣舊版書借圖) 百年孤寂 Cien años de soledad
[attach]6898105[/attach]
大陸簡體新版書
[attach]6900538[/attach]
番石榴飄香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作者 : P.A. Mendoza -- 馬奎斯的好友 ..
[attach]6898103[/attach]
[[i] 本帖最後由 judylam651 於 2017-5-26 10:42 AM 編輯 [/i]]
judylam651 2017-6-6 13:44
二十年代,美國文壇和日本文壇好相似,
同樣百家爭鳴,日後成為大作家的新銳作家輩出..
例如前文,被譽為美國"冷硬派偵探小說"開山始祖作家--
Dashiell Hammett (1894 - 1961),海明威(1899 - 1961)..
和現在講下的...
費茲傑羅-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 (1896 - 1940)
[attach]6945119[/attach]
費茲傑羅 出生於中產家庭,普林斯頓大學畢業,才華早發..
24歲寫出成名作 This Side of Paradise 自此名成利就..
其後與名媛 Zelda Sayre 結婚,自此兩人活躍社交圈,生活奢華放任..
費茲傑羅同期為支持上流生活的大量短篇作品,被他自嘲為垃圾作品...
1925年,終於出版一本長篇小說 [b][大亨小傳][/b] The Great Gatsby
這本傑作受到多位作家,尤其是 海明威 的激賞,更奉他"我的文學前輩"..
可是叫好卻不叫座,小說銷量並不理想,對費茲傑羅夫婦都是一大打擊,
其後Zelda精神病發,沉重的醫藥費和獨生女的教育費,
令到費茲傑羅為賺高額稿酬,不斷為流行雜誌,報章,寫如"膳稿"的文章,短篇...
更為他所鄙視的荷里活撰寫多部電影劇本...
最後一本長篇小說亦是未完成的遺作 最後的大亨The Last Tycoon
1940年12月22日,費茲傑羅心臟病發作逝世..得年44歲 ..
我想就是如他自言 :[b] "毫無疑問,所有的人生都是一個垮掉的過程.."[/b]
..衹是他的人生垮掉得太早喇..
judylam651 2017-6-6 13:48
[b]續上 ..[/b]
[大亨小傳] The Great Gatsby 就是[b]"關於一個年輕人如何毀掉自己的過程.."[/b]
以當年代 -"爵士年代"Jazz Age 歌舞昇平與貧富懸殊並存的矛盾年代,為小說背景..
記得阿Sir導讀這本小說時,全班同學都覺得Gatsby已成巨富,那怕沒有美女相伴 ?
他太過執著曾經戀人喇,正儍仔..而且Daisy早已結婚生女,
Gatsby 還是一往情深,堅決要和Daisy再續前緣..其實當年匆匆一別,
他根本不了解Daisy空有美貌,卻原是個極為自私自利,沒心沒肺,膚淺無知的女人..
其實她和丈夫阿Tom是同類人,才是絕配,他們代表著當年代美國上流階層,
在一片歌舞昇平中,生活浮華糜爛,耽於物慾,精神虛空,紙醉金迷的年代..
後來我年紀漸長,親睹太多以現實功利考量的所謂愛情,所謂婚姻...
每每想起Gatsby ,心底由衷羨慕他的真 ! 他猶如一個最純潔,
最浪漫,最叫人回味不已的愛情夢想--雖然美夢由來最易醒..
雖然他一往無前執意追逐的一切,卻原來早已失落於過去,往事已如煙..
可是曾經作為一生的信念而執意追逐這個夢想,儘夠喇,不用為他可惜..
1948年Zelda死於一直療養的醫院大火中,似乎自此費茲傑羅再為世人關注..
更被奉為20世紀最偉大的美國作家之一..對他的人生,作品,有很多學術研究..
尤其是 [大亨小傳] The Great Gatsby 更成為美國高中教科書 ..
The Great Gatsby 歷來很多中譯本,以 喬志高 譯本最具水準,流傳最久遠..
中譯書名[大亨小傳]最是切合小說題材..小傳才更有想像空間,令人回味不已..
這版本中,林以亮 的"導讀"極為細節,愚見是整篇來說,有點過度解讀..
一如 [百年孤寂],歷年來都被一些專家學者以至讀者,過度解讀...
其實作者的心思未必是如此複雜,遣詞造句亦未必是字字暗藏玄機....
遠流新版書 最大特色是一篇 經典文學新譯計劃總序--
聽見譯者的聲音 -- 賴慈芸(台灣師大翻譯學研究所所長)
賴慈芸簡述..自戰後至今,台灣的文學翻譯市場,始終都非常倚賴大陸譯本..
另一篇 譯者序 -- 汪芃 我很佩服他/她勇於挑戰舊譯本譯法...
簡閱後,愚見試比較下 :
在角色名稱上,新譯本 Gatsby -蓋茲比 Tom Buchanan - 湯姆.布坎南
勝於舊譯本 Gatsby - 蓋次壁 Tom Buchanan - 湯姆.勃堪能
在人物對話上,新譯本富有親代感,衹除了一處---就是小說開場名句..
以20's的輩份,父親提醒兒子處世之道,應該沿用"教訓"一詞,而不是現代化的"忠告"..
小該開場名句..我的通俗譯法..:smile_44::smile_35::lol..
"每次你想批評別人之前,記住唔係個個好似你咁,自細就咁好環境.."
在費茲傑羅最為出色,譬喻與抽象,字斟句酌的形容詞方面...
新譯本用詞較為完備,舊譯本用詞簡略,兩種譯法我都喜歡..
結論是,新譯本帶俾年青讀者認識經典文學,稍高一線..
桂冠舊版書 有些作者生活照
[attach]6945125[/attach]
遠流新版書 書末有些作者生活照和生平簡介..
[attach]6945126[/attach]
[[i] 本帖最後由 judylam651 於 2017-6-6 02:56 PM 編輯 [/i]]
judylam651 2017-6-16 15:41
19世紀20年代..WW1爆發,結朿之後..全球世局動盪..
在美國社會各個層面,經濟,生活,文化..同樣起著翻天覆地大轉變,
人們未及適應,以至世態人情同樣充滿喧囂,燥動不安 ..
當時的新銳作家普遍成為"迷惘與失落"的一群 ......
作品都是有關"追尋"的主題--作者通過隱身其中的故事主人翁,
追尋過往確實存在過,或者想像存在過,又失落了的美好與傷痛經歷...
以圖自我引証,自我定位於當下..如前文的費茲傑羅 大亨小傳,和..
美國作家 Thomas Wolfe (1900 - 1938)
[attach]6982414[/attach]
Thomas Wolfe 首部作品,亦是成名代表作 ..
[b]天使望鄉 Look Homeward,Angel [/b]長篇小說 1929年出版
小說正是作者的自傳,著墨於故事主人翁Eugene 漫長的成長過程..
小說眾多的人物,來自一個喧鬧不息浮燥不安的大家庭..
每人卻又為各自封閉的心靈,而感受到"喧鬧中的孤獨",正如一個社會的縮影..
Eugene孤獨的心更為敏感,不時離家往外走走抖抖氣,找找發展,個人空間..
迷迷惘惘的心,更多是追尋一份模模糊糊的人生意義,心靈的歸屬點...
可是無論一個人在旅途上的孤獨,以至獲得世俗上的學業成就,
Eugene還是不辨自己內心深處追尋的究竟是甚麼 ? 又如何追尋得著呢 ?
帶有魔幻色彩的結局,讓Eugene超然物外,看到精神上的故鄉在那裏,要怎樣走...
作者彷彿將(短暫)一生的激情,完全傾注在筆下紙上,埋首寫寫寫自我發現的歷程...
詳述得近乎囉囉嗦嗦,用詞重覆沉悶而缺乏趣味,更遑論幽默感 !? ....
作者近乎沒有為讀者設想......
我覺得看這本大長篇,絕對需要一份共鳴感,才能支撐看到結局...
例如同樣出自一個大家庭,兄弟姊妹之中總有一個最合得來,他/她的追尋失敗了,
失落了,自裁之後,你總想不通原因,困擾著你的自我追尋,方向不定...
如果能夠有好像這個帶有魔幻色彩的結局,就好喇...
Thomas Wolfe 一如Eugene,同樣不時離家往歐洲遊歷,思考..
1938年在旅途中染上了肺炎,同年9月15日病逝 ..
圖書館多是簡體版..
這本簡體版有一段 [b]作者致讀者[/b]
[attach]6983838[/attach]
[[i] 本帖最後由 judylam651 於 2017-6-16 11:38 PM 編輯 [/i]]
judylam651 2017-6-27 12:38
19世紀20年代,當時的新銳作家普遍成為"迷惘與失落"的一群..
-- "Lost Generation" 這個歷史名稱,源於公認代表人物 --
[b]美國作家 海明威 Ernest Miller Hemingway (1899 - 1961)[/b]
第二任妻子美國女作家Gertrude Stein,曾以此形容他的成長世代 ..
[attach]7019187[/attach]
1918年海明威參戰WW1,1941年再參戰 WW2 ..
戰後第四次結婚,回到古巴定居,繼續寫作,1953年度,1954年度,
憑中篇名作[老人與海]先後獲得 "普立茲獎" "諾貝爾文學獎" ..
此後海明威生活際遇漸走下坡,文思停滯,嚴重酗酒損害健康,
精神上亦困於燥鬱症狀,老病侵尋之下,終至1961年7月2日吞槍自殺...
又似是逃不開海明威家族多人,都是死於自殺的宿命...
愚見有些感想 .......
Thomas Wolfe 傾盡熱情學養,運用希臘,羅馬神話,典故,英國文學詩詞,名句..
融合歷史,哲理,傳說,寓言..萬語千言,滔滔不絕細敍自己的人生,令人感動..
而海明威卻是以高調行動生活模式,充滿自信豪飲壯語,有時會顯得咄咄逼人..
喜歡異國冒險,到處留情,盡情展現其"硬漢子"作風...
最能夠全面反映他的性格,我覺得正是他年逾半百時,有強烈自況意味的[老人與海]..
(家父很喜歡這本小說,多年來和[毛語錄]輪番閱讀,
是我童年鮮明記憶,同時他真的喜歡經常租小艇垂釣,
漁獲有 釘公,黃腳𩶘......
有時他晚歸,我們會"擔心"他是否[b]釣到一條巨大馬林魚[/b] ? ;P:P:lol)
當然是海明威的人生最多姿多彩,雖然連番被病痛,傷患折磨..
終其一生,全然不失其"硬漢子"本色...之後講下他一些作品 ..
[[i] 本帖最後由 judylam651 於 2017-6-27 12:48 PM 編輯 [/i]]
uhadmeathello 2017-6-28 07:27
很好。 都係好好嘅書。 幾乎每頁都有睇過, 或者想睇嘅:loveliness: :loveliness:
uhadmeathello 2017-6-28 07:39
[quote]原帖由 [i]judylam651[/i] 於 2017-4-23 23:20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60191158&ptid=24329384][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b][羅生門] [/b]改寫自[今昔物語]第18語--羅城門登上層見死人盜人
背景是表面高度文化與繁榮的平安朝代,內裏卻隱藏著人性道德的淪喪..
小說中的下人,在走投無路又飢寒交迫的困境,來到羅生門下避雨..
見到一個老婦正在拔除一具女屍的頭髮,下人感到厭惡,正義感抬頭..
於是喝問老婦原因..當下人知道答案後,他的正義感變調了...
..成為了一個徘徊於"利己主義"與道德良知之間,不安定的人物形像 ..
(芥川認為父母的愛不是絕對純粹,阻止他和婢女的戀愛都是源於"利己主義"..
但是寫作令他思考到"絕對主義"不能單獨存在,人生在世還要兼容"現實主義"..)... [/quote]
未睇過本書, 唔係E 個post, 真唔知原來電影[b]羅生門[/b]唔=小說, 應該係[b]竹林中[/b] :smile_14: 名,係[b]羅生門[/b]好似玄D, 更佩合劇情 :smile_30:
uhadmeathello 2017-6-28 07:47
[quote]原帖由 [i]judylam651[/i] 於 2017-6-5 21:48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62516451&ptid=24329384][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續上 ..
[大亨小傳] The Great Gatsby 就是"關於一個年輕人如何毀掉自己的過程.."
以當年代 -"爵士年代"Jazz Age 歌舞昇平與貧富懸殊並存的矛盾年代,為小說背景..
記得阿Sir導讀這本小說時,全班同學都覺得Gatsb ... [/quote]
隔離有個post 例咗E 個為百大, 但我睇過, 又無咩感動喎, 可能當時太年輕, 對美國當時嘅經濟, 地理, 文化一無所知, 真係讀唔出咩味道。 :smile_27: :smile_27:
uhadmeathello 2017-6-28 08:00
[quote]原帖由 [i]judylam651[/i] 於 2017-3-30 20:29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58911412&ptid=24329384][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日本作家 東野圭吾 (1958 -) 生於大阪
可說是近代最知名的推理小說作家之一 ..
6682601
代表作 嫌疑犯 X 的獻身 2005年出版
翌年即獲得「本格推理小說Best10」N0.1
由此在日本文壇引起過一番爭論..
爭論焦 ... [/quote]
suspect X 正, 精名犯遇著精名警察, 好似係日本人嘅偵探小說 fomula。 :smile_30:
我睇唔出E 本書浪漫嘅一面, 只覺得條友嘅深沉冷靜,下一秒可能就係變態色魔, 令成個故事都好似灰灰暗暗咁。
judylam651 2017-7-4 22:29
[quote]原帖由 [i]uhadmeathello[/i] 於 2017-6-28 07:39 A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63646561&ptid=24329384][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未睇過本書, 唔係E 個post, 真唔知原來電影羅生門唔=小說, 應該係竹林中 :smile_14: 名,係羅生門好似玄D, 更佩合劇情 :smile_30: [/quote]
羅生門個名係玄D..而且在日本以至全世界,呢個名都好響亮...:lol
judylam651 2017-7-4 22:33
[quote]原帖由 [i]uhadmeathello[/i] 於 2017-6-28 07:47 A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63646717&ptid=24329384][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隔離有個post 例咗E 個為百大, 但我睇過, 又無咩感動喎, 可能當時太年輕, 對美國當時嘅經濟, 地理, 文化一無所知, 真係讀唔出咩味道。 :smile_27: :smile_27: [/quote]
希望我在[大亨小傳]的背景簡介,現在可以令你了解多一些..:loveliness:
judylam651 2017-7-4 22:37
[b]續 283 # [/b]
[b][老人與海] The Old Man and the Sea[/b] 1952年出版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學生時代就耳熟能詳...
故事講古巴老漁夫Santiago,經過連續84天打魚食白果之後,
第85天老人劃著名小帆船離開港灣,今天他決定劃得更遠一點 ....
小說用詞精簡扼要,"詳述"老人將釣獲大魚而顯得沉重的釣線,
輪番孭在肩背上,老人和魚同樣表現超凡意志,在孤海上角力多時......
最後,一條巨大的馬林魚終於過度疲勞,現身海面 ...
老人驚喜之餘,其實已經心知,這是超出其體力所能擁有的漁獲...
之後小說"詳述" 老人帶著漁獲回航,其間不斷和搶食的群鯊搏鬥,
老人心力交瘁,幾度瀕於昏倒............
小說表達的就是海明威一貫愛現的"硬漢子"作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源於內心被無以名之的燥動不安驅策著,唯有馬不停蹄,四處闖蕩,冒險..
表面看是追尋刺激,現代講法是"雄性荷爾蒙過多",倔強唔忿輸..
其實更多是要考驗自己,磨練自己,頗有吃得苦中苦,方為真漢子的勇氣..
當時年逾半百的海明威自況如老人,在人海/孤海上與生命的陰霾/大自然角力..
展示出對生命終極的體驗,領悟 : [b]"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 [/b]
另一展現海明威"硬漢子"真我,是一短篇 [b][不敗者] The Undefeated [/b]
收錄在1927年出版的短篇集 [b][沒有女人的男人] Men Without Women[/b]
講一個曾經享負盛名,現在貧病交迫的鬥牛士 Manuel Garcia
他往訪昔日賽事搞手,幾經要求才獲得一個上場機會...
賽事中,Manuel 和那頭公牛同樣表現超凡意志相互角力,作出殊死戰...
不敗者在意志力--衹要一息尚存繼續奮戰,就是仲有取勝機會,仲未算輸..
短篇集 收錄有一則最著名短篇 [b][殺人者] The Killers[/b]
著名在海明威在此篇高度實踐,其寫作特色 "冰山理論" --
作者敘事衹描寫冰山一角,其餘大部份就要讀者自行想像,自行領會..
這種祗有對話,配上必要場景的簡寫,源自海明威當記者時,新聞稿常用寫法..
我覺得此短篇可以分階段,自行排序,再加以構想出一個完整故事,都幾有趣味..
故事開場 ...
兩個殺手傍晚來到一間小餐館,打算一邊進餐,一邊等待目標人物到來..
圖書館新舊版,繁簡體都好齊下..這是麥田,風雲時代新版書
書衣封面
[attach]7048037[/attach]
原封面
[attach]7048038[/attach]
[attach]7048039[/attach]
[[i] 本帖最後由 judylam651 於 2017-7-4 10:56 PM 編輯 [/i]]
uhadmeathello 2017-7-6 05:25
[quote]原帖由 [i]judylam651[/i] 於 2017-7-4 06:37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64000462&ptid=24329384][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續 283 #
[老人與海]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952年出版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學生時代就耳熟能詳...
故事講古巴老漁夫Santiago,經過連續84天打魚食白果之後,
第85天老人劃著名小帆船離開港灣,今天他決定劃得更 ... [/quote]
old man - 好多人都強調果份鬥志. 反而我睇到嘅係, 勞勞碌碌到最後一無所鑊嘅無奈. :smile_39: :smile_39:
uhadmeathello 2017-7-6 05:27
[quote]原帖由 [i]judylam651[/i] 於 2017-7-4 06:33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64000252&ptid=24329384][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希望我在[大亨小傳]的背景簡介,現在可以令你了解多一些..:loveliness: [/quote]
......... 可能真係要再睇第二次.:smile_27:
uhadmeathello 2017-7-6 06:02
[quote]原帖由 [i]judylam651[/i] 於 2017-2-8 23:12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56097997&ptid=24329384][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歷來控訴"極權主義" 的政治寓意/反烏托邦小說
愚見首推 一九八四 Nineteen Eighty-Four
長篇科幻小說 1949年岀版
英國作家 George Orwell (1903 - 1950)
6487693
近月這本傑作又再次火紅熱賣起來. ... [/quote]
1984 睇咗兩次. 第一次睇果陣又係因為英文有限, 似懂非懂. 連”big brother” E 個term 都以為係英文原有嘅詞, 後來先知原來响E 個故事出黎.
要欣賞E 本書, 要提自己作者係預想緊40 年後嘅世界, 好多書中嘅科技野, 當時應該係超科幻, 加上二戰後美國人對蘇聯嘅恐懼, 此故事絕對有可能. 亦係E 本書受歡迎嘅原因.
但1984 已經過去, 此書就由一個預言變成一個錯誤嘅史記. 而且無數嘅荷里活制作,有類似嘅情節, 有10 倍嘅科幻令到今時今日嘅讀者去睇, 會覺得有D小兒科.
judylam651 2017-7-11 11:30
[quote]原帖由 [i]uhadmeathello[/i] 於 2017-7-6 05:25 A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64064043&ptid=24329384][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old man - 好多人都強調果份鬥志. 反而我睇到嘅係, 勞勞碌碌到最後一無所鑊嘅無奈. :smile_39: :smile_39: [/quote]
從物質上看係一無所獲,如果從精神上,心靈上看,老人的得著就是無可估量 ...
老人/人類和大自然搏鬥一輪,肉體受過嚴厲的考驗,沒有被"打敗",仲生存著,已是精神上最大的勝利 !
小說結尾,老人周身傷痛回到小屋,可睡得安穩...
他的故事一直為人們傳誦......
海明威就是根據酒吧老闆,提及這位老漁夫的戰蹟,高度代入感之下,而寫出這本傳世名著...
judylam651 2017-7-11 11:41
[quote]原帖由 [i]uhadmeathello[/i] 於 2017-7-6 06:02 A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64064257&ptid=24329384][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b]但1984 已經過去, 此書就由一個預言變成一個錯誤嘅史記[/b]. 而且無數嘅荷里活制作,有類似嘅情節, 有10 倍嘅科幻令到今時今日嘅讀者去睇, 會覺得有D小兒科. [/quote]
歷史係不斷重演,1984的政治預言,諷喻..從來都存在,祇是形式不同...
因為 George Orwell 在小說中述說得好清晰,是控訴所有"極權主義" ...
1984經典之處,正在於此 : 每次重溫都可以引証當個世代,國際局勢的變遷...
[[i] 本帖最後由 judylam651 於 2017-7-11 11:49 AM 編輯 [/i]]
judylam651 2017-7-11 11:44
日本作家 半藤一利 (1930 -) 日本"昭和史著作第一人"
生於東京,東京大學文學糸畢業..自此歷任日本文化界..
[attach]7072194[/attach]
1965年,他借用 大宅壯一 之名,寫出長篇歷史紀實小說名作
[b]日本最漫長的一天 : 決定命運的八月十五日 Japan's Longest Day [/b]
作者參考大量歷史文獻,直接向當事人取証,實地調查...
詳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之前8月14-15日-24小時之內...
御前會議之前..主戰主和兩派激辯..引發一場驚心動魄的流產政變..
半藤一利 取態持平不偏不倚,文筆精簡生動好有感染力 ! 要一口氣看完..
...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對日發表招降宣言 [波茨坦公告]
因為公告內沒有蘇聯簽署,日本全心寄望蘇聯有助和平談判,
而採取靜觀策略,一個極大錯誤的策略,加上鴕鳥心態,更錯判形勢...
遷延至8月6日早上,廣島原爆日..
傍晚得知的天皇,命令政府與陸軍提供更詳細報告...
但在一片激憤與混亂中,陸軍仍故作頑強冷靜,又一次錯判形勢...
8月8日下午,東鄉外相覲見天皇,稟報英美有關原子彈的廣播,
天皇隨即作出重大決策 : "連這種武器都使用了,要想辦法儘快結束戰爭.."
鈴木首相謹遵聖喻,決意儘速召開內閣會議,確定停戰方案...
會議中,為 "捍衛國體" 自設四個投降條件,內閣與陸軍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8月9日接獲蘇聯對日宣戰,與及長崎受到原子彈攻擊兩個壞消息...
可是並沒有加速團結議事,陸相 阿南惟幾 堅持有條件投降,才是"捍衞國體"...
沒完沒了的爭論,鈴本首相決定召開御前會議,第一次奏請天皇"聖斷" ..
天皇 : " 我不希望再看到國家生靈塗炭,文化遭受破壞..........
事到如今只有讓更多的國民,哪怕是多一個也好,存活下來.......
希望他們將來能東山再起,我忍住眼淚贊同外相的提議.....
"聖斷" 決定投降 ..
8月11日,同盟國 "對日答覆方案" 對保留天皇制沒有明確承諾,亦沒有全面否定...
方案文本中 subject to 一詞,陸軍翻譯是 :
" 天皇和日本政府統治國家的許可權,隸屬(subject to) 於盟軍最高司令官.."
此言一出,陸軍少壯主戰派視為決戰憑據,個個精神亢奮 ...
於是,忠君為國的阿南在會議上更堅決保留天皇體制,作為有條件投降...
..否則寧為"玉碎" 決一死戰...會議又是反覆爭論不休 ...
此時外在形勢上,蘇軍迫近要瓜分日本的野心益發明顯..
雲集在東京灣的盟軍大隊亦是束勢待發,隨時可快速登陸日本本土..
於是鈴木首相決定再次奏請天皇"聖斷" ...
8月14日正午12時,皇宮地下防空洞 御文庫 內 ..
天皇不斷擦拭面頰,沉痛發言 : " 那些對我忠心耿耿的人們..
將被視為戰爭罪犯,有可能被處死..一想到此我心裏就充滿痛苦..."
在一片君臣同哭聲中,天皇再次確定日本投降..
並且提出想親自公告子民,甚至親自開導陸軍將領..
陸軍激烈主戰,天皇早已所聞..頒下的[終戰詔書] 其實亦是為陸軍而發,
可是陸軍少壯主戰派,以 畑中少佐 竹下中佐 為首最激進十餘人,
已決定立即策動早已計劃的軍事政變,推翻天皇沒有實權不合體制的"聖斷"
8月14日正午12時,天皇"聖斷" 至8月15日中午12時
天皇"玉音放送"全國,公告投降這24小時 史稱 日本最漫長的一天
****************************************
[b][日本最漫長的一天] [/b]幾年前大陸出過簡體版 ..
2015年8月出返繁體決定版 - 為紀念二戰結束70周年
這本決定版較簡體版增加[特別收錄],相關史實人物資料,相片..
[序言]是作者在1995年在原著[日文版-原序],所作出的解釋 ..
[後記]作者解釋借名出書的原因 ..
[特別收錄]多個主要歷史人物的相片,簡介,下場...
圖書館 博客來網上 香港商務
[attach]7072195[/attach]
uhadmeathello 2017-7-12 02:52
[quote]原帖由 [i]judylam651[/i] 於 2017-7-10 19:41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64335546&ptid=24329384][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歷史係不斷重演,1984的政治預言,諷喻..從來都存在,祇是形式不同...
因為 George Orwell 在小說中述說得好清晰,是控訴所有"極權主義" ...
1984經典之處,正在於此 : 每次重溫都可以引証當個世代,國際局勢的變遷. ... [/quote]
唔好誤會, 我唔係話1984唔正, 係好嘢黎, 對西方社會影響深遠, 甚至今日討論應否裝天眼, 都係要避免1984嘅實現,未睇過嘅我都會 recommend睇。 我所講嘅只係1984已經過去, 現今睇, 會減少咗故事嘅科幻成份, 正如"未來戰士"嘅 judgment day都一集一集咁往後推以保存” 預言” 嘅成份. :smile_13:
我絕對同意歷史係不斷重演, 政治預言,諷喻..從來都存在. :smile_o12::smile_o12:
judylam651 2017-7-12 10:13
[quote]原帖由 [i]uhadmeathello[/i] 於 2017-7-12 02:52 A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64375095&ptid=24329384][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唔好誤會, 我唔係話1984唔正, 係好嘢黎, 對西方社會影響深遠, 甚至今日討論應否裝天眼, 都係要避免1984嘅實現,未睇過嘅我都會 recommend睇。
[b]我所講嘅只係1984已經過去, 現今睇, 會減少咗故事嘅科幻成份 ... [/b][/quote]
師兄這看法是一面,我都同意...
另一面是小說中的科幻描述,1949年出版至今係超前近70年,
這種開創性科幻預言的描述地位超然,不會隨時代而淡化 ...
judgment day有幾部續集一脈相傳,保存它"預言"成份,
要不是Orwell 早逝,相信他的同類著作更多...
愚見回覆總是太粗疏,讓我再補回一些資料 ....P.17
George Orwell (1903 - 1950) 他憎惡極權主義的緣由--
與他的成長經歷很密切,正是寫1984的背景原因...
他出生於印度孟加拉省,父親為駐當地的英國低級公務員,
家境貧寒,全靠獎學金才能擠身入讀名校 伊頓公學 ..
其實校方的獎學金衹是偽善的政策,對他經常遭到校內貴族同學,
富家同學欺凌,校方都視若無睹...
畢業後,屋企無錢供他上牛津或劍橋大學,遂從軍....
18歲派駐英國殖民地緬甸做帝國警察,親睹殖民統治的種種黑暗,弊端...
多年以後Orwell 以左翼作家身份,參予1937年西班牙爆發的內戰...
種種人生經歷..使他看清了英美的偽善霸權,與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共產主義..
其實都是一丘之貉,假借各種主義之名,行"極權主義"之實...
令他對人類社會的前景充滿悲觀,絕望之感...終於寫出傳世名作 1948
而在他病逝前兩年(即1948年),將小說名改為 1984 用意強烈表達出...
小說的預言會在36年之內實現,可見他對人類社會的前景充滿悲觀,絕望之感..
uhadmeathello 2017-7-13 04:25
[quote]原帖由 [i]judylam651[/i] 於 2017-7-11 18:13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64383470&ptid=24329384][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師兄這看法是一面,我都同意...
另一面是小說中的科幻描述,1949年出版至今係超前近70年,
這種開創性科幻預言的描述地位超然,不會隨時代而淡化 ...
judgment day有幾部續集一脈相傳,保存它"預言"成份,
要不是Orwell 早逝,相信他的同類著作更多...
愚見回覆總是太粗疏,讓我再補回一些資料 ....P.17
George Orwell (1903 - 1950) 他憎惡極權主義的緣由--
與他的成長經歷很密切,正是寫1984的背景原因...
他出生於印度孟加拉省,父親為駐當地的英國低級公務員,
家境貧寒,全靠獎學金才能擠身入讀名校 伊頓公學 ..
其實校方的獎學金衹是偽善的政策,對他經常遭到校內貴族同學,
富家同學欺凌,校方都視若無睹...
畢業後,屋企無錢供他上牛津或劍橋大學,遂從軍....
18歲派駐英國殖民地緬甸做帝國警察,親睹殖民統治的種種黑暗,弊端...
多年以後Orwell 以左翼作家身份,參予1937年西班牙爆發的內戰...
種種人生經歷..使他看清了英美的偽善霸權,與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共產主義..
其實都是一丘之貉,假借各種主義之名,行"極權主義"之實...
令他對人類社會的前景充滿悲觀,絕望之感...終於寫出傳世名作 1948
而在他病逝前兩年(即1948年),將小說名改為 1984 用意強烈表達出...
小說的預言會在36年之內實現,可見他對人類社會的前景充滿悲觀,絕望之感.. [/quote]
點可以話"愚見回覆總是太粗疏"呢? 愚見,高見都好, 係自己嘅見解就係好.:loveliness:
好欣賞ching每一本書都 好有心介紹 , 但背景, 主題,或者專家嘅評價, E D 都可以上網搵. 反而我更有興趣嘅係ching個人嘅睇法. 我鍾意唔同人對唔同事所持不同角度嘅睇法. :smile_40:
judylam651 2017-7-13 11:14
[quote]原帖由 [i]uhadmeathello[/i] 於 2017-7-13 04:25 A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64432801&ptid=24329384][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點可以話"愚見回覆總是太粗疏"呢? 愚見,高見都好, 係自己嘅見解就係好.:loveliness:
好欣賞ching每一本書都 好有心介紹 , [color=#4169e1][b]但背景, 主題,或者專家嘅評價, E D 都可以上網搵.[/b][/color] 反而我更有興趣嘅係ching個人嘅睇法. ... [/quote]
多謝師兄讚賞...閱讀是我三大愛好之一,故樂於搜集資料..
[color=#4169e1][b]藍字...[/b][/color]
師兄可能不甚明白,一個普通讀者如我,或者一個有學術地位的學者,
對一本小說的感想引申的評論,都是建基於作者的生平,以至他/她成長的經歷,心路歷程...
如果衹係上網睇下資料,沒有認真閱讀,就真的衹能單單作出個人的"睇法"...
例如 : xxx小說 好正 ! 睇咗幾次,好好睇...之類流於空泛無聊的"睇法"...
為何我要或多或少摘錄出作者背景等資料呢 ? 衹要認真細閱拙帖每篇內文...
你不難發現我的意見,感想,評論..是建基找來的資料,加以細節比對而得出的...
不是自己讚自己,當中有些個人意見評論,是不受歷年來主流意見評論所感染..
我係有自己的見解,感想...所以會加上"愚見" 謙稱,"有識之士"不會跟我認真吧..
[b]George Orwell (1903 - 1950) 他憎惡極權主義的緣由--[/b]
當時不想帖文太長篇而略去..其實真的有需要補充,以助版友同時理解..
以補貼回 P.17 251 # 原帖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