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討論區 »
閱讀交流
» 公共圖書館內的翻譯小說-(書單P.25) / Isaac Asimov-永恆的終結 / 神也鬥不過愚蠢
judylam651 2015-2-9 10:48
在各區公共圖書館 翻譯小說區 內有很多外國著名作家的中譯本小說
這些小說的故事內容包羅萬有 :
懸疑奇情,偵探推理,科幻奇幻,戰爭間諜,恐怖血腥 ...
故事背景人物有依據真人實事,或純粹杜撰虛構 ...
以下是個人歷年在圖書館借閱過又覺得好好睇的翻譯小說
在下誠邀 有興趣的版友講下喜愛的翻譯小說
[[i] 本帖最後由 judylam651 於 2023-1-1 17:48 編輯 [/i]]
judylam651 2015-2-9 11:19
德國作家 雷馬克 Erich Maria Remarque (1898--1970)
[attach]4097259[/attach]
圖書館有他幾本著作,亦是我最愛看故早已另行買來重溫收藏 ..
西線無戰事 1929年初版 中譯本首頁是雷馬克的序言 :
[b][這本書不是控訴,也不是懺悔,更不是奇說 ..
因為在那些挺身面對死亡的人中,死並不是奇事..
它僅僅是敍述一代男兒,他們雖然躲過了砲彈,卻被這塲戰爭所毀滅 ..][/b]
這些一代男兒原是十七,八歲的中學生,出生於德國中產良好家庭..
他們表面反叛內心是非常信任成年人,感於校長慷慨激昂的演說,於是一齊"自願"從軍..
其後在西線戰塲上的經歷,令他們徹底明白昔日敬重的校長是以英雄主義美化戰爭,
另一個戰前每日往學校派信的郵差,參軍時是排長,經常仗勢欺壓年青土兵..
雷馬克形容這些沒有成就的小人物內心常懷妒恨,他們一旦掌權,
..即使是小小的權力,都會被權力腐化濫權公報私仇...
令這些年青學生/土兵更感到成年人世界原是虛偽卑鄙 ..
可是另一方面,他們的隊友中有一個老兵 卡欽斯基
出於至誠憐愛之心,經常關顧這些年青土兵的伙食,提醒實戰中保命技倆..
..又令他們在殘酷的戰塲上重拾對成年人的信心 ..
WW1 已有使用毒氣戰,小說亦有詳細描述 ..
雷馬克18歲被徵召入伍參戰 WW1 在西線戰場多次背傷 ..
WW1(1914-1918) 分東西兩處戰線 :
東線是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是英法對德國作戰,其中以西線戰況最慘烈 ..
所以這本書的內容如軍人日誌般真實,人物的描寫生動鮮明..每次重溫都好感動 ..
譯者是台灣翻譯高手 黃文範
[attach]4103806[/attach]
[[i] 本帖最後由 judylam651 於 2015-4-24 11:54 AM 編輯 [/i]]
judylam651 2015-2-10 19:03
雷馬克另兩本好看小說 [凱旋門] [里斯本之夜]
同是描寫二戰前夕,納粹魔爪逐步伸向歐洲各國 ..
無根,失落的一代 - 猶太人與政治難民同樣要過著四處逃匿,尋求庇護的流亡生涯..
[凱旋門] 講二戰前眾多逃避納粹迫害來到巴黎,過著流亡生活的政治難民,
其中有一個 雷維克 在德國時本是外科醫生,現在衹能暗中非法行醫,
..其間他和一位猶太女子有過短暫戀情..
一次,雷維克偶遇納粹頭子 哈克 這個殺妻仇人,於是冷靜地擬定復仇計劃 ..
隨著二戰爆發,法國逮捕所有流亡者即行押上囚車,穿過燈火管制漆黑一片的凱旋門駛去...
小說主人翁 雷維克 看透世情人性,自有一份超然物外無所畏懼的氣度..
我時常覺得外科醫生是最有資格說 : "我有甚麼風浪未看過呢 ?" 而不是作奸犯科的黑社會頭子..
[attach]4103800[/attach]
[[i] 本帖最後由 judylam651 於 2015-4-24 11:16 AM 編輯 [/i]]
judylam651 2015-2-11 23:27
[里斯本之夜] 二戰爆發,德軍如洪水般席捲過波蘭,捷克,..
..瑞典,比利時,丹麥,挪威,巴黎,義大利,西班牙..
來到葡萄牙海岸城市裡斯本,就成為一路逃來的難民們最後的希望...
在德軍進襲前,停泊在太加斯河內燈火輝煌的一艘客輪,
..就好比大洪水前的方舟,目的地美國就好比亞拉臘山..
故事講一對情侶逃難到此似是絕望的盡頭,衹能痴望着大船..
此時一名男子上前搭訕..說可以送他兩張可說是價值連城的船票,..
..唯一的條件祇是 : "今晚上我不要孤孤單單一個人.."
原來這名男子/故事主人翁 舒華茲 是一個被迫留下愛妻獨自逃出德國的政治犯,
輾轉逃亡數年,卻因極之思念愛妻而冒險潛回德國,現在他又再次逃離國境...
今夜他決定不再逃下去,在實行明天的計劃之前,..
他要找一個陌生人傾訴他一生所有的遺憾,結局舒華茲的決定出人意料...
雷馬克的如椽巨筆在多本作品中,為當時這些無根,失落的一代著墨最多,
將他們垂死前為自由而作出的奮鬥情景 - 憤而不悲,哀而不傷,如實保存下來 ...
[attach]4103772[/attach]
[[i] 本帖最後由 judylam651 於 2015-4-24 11:59 AM 編輯 [/i]]
judylam651 2015-2-12 22:19
英國作家 Robert Harris
[attach]4106143[/attach]
[龐貝--末日景象]
序言 : 西元第一世紀建造的供水系統,
供給羅馬市的水量足足比1985年供給紐約市的還多,
我們如何能不尊敬呢 ? -- 崔佛.哈吉 [羅馬水渠和供水]
羅馬奧古斯塔水渠是全長六十多哩的母管大水渠,
它的源頭從亞平寧松林密佈的山頂上,收集森林的泉水往西送..
沿著曲折的地下水道,穿過峽谷間很多水道橋,再經由巨大的水管越過山谷,
..往下送到坎帕尼亞平原,然後繞過遠處的維蘇威火山...
..在無數分支的渠道中,各自建有無數儲水庫..北方水渠衹供水羅馬市..
母管大水渠就灌育拿玻里灣沿岸九個城鎮,為首的是位處半島底端的龐貝城 ..
歷經四代人的奧古斯塔水渠,近幾個月受著原因不明的乾旱已然露出疲態,
..各地的儲水量下降速度快得驚人..
朝延派出己承傳至第四代的水渠總工程司 馬可士.艾提利 到為首的龐貝城,
..詳細調查這次危機的原因與收補斷裂的水渠..
他到任時,正是維蘇威火山大爆發,淹沒龐貝城之前兩日..
其實在此之前已有很多異象出現,但愚昧的富人與貪腐的官員不知大禍臨頭,
..仍然互相勾結掩飾真相,終於讓所有人走向滅亡.......
作者查證過大量關於龐貝城的史實與資料,
以準確的歷史描述能力,寫成這本解開它被淹沒的謎題的小說..
他用了全書三份一約百多頁描述火山爆發的末日景象 .....
高速噴射的大量溶岩使整個龐貝城亂石崩雲,飛沙走塵,呼天嘯地的聲音令人心悸...
生動的文筆似能把讀者吸進這個恐怖的地獄..
最後描寫城中小量倖存者,在等同多層樓高的火山灰中掙扎求存的情況...
[attach]4114409[/attach]
[[i] 本帖最後由 judylam651 於 2015-2-15 09:30 PM 編輯 [/i]]
judylam651 2015-2-15 21:29
美國作家 "現代偵探小說之父"
愛倫坡 Edgar Allan Poe (1809--1849)
他的的翻譯著作/小說圖書館有幾本..
[attach]4114404[/attach]
其中借閱後再自行買來是這本 [愛倫坡的詭異王國]
詳盡記載作者生平之外,是收錄11則短篇傑作..
其中 莫格街凶殺案 開創偵探小說先河 ..
11則短篇有偵探,懸疑,驚悚,神秘等等故事,可讀性高非常精釆..
其中最愛 [黑貓] ..:smile_29: 因為我都養有一隻黑貓 ..:smile_35:
[attach]4114403[/attach]
joejoe_lee 2015-2-24 09:06
支持 師兄用心分享
[url=http://m.discuss.com.hk][img=100,23]http://n2.hk/d/images/r10/mobile.jpg[/img][/url]
judylam651 2015-2-24 21:40
回覆 7 # 的帖子 ..
多謝師兄支持 .. 在下分享的拙文 .. :smile_35:
師兄如有看過那些翻譯小說,抽到時間咪請分享下..:loveliness:
judylam651 2015-2-24 21:46
美國作家 Truman Capote (1924-1984)
[attach]4139718[/attach]
1966年 Capote以開創性的文體寫成這部 [冷血]
In Cold Blood : A True Account of a Multiple Murder and Its Consequences
出版至今已有49年..
成為美國文學史上第一部 非虛構小說 non-fiction novel / faction
即是 根據真人真事而寫成的小說 ..
faction 一詞,此後就成為美國文學研究史中一個專有名詞 ..
這部長篇小說是根據1959年11月15日,發生在美國堪薩斯州豪康鎮 ..
..一個藉藉無名,人口數百,大家都知足和樂,夜不閉戶的小鎮..
鎮上一個頗有人緣地位的富農家庭,四口人被槍殺的新聞作為主題寫成 ..
其時身處紐約的Capote,閱報得知後隨即趕往當地,開始為時五年多的一連串訪談..
..對像包括死者各自的親友,鄰居,當地警方人員,主要訪談對像卻是兩個疑兇 ..
這本犯罪小說文筆精簡,敍事清楚描述兩個兇手從認識,犯案,逃亡,被捕,伏法的經過
個人好推介,尤其是為人家長的讀者 ..
雖然 楊月蓀 的翻譯用詞,稍為過時,不過無損於小說精采的內容 ..
想全面了解傳奇的Capote 看完本事,可再看序言和兩篇導讀 ..
[attach]4139719[/attach]
[[i] 本帖最後由 judylam651 於 2015-4-24 11:20 AM 編輯 [/i]]
judylam651 2015-3-2 10:30
美國作家 Dennis Lehane 曾獲愛倫坡最佳小說獎
[attach]4156440[/attach]
在圖書館內幾乎有齊他的作品,看過的有 ..
神祕河流 Mystic River
隔離島 Shutter Island
再見寶貝,再見 Gone Baby Gone
雨的祈禱 Prayers For Rain
戰前酒 A Drink Before The War
黑暗帶我走 Darkness,Take My hand
聖潔之罪 Sacred
這些描寫犯罪,人性黑暗的小説,都是以"不能改變的殘酷現實"為主調 ..
..有時令人看得心情沉鬱,無奈,唏噓 ..
不過每位主人翁在各自故事內的遭遇情節,卻極之引人入勝..
另外,個人愚見是這些小説敘事描寫如果再精簡一點,會更加好看..
現在講下頭三本小說 .. (未看書又打算看的版友,請自行留意..)
神秘河流 對三位兒時玩伴的家庭背景,性格特點,都有很全面的描寫..
年少時的大衞,已是個自卑懦弱的跟屁蟲,不幸被性侵害回到社區之後,
..逐漸成為街坊鄰里眼中..認定是有心理偏差的成年人,
真相卻是..這種心理偏差,激發出他前所未有的勇氣..
..這種遲來的勇氣本是可喜,不過非常吊詭地..竟同時成為他的催命符..
大衞枉死後,妻子回到身邊的西恩,才意識到自己選擇當差的深層原因..
徹底醒悟後,無限的內疚心,令他誓要把吉米繩之於法..
早已是個壞胚子的吉米,壞事做盡,對"汚穢"的大衞沒有半點同情心..
..不過到最後,他都顯示出寶貴的良心,雖然看似被太太的歪理所説服..
不過小説中有隱喻 : 抑鬱加上內疚..還有思念至愛的女兒,他的餘生都不會好過..
小説帶出一個議題,就是社會大眾以至親人朋友,對被性侵害過的人作何想法 ? ..
他/她們是受害者 !? 已經是汚穢了的人 !? 未來的變態施虐者 !? .......
受害者又如何看待自己呢 !? 自然大都是否定自己的負面想法 ...
另一方面,極有可能至親好友,都會和他/她們一樣,被事件影響一生 ...
這是新版書,封面和圖書館的舊版書差不多..
[attach]4156441[/attach]
sze_james 2015-3-2 18:33
好有心機!但請做埋邊幾間館有這本館藏就更好:smile_40:
judylam651 2015-3-2 20:36
[quote]原帖由 [i]sze_james[/i] 於 2015-3-2 06:33 P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10508638&ptid=24329384][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好有心機!但請做埋邊幾間館有這本館藏就更好:smile_40: [/quote]
在link內 檢索 一欄打上中文書名,或作者名,
即可看到全港各區,那一區館藏有此書,並可細看其放在那書架位置...
如你區沒有,可預約並在你區取書,這就要登入個人密碼..
預約後,定時查看,有就即可去取,不必等來信更快捷 ...
[url=https://webcat.hkpl.gov.hk/search/query?theme=WEB]https://webcat.hkpl.gov.hk/search/query?theme=WEB[/url]
judylam651 2015-3-5 12:00
隔離島 小説內的主人翁泰迪 和 神祕河流 內的大衞
都可説是徹頭徹尾的可憐人,在各自的故事內都沒有得到半點救贖...
不過還是感到泰迪"幸運"一點,作為一個心神喪失的刑事犯,他祗是發狂了一陣子.....
然後人腦神秘的抵禦機制就啓動喇..好比突然受到驚嚇或刺激的人會暈倒一様..
...其實是起到保護脆弱的心臟或者靈魂 !? 的作用 ...
為甚麼泰迪的主診醫生考利不惜大費周章,全力動員醫治他呢 ?
考利的解釋是 : 基於醫學要不斷硏究,改良以合乎更人道精神..
..不想心神喪失的刑事犯,未經全力解救,就要接受極刑 - 摘除腦前葉 ...
祇要"醫好"他 - 他自會承認,面對自己的罪行,不再有嚴重暴力行為,是醫學的進步云云..
看完書,我對考利的想法大不以為然 ..
但是贊同小說的喻意..精神病真是不正常的,危險的,必要醫治 !?
...還是在精神病人眼中,我們才是不正常的,危險的 !?
還有人們普遍忌諱承認,面對自己或親人有精神病的事實,可能引發出更多的不幸 ..
尤傳莉 是台灣翻譯高手,能夠精簡清晰,翻譯出原著神髓,很值得讚賞..
圖書館同時有新舊版借閱,同是由她翻譯 ..
舊版沒有書衣
[attach]4165507[/attach][attach]4165513[/attach]
借閱後回新版書 有書衣 ..
[attach]4729051[/attach]
[attach]4729052[/attach]
補回新版書封面圖相 ..
[[i] 本帖最後由 judylam651 於 2015-8-31 09:36 PM 編輯 [/i]]
judylam651 2015-3-9 11:38
隔離島 小說內,泰迪要面對的極刑 - 摘除腦前葉手術,
據報最先是由葡萄牙醫生 Moniz 於1935年研究出一具外科手術儀器 "腦白質切除器"..
先由臚骨兩側各鑽小孔,伸入切除器鎅斷神經纖維,用以治療重症精神病人...
(1949年他更由此獲得 諾貝爾醫學獎..)
1936年由美國醫生 佛里曼 將"腦白質切除器" 加以改良..
..先以電擊代替麻醉葯,再用手術錐子經由眼球上部,由眼眶中鑿入腦內..
..破壞相應的神經,令病人即時喪失一切思考能力,終身精神散渙癡呆仿如活死人..
因為手術更簡便快速,達致同樣效果,至五十年代,全美已進行了4-5萬宗手術,
至七十年代,因眾多負面的評價,加上精神科葯物,與其他手術的改良,才終止這極刑式的可怕手術..
圖書館內有一本好出名的小說,比 隔離島 更嚴厲批判這種慘無人道的精神科手術..
[飛越杜鵑窩]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作者 Ken Kesey 生於1935年美國科羅拉多州,成長期屬於"五十年代跨掉的一代",
..以後成為六,七年代反叛著稱的"嬉皮士"其中好出名的一位代表人物 ..
Kesey 以自身"試藥"的真實經驗..對國家,對制度的批判性想法納入一間精神病療養院內..
[飛越杜鵑窩] 屬於政治寓意式的文學小說,政治寓意格局非常宏大..
透過小說主人翁在院內的經歷,諷剌西方極權主義的敘事較為冗長,不過人物寓意卻並不隱晦..
對這類小說有興趣又有耐性細心研讀,我敢保証你一定獲得很大的閱讀樂趣回報 ..
美國作家 Ken Kesey
[attach]4176953[/attach]
圖書館有這本新版書
[attach]4176954[/attach]
judylam651 2015-3-12 13:43
再見寶貝,再見 Gone Baby Gone
和前文提及幾本小說,都是以情侶偵探 派崔克 和 安琪拉 作主角...
今次講述他們受僱追查一個四歲小女孩的失蹤案件..
故事曲折奇情之餘,亦賦予眾多角色各自獨特的形象,生活背景..
所以這種密集式描寫令小說好比是太豐盛的饗宴,難以一時消化..
我最不滿是小說中形容殘虐姦淫兒童的變態者,都是外表猥瑣畸型的社會邊緣人..
彷彿有大愛的都是外表高尚,有錢或有權的上等人..
事實很多這類外表的"好家長"最愛好收集觀賞兒童色情片,直接助長"糟蹋"別人的子女..
不過作者這種設定手法,在極富爭議性的結局中,又似乎好公平 ...:smile_44:
至於曲折奇情的故事,帶出的主題卻好有意思 :
..有些父母,亦會禽獸不如般殘虐自己的親生兒女..
..沒有比孩子失蹤後,所造成的"安靜"更尖聲可怕" - 快來找我 !
今次不能改變的殘酷現實是 : 兒女不能揀"好父母"來投胎...
小孩遇著壞人,是全無抵抗能力,虎口餘生者比死者更要承受終身的困擾...
(這一點在 神秘河流 小說內,描述大衞的人生,有更具體表達..)
小說加插在首尾兩小段如後續劇情般的敍事..
令讀者感受到愛的光輝,多少可緩和沉鬱的閱讀情緒...
[attach]4186520[/attach]
judylam651 2015-3-16 13:11
美國作家 Ralph Peters
[attach]4198771[/attach]
2020戰爭 The War in 2020 帶有些預言式科幻元素的軍事小說
舊稱 剛果 的 薩伊 是美國給它簽定保護條約的非洲馬仔,
最近被南非大舉入侵奪取了沙巴省大片大片礦產豐富的土地..
作為大佬的美國因着條約也因着近年被質疑的國力,
於是急着想使疑慮重重的世界相信它仍然是唯一的超級強國,
就調派第十八空降師派到薩伊首都 金沙薩 並認為兩下就可擺平危機..
未來的非洲和現在沒有分別,它仍然不能養活自己的人民,..
不能償還債務,不能好好治理自己的國家,常年爆發大規模飢慌,..
還有比愛滋病更可怕的新型瘟症,都在等着第十八空降師的到臨...
這次行動雖然先令小兵 喬治.泰勒 被日本東芝戰機擊落,..
再不幸染上疫症毀去容貌,卻又令他仿如代替祖國得到一個深刻的教訓...
..多年以後他憑藉彪炳戰功,晉升到上校軍銜..
21 世紀初期,由日本提供武裝支援的伊斯蘭軍隊,結合被蘇聯吞併多個小國的反抗軍,
..各路人馬對已呈分裂敗像局面的蘇聯,積極部署作出軍事總攻擊...
回應克里姆林宮的求援,美國派出軍備最先進的第七重裝騎兵團,
..由喬治.泰勒上校臨危受命,統率精兵趕赴蘇聯救亡..
可是,等待着他們的卻是日本研發出可怕到超乎想像的新型武器 !
作者是一個滿有學術修養的前軍人,此書最可貴是和Tom Clancy的軍事小說一樣,
在愛國主義(大美國主義)之餘,能夠批判自己國家的問題,公道評價敵人之中的好人,
小說雖然是虛構,不過內容描述美國,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
日本,中東國家各自的 "國格" 和世界時事形勢...在今天看來仍然沒有太大差異 ..
小說描寫現代戰事部署和戰況,情節生動傳神越看越緊張 ..
[attach]4198772[/attach]
[[i] 本帖最後由 judylam651 於 2015-4-24 11:41 AM 編輯 [/i]]
msalison 2015-3-20 00:20
支持樓主,繼續推介:smile_o06:
辛苦晒!!
judylam651 2015-3-20 18:08
[quote]原帖由 [i]msalison[/i] 於 2015-3-20 12:20 A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12102993&ptid=24329384][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支持樓主,繼續推介:smile_o06:
辛苦晒!! [/quote]
:loveliness: 多謝師兄支持 ..
閱講分享係好有樂趣和滿足感的,是常年例行工作上得不到的 ..
judylam651 2015-3-20 18:09
Ferdinand von Schirac 是德國執業律師,專司刑事案件,
最特別是他的顧客,由草根至巨富,權貴以至鐵幕時期的政客,特務...
[attach]4210839[/attach]
圖書館內有這位律師/作家兩本"極短篇"小說集 :
1. 罪咎 Schuld 2. 罪行 Verbrechen
每段故事都是以真實案例,真實人物的化名,每一篇都充滿緊張,懸疑,趣味..非常好睇..
最先我是從朋友借來看,半天假期一口氣看完,隨即買來收藏重溫..
後來先知原來圖書館早已有得借閱 .. :smile_35:
去年更加上作者新作,首本長篇小說 誰無罪 Der Fall Collini ..同樣非常好睇..
翻譯的 薛文瑜 是專職德文譯者,翻譯傳情達意,保留到內容黑色幽默感...
[attach]4210841[/attach]
[attach]4210840[/attach]
[attach]4210842[/attach]
[[i] 本帖最後由 judylam651 於 2015-3-20 07:24 PM 編輯 [/i]]
judylam651 2015-3-24 10:45
法國作家 Sebastien Japrisot (1931-2003)
[attach]4222625[/attach]
未婚妻的漫長等待 A Very Long Engagement
小說以懸疑推理的手法,細緻描寫一個戰爭愛情故事...
講述一位生於富有家庭卻身患殘疾不良於行的女孩Mathilde
和一個漁夫之子Manech自幼青梅竹馬並且私訂終身,更打算成年後結婚 ..
可是時值WW1,德法兩國戰況加劇,衹有17歲的Manech仍被徵召入伍,未幾更傳來死訉..
戰後,Mathilde獲得Manech還有生機的渺茫線索,於是有如喚起一種強烈愛的感召..
..不惜動員一切力量務求解開未婚夫生死之謎...
小說開始即講述五個戰爭中的士兵,因為以自殘手段逃避兵役被判死刑,
..死刑方式是綑押送到兩軍激戰陣地,任其自生自滅...
這五個人和他們的妻子,情人,和負責押送的幾名士兵的証言..
戰後就成為Mathilde跟查未婚夫的線索,加以抽絲剝繭追尋到底..
通過跟查這些証言,同時亦揭示出戰爭的殘酷對這些人的傷害有如烙印般影響終身..
五個人之一名叫Ange,戰前原是流氓,卻有一位痴心相隨的情人Tina ..
Tina比Mathlide稍長,她在臨刑前自道.."和Ange同是孤兒,自少在街頭相依成長..
..由Ange無奈選擇入伍開始,Tina都追隨著,更不惜混入營區當軍妓以求得見男友......"
..這段遺言表達她對Ange至死不渝的愛情,十分真摯感人...
同樣是追尋愛郎下落,我覺得Tina這一條副線著墨雖然不多..
..對戰爭中人性的黑暗扭曲控訴力卻是最強,足可媲美比Mathilde的主線...
[attach]4222626[/attach]
斯人的黃昏 2015-3-27 19:06
這小說沒看過, 但記得大熱美劇The Following 門屠(2013-14明珠台有播兩季), 奸角連環殺手賈約瑟就十分崇拜19世紀的美國小說作家-愛倫坡並且深信所謂的「瘋狂藝術」而且將其付之於行動。他所謂的「藝術」即殺死他的女學生並取走被害者的內臟。在被逮捕之前,賈共殺死了14名女性學生。在維吉尼亞的監獄服刑期間,賈召集一群跟隨者,這些跟隨者如同邪教般崇拜着他。追隨者可以殺人,綁架,甚至犧牲自己為代價來達成賈針對他的前妻和夏偉恩的計劃, 在第一季大結局中,賈似乎是在燈塔前與夏的對決中死於大爆炸,事實上;後來劇中顯示他存活了下來。賈寫了一本叫做「歌德海」的書。這本書的靈感來自於愛倫·坡未完成的作品「燈塔」。
[url]http://zh.wikipedia.org/zh-hk/%E6%9D%80%E6%89%8B%E4%B9%8B%E7%8E%8B[/url]
judylam651 2015-3-29 20:37
回覆 21 # 的帖子
X 2 !
愛倫坡身世悽涼自少才華橫溢,短暫一生命途多舛,妻子病歿後更加精神失常..
據說有很多社會邊青例如連環殺手,因為讀過他的黑色小說而崇拜他..
美劇好少睇.. ..以前睇過 鑑証調查 CSI 24 ..
[[i] 本帖最後由 judylam651 於 2015-3-29 08:48 PM 編輯 [/i]]
judylam651 2015-3-29 20:46
美國作家 Daniel Keyes (1927 - 2014)
有兩本紀實小說多年前已很出名 ..
[attach]4240350[/attach]
[24個比利] 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
詳述這位美國史上首位犯下重罪,而因為被鑑定為精神分裂症,被判無罪..
整段過程..以法院判決比利留在州立利馬醫院治療作結..
24個比利 是 :
1. 原始人格 比利U 27歲,身形高大,內向怕事
2. 亞瑟 22歲,英國人,理智博學
3. 雷根 23歲,身型健碩,說話有斯拉夫口音,武器軍火專家,主管仇恨
4. 艾倫 18歲,擅詐騙及操控,主力應對外界人士,祗有他慣用右手,亦衹有他是吸煙人士
5. 湯米 16歲,脫逃大師(可輕易脫去監犯緊身衣),好鬥,反社會,卻多才多藝
6. 丹尼 14歲,體型瘦小單薄,膽小怕人
7. 大衛 8歲,性格極度敏感,很多時懵懵懂懂接收其他人格的痛苦
8. 克莉絲汀 3歲,英國女孩,有閱讀障礙,哥哥是克理斯 ...
9. 克理斯 13歲,溫馴善感
10. 雅德蘭娜 19歲,同性戀者,孤獨內向,有"眼球震顫症"
11. 菲利普 20歲,暴力份子
12. 凱文 20歲,軍師,喜歡寫作
13. 華特 22歲,澳洲人,獵人,看更
14. 愛波 19歲,會縫紉,會做家務的瘋女人
15. 山繆 18歲,猶太人,唯有他相信上帝的存在
16. 馬克 16歲,衹懂受命作體力勞動
17. 史帝夫 21歲,自大狂,抗拒多重人格的診斷
18. 李 20歲,生命甚麼的都可拿來開玩笑,通通滿不在乎
19. 傑森 13歲,失控的情緒發泄..帶走其他人格的憂傷
20. 羅伯特 17歲,愛作白日夢,缺乏大志
21. 蕭恩 4歲,聾子,智障
22. 馬丁 19歲,典型紐約客,愛吹噓,好炫耀
23. 提摩西 15歲,花店員工,被同性戀者嚇壞了
24. 老師 27歲,聰明,感性,由23個人格融合而成,
..... 他說:"我是完整的比利","我是創造人的人"
[24個比利] 續篇 [比利戰爭] The Milligan Wars
是詳述比利在專門收容精神病罪犯..素有"地獄"惡名的州立利馬醫院,
..詳述他經歷12年的"治療" ..
* 通常我是直接看一本小說的正文,然後才看前言之類,
不過這兩本紀實小說,愚見是必定要先看作者的前言,自序,(謝辭留待最後看較好..)
對這類小說有興趣又有耐性細心研讀,到最後無論你是選擇相信或者否定,有一樣相信會有很多讀者認同..
就是作者歷經十多年鍥而不捨追本尋源的努力,細緻耙梳,整理,查証大量資料,務求如實報導的耐性,實在令人非常敬佩 ! ..
這兩本紀實小說舊版書在圖書館有得借閱 ..
[attach]4240351[/attach][attach]4240352[/attach]
新版書去年各大書店已有發售..
[attach]4240353[/attach]
[attach]4240354[/attach]
judylam651 2015-4-3 15:27
葡萄牙藉作家 Jose Saramago (1922–2010)
是1998年 諾貝爾文學獎 得主 ..
[attach]4255801[/attach]
圖書館內有他幾本著作,暫時衹看過這本 盲目 Blindness
故事講一種高度傳染性的眼盲症,突然由鬧市開始發生,逐斬引起大恐慌 ..
人類原是群體互動,可是似乎最簡單的互動如眼神接觸,都會令人突然失明,實在太可怕..
初期政府迅速將源頭感染的數十人隔離一處空置院舍,其後疫情失控..
..海陸空交通亦因駕駛者突然失明而至先後全部停頓...
很快院舍內盲人數量倍增,政府嚴加隔離,生人勿近,衹提供食物,其他一概不管...
於是院舍內每一個大房間合共形成一個無法無天的社會縮影..
浩劫當前,似乎無窮無盡的禍害..引發人性展現的善惡美醜如萬花筒..
作者以盲人角度巨細無遺細節深刻的描寫好有感染力,令人看得心情好沉重不安又傷感,
..可是同時又明白到 - 當所有人失去視力,更能展現人性的善惡美醜...
[attach]4255802[/attach]
judylam651 2015-4-8 10:40
由 詹宏志 主編的 [謀殺專門店] 系列 在圖書館數量很多 ..
是選取歐美逾150年犯罪/偵探小說,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歐美文壇在五十年代之前的犯罪/偵探小說所描述的犯罪者,
..都是很籠統地被塑造成冷血,反社會,缺乏道德觀念的惡棍..
受害者全都是無辜弱者,善惡分明,反映社會大眾普遍懼怕憎厭犯罪者..
至於犯罪者的出身背景,內心世界,以至為何走入歧途..都不是小說所關心的課題..
總之犯罪者就是罪有應得,抵死,活該被精明神勇的大偵探繩之於法 ..
美國作家 Ira Levin (1929--2007)
第一本小說 死前之吻 A Kiss Before Dying
亦是第一本小說 "把讀者放在犯罪者同一立場的描述手法.."具有影響深遠的開創性..
[attach]4274047[/attach]
故事講一個窮小子 Bud Corliss 為人不務正業衹想一朝富貴,
..在結識到一位富家女之後,逐步巧思詭計實現其晉身富人的夢想..
小說一開始已賦予兇手"合理化"的犯案動機 - 危機中人們絕大多數先求自保 ..
並為他處心積慮,一而再..再而三的犯案部署細節,精心怖局,自然地產生一份"同理心"..
隨著情節進展..更會為他多次幾乎露出馬腳,幾乎功敗垂成,而不自覺地為他(自己)揑一把汗 ! :L
這本小說文筆簡潔,在多處細節位佈局的簡明描述,令人好想亦好易一口氣看完 ..
書局發售的是新版書 謀殺專門店-詹宏志嚴選 (1-36冊)
這是圖書館舊版書,封面設計相同..
[attach]4274048[/attach]
[[i] 本帖最後由 judylam651 於 2015-4-24 11:48 AM 編輯 [/i]]
judylam651 2015-4-12 22:39
Ira Levin 的 A Kiss Before Dying
雖然以開創性文筆 "把讀者放在犯罪者同一立塲上.."
不過天網恢恢,犯罪者 Bud Corliss 最後都要以死贖罪 ...
相較另一位美國女作家 Patricia Highsmith 小姐 (1921-1995)
是繼Ira Levin之後第二位作者 "把讀者放在犯罪者同一立場"的描述手法,.
The Talented Mr.Ripley更進展到兇手可以消遙法外,同樣具有影響深遠的開創性..
[attach]4289436[/attach]
天才雷普利 The Talented Mr. Ripley 是五本系列故事第一本..
系列故事主人翁 Tom Ripley 不但多番逃過刑責,更能消遙法外長做富貴閒人..
這種大膽破格的開創性取材,普遍被當時的文評家批評為 "擾人" Disturbing -
- "讓讀者因為自己的紙上犯罪,認清自己醜陋黑暗的內心,產生的自我困擾不安感.."
首先Tom Ripley 天資聰敏,想像力非常豐富,大助於他輕易獲得信任從而達到犯罪目的 ..
他經常幻想自己在不同塲合被揭發罪行時,心中真的會好恐慌至呼吸困難,真的感到要昏倒下來.....
..但同時又會想像出..各種因應不同塲合,適切合理的謊話解困 ..
所以他能隨時講大話,不用打腹稿,其實經常都有"演習",因而神態自若自然增加可信性..
生活於紐約,具有數學天才的Tom Ripley,一出塲,讀者已知他是一個 :
..隨口慣會説謊,隨處扒竊,全無道德感可言的騙子,賊仔,無賴..
必要時,他更會是一個..為自身安危,毫不猶疑地..隨時行使冷血暴力的兇手 ..
照理這個 "人渣"是不會得到同情的,不過隨著情節發展,好比成功挑動人們黑暗面的神經,
..讀者竟會逐漸產生出一份 "強烈的同理心"..例如......
..被作者設定為孤兒的Ripley,苦盡甘來般受託於一位大富豪的請求..
..前往歐洲規勸其樂不思蜀的獨子Dickie 回家繼承祖業..
這個以耳代目的大富豪,以為Ripley是一個年青有為的大學生,所以被騙都唔抵可憐..
..沒有孝心的獨子Dickie 是一個自私放任,耽於享樂的懶散廢人,被殺都是抵死 ..
由比他更有資格享用財富的Ripley,逃過偵查,取而代之的結局..令讀者不禁叫好 !
愚見是除了描述社交生活情節稍為拖拉,此外實在是一本很精釆的犯罪小說 !
(現代讀者應該不會有 "擾人" Disturbing 這種自我困擾喇..;P:smile_35:)
此後犯罪小說的文壇,循此開創性而進化的同類小説,真正多不勝數..
...亦早已成為犯罪小説的主流 --- 美化,甚至歌頌犯罪者...
從1955-1991以 Tom Ripley 作為故事主人翁的犯罪小説系列,共有五本..
全部在圖書館有得借閱 ..(我衹看過1,3兩本..)
天才雷普利 The Talented Mr.Ripley
地下雷普利 Ripley Under Ground
雷普利遊戲 Ripley's Game
跟蹤雷普利 The Boy Who Followed Ripley
水魅雷普利 Ripley Under Water
[attach]4289483[/attach]
[[i] 本帖最後由 judylam651 於 2015-4-18 09:19 AM 編輯 [/i]]
tommmy6418 2015-4-13 16:49
想問一問,丹尼斯勒翰,你後列出來那幾槓,如果獨立來看有冇問題,會否影響閱讀內容?
如本人只想看雨的祈禱、聖潔之罪,會否變了上文不接下理等,因為知道係系列,謝謝,等回復
[url=http://m.discuss.com.hk][img=100,23]http://n2.hk/d/images/r10/mobile.jpg[/img][/url]
judylam651 2015-4-13 21:08
[quote]原帖由 [i]tommmy6418[/i] 於 2015-4-13 04:49 P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14227777&ptid=24329384][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想問一問,丹尼斯勒翰,你後列出來那幾槓,如果獨立來看有冇問題,會否影響閱讀內容?
如本人只想看雨的祈禱、聖潔之罪,會否變了上文不接下理等,因為知道係系列,謝謝,等回復
[url=http://n2.hk/d/images/r10/]http://n2.hk/d/images/r10/[/url] ... [/quote]
這五本小說都是以派崔克和安琪拉 為系列主人翁,受聘或牽涉調查不同案件為主..
從少認識的派崔克和安琪拉各自的出身背景,經歷以至微微妙妙的情愫..
由第一本 戰前酒 開始就是有連貫性,所以依序看較好..
不過我最先看是 再見寶貝,再見 之後亦沒有按序看,始終是案件更吸引吧..
次序大約是..
戰前酒 A Drink Before The War
黑暗帶我走 Darkness,Take My hand
聖潔之罪 Sacred
雨的祈禱 Prayers For Rain
再見寶貝,再見 Gone Baby Gone
這五本小說屬於源自美國文壇三,四十年代,當時是一種革新於"英倫學院派"的新型偵探小說體...
" 充滿社會寫實色彩,給予罪犯更多的犯罪理由,對罪犯,犯罪環境更多的描寫,好讓讀者有更多了解.."
當時就被稱為 冷硬派偵探小說 hard-boiled detective novels
.. 現代名稱就是 黑色犯罪小說 ..
開創者 Dashiell Hammett (1894-1961) 創造出名探 Samuel Spade
緊隨者是Raymond Chandler (1888-1959)創造出名探 Philip Marlowe
丹尼斯勒翰 這個現代追隨者,就創造出男女檔偵探 派崔克與安琪拉 ..
* 上文 死前之吻 和 天才雷普利 兩本小說就是革新於 冷硬派偵探小說體 ..
兩本小說"將讀者置於犯罪者同一立塲上",罪犯角色的比重等同,超越,甚至代替偵探角色..
[[i] 本帖最後由 judylam651 於 2015-4-14 08:24 AM 編輯 [/i]]
judylam651 2015-4-16 15:39
[b]補充資料 : 26 # Tom Ripley有一個性格特點 ............[/b]
Patricia Highsmith 系列故事 3. 雷普利遊戲 Ripley's Game
講述人到中年的Tom Ripley 和娘家富裕的太太住在法國一個大莊園內,
過著富貴閒人的生活,講究飲食起居,熱愛園藝,鑑賞下名畫藝術品,欣賞下歌劇..
直至一個以前Ripley 從事假畫買賣時認識的同鄉找上門,請求他幫忙找一個殺手代為行兇..
Ripley就想到一個曾經背後出言嘲諷他的裱畫師 Jonathan..
心想既可以利用Jonathan的清白背景作案,更妙的是可報被悔辱的一箭之仇..
這一集作者在裱畫師角色設定上,已明顯預先為Ripley開脫..
描寫裱畫師收入不多,要養妻活兒,又身患絕症..(所以他犯罪唔怪得哂Ripley..)
可是這種設定亦相對地反映出Ripley立心不良,乘人之危更顯得卑鄙..
可憐裱畫師不知不覺地被利用,一錯再錯,到最後還會感激"良心發現"出手相助的 Ripley....
再一次,Tom Ripley為自己能夠逃過刑責,重過日常生活而開心自在,最後一點罪惡感也沒有喇..
衹是今次,我(或者其他讀者)不會buy這些藉口喇,當然亦不會再有"同理心"..:smile_45:
[attach]4299745[/attach]
[[i] 本帖最後由 judylam651 於 2015-4-18 09:03 AM 編輯 [/i]]
judylam651 2015-4-21 10:22
Patricia Highsmith 第一本小說 火車怪客 Strangers on a Train
1950年甫出版即一鳴驚人,在於一個可說劃時代的小說點子 -- "互殺"
(這本超經典犯罪小說還未具體 "將讀者置於犯罪者同一立塲..")
故事講兩個男子 Guy Hains Bruno Antony
他們的出身背景和性格大不同,亦可說是後來Tom Ripley的混合體..
一次偶然在火車上結識,兩人的話題慢慢提到各自憎恨的人...
..互相訴苦之間引發一股"同理心" --
--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希望過自己憎恨的人,遭遇不測橫禍.."
其中一人以這種 "同理心"挑撥另一人的底線..
..進而主導"互殺"對方憎恨的人,以圖雙方都有不在塲証明脫罪..
暫時找不到舊版/新版小說封面圖 ..
圖書館舊版其實和 詹宏志謀殺專門店系列 封面一樣 ..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