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隆那 2015-5-8 14:12
《六祖壇經》也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禪門祖師又說:「依文解義三世佛怨,離經一字即同魔說 。」
索達吉堪布開示:警惕某些表面上引經據典,實則壞法的行為
警惕某些表面上“引經據典”實則壞法的行為,引經據典就代表其言行一定符合正法嗎?
有些人在網上發言時總要引證佛經,似乎自己就代表著正法。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在網絡辯論中,一些人為了戰勝對方,經常在引證佛經時斷章取義,在解釋佛經時則偷換概念——這是典型的世智辯聰。
引經據典是好事,但是如果只強調「離經一字,即同魔說」,卻不管「依文解意,三世佛冤」,只強調“依法不依人”,卻不管“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那麼很可能給世智辯聰者可乘之機。
關於“依義不依語”,前面已經說過,煩惱眾生以分別心看佛經,不一定能正確理解佛意。這一點大家都好理解。這裡重點談談“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佛的經典分為“了義”和“不了義”兩種。《寶積經·卷五十二》說:“若諸經中,有所宣說:厭背生死,欣樂涅盤,是不了義。若有宣說生死涅盤二無差別,是名了義。”《大集經·卷二十九》說:“了義經者,生死涅盤一相無二。”
可見,只有宣說“生死涅盤無二”甚深見地的佛經才是了義的佛經,如《大般若經》、《金剛經》、《心經》等等。
佛在《涅盤經》中明確囑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因為只有了義的經典才是真正抒佛本懷;不了義的經典只是佛陀在不同情況下對不同根性眾生的方便開示。如果抓住不了義經典的只言片語,作為放之四海皆準的極則,則等同於謗佛。
看佛經時的發心也很重要。《華嚴經》雲:“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蕅益大師也說過,如果不是真為生死,看經、持戒、營福等等皆屬魔業。如果看經是為了辯論,這已經屬於魔業,至於引經據典來毀謗他宗,更是地獄活計。
總之,引經據典是好事,但要警惕世智辯聰者。斷章取義、偷換概念、以不了義混淆了義,是這些人的慣用伎倆。
外道迷信並不可怕,因為他們的荒謬昭然若揭;而引經據典的世智辯聰者更可怕,因為他們說的和佛法太相似、太具迷惑性了!
ycjen 2015-5-8 19:30
明白巴兄為眾生擔心, 但眾人各有因緣, 各人如何去信, 必有因果 ! 有時也擔心不了那麼多 ! 依經不依經去說法有時真的不知, 反而要看說法者的用心為依, 有所謂<方便說>. 例如我對淨土宗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 但明白淨宗土對很多人有效, 所以也叫他們唸佛, 當心情不好時最起碼可讓他們的心情暫時平靜下來, 因為你總不能一時間解釋什麼叫空, 然後叫人放下.
[quote]原帖由 [i]巴塞隆那[/i] 於 2015-5-8 02:12 P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16288938&ptid=24659153][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六祖壇經》也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禪門祖師又說:「依文解義三世佛怨,離經一字即同魔說 。」
索達吉堪布開示:警惕某些表面上引經據典,實則壞法的行為
警惕某些表面上“引經據典”實則壞法的 ... [/quote]
巴塞隆那 2015-5-8 19:51
[quote]原帖由 [i]ycjen[/i] 於 2015-5-8 07:30 P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16311215&ptid=24659153][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明白巴兄為眾生擔心, 但眾人各有因緣, 各人如何去信, 必有因果 ! 有時也擔心不了那麼多 ! 依經不依經去說法有時真的不知, 反而要看說法者的用心為依, 有所謂. 例如我對淨土宗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 但明白淨宗土對很多 ... [/quote]
感恩師兄。
佛法只是藥而已,畢竟不是佛,不能死執不放,否則永遠在船而不能上岸。心經四句偈最後一句,就是叫我們最後要放棄船,上岸啊!打個比喻,中六合彩可以治某人的心病、panadol可以治所有痛病,但瘋狂到雙氧水也可以治病。我們不能堅持panadol最好,六合彩走歪了,雙氧水噢太邪了。末學想指出,心要寛。不要去胡亂否定。
但是,千萬別去胡亂學習雙氧水治病法。千萬不可以!自己的行為,行持要嚴密。但心一定要寛。
另外,佛法又比喻為手指:
佛是月亮。
佛法是手指。
學佛是學習手指指向月亮的方法。
佛教是敎授手指指向月亮的方法。
佛學是硏究手指的歷史、構造。
奈何我們以硏究手指的歷史、生物角度,去批判別的敎授手指指向月亮的方法。以門外漢無修證的佛學角度去批評別人的實修宗派。這樣對自己和別人有用嗎?本來我們的目標在月亮。無可奈何地,只有用手指標示月亮,方便最終能體證月亮。這是我們僅有的方法。其實這些法十分奇怪,不是嗎?
不過也是我們僅僅可用的法。我們正嘗試用手指幫助去跟月亮融合。用有概念的佛法去證入超越概念、大小長短、時間空間、邏輯思維的法身。現在的學人還把時間以歷史、文史等等概念去硏究大、小、金剛乘的出處真偽。不少成就者已經把手指放下,證入佛法身了,這些學者還在誤人誤己,研究這根指頭的歷史、物理性。不是十分可悲可歎嗎?
因此,包括法王如意寶在內的很多大成就者,也嚴厲地遮破了兩種人:一種是每天都耽著在一些詞句糠秕上的人;另一種是什麽聞思基礎都沒有,整天只是盲修瞎練的所謂參禪打坐的人。
[[i] 本帖最後由 巴塞隆那 於 2015-5-8 07:52 PM 編輯 [/i]]
ycjen 2015-5-8 20:00
巴兄不如又試下不把手指指向月亮, 近近地指回自己的心. 淨土可往生( 很遠 )才到, 但也可觀心而見. 當然那樣才適合你我不知, 只有你自己知 !
[quote]原帖由 [i]巴塞隆那[/i] 於 2015-5-8 07:51 P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16312686&ptid=24659153][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感恩師兄。
佛法只是藥而已,畢竟不是佛,不能死執不放,否則永遠在船而不能上岸。心經四句偈最後一句,就是叫我們最後要放棄船,上岸啊!打個比喻,中六合彩可以治某人的心病、panadol可以治所有痛病,但瘋狂到 ... [/quote]
巴塞隆那 2015-5-8 20:35
[quote]原帖由 [i]ycjen[/i] 於 2015-5-8 08:00 P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16313309&ptid=24659153][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巴兄不如又試下不把手指指向月亮, 近近地指回自己的心. 淨土可往生( 很遠 )才到, 但也可觀心而見. 當然那樣才適合你我不知, 只有你自己知 !
[/quote]
據說行者是乘願再來的菩薩,並且出生在正、象法時代,才跟衆生對機而示現這種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指即是月,月即是指。心即是月,月即是心。
按末學不才理解,藏傳佛教的菩薩再來,因衆生之根機淺薄,也少有示現這種證悟。他們按眾生之根基,在家、出家也可能會經歷一些磨鍊甚至苦難才證悟,以更契合眾生也需要。
巴塞隆那 2015-5-20 12:11
看佛經時的發心也很重要。《華嚴經》雲:“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蕅益大師也說過,如果不是真為生死,看經、持戒、營福等等皆屬魔業。
如果看經是為了辯論,這已經屬於魔業,至於引經據典來毀謗他宗,更是地獄活計。
H5N1抗菌素 2015-5-20 13:46
[quote]原帖由 [i]巴塞隆那[/i] 於 2015-5-20 12:11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17252952&ptid=24659153][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看佛經時的發心也很重要。《華嚴經》雲:“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蕅益大師也說過,如果不是真為生死,看經、持戒、營福等等皆屬魔業。
如果看經是為了辯論,這已經屬於魔業,至於引經據典來毀謗他宗,更是地獄活計。
[/quote]
巴兄
真心想問一句
上文中所指的是不是我
不妨直言
大家坦誠相對
我在 [color=black]"修淨土念佛的蓮友請進" 帖 198# 的意思[/color]
[color=black]是我[/color][color=black]不用(如)[/color]
不是我用(何以)
[url=http://www.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24670360&page=14#pid417258323]http://www.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24670360&page=14#pid417258323[/url]
「如我用以下這兩句回覆豈不令你起伏更大嗎?
離經一字即同魔說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何以用四依四不依來回應呢?」
艇仔粥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巴塞隆那 2015-5-20 16:28
[quote]原帖由 [i]H5N1抗菌素[/i] 於 2015-5-20 01:46 P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17259367&ptid=24659153][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巴兄
真心想問一句
上文中所指的是不是我
不妨直言
大家坦誠相對
我在 "修淨土念佛的蓮友請進" 帖 198# 的意思
是我不用(如)
不是我用(何以)
[url=http://www.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http://www.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url] ... [/quote]
不是!
首先很抱歉,沒詳細看師兄跟cyckai師兄的討論。
h師兄對Cyckai 師兄的好意我明白。
在論壇上,末學沒批評或影射別人之意,大家都在心地裏修、在心地裏做功夫。如果要批評或影射他人,也應當自我批評。
事實上,末學個人的修學方向,基本上要把眾生視作佛菩薩。毀謗批評別人是不容許的。過去,很多時候末學認為別人的問題,原來也只是我個人有問題而已。
例如之前我天天喊實修,其實也是喚醒自己要更多時間去實修。之後,持戒、懺悔,... ...亦復如是。
合十
jiisui 2015-5-20 16:51
[quote]原帖由 [i]巴塞隆那[/i] 於 2015-5-8 02:12 P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16288938&ptid=24659153][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六祖壇經》也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禪門祖師又說:「依文解義三世佛怨,離經一字即同魔說 。」
索達吉堪布開示:警惕某些表面上引經據典,實則壞法的行為
警惕某些表面上“引經據典”實則壞法的 ... [/quote]
師兄這篇文章對南傳修行人而言恐怕有點挑釁意味吧,畢竟師兄所用作證明"了義"、"不了義"的經文都是大乘經典,而文中的"不了義"則有暗示為南傳所奉持之法的狀況啊。如《增壹阿含18品4經》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color=red]斷漏為上,出家為要[/color]。尊者大迦葉已知彼梵志婦心開意解,甚懷歡喜。諸佛所可常說法者,苦、{習}[集]、盡、道。[font=標楷體][size=3] [/size][/font]
巴塞隆那 2015-5-20 17:11
[quote]原帖由 [i]jiisui[/i] 於 2015-5-20 04:51 P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17272694&ptid=24659153][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師兄這篇文章對南傳修行人而言恐怕有點挑釁意味吧,畢竟師兄所用作證明"了義"、"不了義"的經文都是大乘經典,而文中的"不了義"則有暗示為南傳所奉持之法的狀況啊。如《增壹阿含18品4經》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 ... [/quote]
不是這樣的,藏傳佛教視上座部的教法是一切功德之基礎。一般第子要修學十年左右的共加行(上座部及大乘相通的)。有的甚至一直兼修到此生方盡。
如果師兄在任何其他地方(書本、網上),看到呵斥、批評,也跟南傳或上座部無關。因為藏傳佛教內也有小乘法,其批評是內部一些藏傳小乘行者對法的執着。
能夠引領衆生究竟解脫,就是了義。那為何會認為南傳不了義呢?
[[i] 本帖最後由 巴塞隆那 於 2015-5-23 01:05 AM 編輯 [/i]]
巴塞隆那 2015-5-20 17:15
[quote]原帖由 [i]jiisui[/i] 於 2015-5-20 04:51 P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17272694&ptid=24659153][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師兄這篇文章對南傳修行人而言恐怕有點挑釁意味吧,畢竟師兄所用作證明"了義"、"不了義"的經文都是大乘經典,而文中的"不了義"則有暗示為南傳所奉持之法的狀況啊。如《增壹阿含18品4經》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 ... [/quote]
還有很多索吉達堪布的文章是針對某些附佛外道,如蕭xx,蓮x活x,....等等
抱歉師兄有這看法。
巴塞隆那 2015-5-20 17:25
[quote]原帖由 [i]jiisui[/i] 於 2015-5-20 04:51 P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17272694&ptid=24659153][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師兄這篇文章對南傳修行人而言恐怕有點挑釁意味吧,畢竟師兄所用作證明"了義"、"不了義"的經文都是大乘經典,而文中的"不了義"則有暗示為南傳所奉持之法的狀況啊。如《增壹阿含18品4經》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 ... [/quote]
「斷漏為上,出家為要」
這話不是了義嗎?
到目前仍十分合適啊!
如有人拿「金剛經」去批評「地藏經」,那還是了義嗎?
這帖的題目正是討論這類情況啊!
H5N1抗菌素 2015-5-20 22:57
[quote]原帖由 [i]巴塞隆那[/i] 於 2015-5-20 16:28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17270949&ptid=24659153][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不是!
首先很抱歉,沒詳細看師兄跟cyckai師兄的討論。
h師兄對Cyckai 師兄的好意我明白。
在論壇上,末學沒批評或影射別人之意,大家都在心地裏修、在心地裏做功夫。如果要批評或影射他人,也應當自我批評。
事實上,末學個人的修學方向,基本上要把眾生視作佛菩薩。毀謗批評別人是不容許的。過去,很多時候末學認為別人的問題,原來也只是我個人有問題而已。
例如之前我天天喊實修,其實也是喚醒自己要更多時間去實修。之後,持戒、懺悔,... ...亦復如是。
合十
[/quote]
[size=1][color=white][b].[/b][/color][/size]
為何我會有此以下一問
[quote]原帖由 [i]H5N1抗菌素[/i] 於 2015-5-20 13:46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17259367&ptid=24659153][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巴兄
真心想問一句
上文中所指的是不是我
不妨直言
大家坦誠相對
我在 [color=black]"修淨土念佛的蓮友請進" 帖 198# 的意思[/color]
[color=black]是我[/color][color=black]不用(如)[/color]
不是我用(何以)
[url=http://www.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24670360&page=14#pid417258323][color=#0066cc]http://www.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24670360&page=14#pid417258323[/color][/url]
「如我用以下這兩句回覆豈不令你起伏更大嗎?
離經一字即同魔說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何以用四依四不依來回應呢?」
[/quote]
皆因你以下之發表時間是在我發文之後
而你在此主題未發表以下這番言論時間亦相距接近 12天了
奇怪是在我發文後你亦有在上述所指之主題內留言
得見回文你如何發表後
讓我了解你更多了,祝好!
[quote]原帖由 [i]巴塞隆那[/i] 於 2015-5-20 12:11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17252952&ptid=24659153][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看佛經時的發心也很重要。《華嚴經》雲:“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蕅益大師也說過,如果不是真為生死,看經、持戒、營福等等皆屬魔業。
如果看經是為了辯論,這已經屬於魔業,至於引經據典來毀謗他宗,更是地獄活計。
[/quote]
巴塞隆那 2015-5-20 23:23
[quote]原帖由 [i]H5N1抗菌素[/i] 於 2015-5-20 10:57 P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17303014&ptid=24659153][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為何我會有此以下一問
皆因你以下之發表時間是在我發文之後
而你在此主題未發表以下這番言論時間亦相距接近 12天了
奇怪是在我發文後你亦有在上述所指之主題內留言
得見回文你如何發表後
讓我了 ... [/quote]
末學認為我等不論h師兄你,或cyckai師兄等已發菩提心及受菩提心戒(或稱菩薩戒),不會存在這等問題。
但是網上討論,人流複雜,有時令到討論對雙方毫無益處,為免討論落入空無,閒來推帖也是可以互相提醒。
(舊帖也間中更新推幾下,但是或許會遇到某些文章有所聯想,但是沒有針對性的。如有針對性也是帶善意的。畢竟鼓勵比針對更有力量。不是嗎?不過末學還是歡喜,至少師兄你有認真去看小弟的帖。網上相遇,大家猶如過客,能夠互相啟發也好、互相批評也好,互相幫助拆解自我也好。隨緣、隨喜。)
blueway 2015-5-21 18:43
巴師兄好,離題的問候身體的病痛怎樣?
願師兄六時吉祥,敬十
[url=http://www.discuss.com.hk/android][img=100,23]http://i.discuss.com.hk/d/images/r10/androidD.jpg[/img][/url]
jiisui 2015-5-21 21:51
[quote]原帖由 [i]巴塞隆那[/i] 於 2015-5-20 05:11 P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17274120&ptid=24659153][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不是這樣的,藏傳佛教視上座部的教法是一切功德之基礎。一般第子要修學十年左右的共加持。有的甚至一直兼修到此生方盡。
如果師兄在任何其他地方(書本、網上),看到呵斥、批評,也跟南傳或上座部無關。因為藏 ... [/quote]
嗯,小弟明白了,謝謝師兄回應:loveliness:
巴塞隆那 2015-5-23 01:12
[quote]原帖由 [i]blueway[/i] 於 2015-5-21 06:43 P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17366450&ptid=24659153][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巴師兄好,離題的問候身體的病痛怎樣?
願師兄六時吉祥,敬十
[img]http://i.discuss.com.hk/d/images/r10/androidD.jpg[/img] [/quote]
謝師兄關懷!
年紀大,正常!
而且年青時殺了不少小昆蟲!這應該是過去世的習氣使然!
別管了,反正「痛」都是「我」提醒自己是實有、永恆存在的技倆。
有時疼痛也好,來觀修一下自他交換;或者希望藉此病痛來發願希望衆生最終能遠離生老病死。
願妙吉祥!
合十
巴塞隆那 2015-6-18 16:17
當依四法印(或三法印)!
四法印
《增壹阿含經》中將一切行無常、苦、無我,涅槃,並列為四法本末。
《瑜伽師地論》中,稱之為四種法嗢拖南(梵文:Udāna):一切諸行皆是無常、苦,一切法無有我,涅槃寂靜,此四者為佛菩薩欲令有情清淨,依三解脫門,而說的記事教導。
《大智度論》中記載另一種法印,將無常、無我、無相與涅槃寂滅,四者合稱四法印。
五法印
根據《維摩詰經》,有五法印的說法,即無常,苦,空,無我,寂滅五者。
海島橙色的樹根 2023-1-18 09:06
[quote]原帖由 [i]ycjen[/i] 於 2015-5-8 20:00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16313309&ptid=24659153][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巴兄不如又試下不把手指指向月亮, 近近地指回自己的心. 淨土可往生( 很遠 )才到, 但也可觀心而見. 當然那樣才適合你我不知, 只有你自己知 !
[/quote]
不如又試下不把手指指向月亮, 近近地指回自己的心
呢句妙極妙極
悟人自淨其心 不假外求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