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1989 年 7 月 15 日皇家香港天文台梭哈事件

方九貞 2016-10-14 21:50

咋日,響街市道聽途說回歸前的皇家香港天文台掛波保守。本帖提出兩個證據平反。


今日揾一揾以前的遠距 3 號(包括 1987 年林茵 800 km 出 3 號),發現以現時的標準可能是不需發或不用太早發的。有一段時間(起碼是 80 年代後)可能真的就看長洲站,因此標準其實比現時鬆很多。
再看以下天氣稿的梭哈程度,我很懷疑回歸後接近 20 年有沒有如此進取過:


[b]
颱風戈登集結在馬尼拉東北偏東約 480 公里,預料向西或西北偏西移動,時速約 24 公里,直趨呂宋。如果依照現時途徑移動,戈登會於明日進入南海,到時可能懸掛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預料下星期初期,戈登環流會引致華南沿岸地區有雨及風勢頗大。


本港地區今晚及明日天氣預測:初時天色良好,天氣清朗。日間稍後漸轉多雲,有幾陣狂風驟雨,氣温介乎 28 至 32 度之間。吹和緩南風,明日稍後轉吹和緩至清勁東北風。


天氣展望:星期一有[color=red]暴風雨[/color]。


下午 4 時,戈登中心約在北緯 16.9 度,東經 124.7 度。現時室外氣温 33 度,濕度百分之 56。[/b]


註:懷疑中午天氣稿已有”暴風雨”。

[[i] 本帖最後由 方九貞 於 2016-10-26 11:18 AM 編輯 [/i]]

方九貞 2016-10-14 22:21

紅色果三個字,我估 95% 以上有留意天氣報告的人都會認為極不尋常,應該是指八號或以上風球。

戈登強大,移動稍快,但才剛進入 125E 便暗示會出 8,即使在今時今日也可能有人認為進取。

但其實時代不一樣,2016 年的進取,應該不再是 125E。那應該是多少?

發出以上天氣稿時,戈登約有 48 小時才靠岸。根據 JTWC 年報 1989 年的誤差:

[img]https://4.bp.blogspot.com/-cDZMW7XrizY/WADUoi1vP0I/AAAAAAAAL5k/9UU5NpkSOYMElask4IzY4XzT-UzAT4bwQCPcB/s1600/Screenshot_2016-10-14-09-41-09.png[/img]

48 小時約為 230 海里。230 海里的誤差,按上圖在近幾年可能就是 4.5 天左右的預測,風暴可能在 135E 左右!即是說,如果今時今日要做到同 89 年一樣咁進取,便要在 9 天天氣第四至五天預測 8 級風,或在天氣展望説四五天後有暴風雨。

[[i] 本帖最後由 方九貞 於 2016-10-15 03:44 AM 編輯 [/i]]

方九貞 2016-10-16 05:12

89 年後真的沒試過像戈登果次咁進取?我不敢肯定。

腦海兩個疑似個案有 1995 kent 和 1998 babs。

kent 有冇未發波就明示或喑示出 8 不記得了,就算有也未必到 125E 吧。如果只是發了 1 才説不排除 8 之類,就肯定不算進取,例子太多。

Babs 是多久前明示或暗示 8 就不記得。至於四天天氣預測 12 級,其實不是進取,是因為那時候的四天天氣還沒有考慮機率問題,是錯誤。後來已不會這樣做。

進取,是明明不用做但做了。明明可以只寫狂風驟雨但寫了暴風雨,是進取。其實 X 天天氣寫幾多級風沒有進取不進取可言,又冇得唔寫落去。。如實報導即可。:L

[[i] 本帖最後由 方九貞 於 2016-10-16 05:24 AM 編輯 [/i]]

方九貞 2016-10-16 06:25

有冇出現過:

展望: 星期X天氣惡劣 ???

typhoonalex 2016-10-16 14:38

記得在一個天文台講座有科學主任說過,系統強,移速快,副高穩定,對台風預警比較有信心,可以早向公眾掛八號預算公布

typhoonalex 2016-10-16 14:53

要注意,信心是建基於直襲或近距西登預期,那科學主任說比喻,那種強台急襲型,像保齡球走直線一樣,需不中亦不遠矣!所以在預期近距西登下,ㄧ百幾十公里誤差不足影響8號結果,當然上述情況一定要結合移動快,副高穩定,在短時間下,相應變數較少才可

方九貞 2016-10-25 13:24

今次海馬事件大交合預測在 100 公里內掠過,最終雖然僅敗,但確實是創先河,抵讚。其實當市面早已傳遍會 8 號時,大交合再講就冇乜意義了。

100 公里內,估計一大部分市民不知道、也沒興趣知道是多遠,亦不知道有乜啟示。我就較有興趣大交合常說的”可能”究竟是指多少 %。

總的而言,在進入 130E 左右前,海馬的預測不容易。海馬最終會右轉,你知、我知,其實全部電腦模式都知,全部氣象局都知,只是轉向位置偏差很大,較早時甚至連西登也不能排除。EC(不理飄忽的日本模式) 最西,因此[size=7]預報重點是信 EC 多少,或比 EC 路徑偏東多少而已[/size]。



評估烈風概率還是很重要:
[url=http://www.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25028028]http://www.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25028028[/url]

事後孔明,真正準的只有實測數據。海馬 cpa 110 km,在機場以西約 50 km 的澳門,似乎完全沒有烈風(未有考慮當風情況)。以此粗略估計假如 cpa 160 km,香港就剛巧在烈風邊緣。

問題是:假如預測路徑準確無誤(即各報都是完美 track,cpa 110),究竟可以在多久之前”大致”排除 cpa 超過 160 km,預測 75% 烈風梭哈?

[[i] 本帖最後由 方九貞 於 2016-10-25 02:53 PM 編輯 [/i]]

方九貞 2016-10-25 14:00

50 km 其實很小,一般就是 24 小時預測誤差左近。以現今科技水平來説,即使估計今次誤差圈小(有多小就是細節了),應該還是不可能做到樓上(#2帖) 4.5 天前預測烈風 > 75%。


可能有人會注意到 EC deterministic 一時近距(<100)東登一時近距西登一時直襲,是否表示真正路徑就約在中間,而且誤差會很小?EC 幾天前已連續多報有烈風,是否表示機率已很高?

假如模式沒有系統性偏差,這些說法完全正確。其實這概念正是集合平均的一種方法,叫 lagged-average,但估計各預報中心已棄用(如曾用過來測颱風)多年,算是過時的產品。現在大家都在用最新時次的集合預測,而今次 EC 集合亦可看到集合很集中,即預報誤差會小。

而且各模式都多多少少有系統性偏差(nepartak ec 多報不中台灣不就炒了?),所以目前主流路徑預測方法中,首要還是決定多模式的權重。沒記錯有一段時間 EC 的平均 cpa 就是東北東 50 km 左右吧。如當時照篤 EC ,肯定會高估烈風概率。實況確實稍為偏向其他模式,比 EC 東了 60 km,偏差當然不大,但對東登烈風機率有顯着影響。如果將 EC 集合全部路徑東移 60 km 再計一次(當可以先:smile_30:),恐怕 90% 就得番 6/70 了吧(估下,冇興趣翻案)。


自創絕學火雲掌 (C-G)/E 裏面的 E,真的大有文章。。。
[url=http://www.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25028028]http://www.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25028028[/url]

[[i] 本帖最後由 方九貞 於 2016-10-26 11:15 AM 編輯 [/i]]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1989 年 7 月 15 日皇家香港天文台梭哈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