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badonharry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kabadonharry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修竹 2017-1-21 01:40
闗麟徵是國軍少有的用腦打仗的人。他帶的52軍被稱為國軍第6王牌。內戰時52軍最後從東北撤走。去台灣前,52軍在上海還打敗了老共的部隊。52軍系是台軍的骨幹。
從黃埔出來後,他是升遷最快的一批。剿共時勝多敗少。老共叫他闗猛。
杜聿明同他同是黃埔一期,但早年是他做25師師長時旗下的旅長。據同時人的回憶,杜能力大不如闗。
抗戰從古北口,台兒莊至長沙第一戰。他的52軍都是主力。因功升為集團軍司令。相比胡宗南,胡都數不出有甚戰績。
第一次長沙後,國軍主力後撤。他的第15集團軍撤至雲南(後改編為9集團軍),一方休補,另一方面預防日軍從越南北上。
闗是陜西大漢兼且説話率直。後生時在11師時已因此得罪陳誠致被棄用。
到43年,陳任遠征軍司令,闗又成為陳的部下。闗的說法是他素來將手下的部隊進行內部整調,以平均戰力及加強溝通。此時陳誠系的54軍在關旗下。闗調動54軍的部隊被54軍人視為打算兼併了54軍(54軍是陳土木系的嫡系)。於是直接向陳誠投訴。陳誠過問,被闗直言頂撞。陳誠激到胃病復發吐血。
抗戰勝利,闗同滇系的盧漢去了越南接受曰軍投降。説法是事成後,闗去東北掌東北軍事。由於滇軍被調去越南,雲南被中央軍掌控。老蔣此時命令將雲南王龍雲調至重慶,結束雲南的半獨立地位。杜聿明出重兵押運龍雲,攪到輿論嘩然,蔣面子十分不好看。於是有人進言調走杜。結果杜去了東北,闗就回雲南。不少人可惜的是以闗的能力,同孫立人又沒有過節,如果闗在東北的話,戰局應不會如此。但歷史沒有如果。
闗在雲南,由於處理學運時失言,亦待不下去。結果接了蔣的軍校校長任。其後內戰失利,老蔣都想再起用他。但往往都不成事。好處是成了他國軍將領中同老共作戰,勝多於敗及未嘗大敗的戰積。
李宗仁時,他好像是最後一任的陸軍部長。49年後,他來了香港。由於陳誠的原故,他並沒有去台灣。
在香港時他軍校的學生,幫他寫了部回憶錄。多年前搬家後不見了。想買返都找不到。
他去世後,國內倒有書寫他。對他的作戰能力是肯定的。
[[i] 本帖最後由 修竹 於 2017-1-21 03:14 AM [url=http://www.discuss.com.hk/android][img=100,23]http://i.discuss.com.hk/d/images/r10/androidD.jpg [/img][/url] 編輯 [/i]]
abcnam01 2017-1-21 10:05
[quote]原帖由 [i]修竹[/i] 於 2017-1-21 01:40 A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55132509&ptid=26393812][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闗麟徵是國軍少有的用腦打仗的人。他帶的52軍被稱為國軍第6王牌。內戰時52軍最後從東北撤走。去台灣前,52軍在上海還打敗了老共的部隊。52軍系是台軍的骨幹。
從黃埔出來後,他是升遷 ... [/quote]
看完師兄帖子,國軍有如此猛將但不能重用,直是可惜。
復活高貝利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復活高貝利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復活高貝利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修竹 2017-1-21 14:20
老蔣用人有大問題。他是老一派的人,重鄉誼,禮數,尊卑。喜歡聽順耳的說話。
江浙幫是他的核心。黃埔系只是外圍。不是江浙又不懂阿諛的人,不能打進他的圈子。
相對老毛,五湖四海,好像沒有架子,好吹水。甚麽人都用,甚麽話都敢講。同老蔣差別好大。
國民黨內派系林立,互相傾軋。老蔣亦不能平衡各派。順景時看似還可,逆境時好易兵敗如山倒。
孟良崮後,陳誠建議起用闗接湯恩伯。闗去南京面聖,一時謠言四起。有説陳誠想搶走軍校,有説想找闗背鍋。尤其是湯恩伯。湯寫信給闗説:聽說你來接我,千萬莫上當,這些爛部隊不能打,你來了准倒霉。
在這些閒言下,闗見陳誠時,陳一句客套話,闗聽來十分刺耳,氣氛都僵了。到見蔣時,闗要求全面負責徐州方面黨政軍,只做兵團司令的話,大有人在,用不著我去。這激怒了蔣,接湯一事沒了下文。
究竟湯是為闗好還是為自己,只有湯自己知。
47年如果有一個強手代替顧祝同,不受南京干擾,能否頂得住粟裕未可知。但徐州是交通樞紐,南京門戶,由顧祝同,劉峙等掌之,是死路一條。
kwai1961 2017-1-21 15:04
歷史就是這樣
sn191939 2017-1-22 12:34
但中共不嬲都話國民黨所有兵將都是中看不中用的,他們不是貪生怕死就是腐敗不堪,只有毛澤東才是戰神…
所以不論用誰守衛那裏,最終也會敗給共產黨的。而國民黨因為抗日毫無貢獻,只好被人稱為支那黨…
kabadonharry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中午回收的腳指 2017-1-24 14:41
[quote]原帖由 [i]kabadonharry[/i] 於 2017-1-23 04:34 P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55257872&ptid=26393812][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謝謝修竹師兄的詳盡解答:loveliness:.的確如果是按師兄對蔣的人事圈仔再細分(蔣系勢力核心外圍的分法),三大寵將陳誠,胡宗南,湯恩伯都是浙江人,所以網絡上亦見有人笑稱蔣軍為浙軍
孟良崮戰役後,栗裕繳獲大批重武器 ... [/quote] 國軍中能跟粟裕一戰的, 只有薛岳而己.
kabadonharry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復活高貝利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中午回收的腳指 2017-1-24 18:12
[quote]原帖由 [i]kabadonharry[/i] 於 2017-1-24 04:43 P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55307780&ptid=26393812][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抗日後,二人有在山東戰場的萊蕪戰役中交過手,由於薛的直屬部隊第四軍在豫湘桂大會戰中被打爛了,死了一批經驗豐富的士兵,佢同吳奇偉在山東戰場基本不會有甚麼作為,萊蕪戰敗後被撤職了 [/quote] 雖然係無係萊蕪戰役交手, 但再之前 薛岳就係粟裕陳毅手上攻下淮陰. 薛岳失勢在于佢手下指揮既蔣經國心腹69師全殲, 再而令陳誠既11師冒受損失開始. 實際上己由陳誠開始接管, 再後來馬勵武既26師同快速縱隊被全殲, 幫陳誠咩黑獲. 基本上薛岳同粟裕都係一勝一敗打和而己.
中午回收的腳指 2017-1-24 18:23
[quote]原帖由 [i]復活高貝利[/i] 於 2017-1-24 05:05 P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55308812&ptid=26393812][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沒有蘇聯顧問在旁,薛岳表現平庸,
國軍能與粟裕交手的能人甚多,首推白崇禧,其餘傅作義,杜聿明都有可取之處,薛·岳應該吾掂,
不過共軍最強不是粟裕,而應是徐向前 [/quote]杜聿明, 唔係掛..一個呆子...無機變之能.
傅作義守城有餘, 攻則不足
白崇禧當然可以與粟裕一拼, 但係搵得佢去山東江淮一帶, 不如用佢去同林彪打.
薛岳表現算不錯了. 起碼佢都叫用兵機敏. 老毛粟裕亦對佢有不錯評價. 總比老蔣心腹湯恩伯顧祝同陳誠之流為好.
粟裕之強在于佢善奇謀, 喜用險棋. 呢個好似以前石達開, 曹操咁打法. 如果真係打硬仗反而不及徐向前,彭德懷等.
復活高貝利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復活高貝利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修竹 2017-1-25 07:33
杜聿明確實聽話。服從命令無疑是軍人天職。但對上級的命令表示意見亦有需要。尤其是高級軍官,戰役的執行者。古人所言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抗命的前提是要秉公,有高度自信,考慮各項因素及願意承擔後果。杜聿明太聽話了,如果不是的話,後果或不致如此....
相對有趣的是,粟裕成日抗命。抗戰時車橋戰役打勝左先上報。被上級要求檢查。在延安好評後,才不了了之。內戰時對中央要求派兵渡江作戰屢次表示意見,要不是,就沒有淮海了。林彪則對打錦州的䢖議,三心兩意,畏首畏尾.....
[[i] 本帖最後由 修竹 於 2017-1-25 08:06 AM [url=http://www.discuss.com.hk/android][img=100,23]http://i.discuss.com.hk/d/images/r10/androidD.jpg [/img][/url] 編輯 [/i]]
中午回收的腳指 2017-1-25 09:56
[quote]原帖由 [i]復活高貝利[/i] 於 2017-1-24 08:06 P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55317312&ptid=26393812][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薛岳從來都並非蔣家相信的人,更因為佢是廣東人,老蔣不會信粵人,
附件是蔣經國在信中討論薛岳是否信得過,小蔣的評語是" 人心之壞…令人心寒" [/quote]
其實當時69師被共軍殲滅, 因為薛岳奪取左淮陰後志滿驕狂, 分兵進攻所致. 並唔係有心得罪小蔣既..
中午回收的腳指 2017-1-25 10:08
[quote]原帖由 [i]復活高貝利[/i] 於 2017-1-24 11:42 P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55327356&ptid=26393812][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傅作義係小數有真實抗日戰績的國軍將領,在內戰時打到聶榮臻hihi, 千里突擊延安幾乎收了毛澤東,至於平津之戰輸俾林彪乃非戰之罪,
杜聿明係昆侖關大捷的大功臣,若非佢打勝,重慶政府已收皮,而且東北內戰亦 ... [/quote]
杜聿明昆崙關大戰..第五軍裝備當時比日軍還要好..但係攻山時用戰車攻山..死傷萬餘人比日軍還要多..頂多只能算是慘勝吧.
係東北杜聿明攞下一個好局, 但係最後比林彪越打越多兵.
修竹 2017-1-25 13:37
崑崙闗是桂南會戰的一部份。日軍的目的是切斷從越南北上的運輸路線。
當年這路線是海外物資輸入國內的重要通道之一。所以國府動用第5軍以圖收復南寧。但動用坦克在山區顕示未知機械化部隊的正確使用。看過老兵的回憶,在狹窄山路用坦克進攻,被日軍打壞一輛,結果全車隊進退不得,還阻手阻腳。
但當年能打殘日本一旅團都算係咁了。可惜第5軍一退,日軍反攻,國軍大敗。
白崇禧,陳誠以降共12將領受處分。
日軍打敗國軍再佔崑崙闗後,後撤至南寧。到40年進軍越北後,根本斷絶了這海外通道,日軍目的已達,連南寧都放棄了。於是南寧光復,直至44年再淪陷。
[[i] 本帖最後由 修竹 於 2017-1-25 01:41 PM [url=http://www.discuss.com.hk/android][img=100,23]http://i.discuss.com.hk/d/images/r10/androidD.jpg [/img][/url] 編輯 [/i]]
修竹 2017-1-25 14:20
國府高級將領中最奇葩的是陳誠。去那處,那處告急。講笑的話,他可算國府中最深層的共諜。
復活高貝利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復活高貝利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復活高貝利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中午回收的腳指 2017-1-25 18:20
[quote]原帖由 [i]復活高貝利[/i] 於 2017-1-25 05:22 PM 發表 [url=http://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55359156&ptid=26393812][img]http://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八年抗日中,中國有那一場勝仗不是慘勝? 而且昆侖關的戰績比長沙會戰亮麗得多,長沙會戰的傷亡對換率之大,可能連慘勝都算不上……
杜聿明原本在東北的方略是自己帶主力北上追殺林彪,孫立人留在遼寧收拾 ... [/quote]
所以我就話, 杜聿明缺乏臨場機變. 用坦克攻山最後換黎用人海戰術慘勝.
東北戰局佢攞下個好局. 但係始終缺乏臨場應變. 亦可以講轉數唔夠快. 如果佢對住粟裕呢個善于用計, 喜用險招, 不按常理的對手的話, 下場可能輸得比薛岳更慘.
如果將佢調去跟豫東同聶榮臻交量的話, 可能更有轉機. 傅作義調去跟粟裕鬥磨. 薛岳調入武漢跟劉鄧交手. 關麟徵白崇禧調入東北.
胡宗南不變. 黎個北(東北,西北)攻南(山東,徐州)守的話, 應該更有轉機.
[[i] 本帖最後由 中午回收的腳指 於 2017-1-25 06:22 PM 編輯 [/i]]
復活高貝利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沉默的等待 2017-3-7 12:23
眾多失誤加在一起,國軍失敗
沉默的等待 2017-3-7 12:28
失東北如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