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Age拆解王 2017-2-28 14:36
1. 自從傳出百慕達三角經常有飛機和船隻失蹤事件後,人們搜羅世界各地的飛機和船隻失蹤事件,發覺這些事件都集中在某些特定地點,全部排起來,恰好是十二面體的角,而南北極是其中兩隻角。傳說那些點,都是時空門,傳說有二戰的戰鬥機從那些點飛出來,師機「忽然去了另一個時空」。
後來又發現,全球各地的古文明遺跡,都在二十面體的角或連接線上,而南北極是其中兩隻角。
兩者重疊,就形成「地球能量點、能量線」學說(Ley lines),共有62個一級能量點。這學說從提出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
十二面體和二十面體都是栢拉圖立體(Platonic Solids),栢拉圖立體意思是立體的每條邊長度一樣,每隻角都貼在球面上。只有五種栢拉圖立體:
正四面體(tetrahedron)、正四面體(cube)、正四面體(octahedron)、正四面體(dodecahedron)、正四面體(icosahedron)。
栢拉圖立體有何重要性?因為他們在三維空間呈現多重對稱性,所以很多物理現象都會出現栢拉圖立體的形象。
那麼,地球能量點的存在,是否暗示地球除了南北極磁力線之外,尚有我們不知道的能量流動,在三維空球體對稱地流動着,所以才產生正十二面體和正二十面體的「能量點」?
而這些似乎是時空門的能量點,是否多維度存在的連接點?可能我們人類對物理的了解,只局限在三維度,有很多現象無法解釋。
基沙金字塔,正正就建在能量點之上(並稱為能量點1號)。
有很多能量點都在海上,或無人野外。而有人居住的地點,卻很著名,例如:西安 (有個疑似巨型金字塔)、印度Mahenjo Daro、柬蒲塞吳哥窟、秘魯瑪丘比丘、復活節島、夏威夷、英國Stonehenge等。
基沙金字塔,建築在能量點之上,估計有「鎮守地球能量點」的作用,以及「發佈訊息」的作用。其他能量點上古代遺跡,就似乎沒有發佈訊息的作用了。
2. 現在想再說說柬蒲塞吳哥窟。
吳哥窟,相傳是由吳哥皇朝於公元十四世紀建造的。如果屬實,則比北京紫禁城建成時間略早。吳哥窟傍還有個皇城,其圍城跟紫禁城差不多大小,但現在只餘下零星建築。其後,建設這龐大工程的人就不見了,不知何故,離開了這偉大城市。然後,所有的建築被原始森林淹沒。直到二百年前,一批歐洲的旅行者發現,然後伐去樹林,才將吳哥窟重身面世。
吳哥窟是三重長方形的圍城,最內層為五座塔。
三重的圍城再展現基沙金字塔的超級準確度,每個長方形的邊,都以千分之一的誤差率,對準正北和正東,每個角都是正90度,每條對邊長度只有幾寸誤差。那肯定不是由吳哥皇朝建造的,相信他們只負責在已建成的城上加上印度教的雕刻。
而在吳哥窟四周數百里範圍內再發現數十座大小廟宇,跟據《創世紀的守護神》作者 Graham Hancock 的另一套著作《天之鏡》,這些廟宇恰巧排列成天龍星座,而且只有在公元前10500年,才與天上的天龍星座形成「天之鏡」。
不過最近有人從人造衛星對這數百里範圍進行雷射探測,發覺其建築群的規模,遠遠比我們已知的還大得多,可能原本是一大片星空的鏡像!
那麼,這樣酷大的工程,是由誰,以及因何目的而建造?
跟基沙金字塔有何關係?為什麼又是公元前10500年的星空?
NewAge拆解王 2017-2-28 14:38
栢拉圖立體(Platonic Solids)
jacse2018 2019-8-17 23:51
thx for sha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