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九貞 2018-9-10 12:25
本帖是業餘最高水平,專業深野不在討論範圍。
EC 集合共有 51 個成員(M0,...,M50),究竟它們之間有何關係?
M0 是 control,不加上任何擾動。
M1-M50 的擾動由兩部分相加組成,第一部分是 2010 年開始運作的 EDA(ensemble of data assimilation),第二部分是之前一直運作的 SV(Initial Singular Vector)。
EDA 目前共有 10 組擾動(冇留意近年有冇增加),SV 則沒有數目限制。
對於 M1,我們取擾動為第一個 EDA 加第一個 SV:
M1 = EDA1 + SV1
M2 則為 M1 的負值,如此類推一直到 M20:
M2 = -EDA1 - SV1
M3 = EDA2 + SV2
M4 = -EDA2 - SV2
................................
................................
M19 = EDA10 + SV10
M20 = -EDA10 - SV10
由此可見,單數和雙數(M1與M2,M3與M4,...)的結果可能是各走極端。(問:EDA1 - SV1 會是怎樣?EDA1 + SV1 會不會抵消了擾動?我係唔知的)
由於 EDA 只得 10 組,M21-M40 要重覆使用:
M21 = EDA1 + SV11
M22 = - EDA1 - SV11
M23 = EDA2 + SV12
M24 = -EDA2 - SV12
...................................
...................................
M39 = EDA10 + SV20
M40 = -EDA10 - SV20
除了單數和雙數可能各走極端外,M21 與 M1 因為都用了 EDA1,可能有某程度的相似。如此類推 M22 與 M2 (M23 與 M3,.....,M40 與 M20)也可能會有點相似。
M41-M50:
M41 = EDA1 + SV21
M42 = -EDA1 - SV21
.................................
.................................
M49 = EDA5 + SV25
M50 = -EDA5 - SV25
極端性和相似性的論述同上。
陣間睇下集合 tracks 睇唔睇倒以上講的野(odd vs even,mod 20)。
[[i] 本帖最後由 方九貞 於 2018-9-10 02:47 PM 編輯 [/i]]
方九貞 2018-9-24 19:35
[img]https://1.bp.blogspot.com/-93Kfa-6u9rk/W6jJ87mUteI/AAAAAAAATKA/qCsrEkau5wseo3_AwG37RdVkefXw8cfvwCLcBGAs/s1600/2018090900.png[/img]
[img]https://1.bp.blogspot.com/-EeV6j-SvglM/W6jJ9ARhDKI/AAAAAAAATKE/JdxceWH1sAE2EKSRGMvqdM0Mi5MdFikcQCLcBGAs/s1600/2018090912.png[/img]
相對 control(黑色)而言,單(紅色)是否傾向在雙(藍色)的另一邊?我看不出來,因此上文的推測就算了吧。
但也可以看到有趣的結果:開始很北的,最後可以是最西的。點解?可能是西風波動問題,如果西北面槽較深(將轉向),反而北面副高會強(行很西)。
方九貞 2018-9-24 19:41
沒結果,搭舊骨:在山竹事件,氣象部門看 EC 集合,15 天前(注意我們民間只能看到 10 天)有多大”信號”山竹會入南海?
2018090100 EC 集合,最後一 column 是 15 天預測,即 16 日 8 am 掛十號的早上:
[img]https://3.bp.blogspot.com/-21psXxhJOj0/W6jJ8qRzQhI/AAAAAAAATJ8/pytfx4q1V4kkeaX9RdQ9MMHqy1biXF3ZwCLcBGAs/s1600/shanzhu_15d.png[/img]
方九貞 2018-9-24 19:45
粗略估計約 15% 左右。但如果你有非常重要的事要辦,或許也不能忽視這 15 天前的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