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講解員 2019-1-14 10:19
科學技術的發展一定會造成人類滅絕,這一天離我們並不遠——這是耗費胡家奇30年精力所得的四項研究成果之一。“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開始總是受打擊的。《資本論》賣出幾本?我的書賣得還比他好點。”憂心忡忡的胡家奇,對於自己的“滅絕心得”自信滿滿。
堅持人文關懷、追求真善美,塑造讀者的精神品質;讀者家園是以《讀者》雜誌為主的,集讀者原創、休閒時刻等版塊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學論壇。
1979年,當胡家奇以物理差一分滿分的成績考入大學的時候,他很遺憾自己沒能進入物理系。
大學一年級,他接觸到相對論,“這是一門非常神奇的學問,今天的許多科幻電影就是依據這一公式演繹出來的。”本就偏愛物理的他一頭紮了進去。
“相對於冷兵器時代,現代科技將人類的自我毀滅能力提高了數百萬倍,但無疑還沒有達到頂峰,只要科學技術還在向前發展,這種毀滅力的提高趨勢便總是存在,那麼,這種毀滅力的提高何時到頭呢?”胡家奇開始想到,科學技術的繼續發展會不會有一天將人類滅絕。
在真正開始關注“人類滅絕”的問題之後,胡家奇吃驚地發現,他非常幸運地撞人了一個“無人地帶”,這個關係人類命運的重大問題還不曾有人真正系統涉足過。他發現,要研究人類滅絕,涉及學科至少十幾個,而要搞清楚滅絕力量是否爆發,更不僅涉及自然科學,同時還涉及許多社會科學問題。
隨後的近30年時間,伴隨著胡家奇研究的是近乎瘋狂的學習和閱讀。
“不能把人類整體的命運搭進去,所以應該傾全人類之力重視這個問題。國際社會重視恐怖問題、戰爭問題、環境問題,但所有這些問題在人類滅絕問題面前都是小問題。”愛較真兒的胡家奇憂心忡忡。
下海不忘人類 讀者之家
1983年,癡迷於人類何時滅絕、怎樣滅絕以及如何避免滅絕等問題的胡家奇大學畢業,被分到國家建材局計畫司,當時國務院直屬的部級單位。
這個作為國家機器小螺絲釘的工作和他對人類滅絕問題的終極興趣毫不相干,但他沒有放棄大學一年級就開始的研究。其間他動過一次筆,想寫出自己的“滅絕心得”,後來發現涉及的知識太多,很難寫下去。
慢慢地,胡家奇覺得在機關按部就班的工作,時間和金錢都不允許他完成自己的研究。
10年之後,1994年,懷揣著為了解決人類滅絕問題就必須先解決自己的經濟自由問題理想的胡家奇,經過慎重的考慮,和當時很多政府官員一樣,光榮下海了。
胡家奇顯然是個聰明人,從建材部門出來的他成立的是一家裝修公司,專做政府機關、商業酒店等樓宇的裝修。短短3年,到1997年訂單值就已達3億,而當年這行兒利潤還相當高。
幸運的是,先富起來的胡家奇並沒有像諸多90年代下海潮中的暴發戶那般,忘了曾讓自己徹夜難眠的宏大理想,繁忙的公司業務也沒有淡漠他必須關注人類命運的使命感。
漸漸地,胡家奇把公司交給家人和朋友打理,自己則專心投入熱愛的研究。
“我沒有那麼多時間,所以我必須能沉進去。在火車上我都埋頭於我的研究。”胡家奇說,“我不是一個苦行僧式的人物,我覺得我活得很好,比一般人富有,比一般人生活體驗豐富。有時我也會找一個風景好的地方寫東西,散步的時候就可以看看風景。”
做事條理清楚的胡家奇把自己的研究劃分成幾個階段,分解成若干任務,完成一個任務就去看看電影,和朋友喝酒,犒勞一下自己。他的孩子很喜歡聽他講研究過程中的一些故事,胡家奇對此很驕傲,“我覺得它很重要,這是我一生的事業,從商從政都是為我的事業服務的。”
科技滅絕人類
“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啊,絕大部分科學家研究的東西都是希望造福人類的,但結果往往不可控。當年愛因斯坦就沒有想過用原子彈毀滅一個城市!”談起自己的成果,胡家奇滔滔不絕,各種例子信手拈來。
作為一名成功的商人,同時也作為一名跨界民間科學家,已癡迷30年的胡家奇現在正執著於推廣他取得的第一個研究成果,即,科學技術的發展一定會造成人類滅絕,而且這一天離我們並不遠。
“現在好多科學研究,已經不是簡單地會給人類帶來多大的擔心,而是能不能滅絕人類。”胡家奇耐心地解釋說,滅絕和毀滅不同,毀滅人類可能只是造成大多數 人的死亡,而滅絕則沒有任何人有生還的可能,人類將不復存在。“人類滅絕之後,只有再經過漫長的進化,才有可能重新出現在地球上。”
而科學技術的發展無疑會帶來滅絕人類的手段,胡家奇鄭重地告誡記者:“這個問題,科學界早已基本達成共識了!”核武器出現後,美國和前蘇聯的研究認為,一個大學一 年級的相關專業的學生都能明白原理。一個核子物理學家加一個爆破專家,加一個機械工程師,就能指導一幫工人研究出核武器。而我們今天最害怕的生化武器,最容易獲得。
“滅絕手段出現後,再想控制就難了。”面對遙遠的未來,胡家奇憂慮著。
“通過研究我認為,人類沒有完全掌控科學技術的能力。再好的社會都有幹極端壞事的人,任何科學成果,不管有多大危害,也不能保證它不傳播。”胡家奇隨口舉例,現在很多科學技術不是那麼難以獲得,像轉基因生物毒素一個人在實驗室就能獨立獲得。例子在好萊塢科幻大片中比比皆是。
“滅絕手段產生之後,人類的滅絕還會很遙遠嗎?”一談起這些話題就難免皺眉頭的胡家奇說,“科學技術太神奇了,常人看來根本不可能的東西,拐個彎就實現了。當科技發展到現在,人類已經離滅絕不遠。這涉及到全人類的整體生存問題,不能有一次失誤。如果有失誤,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我擔心的,是人類沒有後悔的機會。”胡家奇語重心長。
只要一次出問題
很自然地,胡家奇研究30年所獲的“滅絕心得”,被絕大多數聽眾視為杞人憂天。
然而不管別人怎樣評價,不管遭遇多少否定和挫折,1962年出生的胡家奇一直信心滿滿,“我不是書呆子式的人物,我從政、經商都還算成功,我對這個社會不是一無所知的。”
“我的書都是在一個哲學體系下運作的,那就是最大價值原則。我堅信我的研究極有價值,只是我沒有把握讓社會接受。我的自信來自我的深入反復研究。近30 年啊,反反復複,肯定否定。用了很多方式否定,最後只有這種結果。人生一輩子幹成一件事不容易,幹好一件事就算成功。我是一個撞到南牆都不回頭的人。”胡家奇語氣真誠。
胡家奇的研究的確涉及許多高精尖的科學技術,常人很少接觸。他說,今年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將重新啟動,去年因為氦洩漏它曾中止實驗。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被稱為世界規模最龐大的科學工程,它將利用近光速的高速粒子束相撞產生的巨大能量,重建“大爆炸”發生後的宇宙形態,從而瞭解生命是如何起源的。
早在去年啟動之前,歐洲人權法院就證實,一批持反對態度的歐洲科學家已對資助該專案的20個歐洲國家提出起訴,並申請對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發出緊急禁令,但被駁回。
該專案最堅決的反對者,一位德國科學家說,對撞機在試驗中相當有可能產生微型黑洞,它將以指數倍的速度膨脹,並將吞噬地球。在最壞的情況下,這些人造黑洞將在4年內吞噬地球。而歐洲核子物理研究組織的科學家認為,大型強子對撞機理論上能產生的微型黑洞的能量不足以點亮一只電燈泡。
胡家奇則告訴記者,根據著名物理學家霍金的理論,黑洞是可以蒸發的,質子大的黑洞瞬間就可以蒸發,但是黑洞蒸發理論是還沒有驗證的理論,如果理論失誤,產生的黑洞是穩定的黑洞,就將造成人類的滅絕。
“不斷地試驗下去,我擔心總有一次會出事,而只要一次出問題,人類就將滅絕。”“滅絕”和“擔心”是胡家奇口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兩個詞。
《資本論》賣出過幾本?
以上所有的內容,只是胡家奇30年研究出來的四個觀點的第一個,即科學技術進步會造成人類滅絕,而且這一天離我們並不遠。相對於後三個觀點,這是最有可能令不懂胡氏心得的聽眾產生些許共鳴的一個。
30年來,執著的胡家奇為這樣的“滅絕”研究付出了太多的時間和心血,2007年整體成果出來後,他就立志一定要把自己的觀點推廣出去。然而他發現自己舉步維艱,僅僅說服別人接受他的第一個觀點,已經困難重重。
“寫的過程很艱苦,但是完成寫作後,出書和推觀點的過程更難,都要從頭說起,願意聽你從頭說起的人有多少?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觀念一直主導著人們的思維和行為,要想改變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是非常困難的,因而妄圖改變者反而成了另類和不識時務者,備受攻擊和冷落對我來說已經習以為常了”
胡家奇這樣解讀別人對他觀點的不認同,“太難了,通過朋友、關係找到的人才會給我那麼多時間聽我說。不這樣慢慢詳細地講,別人會以為我是巫婆神漢。”
雖然處處碰壁,具有商界成功經驗的胡家奇還是為推廣自己的觀點準備了一套完整的方案。“我準備把我的東西寫成劇本,拍成電影,還想搞個專題片,並把我的書翻譯到各個國家。同時我還正在著手把我的觀點寫成兒童基本讀物和通俗讀物,成為讓人願意看的科普讀物。”他也在一些大學搞了講座。
“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開始總是受打擊的。《資本論》賣出幾本?《天體運行論》賣出幾本?叔本華最有影響的書賣了十多年才賣了200多本,我的書賣得還比他好點。”胡家奇永遠信心滿滿。
而這位愈挫愈勇的富商也有自己的偶像,“我要向三個人學習,這三個人都是一生只研究一個題目,但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他們是馬克思、哥白尼和達爾文。他們在世的時候認可的人少,打擊的人多,我也做好了受打擊的心理準備。”
他笑著說:“但馬克思和哥白尼的有些東西我不學,他們兩個的生活很潦倒。我要向達爾文學習,他是大夫,而且有遺產,可以專心搞研究。”(引自《南風窗》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