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生活職場、點點滴滴

peppa 2020-11-18 07:41

有人說在任期間發生佔中事件,看不到參予的年青人擲汽油彈、放火,因為管治良好,校內老師沒有向學生洗腦。到反送中條例事件,年青人便放火、擲汽油彈。
可能真正原因,是和平抗爭方法沒有效,所以試試暴力,與誰人管治沒有多少關係。

peppa 2020-11-18 11:52

民主派議員,在立法會用不同方法拉布,阻礙議會運作。
議員的職責是監察政府,不是阻礙議會運作。
監察政府,可以對政府政策投反對票。不過,由於票數不夠,所以議案往往可以順利通過。
於是,玩拉布和流會,阻止議案表決,沒有表決,議案便不能被通過。

peppa 2020-11-19 09:10

校長說,同學們除了認真學習、尊敬師長、同學間互相尊重之外,還要愛校。
我知道很多學生,為了到更好的學校(所謂名校)學習,都會在適當時候轉校,甚至出國讀書。
他們不會因為愛校而永遠留在同一所學校就讀。

[[i] 本帖最後由 peppa 於 2020-11-19 02:10 PM 編輯 [/i]]

peppa 2020-11-19 11:13

新官上任,撈得掂嘅世界仔,第一件事要打好關係,讓他覺得你尊重佢、臣服佢。
即係你要「愛」佢,而佢要覺得有被「愛」的感覺,以後就好辦事。

[[i] 本帖最後由 peppa 於 2020-11-19 02:09 PM 編輯 [/i]]

peppa 2020-11-19 11:22

[quote]原帖由 [i]peppa[/i] 於 2020-11-19 11:13 A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27852172&ptid=28983544][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新官上任,撈的掂嘅世界仔,第一件事要打好關係,讓他覺得你尊重佢、臣服佢。
即係你要「愛」佢,而佢要覺得有被「愛」的感覺,以後就好辦事。 [/quote]
對於其他人來說是擦鞋,對當事人來說是良好溝通技巧的展現。

peppa 2020-11-19 13:45

[quote]原帖由 [i]peppa[/i] 於 2020-11-19 09:10 A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27846828&ptid=28983544][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校長說,同學們除了認真學習、尊敬師長、同學間互相尊重之外,還要愛校。
我知道很多學生,為了到更好的學校(所謂名校)學習,都會在適當時候轉校、包括出國讀書。
他們不會因為愛校而永遠留在同一所學校就讀。 [/quote]
對於離校或轉校的學生,如果之後不適應新環境,而原來的學校尚有學位,通常都會歡迎他回歸舊校。
當同學決定轉校的時候,校長老師同學們都會祝福佢,而不會說:「走咗就唔好返嚟啦!唔該你走之前剪斷你的學生證、校服、手冊,所有有關聯繫本校的證明文件等等,我們也會抹走你在本校的所有記錄。」

peppa 2020-11-20 09:49

有大學生在畢業典禮日示威,橫額寫上港獨口號。
讀了咁多年書,還攪不清楚是非黑白,納稅人的錢,不是用來資助攪港獨的學生。
不如在入學條款列明,凡支持主張港獨的學生,必須支付大學學費全費,或勒令退學。

hk_mask 2020-11-20 13:23

[quote]原帖由 [i]peppa[/i] 於 2020-11-20 09:49 A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27891676&ptid=28983544][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有大學生在畢業典禮日示威,橫額寫上港獨口號。
讀了咁多年書,還攪不清楚是非黑白,納稅人的錢,不是用來資助攪港獨的學生。
不如在入學條款列明,凡支持主張港獨的學生,必須支付大學學費全費,或勒令退學。 [/quote]
直情唔畀讀!😶

peppa 2020-11-21 14:44

We totally eliminated politics as a subject. We considered it as something of no importance. We knew it was important, but could do nothing about it, so we decided it wasn't important at all.

peppa 2020-11-23 16:36

滿清統治中國的時候,漢人對她還有一點點幻想,希望她可以維新變法、自強不息。
可惜經過不停戰敗、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知識份子知道,要振興中華,必須革命,推翻滿清的統治。
所以今天的中共領導,是不會隨便挑起戰爭的,無論是對美國、或台灣。
一定打得贏嗎?打唔贏會否被人革命?

peppa 2020-11-24 13:24

打敗仗,某程度上顯示戰敗國自身的問題:
(1)戰敗國沒有自知之明,主動挑起戰爭。
(2)戰爭過程揭露了戰敗國政府的管理失誤和腐敗,例如軍隊訓練不足、武器性能名不符實、豆腐渣戰艦飛機坦克。
(3)沒有得到人民授權而展開戰爭。
(4)出師無名。

peppa 2020-11-25 18:57

如果滿清政府往昔管治良好、富國強兵,與時俱進,今天中國人都可能依舊紮起長長的辮子。

peppa 2020-11-26 01:24

圖爾欽是動物學家,他解釋,美國的世俗周期(secular cycle)通常每隔50年就出現社會動亂。
康德拉季耶夫是前蘇聯經濟學家,他在1925年提出,認為50至60年為一循環的經濟周期現象。
信報醉一先生說,每隔60年都會遇上庚子,據記載,凡遇庚子年多不吉。

[[i] 本帖最後由 peppa 於 2020-11-26 01:31 AM 編輯 [/i]]

peppa 2020-11-29 17:50

日本佔領香港時,蔣介石曾要求英國政府戰後將香港主權交還中國。由於中國立場得到美國政府支持,倫敦殖民地部於1942年預算可能戰後須放棄香港。
其後因對蔣介石獨裁統治的批評,導致美國減少對中國的支持,英國改變了原先的立場。
美國原來很早已經左右香港的命運。

[[i] 本帖最後由 peppa 於 2020-11-29 11:58 PM 編輯 [/i]]

peppa 2020-11-29 17:57

二戰日本戰敗,英國皇家海軍重新佔領香港,英殖管治重新開始。
不過,中國擊敗日本之後,香港華人懷有強烈的民族驕傲與認同,開始不再接受戰前的殖民秩序。這種改變部分是來自華人對英國的鄙視,因為他們親眼目睹英國人在1941年被日本人打得潰不成軍。
打敗仗,原來有很多手尾跟...

[[i] 本帖最後由 peppa 於 2020-11-29 09:07 PM 編輯 [/i]]

peppa 2020-11-29 18:12

二戰發生的時候,英國殖民地曾提供大量的勞力和物資,協助英國宗主國作戰,所以戰後殖民地人民積極爭取更大的權力。加上美國要求去殖化的壓力,英國政府部分人士支持讓殖民地在戰後自治或獨立。
香港的情況,是避免香港被中國吞併。

peppa 2020-11-29 18:55

根據書本記載...
1948年,共產黨將贏得國共內戰,倫敦開始思考香港未來所處位置。英國堅拒撒出香港,因為香港乃整個東南亞的反共前哨。
殖民當局開始加強對香港的內部控制。
(1)1948年,立法局通過公安條例,授予港督宣佈戒嚴並疏散特定區域的權力
(2)修訂1913年教育則例,賦予教育署長監控學校、查禁教科書、註冊教師與校監及撤銷其註冊的權力。
(3)立法會又通過社團法案,規定所有民間團體進行註冊,並禁止當地社團與殖民地外政治組織維持關係。
(4)1949年,政府修改緊急條例,允許總督在特殊情況下無須按照正常程序立法。
(5)政府兩度修正遞解條例,簡化驅逐不受歡迎外來人仕。
######
為什麼好似好熟口面、似曾相識?

peppa 2020-12-3 23:51

有官司在身的民主派議員不斷著草。
用爭取民主自由之名賺夠了,係時候離開。
他們不會是孫中山。

peppa 2020-12-4 11:53

達賴喇嘛在印度建立西藏流亡政府,並在印度居住。
他曾否說過,流亡不是移民,亦永遠不會移民,他的家只有西藏,因此沒有尋求任何國家的庇護落腳,又揚言必定會回家呢?
他逃亡到西藏的時候,是否曾以公務外訪為由,逃到印度之後又反口呢?

peppa 2020-12-5 09:28

有人說,終生為港人發聲,不會放棄抗爭。
前題應該是....
火燒唔到我就繼續發聲,如果唔係走為上策,在完全安全情況之下才發聲。
如果孫中山都是這樣子,我們今天都可能依然留著長長的辮子。

peppa 2020-12-5 10:02

根據書本記載...
1949年共產黨掌權以前,香港殖民地政府並無意圖要建構一個香港人的身份認同,目的是把中國大陸視為他者。原因是...

一,根據中英條約,所有中國藉人仕都有權進出香港。
二,英國無意將香港與中國隔離,因為香港的主要角色是連接中國與西方的橋樑。當時英國在殖民地的地位並沒有受到中華民國的挑戰。
1949年發生重大變化,因為共產政權直接威脅殖民地的穩定,也讓香港無須繼續扮演連結中西的角色。

自此,港英政府開始實行一系列政策,包括由1950年5月開始,所有入境香港的華人都必須持有殖民當局簽發的簽證、又在邊境裝設鐵絲圍欄。制定人口註冊法,所有香港居民和新中國移民必須申請身份證。

之後,禁止非香港出生華人進入香港,並限制每天從內地進入香港的總人數不得超過離港前往內地的人數,還有實施回港證的措施。

以上政策,將香港與中國區分開來,阻擋中共對香港的滲透,減低共產政權對香港華人的影響。

教育方面,殖地政府致力建立一套屬於香港的教師培訓、課程和考試體系,以減低大陸和台灣對香港教育的影響。

香港人的獨有身份,由共黨掌權,和國共鬥爭所產生。

[[i] 本帖最後由 peppa 於 2020-12-5 10:06 AM 編輯 [/i]]

peppa 2020-12-5 10:39

英殖政府,也透過民間組織,例如宗親會、同鄉會、商會和街坊會、宗教團體等,中和共黨和國民黨組織在香港的影響力。

peppa 2020-12-5 11:13

根據書本記載...
1946年5月楊慕琦在戰後恢復總督身份,提出設立民選市議會的方案,稱為楊慕琦計劃。此計劃基本上獲得倫敦殖民地與香港政府的支持。

1947年7月新任港督葛量洪抵達香港。

葛量洪從中英關係發展的角度思考香港問題,他不相信中國會允許香港成為英聯邦中的自治國家,所以上任後以拖延手法扼殺楊慕琦計劃,擱置楊慕琦計劃有助維持英國在香港統治。

1948年11月,國共內戰共黨接近勝利邊緣,殖民政府擔心市議會可能被共黨把持。漸漸地英國也更加清楚,如果讓香港成為無法重回中國懷抱的自治城市,中國共黨政權必強烈反彈。

感想:

1. 雖然清政府已經割讓香港給英國,但是英國政府都不能為所欲為。

2. 雖然英殖政府曾考慮給予港人多些自決自治權力,礙於現實政治情況,不能為也。

3. 以上解釋了香港自開埠以來的民主進程,為何都是拖拖拉拉,毫無寸進。

4. 那些所謂民主派議員,當中不乏熟讀歷史和法律界人仕,沒有可能不知道以上真相。那些為香港不爭取「有限度」民主的人,處處說什麼「真普選」才接受的人,是欺騙香港人,為自己撈政治資本和利益的人。

[[i] 本帖最後由 peppa 於 2020-12-5 11:22 AM 編輯 [/i]]

peppa 2020-12-5 23:33

根據書本內容...
從1950年後期開始,形勢發展減低了中國與台灣對香港華人的吸引力,大幅化解了兩股中國政治勢力對殖民地政府的威脅。
1. 50年代後期,中國發生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運動、大躍進等等,導致全國性的災難。
2. 大量難民由中國湧入香港,背棄紅色祖國。香港親北京派的動員能力遂漸下滑。
3. 台灣對中國難民的態度,也破壞了港人心目中的形象。當時台灣政府沒有資源照顧台灣島外的中國人,對香港華人也採取不信任態度,還呼籲巴西等拉丁美洲友邦協助收容中國難民。自此,台灣在香港的動員能力也逐漸下降。
4. 後來,中國對香港的依賴,包括通過香港賺取的貿易、匯款、外匯和零售利潤(佔中國外匯的60%),使英殖政府相信,大陸政權會維持香港現況,不會南下香江。

英國人認為在香港的統治地位已十分穩固....直到66年九龍暴動和67年受文革影響引發的六七暴動,英國人才如夢初醒。

[[i] 本帖最後由 peppa 於 2020-12-6 09:05 AM 編輯 [/i]]

peppa 2020-12-6 09:22

[quote]原帖由 [i]peppa[/i] 於 2020-11-29 06:55 P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28294880&ptid=28983544][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根據書本記載...
1948年,共產黨將贏得國共內戰,倫敦開始思考香港未來所處位置。英國堅拒撒出香港,因為香港乃整個東南亞的反共前哨。
殖民當局開始加強對香港的內部控制。
(1)1948年,立法局通過公安條例,授予港督宣佈戒嚴並疏散特定區域的權力
(2)修訂1913年教育則例,賦予教育署長監控學校、查禁教科書、註冊教師與校監及撤銷其註冊的權力。
(3)立法會又通過社團法案,規定所有民間團 ... [/quote]
英國政府在香港制訂不少惡法,但多數備而不用,原因是惡法乃針對顛覆政權的團體。
相信香港國安法也類同。

[[i] 本帖最後由 peppa 於 2020-12-6 02:21 PM 編輯 [/i]]

peppa 2020-12-6 10:27

根據書本記載...
英殖政府雖然打造香港人身份,但不打算建構以香港為中心的國族主義身分,而是避免港人認同共產中國或台灣,影響殖民管治。
新加坡的情況完全不同,由於多種族共存於新加坡社區,不可以讓華人文化獨大,引致華人發起保衛華人文化運動,再加上去殖化導致國家權力開放,大部分華人被賦予投票權。
新加坡權力競逐者必須認真看待華人訴求。

感想:

1.投票權是以管治需要和社會情況而授予,不是天賦權利。
2.被授予投票權的前設,是不可挑戰政權。

[[i] 本帖最後由 peppa 於 2020-12-6 02:06 PM 編輯 [/i]]

peppa

*** 該帖被屏蔽 ***

peppa

*** 該帖被屏蔽 ***

peppa 2020-12-10 11:12

有人說,不應視置業為人生的唯一目標。
一世租樓住,退休後沒有收入如何交租?
所有政府都量化寬鬆,多印了的銀紙令樓價火箭般上升,誰人應負最大責任?

[[i] 本帖最後由 peppa 於 2020-12-10 11:13 AM 編輯 [/i]]

peppa 2020-12-12 11:29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以前稱為香港大學醫學院。由於李氏出錢資助醫學院發展,所以冠以其名。
當時有不少醫學院舊生和正在就讀的學生,都反對冠名,因為他們認為李嘉誠三個字會污名化了醫學院。
可能他們不認同李氏的品格或營商手法。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查看完整版本: 生活職場、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