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懷舊香港美食

sinnet00 2020-9-2 16:52

懷舊香港美食

食得是福,現今似乎不合時宜。現代人注重健康,對傳統美食望而卻步。因此類「美食」必然多油,多糖,多鹽等調味品,加上用煎炒煮炸方法去提升食物味道,令食物色香味俱全,令人胃口大開,大快朵頤。完全違背食物健康金字塔理論,口福與健康似乎不能共存。
豬油撈飯,被識飲識食人士,所謂食家,老饕視為美食,極品。蔡瀾更在美食專欄極力推介,感覺刺耳。其實此食品乃五,六十年代窮人恩物,因冇錢賣餸,固用十分便宜價錢購買豬膏炸油,食時加豉油與飯攪拌進食,可食多餐,兒時不知食過多少餐午膳及晚飯。
筆者對蔡瀾與老饕美食言論,感覺諷刺,十分刺耳。言論與成語/歷史上不知民間疾苦昏君晉惠帝問群臣,因何飽受饑荒之苦黎民百姓「何不食肉糜?」幾近同義。用現代語言繙譯: " 冇飯食?鋸扒囉,懵仔!"
五,六十年代,市民大都是貧苦大眾,餐揾餐食,無隔宿之糧,惟升斗市民並無怨天怨地,大都辛勤工作以養妻活兒。當時政府對貧窮家庭完全無任何支援,當然亦無任何公營或私營慈善機構援助; 綜援, 福利制度等等如天方夜譚。只有宗教團體為傳道或廣收信眾而提供杯水車薪, 象徵式援助。當年與其他兒童一樣,每星期都會去天主教慈幼學校教會返主日學,只因聽道完畢會有麵包派發。間中教會會派發奶粉,餅乾予兒童信眾,聊以充饑。
兒時菠蘿包, 雞尾包係早餐美食, 當時每個一毫, 兩個毫半。現今間中與老伴去西貢一間頗負盛名麵包舖飲下午茶, 菠蘿包每個十蚊。只不過是短短一甲子光景,漲價竟達一百倍。
當時人人辛勤工作,自食其力,賺取微薄薪酬以維持生活。政府經多年運作,已經設立安全網,提供各種援助,福利。亦有很多公私營慈善機構加以援手,情況獲極大改善,市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因何現今市民適應,承受能力反而大大倒退? 有部份人士只識怨天尤人,埋怨政府支援/照顧不足。極複雜社會問題,涉及政治,不作討論。

[[i] 本帖最後由 sinnet00 於 2020-12-28 10:57 AM 編輯 [/i]]

公園失控的作業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沙漠大大西瓜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驀然回首 2020-12-18 09:35

街邊小食....................椰子夾酸羌

cathykk18 2020-12-18 09:37

雞蛋仔

驀然回首 2020-12-18 15:45

戲院門口魷魚絲

ichthys2 2020-12-28 17:33

龍鬚糖、米通、肚臍餅、水泡餅.......多不勝數。

x小妮子 2021-11-30 15:43

叉燒最愛

bigcoffee 2021-12-30 22:14

餅乾夾麥牙糖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懷舊香港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