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殖民犬 2020-12-15 20:43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103/830/29.jpg[/img]
《追光吧!哥哥》是由優酷、東方衛視、燦星聯合打造的混齡男性藝人競演綜藝。在3個月內21位成熟男性藝人褪去現在的光環,重新回到追光學院,進行才藝考核、分組打磨、重新學習、再次出發,最終其中1位代表在任何逆境中都不服輸的追光精神的表演者將成為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合作的公益大使,傳播追光而上的正能量精神。
該節目于2020年12月5日起每周六20:30在優酷、東方衛視聯合播出
(教導主任)金星
嘉賓:艾福杰尼、陳曉東、陳志朋、杜淳、丁澤仁、符龍飛、付辛博、胡夏、卡斯柏、劉維、李汶翰、李澤鋒、明道、燒餅、甦醒、檀健次、汪東城、伍嘉成、肖順堯、于朦朧、印小天
2020年最熱門的綜藝,非《乘風破浪的姐姐》(下文簡稱《浪姐》)莫屬,節目播出承包了太多熱搜,順利讓好多位姐姐“翻紅”,也讓更多人關注到30+女性的困境。雖然節目中后半段慢慢背離了初衷,但不失為一檔成功的綜藝。一直有傳聞說要搞哥哥綜藝,最終還是讓優酷和東方衛視搶了個先,二者聯合推出了《追光吧!哥哥》(下文簡稱《光哥》)。
末日殖民犬 2020-12-15 20:48
此前網友不太看好男版《浪姐》,一大理由是,油膩會超標。這樣的說法其實也是偏見,姐姐們玩選秀就是“颯”,哥哥就“油膩”?真正的癥結在于:女藝人面臨着更大的職業困境,是一個被廣泛認可的社會現象與社會常識。所以公眾完全可以理解《浪姐》這檔節目的立意,即“三十而勵、三十而立、三十而驪”,節目也引發女性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不同的男性“個體”當然也有各自的困境;但作為男性“群體”來說,他們是社會裡的“既得利益者”,就像有人說的,他們不是都“順風順水”的,哪裡需要“披荊斬棘”。
換言之,《浪姐》的“乘風破浪”,也是對女性性別困境、職業困境、人生困境的突圍,它可以觸碰到社會的痛點。那么《光哥》的“追光”,追的是哪道光?這是《光哥》這檔節目的一大難點,它需要找到一個社會向的切入點,從而打到觀眾。
《光哥》開篇也有一段文案,“舞台有一束光,心中更有一束光。這束光,是男人突破桎梏的力量,這束光,是男人不畏前險的勇氣,這束光,是男人終其一生的追求和信仰……”用了挺華麗的排比來形容這道光,但這道光究竟是什么,它語焉不詳。[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103/830/30.jpg[/img]因此,每個人給出的答案都不相同。李汶翰說自己在等一個作品;艾福杰尼說“我就來了,只要你能力夠,舞台要多大有多大”;杜淳說要有熱度才能拿到想演的角色;胡夏說自己不火,應該讓大家看到他;卡斯柏說有三十歲要有一個爆點,他覺得好像到了;陳志朋說他希望做一個全新的自己……[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103/830/31.jpg[/img]不同年齡段的哥哥,追的光各不相同
具體到每一個哥哥身上,答案不同很正常。問題是,當這些哥哥作為一個群體時,他們缺乏像姐姐們那樣有一個統攝全局的核心立意,有一個共同的落腳點。
事實上,節目組完全可以賦予這道光社會學層面的意義。節目中不少哥哥具備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曾經是偶像團隊的一員,或者參與過偶像選秀。譬如陳志朋是小虎隊,明道是183club,汪東城是飛輪海,符龍飛是JBOY3、雙孖JL,檀健次、肖順堯是MIC男團,付辛博是BoBo,伍嘉成是X玖少年團,李汶翰是UNIQ、UNINE,丁澤仁是樂華七子NEXT;而甦醒、劉維、于朦朧、胡夏等人,也都是選秀出來的……
節目完全可以換個方向,調整一下人員,把一批不知道來節目幹嘛的演員、相聲演員剔除掉,這幾年剛參加選秀的選手也替換掉,他們的人生才剛開始,也正當紅,沒必要來;然后,專注聚焦于“初代男團/偶像的困境”,延伸到普通人(不僅是男性)事業瓶頸、人生困境、中年困境等的討論。
就像雖然都是小虎隊,但陳志朋的人氣就遠遠弱于蘇有朋、吳奇隆;符龍飛是內地較早的偶像團隊成員,也曾與羅云熙組成雙孖JL,他顏值也不差,卻不火;作為國內初代男團,MIC男團實力不差,但檀健次、肖順堯知名度不高;而同一個組合出來的,付辛博的發展不如井柏然,伍嘉成的演藝之路就比組合里的肖戰來得平淡……這些哥哥能否憑藉他們在舞台上的重新綻放,迎來事業上的轉折點?[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103/830/32.jpg[/img]MIC男團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103/830/33.jpg[/img]雙孖JL
如果節目從這個立意出發,那么哥哥追的這道“光”就是明確的——它是一次自我證明,也是重新突圍。觀眾看着他們努力也才會有代入感。
第二期的公演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最讓人觸動的幾個表演,是符龍飛、肖順堯、檀健次、付辛博等初代男團成員帶來的。他們的底子還在——斷層碾壓其他人,他們是真心熱愛舞台——從他們的表演,我們可以看到那種“逆天改命”的緊迫感,和“孤注一擲”的決絕。付辛博、檀健次、肖順堯濕潤的眼眶,頗讓人觸動。[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103/830/34.jpg[/img]付辛博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103/830/35.jpg[/img]檀健次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103/830/36.jpg[/img]肖順堯
這跟燒餅、印小天、杜淳等打醬油般的“亂入”截然不同(只針對表演本身),他們更像是抱着能否再火的心態參加一個通告。[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103/830/37.jpg[/img]這個話題說出了我的困惑
《光哥》主打的概念是“混齡男團競演真人秀”。節目中哥哥的年齡差距,非常懸殊。陳志朋49歲、陳曉東45歲、印小天42歲、明道40歲,都是大齡選手;但像李汶翰26歲,最小的丁澤仁才21歲,與那些“高齡”哥哥差了一個輩分……可混齡本身,並沒有什么看點,或者說,它無法形成情感共鳴點。
節目最終更像是一個粉絲向的男團選秀,從賽制也可見一斑。其由80后、90后、00后各100位女性觀眾組成的300名觀眾的現場投票決定哥哥的排名。為什么沒有男性觀眾?為什么沒有正開啟中年危機的70后參與投票?[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103/830/38.jpg[/img]《光哥》本可以是一個有更深立意的節目,但當前它做“窄”了。哥哥雖然號稱在“追光”,但在個別哥哥身上,我們沒有太強烈地感受到他們“追”的那股拼勁——因為他們對舞台本身並沒有多大熱情。舞台是珍貴的,選手應該把每一次表演當做最后一次表演,把每一次機會當做最后一次機會。這樣做出來的綜藝才會“燃”,哥哥們的逆天改命才能讓人心有戚戚。
當然,《光哥》也是有看點的。節目播出后的確熱搜屠榜,個別哥哥的表演成為全網笑點;有直言直語的金星和爽言爽語的鄭爽坐鎮,毒舌的金句滿天飛。但于我而言,節目最大的看點,還在于那些初代男團成員身上。他們明確知道,“光”到底是什么,他們也在奮力追逐那道“光”。那個追光的剪影,是真正動人的地方。
motifrog 2020-12-17 03:48
挺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