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昔日香港 人物誌(12) 五十年代香港人生活情況 (共十節)

sinnet00 2021-8-12 12:28

昔日香港 人物誌 目錄

(1)  四大名著  #1
(2)  香港四大才子
(一) 金庸 I, II, III  #2 - #4
(二) 倪匡  #5
(三) 蔡瀾  #6
(四) 黃霑  #7
(3)  縱論本港樂壇填詞人  #8
(4)  黃霑筆下的俠義精神  #9
(5)  盧國沾筆下武俠世界  #10
(6)  縱論本港樂壇群星  #11
(7)  馬圈傑出人物 董驃  #12
(8)  陳美齡講述兒童非人生活  #13
(9)  電台節目 性知識  #14
(10) 著名同性戀者
(一) 鄧達智  #15
(二) 雷里耶夫  #16
(11) 縱論同性戀  #17
(12) 五十年代香港人生活情況
(一) 居住環境  #18
(二) 舊日包租婆  #19
(三) 市民生活困苦  #27
(四) 懷舊美食  #31
(五) 自梳女 收養兒童  #32
(六) 家傭  #35
(七) 「軍票」(軍用手票)  #37
(八) 兒時兩位非常教師  #38
(九) 餵哺母乳女性被歧視  #43
(十) 母親  #45


昔日香港 人物誌(1) 四大名著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文學當然以四書五經為首。
惟已被時代所淘汰, 由科學及顯淺文學取代。
四書五經是中國儒家的經典書籍
四書是指:
論語, 孟子, 大學, 中庸。
五經是:
詩經, 尚書, 禮記, 周易, 春秋。

唐詩宋詞繼後千古傳誦, 小說當以四大名著流傳後世。
四大名著小說:
三國演義 - 羅貫中
西遊記 - 吳承恩
水滸傳 - 施耐庵
紅樓夢 - 曹雪芹
前三位均是明朝人, 是否顯示明朝小說盛行, 文化興盛? 有待歷史學家確證。

[b]三國演義[/b]
魏(曹操),
蜀(劉備),
吳(孫權)
三國鼎立爭天下, 逐鹿中原, 爭霸稱雄。當中波譎雲詭, 陰謀詭計, 兵法佈陣, 戰術運用都在此本小說中呈現。古時奉孫子兵法為兵書經典, 三國演義亦有在此取經; 後期及近代戰爭亦有參考, 倣效; 傳聞商場亦借鏡。可說是中國戰術經典小說。

[b]西遊記[/b]
講述唐三藏, 孫悟空, 豬八戒及沙僧四師徒往西天(古天竺 - 今印度) 取經故事。電影, 電視不時重拍, 家傳戶曉, 耳熟能詳, 不再贅述。

[b]水滸傳[/b]
相信是最早有文字記錄幫會組織之小說, 據聞作者施耐庵並非天馬行空, 憑空想像。而是經過多年, 多方面資料搜集, 分析宋朝當時之社會, 人民生活動態。經過多年才寫成此本震古爍金, 享負盛名, 流傳至今之中國四大名著之一。
此名著反映當時宋朝之黑暗, 皇帝昏庸, 以蔡京, 高俅為首之權臣當道, 苛捐雜稅, 橫徵暴斂, 貪污腐敗至民不聊生, 致令一班豪傑, 落草為寇, 聚集結義, 組織幫會。打着替天行道旗號, 打劫為富不仁商人, 貪官污吏, 朝廷糧餉, 貢品等等不義之財或搜刮得來民脂民膏, 與朝廷作對。
從側面看此名著亦反映當時幫會組織之價值觀, 以義字當頭, 義氣先行, 法理次之。描述108位好漢頭領中, 多位均是將領或執法官員, 因不容於體制而迫上梁山, 此等人物深具領軍經驗, 紀律嚴明, 制度化, 幾是軍隊編制。108位好漢各有性格, 外號, 饒富趣味!
水滸傳對當時宋朝社會人民生活面貌, 刻劃細緻, 當權者之無法無天, 貪污腐敗, 作出嚴厲批評, 控訴。歷史記載多少帝王昏庸無道, 權臣誤國, 至有官迫民反。幾許英雄豪傑揭竿而起, 救萬民於水火。新統治者登場, 開展盛世, 再由盛而衰。改朝換代, 皇權更替, 在中國歷史上不斷上演。

[b]紅樓夢[/b]
文壇瑰寶, 文學價值之高, 無庸置疑! 文壇人士評價以此本小說文學價值居首。但偏偏四大名著中, 筆者只餘此書未能一窺全豹。每次只能閱讀三, 數章節, 因口味不合, 未能繼續。頗有如入寶山, 空手而回之憾!
筆者完全同意倪老(倪匡)所言: "書 - 無分好與不好, 只有好睇與唔好睇之分"。個人睇書只著重趣味性 (當然純屬主觀), 只嘆與此書無緣。

[[i] 本帖最後由 sinnet00 於 2021-9-15 09:45 PM 編輯 [/i]]

sinnet00 2021-8-13 13:43

昔日香港 人物誌(2) 香港四大才子 (一) 金庸

引言
雖然文學家/文壇/文化名人認為小說只是次文化, 難登大雅之堂, 筆者並不認同。閱讀除是消閒最佳良伴外, 亦可從中得益, 學習中國文化, 文字, 如何將思維化成文字, 作為溝通工具, 實有莫大裨益。曾經撰寫過一些在其領域, 行業出類拔萃, 有驕人成就人物。一些耳聞目睹或透過傳媒報導, 認識一段頗長時間, 較為深入認識人物, 如四大才子金庸(已歿), 倪匡, 蔡瀾, 黃霑(已歿)。這些人物都是在文壇上赫赫有名, 被公認為文采出色, 出眾, 學識淵博, 立論精闢之士 (言論同意與否, 另一回事)。

(一) 金庸
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以金庸為首。倪匡曾撰文稱只有金庸才配稱才子。昔有文化人研究紅學,品評紅樓夢價值。今有作家品評金學,研究,探討金庸作品。品評金庸作品估計超過百本,公認以倪匡最佳。因倪老對金庸最為熟悉,且曾為金庸代筆。

查良鏞 - 金庸,浙江海寧人。書香世代, 聞說其祖父在清朝為官。1948年移居香港,自1950年代起,以筆名金庸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1959年創辦明報,是無出其右的武俠小說泰斗及辦報人。
其生平資料請參閱維基百科
[url=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9%87%91%E5%BA%B8]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9%87%91%E5%BA%B8[/url]

金庸學問淵博,博古通今。古時有學問仕人/人士,醫卜星相是基本知識。筆者深信查先生對人性亦甚為了解,對心理學曾有深入研究,探討過。常言道: 一樣米養百樣人,金庸筆下人物竟然有千多人 (曾在一演講場合中透露)。所撰寫書中如此多人物,各有不同性格,絕不能杜撰出來。一定經參考,深入研究過此中學問。由此可見,金庸博覽群書,學習,研究精神。曾有金句: 「寧失自由, 不可無書」,可見已達書痴程度。

sinnet00 2021-8-14 11:12

[quote]原帖由 [i]sinnet00[/i] 於 2021-8-13 01:43 P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39181455&ptid=30103498][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昔日香港 人物誌(2) 香港四大才子 (一) 金庸

引言
雖然文學家/文壇/文化名人認為小說只是次文化, 難登大雅之堂, 筆者並不認同。閱讀除是消閒最佳良伴外, 亦可從中得益, 學習中國文化, 文字, 如何將思維化成文字, 作為溝通工具, 實有莫大裨益。曾經撰寫過一些在其領域, 行業出類拔萃, 有驕人成就人物。一些耳聞目睹或透過傳媒報導, 認識一段頗長時間, 較為深入認識人物, 如四大才子 ... [/quote]
昔日香港 人物誌(2) 香港四大才子 (一) 金庸 II

雖然文學家, 文壇認為武俠小說難登大雅之堂, 被譏為次文化, 難以進入文化殿堂。筆者不以為然, 不敢苟同。筆者並不十分喜看武俠小説, 如看, 必選金庸。其他如古龍, 梁羽生, 諸葛青雲等等瞠乎其後。之前還珠樓主 - 蜀山劍俠傳, 亦因口味而未能讀完全書。

金庸一生只著作十五部武俠小說, 名成利就。筆者青少年時手執一卷, 廢寢忘餐, 閱至通宵達旦。且不時重看,仍覺趣味盎然, 從中對人性亦有所啟發。喜看原因並不是其小說內之武術招式(金庸其實並不懂武術)。而是本本小說皆有歷史背景, 顯示金庸對歷史甚有研究。其文學水平極高, 思維, 行文流暢, 用詞淺白。不會用深奧難明詞句賣弄文采, 幾乎任何階層人士, 皆可閱讀, 堪稱雅俗共賞。世界有華人地方, 就有金庸讀者。如想學習中文, 金庸小說乃不二之選。其後有人將金庸畢生所著崁入成:

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
(+越女劍)

筆者對金庸著作推崇備至, 皆因其作品描述人性有很深入刻劃, 好人中有壞人, 壞人中亦有好人。人性光輝, 無私之心, 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 塑造得栩栩如生, 歷史上亦有所記載。書中人成魔心路歷程, 刻劃細緻, 現代亦有此類人存在。所以,金庸小說歷久不衰, 內容並無過時之感。

筆者並不希望有英雄出現, 只因亂世出英雄。人之初, 性本善, 本惡? 人性非常複雜, 難以形容, 剖析! 對感情描寫更是金庸拿手好戲, 男女之愛情, 舐犢親情, 手足之情, 師徒之情, 朋友之情(義)。人世間感情都有在其小說中看到, 描述細膩, 細緻動人。男女之愛, 當以神鵰俠侶之楊過與小龍女為最。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許!

sinnet00 2021-8-14 11:16

[quote]原帖由 [i]sinnet00[/i] 於 2021-8-14 11:12 A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39215773&ptid=30103498][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昔日香港 人物誌(2) 香港四大才子 (一) 金庸 II

雖然文學家, 文壇認為武俠小說難登大雅之堂, 被譏為次文化, 難以進入文化殿堂。筆者不以為然, 不敢苟同。筆者並不十分喜看武俠小説, 如看, 必選金庸。其他如古龍, 梁羽生, 諸葛青雲等等瞠乎其後。之前還珠樓主 - 蜀山劍俠傳, 亦因口味而未能讀完全書。

金庸一生只著作十五部武俠小說, 名成利就。筆者青少年時手執一卷, 廢寢 ... [/quote]
昔日香港 人物誌(2) 香港四大才子 (一) 金庸 III

[b]金庸作品[/b]
金庸 - 神級武俠小說作家, 筆者認為應是文學家。對金庸著作推崇備至, 皆因其作品描述人性有很深入刻劃。以下簡述幾本金庸最暢銷作品, 多次被改編拍成電影及電視劇傑作:

[b]書劍恩仇錄[/b]
金庸第一部作品, 以乾隆推行滿漢一家大造文章。故事開始描述陳家乃浙江海寧之名門望族, 其中一子嗣甫出生便被抱入宮, 冒充龍裔爭奪帝位(即後來之乾隆)。乾隆為掩飾本是漢人身份而迫害, 趕盡殺絕知情者。書中以反清復明為大任之十四位紅花會當家個個角色性格鮮明獨特, 位位義字當頭, 英雄本色。當然以主角陳家洛描寫最深, 領導紅花會與胞兄乾隆對抗, 鬥智鬥力。其他枝葉角色都十分豐富, 人物甚多, 都有詳細描述。金庸居然對眾多複雜人物描寫個個性格鮮明深入, 有血有肉, 全無混淆, 有條不紊。當中有清朝大將左宗棠亦在此小說中亮相。小說中, 對男女之情亦有深入描寫, 如陳家洛與香香公主及翠羽黃衫霍青桐三角戀; 奔雷手文泰來與鴛鴦刀駱冰情深義重夫婦之情; 金笛秀才余魚同單戀/苦戀有夫之婦駱冰之悽苦, 發乎情止乎禮,常自責對無結果感情不能自拔, 惟絕不越禮之高尚情操。後終與李沅芷成就姻緣, 擺脫無結果之感情羈絆, 刻畫細膩, 絲絲入扣。

[b]射鵰英雄傳[/b]
射鵰以宋朝做背景, 靖康之恥掀開序幕。郭靖, 楊康(以紀靖康之恥為名), 黃蓉作主軸, 帶動故事發展。東邪西毒, 南帝北丐,全真七子, 江南七怪等等英雄豪傑為輔, 如何保家衞國, 對抗金國。亦有江湖爭霸, 英雄輩出,掀起江湖爭端。

[b]神鵰俠侶[/b]
神鵰乃射鵰之延續篇, 郭靖與黃蓉已成配角。由楊過(楊康之子), 小龍女帶動故事發展。當中恩怨情仇, 男女之愛, 描寫深入。其中副線描寫小龍女師姐李莫愁如何成魔。一位武功高強麗人, 如何成為殺人不貶眼魔頭之心路歷程, 描寫細緻。甚多人物, 性格鮮明, 描述甚詳。
射鵰及神鵰被中港台改編成電影及電視劇不知多少次, 可見其故事吸引之處。

[b]倚天屠龍記[/b]
故事以元末歷史為背景。蒙古人陰謀利用兩把神兵利器 -倚天劍, 屠龍刀分化武林人士, 江湖英雄豪傑, 綠林草莽, 各自為爭奪神兵利器以統領武林。令漢人各自為個人, 門派, 幫會利益, 不會團結抗暴, 恢復漢族江山。
故事開始以武當掌門張三豐派遣弟子武當七俠聯絡武林人士,江湖豪傑組織抗暴。從中描寫五俠張翠山與明教殷素素男女之情, 夫婦之愛, 張翠山與三俠俞岱岩同門之誼, 情如兄弟情義, 刻畫細緻感人。張, 殷夫婦在武當山被七大派迫死, 其子張無忌登場。
張無忌後得奇遇, 練成絕世武功, 統領明教對抗元朝(朱元璋, 常遇春被編成其下屬)。蒙古郡主趙敏, 峨眉周芷若兩女爭一男情節為小說加添男女之情枝葉。另一感人情節是金毛獅王謝遜被其師成昆所害, 家散人亡。自此人變瘋狂, 喜怒無常,殺人不眨眼魔頭。成魔心路歷程, 刻畫令人動容, 謝遜其實是悲劇之受害人。
如歌謠般之口號為讀者所熟悉:

武林至尊, 寶刀屠龍,
號令天下, 莫敢不從,
倚天不出, 誰與爭鋒

[b]笑傲江湖[/b]
故事以江湖爭霸, 正邪不兩立故事為大綱。開端描述兩個位處於正邪對立衡山派劉正風與日月神教(被稱魔教)長老曲洋相交相知,以樂會友, 乃琴簫相和知己, 兩位惺惺相惜生死之交創作一曲"笑傲江湖"。兩人不惜為友兩脅揷刀, 為友捨命, 友情令人動容。在劉正風金盆洗手, 退出江湖之時, 因名門正派與魔教鬥爭而雙雙被迫死。現今社會此等人物之友情, 已因事事以利益為先之功利社會, 甚為少見。繼後由主角華山派大弟子令狐沖登場, 帶動故事情節發展。其他主要人物陸續亮相, 如岳不羣岳靈姍父女, 任我行任盈盈父女, 五嶽劍派等等人物眾多不能盡錄。金庸在此書描述人物性格, 人性之複雜多變, 令人歎為觀止。故事環繞著武學秘笈葵花寶典及辟邪劍譜,武林人士為爭劍譜稱霸江湖而勾心鬥角, 出盡陰謀詭計, 盡顯人性卑劣。其中人物 -岳不羣, 華山派掌門, 外號君子劍, 實則偽君子, 金庸對此角色着墨甚多。此種人物出現於不同年代/時代, 社會上甚多此類人物, 令人防不勝防, 陰險, 狡詐處, 令人寒心。
(其中一部港產電影由黃霑編寫主題曲「滄海一聲笑」為觀眾及聽眾所喜愛)。

sinnet00 2021-8-15 11:45

昔日香港 人物誌(2) 香港四大才子 (二) 倪匡

倪匡 - 小說家, 奇人。擁有非常人腦袋, 智慧, 其科幻小說獨步文壇。相信是金庸之外, 最廣受讀者歡迎作家。被譽為地球上寫漢字最多中國人。

倪匡之科幻小說, 離奇古怪, 好像很科學但並無科學根據, 天馬行空, 簡直不是人類腦袋所能想像而編寫出來。尤以其中一本小說 - 頭髮, 描寫上帝, 耶穌, 佛袓, 穆罕默德等等諸天神佛, 皆是外星人, 故事之離奇, 令人拍案叫絕。另外一部小説 (忘記書名) 描寫可將人體份子化後, 傳送遙遠地方, 操作/運作如fax。該小說大約著於五十年前, 當時fax科技仍未成熟, 普及。荷李活曾有一部西片 The Fly 與此橋段雷同, 但已是該小說面世後多年。尚有多部佳作, 其頭腦之先進, 前衛, 天馬行空之豐富幻想力令人驚奇, 真奇人也! 倪匡博覽群書, 亦是書痴一名。

倪匡不單是大作家, 可說是預言家。當年寫過一本預言般的小說 - 追龍。小說中有一個城市遭遇一種命運而令它毀滅。要毀滅一個城市, 不一定是天災, 也可以是人禍。在表面上看來, 這個城市和以前一樣, 但只要令城市原來的優點消失, 就可以令它毀滅, 死亡。明知會發生, 而又無可改變的事, 叫什麼? 氣數?
倪匡在九七前以香港已死為題, 寫下預言香港回歸 (以詞彙解放取代), 會步向死亡, 成為消失之城市。固毅然移民美國, 誓言再不踏足香港。

(涉及政治,點到即止。以上全屬引述倪老言論,筆者並非完全同意)。

智慧老人倪匡語錄:
倪匡在接受訪問時, 表現智慧過人, 超然洒脫, 洞察世事, 看透人生。只因豐富人生經驗,經歷而有感而發。

金句大意如下:

記者: 倪生, 因何你總是笑嘻嘻? 難道你沒有不開心時刻?
倪老: 我諗唔到有乜嘢唔開心, 即使有, 你唔開心, 會解決事情嗎?

記者: 你如此看得開, 是否因為懂得放下?
倪老: 當然, 懂得放下, 人會開心好多。何況我本來就一無所有, 何須放下 (層次更高)。
我有兩次一無所有:
1. 出生時候, 任何人都係;
2. 初初偷渡來港時。

記者: 如有人以語言攻擊, 污衊或詆毀你, 你會不開心嗎?
倪老: 如講嘅係事實, 我係咁衰, 無話可説, 冇得唔開心。如果講嘅唔係事實, 點解會因為人講是非, 造謠而令自已唔開心呢?

記者: 你見到發生一些事, 例如六四事件, 你唔會唔開心嗎?
倪老: 即使你唔開心, 事情會改變嗎? 在共產黨執政, 統治下, 此等事情必然會發生。

至於因何捨棄誓言, 重臨香江? 倪匡形容為英雄氣短, 兒女情長。

sinnet00 2021-8-16 12:54

昔日香港 人物誌(2) 香港四大才子 (三) 蔡瀾

蔡瀾 - 電影監製, 製片, 作家, 著名食家, 飲食節目主持人。才高八斗, 文筆流暢, 見多識廣。常自謙是一個幸運之人, 將自己興趣變成職業, 一生衣食無憂, 盡享名利掌聲。其實與其他成功人士一樣, 努力, 勤力, 成功必要/必有元素。大半生嘗盡美食, 對被譽為美食家, 回應金句: "我並不是懂美食, 我只是懂比較"。足跡遍天下, 常謂有知己, 良朋, 無憾!

蔡瀾人生經驗 / 經歷豐富, 作品涵蓋面廣泛, 有暢論人情世故; 描寫人類感情散文; 包括父母兄弟親情,令人十分感動; 男女之情描述真摯動人; 朋情描寫感人至深。文筆描述細膩動人, 情切殷殷, 扣人心弦, 最為筆者所喜愛閱讀。‘樂’‘趣’連載刋, 趣味盎然, 葷笑話令人莞爾, 會心微笑。至於旅遊經歷, 介紹美酒美食等等, 筆者則興趣不大。

曾閱讀過蔡瀾在專欄中讚賞 John Wick 殺神好睇, 特別大讚片中槍械, 可說出型號, 性能。反映蔡瀾對槍械認識甚深, 知之甚詳 (資料可搜集到)。蔡瀾多方面興趣, 知識達到專家級別, 尤其文化, 藝術。可說是香港奇人之一。最令人佩服 - 可以將知識, 興趣化成賺錢工具。

金句: "我活過"
歇後語/潛台詞 - 人生無憾! 何等瀟灑!

蔡瀾被譽為人瀟灑, 灑脫, 笑看人生。
名言金句:
"我花錢本事比賺錢本領高"

由此可見, 蔡瀾眷戀追名逐利花花世界, 仍是俗世中人, 未到倪老(倪匡)超然灑脫境界。

sinnet00 2021-8-17 11:23

昔日香港 人物誌(2) 香港四大才子 (四) 黃霑

黃霑 - 人稱霑叔, 又名不文霑 (以散文集 "不文集" 飲譽文壇, 故被冠以此名)。霑叔原名黃湛森,筆名劉杰、陸郎、不文霑、詹嘯、久流、鐵樹等。香港資深填詞人和作曲家,投身樂壇數十載,筆下作品逾千首,於港中台三地獲獎甚豐;同時身兼廣告人、作家、藝人等多種身份,被視為香港跨媒體的代表人物。

霑叔天才橫溢, 才華出眾。本港很多經典流行曲歌詞皆出自其手筆, 作品之多及優秀, 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所填之曲詞/歌詞有典雅, 亦有通俗而不粗俗, 堪稱雅俗共賞。聞説平日粗口橫飛, 但出鏡及公眾演講, 從未失言講粗口。問世間情為何物? 連才華出眾, 智慧過人之才子亦難勘破, 參透, 因迷戀林燕妮而拋棄髮妻。多次在電視上或公開場合透露, 一生人最負前妻華娃, 深感罪疚。莫非男人真是賀爾蒙指揮腦袋,才子不由自主越軌?黃霑是性情中人, 且風流不羈, 為人具豪情, 仗義。筆者見證其豪爽仗義行為。(涉及私隱,恕不披露)

香港有不少作曲填詞皆能音樂人,但作品之多,作品之優秀,傑出, 相信只得霑叔一人。如說金庸是武俠小說泰山; 黃霑可說是粵語流行曲(廣東歌)作曲填詞北斗; 倪匡號稱地球上寫漢字最多的人,三位在其領域中各領風騷,堪稱本港文壇三傑。

黃霑的博士論文, 闡釋/縱論/詳盡論述 ”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 甚具文學價值。
可惜因筆者學識淺薄, 未能拜讀全文, 只能嘆句與文學傑作無緣。

[url=https://davidzgt.wordpress.com/2011/11/10/]https://davidzgt.wordpress.com/2011/11/10/[/url]
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 (1949-1997)

sinnet00 2021-8-18 12:20

昔日香港 人物誌(3) 縱論本港樂壇填詞人

雙Jim (黃霑/盧國沾)一江(鄭國江)同屬香港七,八十年代粵語流行曲填詞人。當時 黃,盧,鄭 鼎足而立,雄霸整個粵語流行曲樂壇及囊括電視劇主題曲。黃,盧,鄭 填詞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三位重要人物影響樂壇數十載,令本港粵語流行曲樂壇曾有一段光輝歷史。

黃霑
本港很多經典流行曲歌詞皆出自其手筆,作品之多及優秀,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所填之曲詞/歌詞有典雅,亦有通俗而不粗俗,堪稱雅俗共賞。當年TVB電視劇主題曲幾乎被黃霑壟斷,儼然TVB御用填詞人。

盧國沾
佳作之多,只有黃霑可比。憑一曲大地恩情技驚樂壇,成為炙手可熱,樂壇殿堂級填詞人,亦憑此曲飲譽樂壇數十年。盧國沾佳作之多及優秀被譽為詞聖,與黃霑一時瑜亮,光輝耀目,照亮本港樂壇,令樂壇發熱發光。

鄭國江
人稱「鄭老師」, 在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所紀錄的作品已逾二千首,與黃霑、盧國沾並列為香港七,八十年代樂壇的三大填詞人。

七十至九十年代, 香港樂壇是粵語流行曲 (又稱廣東歌)天下。隨著多位巨星殞落及退隱, 樂壇由盛而衰, 千禧年代開始末落, 漸漸式微, 當今可說樂壇已死。當中原因複雜, 如時代轉變; 青年人有太多娛樂可供選擇; 盜版; 非法下載等等社會複雜因素。最大原因 - 樂壇人材凋零, 新一輩已甚少好歌手, 作曲填詞人, 樂壇再也養不起優秀音樂人 (引述多位退隱著名作曲填詞人所言)。粵語流行曲樂壇一潭死水, 令人唏噓!

黎彼得
緊隨黃, 盧, 鄭之後, 重量級填詞人是黎彼得。當時只有許冠傑, 黎彼得組合可以借許氏兄弟的電影之助, 與鼎足而立殿堂級填詞人分庭抗禮。大眾耳熟能詳的許冠傑早期作品, 大部份填詞人是許冠傑與黎彼得合作。此類通俗作品相信得力於鬼才黎彼得, 兩人合作多達60首作品。

黎彼得自謙從小失學, 惟詩詞歌賦, 成語朗朗上口, 顯示中文根基深厚。相信是自修苦學及從粵劇曲詞學來。粵劇曲詞高雅雋永, 很多詩詞歌賦被引入粵劇歌詞。據悉黎彼得是粵劇泰斗靚次伯親侄, 相信是長期接觸/浸淫粵曲而成就學問。
在接受訪問中, 闡述對樂壇填詞人才凋零及粵語樂壇變成夕陽創意工業前因後果, 立論精宏, 令人折服。

[url=https://youtu.be/kQiOPTm59hY]https://youtu.be/kQiOPTm59hY[/url]
黎彼得無數經典填詞作品 談許冠傑 談現今爛樂壇

[[i] 本帖最後由 sinnet00 於 2021-8-18 12:22 PM 編輯 [/i]]

sinnet00 2021-8-19 11:14

昔日香港 人物誌(4) 黃霑筆下的俠義精神

何謂俠義精神

最早提倡俠客精神的是墨子。將俠客的人格特徵概括為三條:
重信義,守承諾;
義氣為先,重義輕利;
捨己為人,捨生忘死。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這八個字,是金庸小說中最想表達精神。俠客名揚天下,成為受萬民敬仰的真正大俠。大丈夫一生為國為民,方為真正的俠之大者。
大俠表表者 : 郭靖
郭靖大俠死守襄陽城池,直至最後城破,以身殉城。據考證郭靖原型為當時的蒙古漢族將軍郭寶玉。

而對俠客的精神闡述最深刻的,當屬梁啓超先生的經典語句: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俠之小者,為友為鄰。」

以下是大眾市民耳熟能詳黃霑筆下闡述的俠義精神武俠金曲部份佳作:

1.      書劍恩仇錄 主題曲
2.      天龍八部 主題曲 萬水千山縱橫
2a. 天龍八部之虛竹傳奇 插曲 情愛幾多哀
3.      笑傲江湖 電視劇主題曲
4.      笑傲江湖 電影主題曲 滄海一聲笑
5.      射鵰英雄傳 鐵血丹心 (非黃霑作詞作品)
6.      射鵰英雄傳 世間始終你好
7.      射鵰英雄傳 主題曲 誰是大英雄 (佳視版1976)
8.      神鵰俠侶 主題曲 何日再相見
9.      神鵰俠侶 插曲 情義兩心堅
10.    神鵰俠侶 插曲 留住今日情
11.    倚天屠龍記 電視劇 主題曲
12.    倚天屠龍記 插曲 熊熊聖火
13.    第二代倚天屠龍記主題曲劍伴誰在
14.    近代豪俠傳 主題曲
15.    離別鈎 主題曲 難忍別離淚
16.    蜀山電影版 黃帝子孫 鄭少秋
17.    雪山飛狐 主題曲 心語
18.    隋唐風雲 主題曲
19.    隋唐風雲 插曲 驪歌帶淚
20.    神鵰俠侶 佳藝電視劇
21.    白髮魔女傳

sinnet00 2021-8-20 12:12

昔日香港 人物誌(5) 盧國沾筆下武俠世界

盧國沾佳作之多,只有黃霑可比。當年雙Jim (霑/沾) 兩大詞皇詞聖囊括兩大電視台劇集主題曲,堪稱一時瑜亮。黃霑佳作之多不再贅述。盧國沾憑一首大地恩情,飲譽樂壇數十年。由關正傑演繹,成為香港粵語流行曲經典金曲之一。其後張學友以此曲在歌唱大賽脫穎而出,獲得首屆十八區業餘歌唱大賽冠軍。亦憑此曲被賞識,晉身樂壇大紅大紫,成為九十年代歌神。

盧國沾筆下寫盡人世間悲歡離合,曲詞雋永,令人再三回味。武俠金曲更是一絕,筆下人物栩栩如生,俠骨柔腸,忠肝義膽。以下是大眾市民耳熟能詳盧國沾筆下武俠世界部份佳作:

1.  大地恩情 (不在武俠世界之內)
2.  天龍訣
3.  天龍訣 插曲 殘夢
4.  天蠶變
5.  天蠶變 插曲 換到千般恨
6.  怒劍鳴
7.  大內群英
8.  再向虎山行
9.  大俠霍元甲
10. 陸小鳳 主題曲 情與義值千金
11. 陸小鳳之決戰前後決戰前夕
12. 陸小鳳 插曲 鮮花滿月樓
13. 陸小鳳 插曲 落花淚影
14. 湖海爭霸錄 主題曲 (1980年麗的武俠劇)
15. 太極張三豐 主題曲  (1980年麗的電視劇)
16. 少女慈禧 主題曲 (麗的電視劇)
17. 流星‧蝴蝶‧劍 主題曲【1978年佳藝電視劇】
18. 金刀情俠 蝶變版
19. 蝶變

sinnet00 2021-8-21 10:59

昔日香港 人物誌(6) 縱論本港樂壇群星

文化 - 英國文化影響世界。英文幾成為國際語言, 可能是中文以外, 最多國家, 種族使用之語文。
音樂乃文化藝術其中一種。音樂應無優劣之分, 只有喜好之別。歐西流行曲多年來影響世界, 成為主流音樂, 相信與國勢強盛/侵略/殖民教育有絕大關係。統治美國的白人乃英國人後裔 (大部份是愛爾蘭人), 更將此文化 - 音樂, 藝術發揚光大。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 深受英國文化影響, 殖民地時代英文更是惟一法定官方語言, 影響之深遠, 可以理解。

歐西流行曲五十年代開始受年青人歡迎, 六十年代 The Beatles, Rolling Stone 雄霸世界樂壇, 全球掀起組樂隊之風。香港亦跟隨潮流, 興起成立樂隊, 組band或夾band (不知流行語friend過打band是否出自那年代), 樂隊之多, 數不勝數。較為出名樂隊包括:

羅文 Roman and the Four Steps
許冠傑 Lotus蓮花樂隊
Teddy Robin and the Playboys
Joe Junior and the Side Effect
葉振棠及陳潔靈 The New Topnotes
較後期之譚詠麟, 鍾鎮濤 Wynners 溫拿樂隊

上述樂隊主音歌手脫離樂隊, 進入粵語流行曲樂壇發展, 成績斐然, 掀起熱潮。多位專長/擅唱歐西流行曲歌手如關正傑, 林子祥, 仙杜拉, 葉麗儀等等轉唱粵語流行曲, 帶動粵語流行曲發展的先驅者, 成功轉型。國語時代曲歌手如徐小鳯, 甄妮, 華娃等加入戰圈。其後有譚詠麟, 張國榮, 陳百強, 張學友, 梅艷芳等等歌手相繼加入。令粵語流行曲百花齊放, 歌星多如繁星。加上當時作曲及填詞人皆殿堂級人馬, 著名有顧嘉煇與黃霑黃金組合, 盧國沾, 鄭國江, 黎小田, 向雪懷, 林振強, 黎彼得等等星級填詞人, 水準奇高及多產, 令樂壇百家爭鳴。樂壇人才輩出, 成就不少天王巨星, 殿堂級歌手。

許冠傑 Sam HUI 可說是粵語流行曲創作歌手鼻祖。畢業於香港大學的許冠傑不避俚俗, 以廣東話唱出多首通俗而不粗俗, 反映社會現況, 諷刺時弊的歌曲, 題材廣泛, 描述打工仔的無奈, 亦不乏愛情和勵志歌曲, 作品大受歡迎。粵語流行曲的發展亦如雨後春筍, 潮流可說是由他開創。

七十至九十年代, 香港樂壇是粵語流行曲 (又稱廣東歌)天下。隨著多位巨星殞落及退隱, 樂壇由盛而衰, 千禧年代開始末落, 漸漸式微, 當今可說樂壇已死。當中原因複雜, 如時代轉變; 青年人有太多娛樂可供選擇; 盜版; 非法下載等等社會複雜因素。最大原因 - 樂壇人材凋零, 新一輩已甚少好歌手, 作曲填詞人, 樂壇再也養不起優秀音樂人 (引述多位退隱著名作曲填詞人所言)。粵語流行曲樂壇一潭死水, 令人唏噓!

sinnet00 2021-8-22 10:44

昔日香港 人物誌(7) 馬圈傑出人物 董驃

曾經撰寫過一些在其領域, 行業出類拔萃, 有驕人成就/成績人物。一些耳聞目睹或透過傳媒報導, 認識一段頗長時間, 較為深入認識人物, 如四大才子金庸, 倪匡, 蔡瀾, 黃霑。亦有一些人物工作態度專業及表現傑出, 令人佩服, 欽敬。已撰述過多位人物, 今次介紹一位在其行業中無人不知, 馬圈奇人, 人稱驃叔 - 董驃(已歿), 一位廣為馬迷認識賽馬專家。董驃 - 對馬匹, 賽馬極之認識, 乃專家中之専家。即使並非馬迷或對賽馬不感興趣, 對驃叔亦不會陌生。如此一位人物, 前無古人, 相信亦後無來者。為何對驃叔如此推崇, 皆因驃叔是賽馬領域中傑出人物。

驃叔 - 紅褲子出身, 自小在馬圈長大。戰後開始在馬圈由低做起, 任何崗位都曾擔任過。包括馬房雜工, 馬伕, 騎馬, 策騎員, 訓練員, 騎師, 練馬師。更曾在澳門獲得冠軍練馬師榮銜。
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在麗的/亞視擔任賽馬節目主播, 成為該電視台最受歡迎及最長壽節目。驃叔不單是評馬, 相馬精準之專業評馬人, 專家中專家。筆者在其身上認識, 學習賽馬知識, 彷似攻讀遙距課程, 惟學費不菲, 由馬會代收。

驃叔喜在節目中暢論馬圈軼事, 說古論今, 圈中人生百態。是唯一有資歷/閱歷講師/教授, 馬圈百科全書。此外, 因其人生閱歷豐富, 對人性了解甚深。故亦會談論人生, 人性, 古今中外人物。成為賽馬娛樂節目, 即使並非馬迷, 亦喜追看。其獨特風格, 至今無人能及。驃叔在節目中屢屢勸告馬迷, 不要沉迷賭馬。賽馬專家如驃叔, 亦輸到仆街, 多次在鏡頭前呼籲馬迷離場。在現場評述馬匹質素, 長相, 狀態, 表現獨到, 詳盡。如屁股有白印, 疴爛屎等, 顯示馬匹健康有問題; 臨場不斷冒大汗 (尤其在冬季), 即顯示馬匹心理緊張; 馬匹行圈之動態, 身體語言亦可閱讀到; 其他種種馬匹動態不能盡錄。

驃叔在賽後評述中, 能精準道出賽事出現之問題。騎師所犯錯誤, 如走位或判斷失誤。未盡全力, 蠱惑騎師動作, 一一用鏡頭捕捉播出。醜態無所遁形, 難逃驃叔法眼, 令馬迷佩服不已。惟賽果不能改變, 馬迷徒嘆奈何。
驃叔 - 誰人代替你地位?

後記
筆者曾有一代表作, 從驃叔所學到賽馬知識, 評估一匹初出, 插入第四班PPG (自購新馬) 具頂班馬質素/級數, 果然此良駒由第四班以無敵姿態殺上第一班, 被稱為馬王, 此匹佳駟 - 翠河。

sinnet00 2021-8-23 10:57

昔日香港 人物誌(8) 陳美齡講述兒童非人生活
(記述於2018年8月)

引言
今早路過中華書局, 見到有幾本書, 其中一本《我們都是地球人--被遺忘的孩子》值得推薦予:
1. 媽咪 - 學習如何教育子女;
2. 兒童 - 令小朋友知道自已十分幸運, 活得幸福。令其知悉在地球其他地方小朋友們悲慘遭遇, 領略/領會幸福並非必然;
3. 懂中文人士 - 令世人知道世上有生活很悲慘, 朝不保夕, 數量極其龐大兒童正在過着地獄般生活。

作者陳美齡 Agnes CHAN - 本港七十年代歌星, 以一曲 Circle Game 成名, 走紅樂壇。嫁予其日藉經理人後移居日本。栽培三名兒子成材, 畢業於美國史丹福大學, 本身亦在史丹福大學攻讀教育系博士。回日本後任職大學教授及四處講學, 後被委任為日本聯合國國際兒童緊急基金協會大使。

偶然有一晚深夜收聽港台節目講東講西, 陳美齡接受訪問。講述第三世界國家如非洲多國, 亞洲極窮困, 貧瘠落後國家如泰國, 柬埔寨所見所聞。簡述此等國家兒童悲慘遭遇, 非人生活, 簡直如同生活在地獄裏, 說來數度哽咽。
以下節錄兩段見聞, 令人動容:

在泰國山區, 甚多年約11, 12歲女童(甚至只得9歲), 被父母販賣至妓院為雛妓, 以微薄賣身費苟延殘喘與其他子女過活, 而女童從此過著迎送生涯非人生活。據稱有逃脫返家雛妓透露, 每日接客幾十人, 甚至近百。該些逃脫返家雛妓,會再被父母販賣至另一妓院, 收取賣身費。父母為生存/生活, 狠心至此, 真是人間悲劇。固有些雛妓逃脫後, 不敢返家, 流落街頭, 生死無人關心/關注。有幸運者被志願機構發現拯救, 再作跟進行動。被拯救女童很多已患上愛滋病或其他性病。

另一個案發生在柬埔寨, 一名女童透過翻譯向Agnes 講述親身經歷:
兩名同胞姊妹在農田工作, 被該處管理之軍人訓示, 拾獲之農作物必須繳交, 否則會被嚴懲。其姊在農田拾獲一個番薯, 由於長時間無進食, 實在太饑餓。四周回顧無人,即狼吞虎嚥將番薯吞下。豈料被一名士兵發現, 令其姊跪下, 低着頭, 當着其妹 (敘述者) 面前, 將其姊頭顱斬下。殺一儆百, 以儆效尤。

(Agnes 說至此處, 已哽咽, 飲泣, 不能繼續)。

sinnet00 2021-8-24 10:55

昔日香港 人物誌(9) 電台節目 性知識

數年前偶然在深宵收聽到電台由一對醫生夫婦主持節目, 專門解答聽眾對醫學及生活上問題。夫婦倆都是資深專業醫生, 當然醫學知識淵博, 連生活知識亦有豐富經驗。語言表達能力之高, 分析能力之強, 令人深感拜服。兩夫婦表現吸引, 收聽此節目成為習慣, 從中亦學習到知識。節目內容大多圍繞醫學, 生活問題, 男女關係, 魚水之歡等等。亦有多方面, 全方位解構男女性器官, 體位, 如何達致性高潮等等。兩位醫生都十分強調前奏/前戲重要性。

有一晚, 一名女聽眾致電電台, 從談吐, 用詞得知該女士教育程度不高, 表達能力甚差。講述兩夫婦性生活不協調, 每次行房都感到痛楚, 固對房事視為畏途。醫生垂詢如何行房, 有無前奏, 陰道有無濕潤, 有無用 KY 幫助, 體位如何, 什麼位置, 可有試過女上男下等等。醫生解釋如何令到性行為/性交達到歡悅境界, 並無一定標準, 規律。只要令到雙方感覺舒服, 同意進行, 互相遷就及安全情況下, 什麼也可以做。女士突然講: "佢冇理我咁多, 淨係識一味小小小 (性交動作), 係咁小我, 小得我好痛"。以為聽錯, 覺得幾好笑, 至此醫生停止女士發言, 並解釋由於女士語言不雅, 不宜, 不能在電台播出, 隨即收線。

有好多女聽眾打電話上電台訴苦, 除有感情問題, 性事疑惑外, 絕大部份對性事/房事有疑問, 不滿。抱怨伴侶性技巧不足, 自私, 不顧伴侶感受, 自顧自埋頭苦幹或死蛇爛蟮, 說來語調幽怨。
兩位醫生十分專業, 對人性心理了解透徹。分析精闢, 論述權威, 談吐溫文, 措詞有禮, 聲調掌握極佳, 令人聽得舒服。其後醫生夫婦表示因工作繁忙, 不能兼顧, 要暫停節目。節目停播, 若有所失!

sinnet00 2021-8-25 12:16

昔日香港 人物誌(10) 著名同性戀者 鄧達智

如果想探討同性戀課題, 可訪問最近出櫃, 結婚鄧達智 (應該唔係喺香港結婚, 因同性婚姻並未合法化)。

鄧達智乃新界原居民, 元朗望族後人, 以鄉村/新界人對性觀念之保守, 一定不容於父母及村族長老輩,應從未接觸過同性戀。相信是留學英國時才發覺自己性取向。多年前都風聞鄧是同性戀者, 但從未公開承認過, 直至最近不知是否受了家庭劇變, 健康等等重大刺激, 改變想法而出櫃及爆出 '婚訊'。

較早前, 鄧達智接受傳媒訪問時, 認為其他人針對同性戀者, 說三道四甚或歧視, 表達不滿。筆者同意成年人可作任何不違法之行為。但鄧達智在訪問末段與同性伴侶來一個愛的熱吻, 即時起雞皮疙瘩, 且有噁心感覺。公眾場所, 公開作出親密/親熱行為, 兩名大漢公然咀咀, 濕吻, 令人感覺不舒服, 不能接受。

筆者對同性戀並不接受, 亦不會歧視, 會尊重個人意願。即使男歡男愛, 如屬自願, 與人何干? 至於會否敗壞社會風氣, 加速性病傳播等課題, 各有立場, 觀點, 角度不作討論。
不知有否醫學確鑿證據証明 AIDS 係因 gay 性行為成為致病原因/病源? 如是, 是否上天對此種違反自然之性行為, 作出譴責, 懲罰?

看過一些雜誌專欄及性學博士吳敏倫謂肛門滿佈神經線, 進行肛交時接觸而令人達到高潮, 快感! 鄧可能在留學英國時, 一試難忘, 從此不能自拔。當然不能排除同性戀者有愛情成份, 並非一定有性冇愛。風聞異性戀/雙性戀者亦有肛交性行為, 得到快感而趨之若鶩。狗仔式/後進式性行為因會有機會接觸肛門附近, 可能因此而得到快感, 好high! 以上純屬筆者忖測, 從未研究過此課題。並無查閱過此方面專家及醫學意見或權威醫學報告。

多年前看到新聞報導三藩市數以千計同性戀者示威遊行爭取平權。遊行中, 有示威人士在途中不斷親熱。見到多對滿面鬍鬚彪形大漢肉緊咀咀, 濕吻, 不禁毛管直豎, 胃部翻騰, 連忙轉移視線, 以免嘔吐大作。同性戀者行為動作實應收斂, 不應在公眾場所過份表現親密/親暱, 以免令人不適, 有礙觀瞻。
女同性戀者 lesbians 作出親密/親暱行為, 較為令人接受。因女性溫柔會令人感覺浪漫而容易被人接受。

筆者認識男女同性戀者朋友, 此等人與平常人無異。由於並非深交, 固無深入探討原因, 免招誤會。

後話
筆者會尊重個人意願, 權利, 不會歧視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gay較難令人接受, 因令人聯想有[b]劍及履及[/b]粗獷性行為之噁心。即使男歡男愛, 如屬自願, 與人何干? 況且已立法同性戀非刑事化, 政府亦在研究同性婚姻法。至於會否敗壞社會風氣, 加速性病傳播等課題, 各有立場, 觀點, 角度不作討論。

註: 現代人已將成語[b]劍及履及[/b]意思改變, 另有所指, 公眾接受, 無妨! 很多成語, 詞語原本意思已被改變, 大眾接受為約定俗成, 無妨!

筆者只對基民 (gay) 餓狼式低層次表現, 十分反感!
[url=https://evchk.wikia.org/zh/wiki/%E9%A1%8F%E7%A6%8F%E5%81%89%E6%B6%89%E9%9D%9E%E7%A6%AE%E7%94%B7%E5%8F%B8%E6%A9%9F%E8%A2%AB%E6%8D%95]https://evchk.wikia.org/zh/wiki/%E9%A1%8F%E7%A6%8F%E5%81%89%E6%B6%89%E9%9D%9E%E7%A6%AE%E7%94%B7%E5%8F%B8%E6%A9%9F%E8%A2%AB%E6%8D%95[/url]

[[i] 本帖最後由 sinnet00 於 2021-8-26 12:10 PM 編輯 [/i]]

sinnet00 2021-8-26 12:14

昔日香港 人物誌(10) 著名同性戀者 雷里耶夫


荷李活著名影星
五,六十年代荷李活著名影星一代型男洛·克遜Rock Hudson是知名同性戀者, 是第一個名人死於愛滋病併發症。洛·克遜與另一同年代有「女人湯丸」之稱著名影星東尼·寇蒂斯Tony Curtis曾傳過緋聞。雜誌/報章曾報導過東尼·寇蒂斯是雙性戀者。東尼·寇蒂斯兒女成群(其中一女占美·李·寇蒂斯Jamie Lee Curtis亦是影星), 且得享高壽, 並無感染愛滋病。至於兩人有否如傳媒報導曾經相戀, 不得而知。

傳奇芭蕾舞王雷里耶夫
提到芭蕾舞,不得不提此中王者 - 傳奇芭蕾舞王雷里耶夫
1991年蘇聯正式解體, 俄羅斯是其中最強大國家。蘇聯具有高度文明, 文化國家。政治上十分先進, 共產主義奉馬克思為始祖。中國共產黨受其影響極深, 尊其為老大哥, 馬列主義 (馬克思, 列寧)為金科玉律。多位早期領導人均曾赴蘇聯學習,取經。另一方面藝術成就非凡, 芭蕾舞飲譽國際, 與維也納音樂齊名。

雷里耶夫 - 著名俄羅斯芭蕾舞者, 被譽為是世界上最出色舞王。芭蕾舞一向以女舞者為先, 男舞者為副。雷里耶夫打破慣例, 以其舞技提升男舞者地位, 與女舞者分庭抗禮。

傳奇芭蕾舞王雷里耶夫是著名雙性戀者, 不單舞技超群, 且相貌英俊, 風流成性。多年來私生活靡爛, 男女親密朋友多如繁星, 緋聞常上國際頭條新聞。與多位名人權貴傳出戀情, 包括時為美國第一夫人積琪蓮及其小叔羅拔 (甘迺迪總統之弟)。據說雷里耶夫只鍾情其多年同性戀人, 後者因受困於東德, 鬱鬱而終。雷里耶夫於1993年因愛滋病逝世, 結束其光輝燦爛一生。

雷里耶夫六十年代投奔西方, 將芭蕾舞表演推至另一層次, 光芒四射。後伙拍英國舞后瑪歌芳婷成為最佳拍檔, 將芭蕾舞藝術推至高峰, 傳頌全球。雖然兩人已作古多年, 仍是芭蕾舞界神話。天鵝湖, 羅密歐與茱麗葉, 睡公主等等被譽為最傑出表演。尤以天鵝湖更是經典, 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曾在演出後, 謝幕八十多次, 創下至今未有人打破之世界記錄。受歡迎, 讚美程度, 可見一斑!

兩人因多年合作無間而傳出誹聞, 女方比男方年長近廿載, 對傳聞二人不置可否。最佳拍檔瑪哥芳婷比雷里耶夫早兩年病逝。一對傳奇芭蕾舞王者在另一世界再續舞緣。


題外話
筆者對任何藝術表演都有興趣嘗試觀賞,曾有一次觀賞芭蕾舞難忘出醜經驗。表演舞團為頗負盛名台灣雲門舞集, 劇目為白蛇傳。有幸佔據極佳座位, 表演者舉手投足, 關目, 舞技看得一清二楚。惜表演不到一半, 已倦極呼呼大睡,相信台上舞者亦可清楚看到筆者醜態。夫人則十分欣賞, 大讚好睇! 至此方知, 夫人懂得欣賞藝術, 乃芭蕾舞知音人。著名藝人阿姐 (汪明荃) 與羅家英夫婦皆為座上客, 坐在筆者夫婦後排第三行。

sinnet00 2021-8-27 12:06

昔日香港 人物誌(11) 縱論同性戀

同性戀古今中外由來已久, 筆者對於同性戀並無歧視。人乃獨立個體, 只要不對其他人做成傷害, 個人性取向, 行為與人何干? 筆者是社會主流性觀念份子, 惟對同性戀者權利會予以尊重, 並無歧視。做物者將人類劃分男女, 除繁衍後代, 男女相配是天作之合, 天做地設, 大自然生態。人類是地球其中一種生物, 生物只是基因的殼子, 生物的性狀、習性、知覺都受到基因 "控制"。同性戀者受此基因羈絆, 身不由己, 無可奈何! 男身女心或女身男心所受之思想困擾, 煩悶, 苦惱, 痛苦, 一直以來飽受打壓, 歧視, 實不足為外人道。

社會風氣現已開放, 漸漸接受同性戀者並非異類, 故頗多同性戀者鼓起勇氣「出櫃」coming out。更有走在時代尖端及具勇氣同性戀者索性做手術變性, 做回自身思想本來性別。變性者雖釋放思想痛苦, 但飽受手術帶來肉體痛苦, 勇氣令人佩服。
此外, 同性戀亦會為社會帶來衝擊, 包括傳統文化觀念, 需修訂法例以迎合轉變, 以防止發生混亂及執法困難。社會重視同性戀者權利, 多年前已將同性戀性行為非刑事化, 現正討論立法將同性婚姻合法化。

同性戀古今中外都有, 早已被西方社會接受, 認知並非心理變態, 怪癖, 病態。因為種種原因, 性取向與社會主流觀念, 選擇不同而已。gay 較令人抗拒, 如兩個大男人在公眾場合表現親暱, 的確令人側目, 令人噁心。lesbian 較易令人接受, 由於女性溫柔, 或許會令人有浪漫感覺。文字記載同性戀早在二千多年前春秋戰國時代已有 (春秋與戰國是兩個不同時代。如匈牙利布達佩斯是兩個不同城市, 於十九世紀合併)。

最著名是[b]龍陽之癖[/b], [b]斷袖分桃[/b]故事。流傳至今, 已成為男同性戀之代名詞。
[b]龍陽之癖 [/b]
龍陽君是中國戰國時期魏國的宗室,是信陵君的弟弟亦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同性戀者。
古稱男色為「龍陽」,也是有淵源的。龍陽君是戰國時魏王的男幸,像美女一樣婉轉媚人,得寵於魏王,後宮美女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
龍陽君是中國正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同性戀, 龍陽之癖也成了同性戀的代名詞。
[b]斷袖分桃 [/b]
[b]斷袖[/b]之癖指的是西漢的漢哀帝與董賢的故事;講的是哀帝要起身上朝,但是睡在旁邊的董賢卻壓住了他的一個衣袖,哀帝不忍叫醒董賢,於是割斷了被董賢壓住的袖子。
而[b]分桃[/b]則是講春秋的衛靈公與彌子瑕。彌子瑕摘了桃子,先嘗甜不甜,然後將剩下的給衛靈公嘗。

後話
曾閱讀過一篇冷門文章詳細闡述爭取同志平權。同性戀者群體乃此次政治鬥爭主力份子, 幕後推手, 因恐同性戀群體遭受欺壓, 打壓 (一如宗教之戰)。此群體在香港約有三, 四十萬人, 因並無數據支持, 乃撰文者估計。如何估算, 不得而知。筆者對撰文者觀點, 論據並不苟同, 故不擬轉述。

傳聞政治活躍份子今屆當選沙田區議員岑子杰係 gay, 同志爭取平權中堅份子。究竟同性戀者從政對社會做成什麼影響?目前同性戀者仍是社會小眾, 不成氣候。一旦此班爭取同志平權同性戀者群體之政治鬥爭主力份子抬頭, 會對社會做成什麼影響?如有多位同性戀者被選為立法會議員, 會對立法有一定影響, 會否引起政治風波? 目前難以估計, 無從判斷。

筆者雖然十分抗拒同性戀,惟尊重個人權利。香港亦已立法同性戀非刑事化, 雙方你情我願, 旁人實不應置喙。相信同性戀立法會議員必會爭取同性婚姻, 法律地位及社會福利。到時會引發社會強烈討論, 或會引起混亂。至於是否有違道德, 已是另一課題矣!

[[i] 本帖最後由 sinnet00 於 2021-8-30 09:23 PM 編輯 [/i]]

sinnet00 2021-8-28 13:26

昔日香港 人物誌(12) 五十年代香港人生活情況 (一) 居住環境  

五十年代香港人生活艱難困苦,當時香港社會經濟落後,市民多屬貧苦大眾,居住環境很差。兒時所居是兩層高舊唐樓 (筆者住樓下),居住環境狹窄。難以想像大約700呎地方竟住了五家大小合共30人,包括板間房及牀位。一邊是板間房,另一邊是床位,由一條非常狹窄走廊分隔,最尾是公用廚房。如在煮飯時間,尾床位一家五口會受燒柴炊煙影響。那年代燒柴是惟一選擇(火水爐因火力不夠猛而被棄用)。那有什麼石油氣,煤氣,電磁爐/電陶爐,無煙煮食爐具。

記得曾有部電影「一家八口一張牀」十分誇張,現代人不能想像,匪夷所思! 實真有其事。其中住在板間房一家人育有六千金,真正一家八口一張牀。當時居住環境比起現今劏房,牀位更差。雖生活窮困,居住環境擠迫,同屋住客相處和睦,互相照應,充滿溫情。間有爭執磨擦,吵架,在居住環境狹窄下,在所難免。記憶所及,從未見過同屋住客大打出手。

「一家八口一張床」是一部1952年上映的港產影片。市民誤以為只是一齣電影,因而感覺“誇張了一點”。其實是當年報紙新聞記者以頭條揭露一個貧困家庭的悲苦,引起社會很大震撼。是先有這則真人真事新聞,引起社會共鳴,電影公司然後以此事實為題材拍成電影,片名仍採用報紙原標題 - 「一家八口一張床」。
除居住環境擠迫/狹窄外,衛生情況亦十分差,現代人無法想像,那有馬桶沖廁設備? 如廁者只能在房內或在公用廚房內用痰罐解決。用後將米田共倒入一個大屎桶內。門外另有一簡陋小石屋用作公厠,內裏只有一個大屎桶裝載排泄物,並無洗手設備。半夜會有手持電筒工人,逐家逐戶收集糞便,稱為倒夜香 (多由女性工人擔任)。夜來香之名不脛而走,典故由此而來。

[[i] 本帖最後由 sinnet00 於 2021-8-30 09:24 PM 編輯 [/i]]

sinnet00 2021-8-29 11:14

昔日香港 人物誌(12) 五十年代香港人生活情況 (二) 舊日包租婆

陶三姑 - 五,六十年代電影配角,特約演員。拍片幾百部,可能係最多產特約演員。年紀較長香港居民必定認識,除非從未睇過粵語片 (較年青朋友可能在午夜播影粵語長片中看過)。陶三姑擅演潑辣,巴渣,兇惡包租婆,其次是龜婆(鴇母),媒婆。在刻劃五,六十年代社會狀況電影中,大多一出場必定係包租婆,狠辣追租, 惡形惡相形象深入民心,成為包租婆icon,可知該年代生活之困苦,艱難。當時香港社會經濟落後,十分窮困,市民多屬貧苦大眾。兒時真見過包租婆收租,追租,雖不至如陶三姑般狠辣,面容,行為動作頗尖酸刻薄。近年以電影「功夫」中元秋飾演包租婆角色,追租更加狠棘,深入民心。

香港的公共房屋計劃始自上世紀50年代初,此德政為市民改善生活居住環境。
超過半世紀以來一直為低收入家庭解決住屋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1954年,政府在石硤尾興建首個徙置屋邨以安置大火災民。香港公共房屋最初稱為徙置區,及後有廉租屋加入,統稱公共屋邨。公共屋邨的建築風格、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習俗文化不斷演變,成為歷史一部份,香港人的回憶。後期有居屋興建,售買予收入較佳,但賣不起私人樓宇市民。

[[i] 本帖最後由 sinnet00 於 2021-8-30 09:24 PM 編輯 [/i]]

vicky-chan 2021-8-29 19:40

我對電影「功夫」中元秋飾演包租婆角色頗有不滿,戲中她的衣著打扮"太時髦"
跟50年代完全脫節,有看過原版72家房客(不是1972年楚原導演那套)
的人應該知道我講乜..............
當年的包租婆應該穿到好似我頭像咁

[[i] 本帖最後由 vicky-chan 於 2021-8-29 08:23 PM 編輯 [/i]]

vicky-chan 2021-8-29 19:52

[quote]原帖由 [i]sinnet00[/i] 於 2021-8-26 12:14 P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39680323&ptid=30103498][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昔日香港 人物誌(10) 著名同性戀者 雷里耶夫


荷李活著名影星
五,六十年代荷李活著名影星一代型男洛·克遜Rock Hudson是知名同性戀者, 是第一個名人死於愛滋病併發症。洛·克遜與另一同年代有「女人湯丸」之稱著名影星東尼·寇蒂斯Tony Curtis曾傳過緋聞。雜誌/報章曾報導過東尼·寇蒂斯是雙性戀者。東尼·寇蒂斯兒女成群(其中一女占美·李·寇蒂斯Jamie Lee Curti ... [/quote]
題外話,據說同性戀者有非一般人的藝術感/思巧能力
故不少音樂家,畫家,藝術家都是同性戀人士

sinnet00 2021-8-29 21:55

[quote]原帖由 [i]vicky-chan[/i] 於 2021-8-29 07:52 P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39804694&ptid=30103498][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題外話,據說同性戀者有非一般人的藝術感/思巧能力
故不少音樂家,畫家,藝術家都是同性戀人士 [/quote]
筆者有位美藉華人朋友在群組討論此話題留言:

時裝介,男 designers 可能多過95% 是同志。

在紐約時接觸唔少。男同志做女的都好想表現系女人,可能身體女性荷爾蒙多,
影響審美眼光,跟 straight 的男女不一樣,所以其設計也不一樣。


我在New York, 常常接觸客戶的 designers,十個男的9個gay.
Designer Brand 如 Valentino, Dior 等

筆者都聽過有不少音樂家, 畫家, 藝術家, 影圈中人及專業人士都是同性戀者,
但並無權威文獻, 報告顯示同性戀者有非一般人的藝術感/思巧能力。
這個只是民間流傳說法, 極有可能是以訛傳訛。

[[i] 本帖最後由 sinnet00 於 2021-8-29 09:59 PM 編輯 [/i]]

sinnet00 2021-8-29 22:20

[quote]原帖由 [i]sinnet00[/i] 於 2021-8-29 09:55 P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39809070&ptid=30103498][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筆者有位美藉華人朋友在群組討論此話題留言:

時裝介,男 designers 可能多過95% 是同志。

在紐約時接觸唔少。男同志做女的都好想表現系女人,可能身體女性荷爾蒙多,
影響審美眼光,跟 straight 的男女不一樣,所以其設計也不一樣。


我在New York, 常常接觸客戶的 designers,十個男的9個gay.
Designer Brand 如 Val ... [/quote]
另外群組有其他成員留言:

講起性取向,有個笑話。話說佐治哥係新澤西州從事時裝行業,接觸不少跨性別界人士。我少年時或因常笑面迎人,在香港和英國,亦數度遭此類人士出言挑逗。和佐治哥交換經驗時,説及有男同性戀者(扮演男角)費盡心力,仍然追求心儀對象(非同性戀者)不遂。無計可施最後跟他說: let us try it once, you will like it after that, all my past lovers did.有啲野真係一次都唔好試。

我覺得這個話題都值討論。不過要認真地。我估計佢所謂 "try it once", 主要係指 from behind.
我這方面知識可能有些幼稚。有冇人知道係咪真係會好 high?因為相信有異性戀人都咁做。

因為真係冇親身經驗,所以呢個咁practical 嘅問題真係答唔到。
但係純粹睇 AIDS 係男同性戀身上特別容易傳播,相信好多男性肛交都係冇用安全套。
從醫學角度來睇,男女同性戀都是源於心理多於源於生理。
開始時都是心理上覺得自己應該屬於異性身份,然後才慢慢開始享受身為異性之性快感。

我係一個真小人,所以唔怕好正面咁討論呢個問題。肛門附近其實好多神經線,所以早期日台韓(七八十年代),後期泰國,近十多年國內,職業女性用嘅毒龍鑽(用舌頭),令到男顧客趨之若鶩。我曾有機會同一位女性談及此問題。她說第一次有一些又痛又舒服嘅感覺。之後習慣了,就越來越想做。後來簡直喜歡上了。當然我想亦有一些喜歡被虐的心理感覺。男性女性都是人類所以感覺應該都是一樣。男性同性戀肛交,相信生理和心理感覺都會跟上述一樣。

有啲男同志試過之後會上癮,因為男人嘅老婆唔可以畀呢種特別嘅快感佢地。
男同志之間,就前後嘅快感都享受到。但這又不是女同性戀者可做到的(除非用道具),
所以似乎不能從性行為嘅角度解釋佢地嘅性取向。

十分同意。很多曾受高深教育之學者, 藝術家及專業人士都是同性戀者, 一定有其吸引力。
或因天生基因而成為同性戀者。並無研究, 不敢妄發議論。

這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話題。很多綿羊、企鵝、猩猩、鳥類是同性戀,約佔種群數量5-10%,是先天的和無法改變的有生理學基礎的,而且是為進化論所選擇未被淘汰的,這是有意思的地方。一些科學家認為,因為 hybrid 的特性獲得較強的生存能力。曾經了解到,相信比較典型的代表包括柏拉圖,米開朗基羅,牛頓,達芬奇,圖靈,當下的更多如詞人林夕,蔣勳,以及科技界的庫克等。當一件事情反覆存在,必有其原由。我身邊有朋友坦白是 gay 的,其實不只是性,更多的是愛。祝他們愛的幸福👨‍❤‍👨👩‍❤‍👩

sinnet00 2021-8-29 22:48

[quote]原帖由 [i]vicky-chan[/i] 於 2021-8-29 07:40 P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39804275&ptid=30103498][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我對電影「功夫」中元秋飾演包租婆角色頗有不滿,戲中她的衣著打扮"太時髦"
跟50年代完全脫節,有看過原版72家房客(不是1972年楚原導演那套)
的人應該知道我講乜..............
當年的包租婆應該穿到好似我頭像咁 [/quote]
完全同意。周星馳在包租婆扮相,衣著資料搜集不足,與五,六十年代不符。
我所見過包租婆衣著,裝扮的確如花婆婆Vicky女士所言一樣。
至於追租情況,雖不如陶三姑或元秋般潑辣,狠辣,面口,用語都相當尖酸刻薄。
這都是五,六十年代香港生活真實情況。

[[i] 本帖最後由 sinnet00 於 2021-8-29 10:52 PM 編輯 [/i]]

vicky-chan 2021-8-30 08:31

70年代港台獅子山下有套劇叫“元州仔之歌”
由方育平導演,郭鋒,黃莎莉飾演漁民夫婦
演出真實無比,把當年漁民苦況真實重現
黃莎莉放棄高貴的大家姐形象,(當年麗的電視有套劇叫大家姐)
穿上水上人婦女常穿的唐裝大襟底衫
而且畧帶破爛修補的,把當年事實完全重現
值得一讚!

[[i] 本帖最後由 vicky-chan 於 2021-8-31 09:05 AM 編輯 [/i]]

sinnet00 2021-8-30 11:31

[quote]原帖由 [i]vicky-chan[/i] 於 2021-8-30 08:31 A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39819777&ptid=30103498][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70年代港台獅子山下有套劇叫“元州仔之歌”
由方育平導演,郭鋒,黃莎莉飾演漁民夫婦
演出真實無比,把當年漁民苦況真實重現
黃莎莉放棄大家姐形象,穿上我頭像的大襟底衫
而且畧帶破爛修補的,把當年事實完全重現
值得一讚! [/quote]
多謝提供資訊!
漁民,又稱水上人,蜑家人。雖然社會地位,顯赫人物之多不如潮州人
(聞說霍英東是水上人,但不能確定),在香港五,六十年代亦佔有重要位置。
當年香港是由多個族群,群體先輩共同奮力建設,才有璨爛東方之珠。
可惜今天已遭後人破壞,不勝感慨,唏噓!

[[i] 本帖最後由 sinnet00 於 2021-8-30 09:19 PM 編輯 [/i]]

sinnet00 2021-8-30 21:22

昔日香港 人物誌(12) 五十年代香港人生活情況 (三) 市民生活困苦

當時社會生活環境困苦,夏天去當舗 (大押/押店)典當綿胎,冬天贖回,確有其事。當舖朝奉稱為二叔公,如去典當,會戲稱搵二叔公,至於因何有此稱號/稱呼已無從稽考。典當物品戲稱「舉獅觀圖」,本是一齣粵劇的劇目,後被用作歇後語,意指把東西送進當押店去借錢應急。因當鋪的櫃台都很高,把物品舉上去之後,取得押款和一張當票,故稱「舉獅觀圖」。往日當鋪的主要對象,多是入不敷支、捉襟見肘的窮苦人家,偶有意外開支或急需,就只好把稍為值錢的東西去典當應急。到有辦法時才付利息贖回。所以愛以「有當有贖是上等人,有當無贖是中等人,無當無贖是下等人」來自我解嘲。

當時政府對貧窮家庭完全無任何支援,當然亦無任何公營或私營慈善機構援助; 綜援, 福利制度等等如天方夜譚。只有宗教團體為傳道或廣收信眾而提供杯水車薪, 象徵式援助。當年筆者與其他兒童一樣,每星期都會去天主教慈幼學校教會返主日學,只因聽道完畢會有麵包派發。間中教會會派發奶粉,餅乾予兒童信眾,聊以充饑。

vicky-chan 2021-8-30 21:48

五,六十年代澳門的當舖,真的甚麼也可以典當
除了你講到的棉胎,其他上當的物品更千奇百怪
墨水筆,男士西裝(但唐裝衫我卻未見過),收音機,電唱機,音響器材,
相機,男或女裝手錶(當然不是指Rolex)
打火機等數之不盡……

[[i] 本帖最後由 vicky-chan 於 2021-8-31 09:12 AM 編輯 [/i]]

vicky-chan 2021-8-31 05:21

[quote]原帖由 [i]sinnet00[/i] 於 2021-8-30 11:31 A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39825304&ptid=30103498][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多謝提供資訊!
漁民,又稱水上人,蜑家人。雖然社會地位,顯赫人物之多不如潮州人
(聞說霍英東是水上人,但不能確定),在香港五,六十年代亦佔有重要位置。
當年香港是由多個族群,群體先輩共同奮力建設,才有璨爛東方之珠。
可惜今天已遭後人破壞,不勝感慨,唏噓! [/quote]
獅子山下 - 元洲仔之歌(1977)
方育平導演獲獎作品
[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W6QzTFwKS0&t=908s]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W6QzTFwKS0&t=908s[/url]

[[i] 本帖最後由 vicky-chan 於 2021-8-31 05:29 AM 編輯 [/i]]

sinnet00 2021-8-31 11:48

[quote]原帖由 [i]vicky-chan[/i] 於 2021-8-31 05:21 A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39853050&ptid=30103498][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獅子山下 - 元洲仔之歌(1977)
方育平導演獲獎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W6QzTFwKS0&t=908s [/quote]
多謝提供及分享資訊!
獅子山下是香港人集體回憶經典電視劇集之一,反映當年社會生活實況。
當年港台電視劇質素奇高,因無商業考慮,可以拍實況或較為冷門題材戲劇。
多類型節目如社會時事,資訊,體育等等包羅萬有,且口碑好,收視高,眾口交譽。
現今港台制作節目,慘不忍睹!原因,答案不言而喻。
頁: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昔日香港 人物誌(12) 五十年代香港人生活情況 (共十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