驀然回首 2021-11-26 17:51
古籍中疑是廣州話用字偶拾
不用「粵語」是怕被糾纏,不用「正字」是怕被譏師心自用。
翻查字典時,偶然發現了一些日常用語字,音義與現時我們應用的廣州話相近或一致,不敢說必然是正字,但我想可以應用,此乃資茶餘飯後聊閒,博雅之士,無庸哂笑。
我用的是一部陪伴我數十年的康熙字典,中華書局影印同文書局一九五八年初版。凡電腦可打得出的都打出來,打不出的就用拼字方式描述,兩者均附以原書,以資參考,亦顯得有所依據,所援用者都是一些坊間尋常的書:康熙字典、說文解字、廣韻、集韻、方言等,偶亦用一些其他書籍。至於上古先民之音,世間並無可依之典籍可作憑據,今人研究卓著,各成一家言,唯無一致定論,援引者,往往存乎一心。本帖不敢掠美,故不在考慮中,有志古音者,可自行鑽研。
獨學無友,孤陋寡聞,穿鑿附會,在所難免,網友如有更明確的「正字」,歡迎貼出來互相討論。
詩云:伐木丁丁,鳥鳴嚶嚶。以文會友,不亦樂乎。
[[i] 本帖最後由 驀然回首 於 2022-3-2 01:35 PM 編輯 [/i]]
驀然回首 2021-11-26 17:53
參考書目:
康熙字典‧中華書局
本字典是中文字典的典範,閱讀古籍不可或缺。
廣州話正音字典‧廣州人民出版社
收字及釋主要依照現代漢語詞典,注音則增加了粵音或直音,凡加收的地方方言字,一概不注普通話音,是比較認真的一本粵音字典。
方言箋疏‧中華書局
內容博大,令人如入寶山,古方言比比皆是。
粵語鈎沉‧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禮失而求諸野,某年竟在祖國西南邊陲小城,古巷舊鋪處,無意中發現。此書用字嚴謹,是個人著作中很突出的一本。
驀然回首 2021-11-26 18:03
扑
音pok8璞,打,輕拍,拍擊的意思。
我們有時聽到有人說,畀人扑穿頭,就是這字。
驀然回首 2021-11-26 18:34
參考書
以後隨遇隨貼
驀然回首 2021-11-26 18:35
參考書
真灰大樹 2021-11-26 19:00
[quote]原帖由 [i]驀然回首[/i] 於 2021-11-26 05:51 P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42925352&ptid=30297500][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古籍中疑是廣州話用字偶拾
不用「粵語」是怕被糾纏,不用「正字」是怕被譏師心自用。
翻查字典時,偶然發現了一些日常用語字,音義與現時我們應用的廣州話相近或一致,不敢說必然是正字,但我想可以應用。
我用的是一部陪伴我數十年的康熙字典,中華書局影印同文書局一九五八年初版。
凡電腦可打得出的都打出來,打不出的就用拼字方式描述,兩者均附以原書,以資參考,亦顯得有所依據。獨學無友,孤陋寡聞,穿鑿附會 ... [/quote]
呢版第1次上頭條,以前唔知有呢版
請問我唔識部首,有d 部首, 拆開左唔知點讀
我知部首有意思的, 就係唔知咩解
有咩書推介?
驀然回首 2021-11-26 20:36
[quote]原帖由 [i]真灰大樹[/i] 於 2021-11-26 07:00 P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42927816&ptid=30297500][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呢版第1次上頭條,以前唔知有呢版
請問我唔識部首,有d 部首, 拆開左唔知點讀
我知部首有意思的, 就係唔知咩解
有咩書推介? [/quote]
供參考
驀然回首 2021-11-27 07:45
打
音daa2,有拍打擊打的意思,現代更有多重意思,今如打魚、打毛衣、打井、打電話、打主意、打官司。
另一音daa1,一打西餅。
但原來這字古音是頂,頂的發音我只是按康熙引用的唐韻、集韻、韻會作出都挺切,音頂。對音韻我是門外漢,這裡引用的都是直音,歡迎指出謬誤。
這是個直音,剛巧又有打擊的意思,使我聯想起廣州俗話,有時話我頂你呀,頂你個肺,如果明白了這是古音,就會清楚是什麼事了。我讀《方言箋疏》時,也曾遇到這字。
【網友 campsniper 提供
「打」字讀上聲daa 遲至元代起已經有跡可尋
中原音韻注「打」讀音做「端母 家麻韻 上聲」
以下係我嘅假設:
上聲daa本來係某方言用字 意思同「打」、「擊」一樣
其後隨著朝代更迭而不斷擴散同廣泛使用 取締咗「打」同「擊」
後來有人想寫「daa」呢個字 但因為文言脫離寫唔出
唯有借同義嘅「打」字來書寫
傳下傳下 最後「打」嘅讀音就變咗做daa而非ding 】
復活高貝利02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驀然回首 2021-11-28 07:37
扤
音wat9屈9,搖動,擺動,扤扤貢。
《詩•小雅•正月》:“天之扤我,如不我克。” 毛傳:“扤,動也。” 鄭玄箋:“天以風雨動搖我。”
《周禮•考工記•輪人》:“輻廣而鑿淺,則是以大扤,雖有良工,莫之能固。” 鄭玄註:“扤,搖動貌。”
《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揚翠葉,扤紫莖。” 李善注引張揖曰:“扤,搖也。”
又音ngat7兀7,塞壓,將棉胎扤實啲。
清·袁枚《新齊諧•王莽時蛇冤》:“我峨嵋山蟒蛇,尋汝二千年,方得汝,自以手扤其吭,氣將盡。”
復活高貝利02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驀然回首 2021-11-29 09:24
扱
廣州話正音字典:音kap7吸,蓋,蓋章。
以前我曾認為這字可能是執垃圾執的原字,因為它有吸與插兩個音,且義都有收、取的意思,禮記‧曲禮上:“凡為長者糞之禮,必加帚於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塵不及長者,以箕自鄉而扱之。”【鄭玄註:扱讀曰吸,謂收糞時也。箕去棄物,以鄉尊者則不恭。孔穎達疏:“扱,斂取也。”】清‧翟灝‧通俗編‧雜字:俗以手舁物他徙曰扱。
清•唐甄《潛書•兩權》:“天下多群盜,衽扱囊括,可次取也。”
但兩條例子似稍嫌不足,繼續尋找中。
(忽而想起,牌友摸到只好牌好像叫扱手牌。我不會打牌,只憑印像聽過)
復活高貝利02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復活高貝利02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復活高貝利02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復活高貝利02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驀然回首 2021-11-30 05:19
欿
廣州話中有一個字,從未被人提出過該如何寫,那是:個小姐好「恨」買件皮褸。這「恨」是非常渴望的意思。我想這欿字是很有可能的原字。
欿,康熙字典的解說:【唐韻】【集韻】並他含切,音貪。【說文】欲得也。【玉篇】貪惏曰欿。或作[冘欠]、[貪欠]。又【集韻】枯含切,音龕。又【廣韻】胡感切【集韻】戸感切,並音頷。義並同。亦作[圅欠]。互見[圅欠]字註。 又【玉篇】口感切【集韻】【韻會】【正韻】苦感切,並音坎。欿然,不自滿足意。【孟子】如其自視欿然。
驀然回首 2021-12-1 05:24
【網友nonentity
我哋平時講 有想要意思嘅「恨」係han3定係hang3?無本字寫 口語相傳 實在唔清楚假如係hang3, 我覺得本字係「幸」嘅可能大啲因為幸作動詞用可以解希望
《小爾雅》:非分而得曰幸。所以你這想法有可能,但最好能在古藉中找多一些蛛絲馬跡,增強公信力。】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唐‧柳宗元
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無取乎?吾子幸觀焉,擇焉,有餘以告焉。
(像這些意見,到底對呢?還是不對?有可取的地方?還是沒有?希望您看過後,抉擇一下,有空時來告訴我。)
焦仲卿妻孔雀東南飛‧漢‧無名氏
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
(希望你到處再去打聽一下有誰家更適合的女子,我現在不宜答應你。)
這兩個例子我都覺得感情不太強烈,不能表達到廣州話中的「恨(欲望)」
復活高貝利02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驀然回首 2021-12-1 13:16
[quote]原帖由 [i]復活高貝利02[/i] 於 2021-12-1 12:14 P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43080307&ptid=30297500][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幸同恨兩字的韻母在廣韻吾一樣,吾會有關連,
其實粵語源出於蠻語,漢語詞彙是借入嘅,有音無字嘅廣東話詞彙才是底層真粵語,
要為粵語尋根,點解吾揾泰語壯語這些親生父母兄長?
點解反而要扭曲地去攀附古漢語拉關係? [/quote]
人類源頭有云都出於非洲,則又何分高底。閣下到處遊走,對南粵自有你的見解,本來一直任由你自言自語,不過凡事總不要過份。從沒有子女嫌父母醜,即使狗也不會嫌主人窮。想閣下必然非粵人,但亦不必肆意詆毀粵語。全世界都在保護文化,唯閤下是例外。依閣下之見那一種方言最合你心意呢。
驀然回首 2021-12-2 08:30
廣州話中有一句叫水「溝」油,現時地「溝」」油更名聞天下。年青男女互相示愛亦謂「溝」。
這「溝」是假借,字典中有一「勼」似更合適。
《說文》:聚也,從勹,九聲。或作九。《莊子.天下篇》: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段注今夜貼)
復活高貝利02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PETERAAAA12345 2021-12-2 13:25
[quote]原帖由 [i]復活高貝利02[/i] 於 2021-12-2 01:19 P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43117226&ptid=30297500][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你讀多d 書啦啦,歷史上直到北宋,廣東地區仍未流行漢語,廣東話歷史好短咋,
而且仲要係漢語大範圍舌尖化後出現,即係最早不會早過宋代,
既然話子不嫌母醜,點解廣東話吾承認泰語呢個親生老豆?
點解吾承認壯語呢個親大佬?
泰語壯語好失禮你咩 [/quote]
你肯定?北宋前少漢人去廣東,申秦代起各朝都有喺廣東詨立地方政府喎
復活高貝利02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復活高貝利02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驀然回首 2021-12-2 18:11
[quote]原帖由 [i]復活高貝利02[/i] 於 2021-12-2 01:19 P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43117226&ptid=30297500][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你讀多d 書啦啦,歷史上直到北宋,廣東地區仍未流行漢語,廣東話歷史好短咋,
而且仲要係漢語大範圍舌尖化後出現,即係最早不會早過宋代,
既然話子不嫌母醜,點解廣東話吾承認泰語呢個親生老豆?
點解吾承認壯語呢個親大佬?
泰語壯語好失禮你咩 [/quote]
閣下聲聲稱粵語源於泰,並認為不早於元,未知有何根據,王力先生、詹伯慧等語言學家尚不在閣下眼下,相信閣下一定師承高人,如不介意請略為透露一下,另請列出粵語源於泰壯的根據。閒談吹水可天南地北,論證不宜信口雌黃。
閣下惡絕粵語,可是行文卻處處粵語,真奇哉怪也。
驀然回首 2021-12-2 20:05
轉載百度(部份)
粵語發源地在那裡?
粵語起源于古廣信--今之廣西梧州
1995年初,<<語言研究>>雜誌發表了兩位語言學家,中山大學教授葉國泉,廣東省政府參事副教授羅康寧的論文<<粵語源流考>>,首次披露其”粵語起源于古廣信--今之廣西梧州,廣東封開”的研究成果,在語言學界引起轟動.當年及次年,珠江文化研究會兩次組織多學科的專家論證會,對此達成共識,取得一致的結論.此後,報導這一消息的新華社電訊傳遍全世界,在世界華人中產生震動.
眾所周知道,粵語發源于古廣信.古廣信就是今廣西梧州,廣東封開是廣信縣的轄地,而不是治所;嶺南最早的“首府”設於今梧州;經靈渠通長江水系的灕江才有可能成為古代水上“絲綢之路”。依據:《前漢書》云:“蒼梧……有灕水關”;“有灕水東南至廣信”。傳統的說法,包括權威的《辭海》、《辭源》及著名的典籍和近、當代專家學者的說法,均指古廣信就是蒼梧郡治的今廣西梧州市。雖然有些古籍也曾指說廣信是在今之廣東封開(封川、封州),但不為大多數嚴謹的古代史家和今近學者所取。例如,被唐憲宗稱為“博聞強學,知歷代沿革之要”的曾任唐嶺南節度使的杜佑,其史學名著《通典》,說到“封川”、“封州”時,均從晉代說起,此前之沿革均隻字不提。
君思我處我思君 2021-12-2 20:44
信口雌黃
《文選•劉峻〈廣絕交論〉》“雌黃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李善注引晉·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雌黃是一種橙黃色的礦物,即雞冠石,可作顏料。古時用黃紙書寫,錯了即用雌黃塗抹重寫。後因稱不顧事實的隨意批評或亂說為“信口雌黃”。
驀然回首 2021-12-3 10:26
扲
亦有寫作[㩒]
扲實張紙,咪畀風吹走。就係呢個扲字啦。扲,捉也。
復活高貝利02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