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心經 - "無有罣礙,無有恐怖"

KFC3144 2022-1-17 18:30

現今社會,很多人40、50歲過後都單身,但諗到老年得 "孤單一人"會產生一種 無依可靠的恐佈感覺。
這種恐懼 是來自什麼罣礙?
跟 貪/嗔/痴 三毒有何關連?

請大德 開示🙏

江湖原始的工人 2022-1-17 19:19

[quote]原帖由 [i]KFC3144[/i] 於 2022-1-17 02:30 P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44612815&ptid=3038685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現今社會,很多人40、50歲過後都單身,但諗到老年得 "孤單一人"會產生一種 無依可靠的恐佈感覺。
這種恐懼 是來自什麼罣礙?
跟 貪/嗔/痴 三毒有何關連?

請大德 開示🙏 [/quote]
佛道積累了幾千年,十分冗長。
普通人想要多了解,時間和俗事的纏繞,造成正式接觸的機會不多。
單身,無牽掛,大好的一個機會了解下佛道,何樂不為。
世間的問題,不外乎[u]過多的[/u]貪嗔癡慢罣礙,需要身體力行,彰顯出路。
少一分過多和多餘的貪嗔癡慢罣礙,多一分自在。
這正是了解佛道的好時機。

佛道只有一個途徑,經過了皈依三寶,成為在家學徒,成為居士,成為佛教徒道教徒。
論壇好幾個不是教友道徒,呱呱自嗨,沒有任何好處,不會有任何成就,先免了唄。
三藏經裡面的作者,翻譯者,都是皈依三寶的教徒道友。
請了解皈依三寶條文,可見於youtubegoogle。
早日成為佛教徒,早日證得般若智慧,他日登極樂,想著,也是太美不過的事情。

皈依三寶的時候,會授予戒定慧。
皈依以後,就是佛教徒,也稱謂在家居士。
在家居士受五戒十善,積累德福。
這已經是在家居士在學的全部。
在家居士,完滿五戒,可以受持八戒。
八戒是在家居士可以受持的出家戒。
戒的作用,是生定,定的作用,是升起般若智慧。
智慧的對象,是對峙貪嗔癡慢罣礙等的煩惱。
學懂了,可以更自在,更加得到真正的喜悅。
沒有皈依三寶,沒有戒就沒有定,沒有定就沒有般若智慧,即便很聰明,也只是些小聰明。
如果不皈依三寶,請經其他途徑,接觸對治煩惱和貪嗔癡慢罣礙。
其他板塊的事,這裡不囉嗦了。

7ok11都有很多佛教雜誌。
網絡也有的是:[url]https://book.bfnn.org/[/url]

NIK9527 2022-1-17 20:11

[quote]原帖由 [i]KFC3144[/i] 於 2022-1-17 06:30 P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44612815&ptid=3038685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現今社會,很多人40、50歲過後都單身,但諗到老年得 "孤單一人"會產生一種 無依可靠的恐佈感覺。
這種恐懼 是來自什麼罣礙?
跟 貪/嗔/痴 三毒有何關連?

請大德 開示🙏 [/quote]
來自無明我執身見, 有身見就擔心自己年老後乏人照顧而無飯食無水飲無藥食瀨屎瀨尿等一連串的煩惱痛苦, 孤單一人只是怕悶, 並不算痛苦。

ycjen 2022-1-17 20:53

[quote]原帖由 [i]KFC3144[/i] 於 2022-1-17 06:30 P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44612815&ptid=3038685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現今社會,很多人40、50歲過後都單身,但諗到老年得 "孤單一人"會產生一種 無依可靠的恐佈感覺。
這種恐懼 是來自什麼罣礙?
跟 貪/嗔/痴 三毒有何關連?

請大德 開示🙏 [/quote]
無依,孤單,對前景感到迷惘, 無力感, 對老,病,死的害怕等等便是罣礙,也是恐怖。

有這些感覺不奇怪,也非常普遍,這是事實。

去問為什麼會有罣礙是沒有太大用途,既然有罣礙,當然要想辦法使自己「無有罣礙」。

大D哥神 2022-1-17 21:28

[quote]原帖由 [i]KFC3144[/i] 於 2022-1-17 06:30 P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44612815&ptid=3038685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現今社會,很多人40、50歲過後都單身,但諗到老年得 "孤單一人"會產生一種 無依可靠的恐佈感覺。
這種恐懼 是來自什麼罣礙?
跟 貪/嗔/痴 三毒有何關連?

請大德 開示🙏 [/quote]
網上剛看到,好像比較貼你的題:


「只關注自己,就會感到孤獨。 每個人都渴望可以達到目標和需求,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便油然而生。自我中心的情況是這樣的 : 認為東西是我的、權力是我的;我並不想侵犯別人,但別人也不要進到我的權力領域來。 珍愛自己是好的,但是我們卻誤把「珍愛」變成以自我為中心,不論做什麼或想什麼,都只關注在「我」這個點上。因此,我們覺得孤單。
雖然世間有大千世界,如果只關注自己、自己、自 己..........我們就會感到孤獨。這種孤獨讓我們找不到朋友,或為了找朋友,就得損失一些東西,但你又害怕損失、害怕信任,因為你覺得信任別人就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那種毫無條件、毫無要求的美好就消失了。 如果我們心裡帶著需求和恐懼,到最後你會變得非常孤獨,因為會被別人察覺。有時你碰到某個人,你會覺得非常舒服,因為那個人的心是自由的,我們有的時候跟某些人在一起的時候,會察覺到他深層的需求和恐懼而覺得不舒服。 」(中文翻譯)

素食小魔女 2022-1-17 21:41

恐怖是驚駭、恐怕、畏懼等慌張不安的意思。

《雜阿含經》卷二說,愚癡無聞的凡夫,見色是我及我所,若色變異,心亦隨轉,則生恐怖障礙心亂。
若心不隨變異,則心不恐怖障礙心亂。
凡夫愚癡,不知諸法無常變異,即是空相,即是無我相,故對生死變異生恐怖心;
若能心不隨境界轉移,便不為所動,即無恐怖想。

中煌漢子 2022-1-17 22:03

[quote]原帖由 [i]ycjen[/i] 於 2022-1-17 08:53 P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44616678&ptid=3038685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無依,孤單,對前景感到迷惘, 無力感, 對老,病,死的害怕等等便是罣礙,也是恐怖。

有這些感覺不奇怪,也非常普遍,這是事實。

去問為什麼會有罣礙是沒有太大用途,既然有罣礙,當然要想辦法使自己「無有罣礙」。 [/quote]
感恩🙏🏻

中煌漢子 2022-1-17 22:07

[quote]原帖由 [i]素食小魔女[/i] 於 2022-1-17 09:41 P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44618134&ptid=3038685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恐怖是驚駭、恐怕、畏懼等慌張不安的意思。

《雜阿含經》卷二說,愚癡無聞的凡夫,見色是我及我所,若色變異,心亦隨轉,則生恐怖障礙心亂。
若心不隨變異,則心不恐怖障礙心亂。
凡夫愚癡,不知諸法無常變異,即是空相,即是無我相,故對生死變異生恐怖心;
若能心不隨境界轉移,便不為所動,即無恐怖想。 [/quote]
感恩🙏🏻

KFC3144 2022-1-18 21:22

[quote]原帖由 [i]ycjen[/i] 於 2022-1-17 08:53 P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44616678&ptid=3038685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無依,孤單,對前景感到迷惘, 無力感, 對老,病,死的害怕等等便是罣礙,也是恐怖。

有這些感覺不奇怪,也非常普遍,這是事實。

去問為什麼會有罣礙是沒有太大用途,既然有罣礙,當然要想辦法使自己「無有罣礙」。 [/quote]
師兄,有何法門 可對治 此罜礙的"恐佈"?

ycjen 2022-1-18 22:13

有罣礙,恐怖很正常!這些是否會影響你平日的生活?若影響不大,放鬆心情繼續生活便是。

真的沒有什麼特別方法,我也有罣礙,恐怖,只是眼前有更多事要做,這些暫時放下一邊,畢竟我們當下總是要生活,每天活著也是很有意義的。

後天有牛牛 2022-1-19 01:06

[quote]原帖由 [i]KFC3144[/i] 於 2022-1-17 06:30 P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44612815&ptid=3038685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現今社會,很多人40、50歲過後都單身,但諗到老年得 "孤單一人"會產生一種 無依可靠的恐佈感覺。
這種恐懼 是來自什麼罣礙?
跟 貪/嗔/痴 三毒有何關連?

請大德 開示🙏 [/quote]
因為有強烈而且堅固的[color=#ff0000][b]自我=我見+身見 (無明)[/b][/color]
呢個自我就好似一個金鐘罩咁,將我同外在世界完美地分離隔絕,好讓我可以不停地追逐我想要既野([color=#ff0000][b]貪[/b][/color]),累積更多我所擁有既野([color=#ff0000][b]如夢如幻的假有[/b][/color]),我的財產,我的房子,我的車子,我男人/女人,我的兒女,我的孫子。。。在追逐的過程會展開各種恩怨情仇([color=#ff0000][b]嗔[/b][/color])。。。沒完沒了。。。不斷對外在世界的認同,不斷否定忽視自己的內心世界,不明白原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建築自我的夢幻世界,因為到最後也是一場夢一場空,不明白宇宙人生真相([color=#ff0000][b]痴[/b][/color])。

[i]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i]
[i][b]愛別離苦[/b][/i]
[i]梵語 priya-viprayoga-duhkha,巴利語 piya-vippayoga-dukkha。謂別離愛境,或與所愛者別離時所感受之苦。為八苦之一。又稱恩愛別苦、哀相別離苦。據中阿含卷七分別聖諦經與大毘婆沙論卷七十八所載,則可愛之內六處及六界等與身別離時所生之苦,稱作愛別離苦。此外,五王經以為從兄弟、妻子等之離別所生之苦,稱為愛別離苦。大乘義章卷三本兼取上記二說,而謂(大四四‧五一三上):「何者是其愛別離苦?所別有二,一內二外。內者自身,外者所謂親戚眷屬及餘資生。」〔增一阿含經卷十七、四諦經、正法念處經卷五十七〕(參閱「四苦」1736) p5459[/i]

[i][b]怨憎會苦[/b][/i]
[i]梵語 apriya-sajprayoga-duhkha。八苦之一,五苦之一。謂眾生不由自主,不得不與憎惡者會合之苦惱。又作非愛會苦、怨憎惡苦、不相哀相逢會苦。據中阿含卷七分別聖諦經(大一‧四六八上):「謂眾生實有內六處,不愛眼處,耳、鼻、舌、身、意處,彼同會一,有攝和集,共合為苦。如是,外處、更樂、覺、想、思、愛,亦復如是。」此皆因不愛之境與身心會合而引發之痛苦,稱為怨憎會苦。又五王經載,世人薄俗,共居愛欲之中,共爭不急之事,更相殺害,遂成大怨,各自相避,隱藏無處,各磨刀、錯箭、挾弓、持杖,恐忽相見;會遇狹道,各自張弓注箭,兩刀相向,不知勝負是誰,怖畏無量。又大乘義章卷三謂,怨憎會苦有內外二者,內者即三惡道報,外者即刀杖等緣。〔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二、四諦經、大毘婆沙論卷七十八〕 p3811[/i]

[i][b]求不得苦[/b][/i]
[i]梵語 yad apīcchayā paryesamāno na labhate tad api duhkhaj。又作所求不得苦、欲不得苦。為八苦之一。指眾生有所欲求而得不到滿足之痛苦。亦即欲求脫離惡法而不得,欲求善法亦不得,及欲求脫離苦事而不得,欲求樂事亦不得等,諸如此類的欲求不得,皆能引起煩惱與痛苦,故稱求不得苦。〔中阿含卷七分別聖諦經、五王經、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二、卷十四、大乘義章卷三本〕(參閱「八苦」291」) p2964[/i]

[i][b]五陰熾盛苦[/b][/i]
[i]梵語 sajksepena pañcopādāna-skandha-duhkha,巴利語 Pañc'upādāna-kkhandhāpi dukkhā。又作五盛陰苦、五取蘊苦。為八苦之一。指人各具五陰而諸苦熾盛,亦指有漏的五蘊之苦。例如生、老、病、死、憂悲惱、怨憎會、恩愛別離、所欲不得等,均屬之。〔中阿含經卷七、增一阿含經卷十七、瑜伽師地論卷六十六、大智度論卷二十三、顯揚聖教論卷十五、大乘義章卷三本〕(參閱「八苦」291) p1160[/i]

[[i] 本帖最後由 後天有牛牛 於 2022-1-19 01:24 AM 編輯 [/i]]

teeschina1980 2022-2-10 01:53

[quote]原帖由 [i]KFC3144[/i] 於 18/1/2022 21:22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44648199&ptid=3038685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師兄,有何法門 可對治 此罜礙的"恐佈"? [/quote]
有呀

般若法門
你唸的心經便是!
只是你不懂
要懂也要看因緣福報
前提是有冇皈依三寶

如果想研究,也可以看下金剛經。
其實外國大把外國人研究,但答案也是文字上。
因為不是佛弟子,也只是理論上。

或你可以學下量子力學
相信有d關係

KFC3144 2022-2-10 09:02

[quote]原帖由 [i]teeschina1980[/i] 於 2022-2-10 01:53 A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45359828&ptid=3038685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有呀

般若法門
你唸的心經便是!
只是你不懂
要懂也要看因緣福報
前提是有冇皈依三寶

如果想研究,也可以看下金剛經。
其實外國大把外國人研究,但答案也是文字上。
因為不是佛弟子,也只是理論上。

或你可以學下量子力學
相信有d關係 [/quote]
非誠勿擾,拜託🙏

Rocochan 2022-2-10 09:55

[quote]原帖由 [i]KFC3144[/i] 於 2022-1-17 06:30 P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44612815&ptid=3038685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現今社會,很多人40、50歲過後都單身,但諗到老年得 "孤單一人"會產生一種 無依可靠的恐佈感覺。
這種恐懼 是來自什麼罣礙?
跟 貪/嗔/痴 三毒有何關連?

請大德 開示🙏 [/quote]
唔選擇結婚,無兒女,會界定為單身人仕

但單身生活唔一定係"孤單一人"

可以去參加不同嘅興趣班,與眾生結緣,每日都可以活得好精彩

可以去參加不同嘅義工組織,自利利他,饒益眾生

亦可以皈依三寶,參加不同嘅法會,廣結善緣,與一大班師兄與佛同行

到時忙到連什麼恐懼 / 罣礙都無時間去諗啦

teeschina1980 2022-2-10 10:35

[quote]原帖由 [i]KFC3144[/i] 於 10/2/2022 09:02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45364831&ptid=3038685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非誠勿擾,拜託🙏 [/quote]
真正的答案可能已在我回覆中答了

有緣會明白

吾明也沒有辦法

teeschina1980 2022-2-10 10:45

[quote]原帖由 [i]teeschina1980[/i] 於 10/2/2022 10:35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45367574&ptid=3038685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真正的答案可能已在我回覆中答了

有緣會明白

吾明也沒有辦法 [/quote]
心經中,以觀自在菩蕯照見五縕皆空,度一切苦….

就是得到般若智慧,清除掛礙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所以我真係答左你,只是你不去追尋終極答案

人哋答你也未必啱

但經書不會騙你
你好好跟善知識學習
在討論區也只是入下門看下

Rocochan 2022-2-10 10:59

心經乃是大乘般若經典

一般凡夫位眾生難解難明,十分正常

係因緣未到之前,可以先受持五戒十善

增加自己嘅善根福德資糧

將來至有機會與般若相應

仲夏加加速手袋 2022-2-10 11:40

[quote]原帖由 [i]KFC3144[/i] 於 2022-1-17 06:30 P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44612815&ptid=3038685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現今社會,很多人40、50歲過後都單身,但諗到老年得 "孤單一人"會產生一種 無依可靠的恐佈感覺。
這種恐懼 是來自什麼罣礙?
跟 貪/嗔/痴 三毒有何關連?

請大德 開示🙏 [/quote]
心經,故名思義,便是治心的經!

罣礙?自然係講心的罣礙啦。
心為什么有罣礙?

凡夫心是妄心,妄心是受環境的影響,換言之係講罣礙來自環境(自己身處的境況)。

要如何才能去除罣礙呢?
懂得怎樣修行就可以了。

為什么?
因為不懂得怎樣修行的人係心隨境轉,而懂得怎樣修行的人係心能轉境,從而得大自在......

Rocochan 2022-2-10 15:49

[quote]原帖由 [i]仲夏加加速手袋[/i] 於 2022-2-10 11:40 A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45369579&ptid=3038685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心經,故名思義,便是治心的經!

罣礙?自然係講心的罣礙啦。
心為什么有罣礙?

凡夫心是妄心,妄心是受環境的影響,換言之係講罣礙來自環境(自己身處的境況)。

要如何才能去除罣礙呢?
懂得怎樣修行就可以了。

為什么?
因為不懂得怎樣修行的人係心隨境轉,而懂得怎樣修行的人係心能轉境,從而得大自在...... [/quote]
無見仲夏兄一排
多的上黎分享下佛知見:loveliness:

仲夏加加速手袋 2022-2-10 15:51

[quote]原帖由 [i]Rocochan[/i] 於 2022-2-10 03:49 P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45377328&ptid=3038685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無見仲夏兄一排
多的上黎分享下佛知見:loveliness: [/quote]
謝謝陳兄抬舉了,彼此彼此啦:handshake:loveliness:

dAHeNrY 2022-2-10 18:29

[quote]原帖由 [i]Rocochan[/i] 於 2022-2-10 03:49 P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45377328&ptid=3038685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無見仲夏兄一排
多的上黎分享下佛知見:loveliness: [/quote]
你同仲夏都唔錯,起碼唔會短線路。:smile_35:

Rocochan 2022-2-10 20:44

[quote]原帖由 [i]dAHeNrY[/i] 於 2022-2-10 06:29 P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45383955&ptid=3038685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你同仲夏都唔錯,起碼唔會短線路。:smile_35: [/quote]
未法年代
會出現好多相似佛教徒
有的仲奇奇怪怪咁
大家如果見到嘅
有責任提醒其他版友

dAHeNrY 2022-2-10 21:46

[quote]原帖由 [i]Rocochan[/i] 於 2022-2-10 08:44 PM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45388536&ptid=3038685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未法年代
會出現好多相似佛教徒
有的仲奇奇怪怪咁
大家如果見到嘅
有責任提醒其他版友 [/quote]
無我即度己,無法即度眾生。
學問學問,學完先好問。
唔識就問,問即係唔識。
五蓋都係自找。

水流流 2022-7-28 20:37

[quote]原帖由 [i]KFC3144[/i] 於 2022-1-17 18:30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44612815&ptid=3038685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現今社會,很多人40、50歲過後都單身,但諗到老年得 "孤單一人"會產生一種 無依可靠的恐佈感覺。
這種恐懼 是來自什麼罣礙?
跟 貪/嗔/痴 三毒有何關連?

請大德 開示🙏 [/quote]
諗嘢首先要唸得正面, 正面思考稱為正思維。
其次諗嘢要合理, 咁叫做如理思維。
佛陀教: 過去嘢若無益就無謂諗; 未來事未到, 亦無須諗; 誰能看到當下諸法生起, 就是正念啦。(中部某經)(菩薩經都是死後的事, 所以念菩薩經的, 無人能持正念於當下的, 總是思前想後煩惱起)
對未來感到恐佈, 恐佈屬痴, 抗拒屬瞋, 貪無謂諗法, 貪瞋痴俱在。
至於感覺是由於錯誤思維引起的覺受, 故把思維導向當下觀察所緣, 即可止無謂無慧諗法。
另外, 無人可以保證任何人都能到老的, 尤其現在, 非常的無常, 超多人未到老就轉世, 誰可保證能到老? 故須要珍惜當下, 感恩十方因緣, 現在還能呼吸, 身體仍健康, 該多做善事, 其中一種善事正是善思維, 諗嘢正向點, 正能量多點, 就開心點。
開心快樂點有助將身心放輕松, 輕輕松松的生活, 此時快樂輕松, 未來亦會結快樂輕松之果。每一刻每一日, 這個身體都在向老前行的, 所以吾駛諗老年, 就看看這身心每時每刻的變化, 單單呼吸的風出風入, 都好多嘢睇的, 睇得有趣就吾會胡思亂想, 心無罣礙, 無有恐佈, 自在輕鬆快樂安祥。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經 - "無有罣礙,無有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