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net00 2023-3-1 16:58
懷舊集 文化篇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上)
沉魚落雁 閉月羞花
成語「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來自中國古代四位美女的典故。花,自古都是古代人們心中美麗的代名詞,比花美,比月美,可見其美貌非凡;魚游水中,雁翔天上,為美人所打動,可見其美貌過人。古人本來用這四個修辭來形容四大美女,後來更廣泛的用於形容人的美貌。
四大美人一般指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分別對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用這四個修辭來形容四大美女。
「沉魚」
傳說春秋時代的西施在越國浦陽江邊浣紗,水中的魚兒看到她的容顏,都驚艷得沉入江底。
「落雁」
傳說西漢昭君出塞時,王昭君行於大漠途中,悲懷於自身命運和遠離家鄉,因而在馬上百無聊賴,彈《出塞曲》。而天邊飛過的大雁聽到曲調的幽怨和感傷,肝腸寸斷,紛紛掉落在地。「沉魚落雁」中的「落雁」由此得名。
「閉月」
傳說東漢末年,貂蟬在花園中拜月時,有雲彩遮住月光,被王允看到。此後王允就對人說貂蟬比月亮還漂亮,稱為「閉月」。
「羞花」
傳說唐代楊貴妃在花園中賞花時悲嘆自己的命運,用手撫花,也許是含羞草,也許是別的原因,花瓣收縮,花葉垂下。被宮女看見,就說楊貴妃與花兒比美,花兒自知不如,都羞得低下了頭。
漢朝以劉邦推翻秦朝立國,為加以區別,稱為西漢。後皇朝被王莽所篡,再由劉秀推翻王莽,光復大漢江山,稱為東漢。
其他說法與爭議
貂蟬是「四大美女」裏唯一的虛構人物,為文學創作,原先出現在說書話本的故事當中,最後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整理創作出一個完整的形象。正史《三國志》、《後漢書》中皆完全未提及貂蟬其人。
有一種說法將她換成趙飛燕,稱四大美女為:西施、王昭君、趙飛燕、楊貴妃 (但趙飛燕並不如貂蟬切合修辭「閉月」)。
四大美女還有一種「笑褒姒、病西施、狠妲己,醉楊妃」的說法,即:褒姒、西施、妲己、楊貴妃;四妃都曾使帝王失國。另一說法則是「楊貴妃、鄭貴妃、董鄂妃,陳圓圓」,這四位美女都曾經紊亂國家大政。
1909年在甘肅發現的南宋平陽木刻年畫《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也稱為《四美圖》,該圖從右往左依次繪有綠珠、王昭君、趙飛燕、班婕妤四位古代美人。
明代詩人張元凱《伐檀齋集》中有《四美人詠》組詩,分別詠「明妃」(王昭君)、「飛燕」、「文君」、「綠珠」等「四美人」。
趙飛燕與妲己同是美人,因何不入選四大美人?
[b]趙飛燕[/b]
趙飛燕以絕世美貌著稱,能歌善舞,受漢成帝專寵二十年,當然是美人。所謂「燕瘦環肥」講的便是她和楊玉環,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體態輕盈瘦弱的美女。同時她也因美貌而成為淫惑皇帝的一個代表性人物。所以不被列入四大美人。亦可能是位置有限,如果是八大美人,相信趙飛燕會被列入。
[b]妲己[/b]
討王被妲己美色所迷荒廢朝政,暴虐無比,殘害忠良,發明了炮烙、挖心等刑罰,為了享樂置辦酒林肉池。
傳統史學敘述中,商辛帝 (討王) 沉湎酒色、窮兵黷武、重刑厚斂、拒諫飾非,是與夏桀並稱“ 桀紂 ”的典型暴君,終致眾叛親離、身死國滅,相關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雞司晨等。
神話故事封神榜以此為藍本,大做文章。封神榜多次被電影,電視改編拍攝。
妲己被稱為妖姬,狐狸精,亡國禍水紅顏,故不配入四大美人或八大美人之列。
sinnet00 2023-3-2 22:54
懷舊集 文化篇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下)
中國古代著名醜女
有四大美人,當然亦有著名醜女,歷史/野史更有美女夏迎春與醜女鍾無艷同朝為后妃共侍帝王。後來被稱為「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
在中國古代,醉傾美女以致亡國敗身者,不勝枚舉。有德賢人如軒轅黃帝的妻子“嫫母” ,孔明的妻子“黃氏” ,貌雖奇醜,卻能助夫成就偉大事業,甚或如梁鴻,娶了醜女孟光之後,也能舉案齊眉,婚姻幸福。
說回鍾無艷,一個年過四十,奇醜無比的女人能成為齊國皇后,當中自有一些計算。鍾無艷很清楚自己的優點及缺點,她不可能像一般女子似的嫁給一個平凡丈夫,這是浪費了她的才幹。她自薦給齊宣王,是算準了時機,掌握了當時齊國內外形勢和齊宣王的行為心態。
面對着貌醜,卻具有異常本領和灼見的皇后,齊宣王對鍾無艷既倚重也敬畏,但卻同床異夢。鍾無艷縱使有多次東征西討的功績,卻始終比不上夏迎春的恃寵生驕,攫奪了齊宣王對她應有的熱情和關顧,終日沉迷酒色,弄致朝政敗壞,國勢漸衰,氣得她數度出走齊國,每當社稷危在旦夕,齊宣王便來個乞鳳還巢,讓鍾無艷來收拾殘局,這才體驗了她的存在價值!也就星「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的典故。
鍾無艷一生為齊國打拼,扶助齊國強大爭霸,都源於她那份偉大的使命感,她既有神授的本領,也有平凡女子愛夫愛家之本性,她所受的是超凡的遭遇和歷練,在愛情路上,齊宣王也許不是她心目中的滿意的歸宿,但在個人成就而言,她已是戰國時代令當權者折服的奇女子!
sinnet00 2023-3-4 16:29
懷舊集 文化篇
香江四大才子之金庸 (上)
引言
雖然文學家/文壇/文化名人認為小說只是次文化, 難登大雅之堂, 筆者並不認同。閱讀除是消閒最佳良伴外, 亦可從中得益, 對於學習中國文化, 文字, 如何將思維化成文字作為溝通工具, 實有莫大裨益。曾經撰寫過一些在其領域, 行業出類拔萃, 有驕人成就人物。一些耳聞目睹或透過傳媒報導, 認識一段長時間, 較為深入認識人物, 如四大才子金庸 (已歿)、倪匡 (已歿)、黃霑 (已歿)、蔡瀾。這些人物都是在文壇上赫赫有名, 被公認為文采出色、出眾、學識淵博、立論精闢之士 (言論同意與否是另一回事)。
[b]金庸[/b]
金庸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首, 倪匡曾撰文稱只有金庸才配稱才子。昔有文化人研究紅學, 品評紅樓夢價值; 今有作家品評金學, 研究, 探討金庸作品。評價金庸作品超過百本, 公認以倪匡最佳, 因倪老對金庸最為熟悉, 且曾為金庸代筆。
金庸學問淵博, 博古通今。古時有學問士人, 醫卜星相是基本知識。筆者深信金庸 (查良鏞先生) 對人性亦甚為了解, 對心理學曾有深入研究, 探討過。常言道: 一樣米養百樣人, 金庸曾在一個演講場合中透露筆下人物竟然有千多人。所撰寫書中如此多人物, 各有不同性格, 絕不能杜撰出來。一定經參考, 深入研究過此中學問。由此可見,金庸博覽群書, 學習, 研究精神。曾有金句: 「寧失自由, 不可無書」, 可見已達書痴程度。
雖然文學家, 文壇認為武俠小說難登大雅之堂, 被譏為次文化, 難以進入文化殿堂。筆者不以為然, 不敢苟同。筆者並不十分喜看武俠小説, 如看, 必選金庸。其他如梁羽生, 諸葛青雲, 古龍等等瞠乎其後。之前還珠樓主 - 蜀山劍俠傳, 亦因口味而未能讀完全書。
金庸一生只著作十五部武俠小說, 名成利就。筆者青少年時手執一卷廢寢忘餐, 閱至通宵達旦。且不時重看, 仍覺趣味盎然, 從中對人性亦有所啟發。喜看原因並不是其小說內之武術招式 (金庸其實並不懂武術)。而是本本小說皆有歷史背景, 顯示金庸對歷史甚有研究。其文學水平極高, 思維, 行文流暢, 用詞淺白。不會用深奧難明詞句賣弄文采, 幾乎任何階層人士, 皆可閱讀, 堪稱雅俗共賞。世界有華人地方, 就有金庸讀者。如想學習中文, 金庸小說乃不二之選。其後有人將金庸畢生所著崁入成:
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
(+越女劍)
筆者對金庸著作推崇備至, 皆因其作品描述人性有很深入刻劃, 好人中有壞人, 壞人中亦有好人。人性光輝, 無私之心, 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 塑造得栩栩如生, 歷史上亦有所記載。書中人成魔心路歷程, 刻劃細緻, 現代亦有此類人存在。所以, 金庸小說歷久不衰, 內容並無過時之感。
筆者並不希望有英雄出現, 只因亂世出英雄。人之初, 性本善, 本惡? 人性非常複雜, 難以形容, 剖析!對感情描寫更是金庸拿手好戲, 男女之愛情, 舐犢親情, 手足之情, 師徒之情, 朋友之情(義)。人世間感情都有在其小說中看到, 描述細膩, 細緻動人。男女之愛, 當以神鵰俠侶之楊過與小龍女為最。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許!
sinnet00 2023-3-5 12:37
懷舊集 文化篇
四大才子之金庸 (下)
金庸作品
金庸 - 神級武俠小說作家, 筆者認為應是文學家。對金庸著作推崇備至, 皆因其作品描述人性有很深入刻劃。以下簡述幾本金庸最暢銷作品, 多次被改編拍成電影及電視劇傑作:
[b]書劍恩仇錄[/b]
金庸第一部作品, 以乾隆推行滿漢一家大造文章。故事開始描述陳家乃浙江海寧之名門望族, 其中一子嗣甫出生便被抱入宮, 冒充龍裔爭奪帝位 (即後來之乾隆)。乾隆為掩飾本是漢人身份而迫害, 趕盡殺絕知情者。書中以反清復明為大任之十四位紅花會當家個個角色性格鮮明獨特, 位位義字當頭, 英雄本色。
當中以主角陳家洛描寫最深, 領導紅花會與胞兄乾隆對抗, 鬥智鬥力。其他枝葉角色都十分豐富, 人物甚多, 都有詳細描述。金庸居然對眾多複雜人物描寫個個性格鮮明深入, 有血有肉, 全無混淆, 有條不紊。當中有清朝大將左宗棠亦在此小說中亮相。小說中, 對男女之情亦有深入描寫, 如陳家洛與香香公主及翠羽黃衫霍青桐三角戀; 奔雷手文泰來與鴛鴦刀駱冰情深義重夫婦之情; 金笛秀才余魚同單戀/苦戀有夫之婦駱冰之悽苦, 發乎情止乎禮, 常自責對無結果感情不能自拔, 惟絕不越禮之高尚情操, 後終與李沅芷成就姻緣, 擺脫無結果之感情羈絆, 刻畫細膩, 絲絲入扣。
[b]射鵰英雄傳[/b]
射鵰以宋朝做背景, 靖康之恥掀開序幕。郭靖, 楊康 (以紀靖康之恥為名), 黃蓉作主軸, 帶動故事發展。東邪西毒, 南帝北丐, 全真七子, 江南七怪等等英雄豪傑為輔, 如何保家衞國, 對抗金國。亦有江湖爭霸, 英雄輩出, 掀起江湖爭端。
[b]神鵰俠侶[/b]
神鵰乃射鵰之延續篇, 郭靖與黃蓉已成配角。由楊過 (楊康之子), 小龍女帶動故事發展。當中恩怨情仇, 男女之愛, 描寫深入。其中副線描寫小龍女師姐李莫愁如何成魔。一位武功高強麗人, 如何成為殺人不貶眼魔頭之心路歷程, 描寫細緻。小說人物甚多, 位位性格鮮明, 描述甚詳。
射鵰及神鵰被中港台改編成電影及電視劇不知多少次, 可見其故事吸引之處。
[b]倚天屠龍記[/b]
故事以元末歷史為背景。蒙古汝陽王利用兩把神兵利器 - 倚天劍, 屠龍刀分化武林人士, 江湖英雄豪傑, 綠林草莽各自為爭奪神兵利器以統領武林。汝陽王用陰謀詭計令漢人各自為個人, 門派, 幫會利益, 不會團結抗暴以恢復漢族江山。
故事開始以武當掌門張三豐派遣弟子武當七俠聯絡武林人士, 江湖豪傑組織抗暴。從中描寫五俠張翠山與明教殷素素男女之情, 夫婦之愛, 張翠山與三俠俞岱岩同門之誼, 情如兄弟情義, 刻畫細緻感人。張, 殷夫婦在武當山被七大派迫死, 其子張無忌登場。
張無忌後得奇遇, 練成絕世武功, 統領明教對抗元朝 (朱元璋, 常遇春被編成其下屬)。蒙古郡主趙敏, 峨眉周芷若兩女爭一男情節為小說加添男女之情枝葉。另一感人情節是金毛獅王謝遜被其師成昆所害, 家散人亡, 自此人變瘋狂, 喜怒無常, 殺人不眨眼魔頭。成魔心路歷程, 刻畫令人動容, 謝遜其實是悲劇之受害人。
如歌謠般之口號為讀者所熟悉:
武林至尊, 寶刀屠龍,
號令天下, 莫敢不從,
倚天不出, 誰與爭鋒
[b]笑傲江湖[/b]
故事以江湖爭霸, 正邪不兩立故事為大綱。開端描述兩個位處於正邪對立衡山派劉正風與日月神教 (被稱魔教) 長老曲洋相交相知,以樂會友, 乃琴簫相和知己, 兩位惺惺相惜生死之交創作一曲 "笑傲江湖"。兩人不惜為友兩脅揷刀, 為友捨命, 友情令人動容。在劉正風金盆洗手, 退出江湖之時, 因名門正派與日月神教鬥爭而雙雙被迫死。現今社會此等人物之友情, 已因事事以利益為先之功利社會, 甚為少見。繼後由主角華山派大弟子令狐沖登場, 帶動故事情節發展。其他主要人物陸續亮相, 如岳不羣岳靈姍父女, 任我行任盈盈父女, 五嶽劍派等等人物眾多不能盡錄。
金庸在此書描述人物性格, 人性之複雜多變, 令人歎為觀止。故事環繞著武學秘笈葵花寶典及辟邪劍譜, 武林人士為爭劍譜稱霸江湖而勾心鬥角, 出盡陰謀詭計, 盡顯人性卑劣。其中人物華山派掌門岳不羣, , 外號君子劍, 實則偽君子, 金庸對此角色着墨甚多。此種人物出現於不同年代/時代, 社會上甚多此類人物, 令人防不勝防, 陰險, 狡詐處, 令人寒心。
sinnet00 2023-3-8 20:55
懷舊集 文化篇
縱論兩大武俠小說大師金庸 梁羽生
金庸
金庸原名查良鏞,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首,香港最著名的武俠小說家。自五十年代起,以筆名「金庸」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其中作品《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屢次改編為電影及電視劇等影視作品,歷年來金庸著作對華人影視文化可謂貢獻重大。亦奠定金庸成為華人知名作家的基礎,贏得「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小說」讚譽。
金庸小說一共有15部,金庸將他的小說的首個字拼成了一副對聯:
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
(越女劍不在此對聯中,原因不明。是否「越」字難以嵌入?十四本小說名恰恰好併成七言對聯,因而捨棄越女劍?)
讀者對金庸耳熟能詳,不再贅述。
梁羽生
香港著名武俠小說家,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著有武俠小說35部,其中作品《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雲海玉弓緣》屢次被搬上銀幕及螢幕。
1954年1月17日,香港白鶴派掌門人陳克夫與太極派掌門人吳公儀,因互說己派武功最好,遂在澳門擂台比武 (因香港嚴禁私鬥)。這新聞在當時相當轟動,《新晚報》總編輯羅孚遂要求梁羽生於翌日開始寫武俠小說於《新晚報》連載。梁羽生從未寫過小說,但愛看武俠小說,遂以吳陳的打擂台故事及太極門派為骨架,寫出處女作《龍虎鬥京華》,成為首部「新派武俠小說」。
一說報社另一版面編輯是年輕尚未寫小說的一位日後成為名小說家金庸,兩人皆被總編輯要求,版面上寫連載武俠小說形如比賽,是兩位大師寫小說之起始。
自始二人筆耕不輟,鍾情翰墨,兩位武俠小說名家各有擁躉 (現代語 fans 粉絲) ,一時瑜亮。二人同於1924年出生,同於五十年代中進入文壇之武俠小說界絕代雙驕。
梁羽生2009年1月病逝於澳洲悉尼,金庸 (自稱「同年弟、自愧不如者」) 的輓聯:
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輩
亦狂亦俠亦文好朋友
可見兩位大師是深交好友。
梁羽生曾經這樣評價自己的武俠創作地位:「開風氣也,梁羽生,發揚光大者,金庸。」
筆者愚見
如以知名度,讀者人數 (並無確實統計數據),受歡迎程度,熱烈討論水平,當然是金庸佔優。筆者認為兩位大師作品,無論是文筆; 寫作技巧; 創作能力; 同樣優秀,難分軒輊,難以比較。不過金庸作品筆下人物眾多,各有不同性格,且對人物心理描述深入,複雜,則梁羽生不及金庸矣!
sinnet00 2023-3-10 13:50
懷舊集 文化篇
四大才子之倪匡
金庸、倪匡、黃霑、蔡瀾並稱香港四大才子。
倪匡 - 小說家、作家、奇人。擁有非常人腦袋, 智慧, 其科幻小說獨步文壇。相信是金庸之外, 最廣受讀者歡迎作家。被譽為地球上寫漢字最多中國人。
倪匡先後使用過的筆名,最多為人所知為「衛斯理」,其他包括沙翁、岳川、魏力、衣其、洪新、危龍。他的著作是多代香港人的讀物,當中科幻小說《衛斯理系列》、《原振俠系列》膾炙人口,此外也有武俠小說、偵探小說與少量情色小說等。
倪匡之科幻小說, 離奇古怪, 好像很科學但並無科學根據, 天馬行空, 簡直不是人類腦袋所能想像而編寫出來。尤以其中一本小說 - 頭髮, 描寫上帝, 耶穌, 佛袓, 穆罕默德等等諸天神佛, 皆是外星人, 故事之離奇, 令人拍案叫絕。另外一部小説 (忘記書名) 描寫可將人體份子化後, 傳送遙遠地方, 操作/運作如fax。該小說大約著於五十年前, 當時fax科技仍未成熟, 普及。荷李活曾有一部西片 The Fly 與此橋段雷同, 但已是該小說面世後二十多年。尚有多部佳作, 其頭腦之先進, 前衛, 天馬行空之豐富幻想力令人驚奇, 真奇人也! 倪匡博覽群書, 亦是書痴一名。
智慧老人倪匡語錄:
倪匡在接受訪問時, 表現智慧過人, 超然洒脫, 洞察世事, 看透人生。因豐富人生經驗, 經歷而有感而發。
金句大意如下:
記者: 倪生, 因何你總是笑嘻嘻? 難道你沒有不開心時刻?
倪老: 我諗唔到有乜嘢唔開心, 即使有, 你唔開心, 會解決事情嗎?
記者: 你如此看得開, 是否因為懂得放下?
倪老: 當然, 懂得放下, 人會開心好多。何況我本來就一無所有, 何須放下 (筆者認為層次更高)。我有兩次一無所有:
[olist][*]出生時候, 任何人都係;[*]初初偷渡來港時。[/olist]
記者: 如有人以語言攻擊, 污衊或詆毀你, 你會唔開心嗎?
倪老: 如講嘅係事實, 我係咁衰, 無話可説, 冇得唔開心。如果講嘅唔係事實, 點解會因為人講是非, 造謠而令自已唔開心呢?
至於因何捨棄誓言, 重臨香江? 倪匡形容為英雄氣短, 兒女情長。
後記
倪老 (倪匡) 從不諱言撰寫《衛斯理系列》、《原振俠系列》等科幻小說靈感,描述/描繪外星人原型皆來自一本奇書/神怪小說《山海經》。
《山海經》
先秦時期的古籍,作者不詳,是一部載有怪奇悠謬之說、薈萃珍奇博物的神話地理志。在古代的四部分類法中,或視為山川地誌(史部地理類),或視為博物之書(子部小說類)。隨着西方現代知識體系的傳入,對《山海經》的認識也突破了過往的框架。文學家魯迅視之為古代的「巫書」,因其中記載上古巫師祭神厭鬼的方術儀典;神話學學者將其當作遠古的神話,寄託了華夏先民奇幻瑰麗的想像。一般認為該書涉及了古代神話、地理、動物、植物、礦物、巫術、宗教、歷史、醫藥、民俗及民族各個方面的內容。
《山海經》記載許多民間傳說的妖怪,詭異的怪獸以及光怪陸離的傳說,長期被認為是一部志怪之書,有人認定本書所記之事,荒誕不經不可輕信,但也有人肯定其價值,用以考證奇物異俗,山川形勢。當代有些學者認為《山海經》不單是神話,而且是遠古地理的探勘紀錄,其中包括一些遠古氏族譜系,祭祀神名,是一本具有歷史價值的著作。
sinnet00 2023-3-10 13:52
[quote]原帖由 [i]sinnet00[/i] 於 2023-3-10 13:50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633506&ptid=30609772][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懷舊集 文化篇
四大才子之倪匡
金庸、倪匡、黃霑、蔡瀾並稱香港四大才子。
倪匡 - 小說家、作家、奇人。擁有非常人腦袋, 智慧, 其科幻小說獨步文壇。相信是金庸之外, 最廣受讀者歡迎作家。被譽為地球上寫漢字最多中國人。
倪匡先後使用過的筆名,最多為人所知為「衛斯理」,其他包括沙翁、岳川、魏力、衣其、洪新、危龍。他的著作是多代香港人的讀物,當中科幻小說《衛斯理系列》、《原振俠系列》膾炙 ... [/quote]
倪匡(衛斯理)科幻作品集
[olist][*]鑽石花[*]地底奇人[*]衛斯理與白素[*]妖火[*]真菌之毀滅[*]藍血人[*]回歸悲劇[*]蜂雲[*]奇門[*]透明光[*]真空密室之謎[*]沉船[*]地心洪爐[*]地圖[*]叢林之神[*]風水[*]不死藥[*]規律[*]多了一個[*]支離人[*]貝殼[*]消失[*]仙境[*]奇玉[*]訪客[*]虛像[*]蠱惑[*]再來一次[*]狐變[*]聚寶盆[*]老貓[*]天外金球[*]屍變[*]湖水[*]筆友[*]合成[*]大廈[*]古聲[*]盡頭[*]換頭記[*]原子空間[*]紅月亮[*]鬼子[*]環[*]新年[*]創造[*]魔磁[*]影子[*]雨花台石[*]頭髮[*]眼睛[*]木炭[*]連鎖[*]願望猴神[*]迷藏[*]天書[*]玩具[*]尋夢[*]後備[*]第二種人[*]盜墓[*]搜靈[*]茫點[*]神仙[*]追龍[*]洞天[*]活俑[*]犀照[*]命運[*]異寶[*]極刑[*]電王[*]生死鎖[*]黃金故事[*]遊戲[*]廢墟[*]密碼[*]血統[*]謎蹤[*]瘟神[*]招魂[*]背叛[*]鬼混[*]報應[*]錯手[*]真相[*]毒誓[*]拼命[*]怪物[*]探險[*]繼續探險[*]圈套[*]烈火女[*]大秘密[*]轉世暗號[*]暗號之二[*]在數難逃[*]從陰間來[*]到陰間去[*]陰差陽錯[*]禍根[*]陰魂不散[*]許願[*]還陽[*]運氣[*]開心[*]將來[*]改變[*]闖禍[*]解脫[*]遺傳[*]爆炸[*]水晶宮[*]前世[*]新武器[*]病毒[*]算帳[*]原形[*]活路[*]雙程[*]洪荒[*]買命[*]賣命[*]考驗[*]傳說[*]豪賭[*]真實幻景[*]成精變人[*]未來身份[*]移魂怪物[*]人面組合[*]本性難移[*]天打雷劈[*]另類複製[*]解開密碼[*]異種人生[*]偷天換日[*]閉關開關[*]行動救星[*]乾坤挪移[*]財神寶庫[*]一半一半[*]身外化身[*]非常遭遇[*]一個地方[*]須彌芥子[*]死去活來[*]只限老友[/olist]
註:倪老曾在一個訪談中透露最喜歡是「一個地方」。
資料摘自虛閣網 科幻小說
倪匡(衛斯理)科幻作品集
[url=https://www-xuges-com.translate.goog/kh/nk/index.htm?_x_tr_sl=zh-CN&_x_tr_tl=zh-TW&_x_tr_hl=zh-TW&_x_tr_pto=sc]https://www-xuges-com.translate.goog/kh/nk/index.htm?_x_tr_sl=zh-CN&_x_tr_tl=zh-TW&_x_tr_hl=zh-TW&_x_tr_pto=sc[/url]
[[i] 本帖最後由 sinnet00 於 2023-3-10 13:55 編輯 [/i]]
sinnet00 2023-3-12 21:58
懷舊集 文化篇
四大才子之黃霑
黃霑 - 人稱霑叔, 又名不文霑 (以散文集 "不文集" 飲譽文壇, 故被冠以此名)。霑叔原名黃湛森,筆名劉杰、陸郎、不文霑、詹嘯、久流、鐵樹等。香港資深填詞人和作曲家,投身樂壇數十載,筆下作品逾千首,於中港台三地獲獎甚豐;同時身兼廣告人、作家、藝人等多種身份,被視為香港跨媒體的代表人物。
霑叔天才橫溢, 才華出眾。本港很多經典流行曲歌詞皆出自其手筆, 作品之多及優秀, 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所填之曲詞/歌詞有典雅, 亦有通俗而不粗俗, 堪稱雅俗共賞。聞説平日粗口橫飛, 但出鏡及公眾演講, 從未失言講粗口。
問世間情為何物? 連才華出眾, 智慧過人之才子亦難勘破, 參透, 因迷戀林燕妮而拋棄髮妻。多次在電視上或公開場合透露, 一生人最負前妻華娃, 深感罪疚。莫非男人真是賀爾蒙指揮腦袋,才子不由自主越軌?黃霑是性情中人, 且風流不羈, 為人豪爽, 疏財仗義 (筆者見證霑叔豪爽, 疏財仗義行為)。
香港有不少作曲填詞皆能音樂人,但作品之多,作品之優秀,傑出, 相信只得霑叔一人。如說金庸是武俠小說泰山; 黃霑可說是粵語流行曲 (廣東歌) 作曲填詞北斗; 倪匡號稱地球上寫漢字最多的人,三位在其領域中各領風騷,堪稱本港文壇三傑。
黃霑的博士論文, 闡釋/縱論/詳盡論述 ”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 甚具文學價值。
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
第一章: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1997)
[url=https://davidzgt.wordpress.com/2011/11/10/]https://davidzgt.wordpress.com/2011/11/10/[/url]
sinnet00 2023-3-12 22:01
[quote]原帖由 [i]sinnet00[/i] 於 2023-3-12 21:58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698929&ptid=30609772][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懷舊集 文化篇
四大才子之黃霑
黃霑 - 人稱霑叔, 又名不文霑 (以散文集 "不文集" 飲譽文壇, 故被冠以此名)。霑叔原名黃湛森,筆名劉杰、陸郎、不文霑、詹嘯、久流、鐵樹等。香港資深填詞人和作曲家,投身樂壇數十載,筆下作品逾千首,於中港台三地獲獎甚豐;同時身兼廣告人、作家、藝人等多種身份,被視為香港跨媒體的代表人物。
霑叔天才橫溢, 才華出眾。本港很多經典流行曲歌詞皆出自其手 ... [/quote]
筆者見證霑叔豪爽, 疏財仗義行為
票控紅牌車司機巧遇黃霑先生
1972年駐守九龍交通部。某日當值早更在尖沙咀步行巡邏中, 見到一輛紅牌車在管制區內停車落客, 見到落車者為黃霑, 華娃夫婦。筆者趨前將紅牌車截停, 指出違例事項及索閱駕駛執照, 正在抄牌之際, 黃霑本已離開, 緩行幾步折返, 並不是代司機向筆者求情, 只向筆者垂詢罰款數目。筆者回答視乎法官判案, 一般為200-300元。霑叔二話不説, 掏出兩或三張紅底交予司機, 司機連聲稱謝及躹躬目送離開。司機大讚黃霑除付車資外, 已加豐厚小費, 現更加代繳罰款, 令司機十分感激。
註:紅牌車營運形式大致與的士相同, 但只可電召而不能在街上接客, 與現今Uber 營運模式幾乎一樣。
後記
1972年政府大幅調整公務員薪酬, 警員起薪點由$460元加至$700元, 當時黃霑先生所代繳罰款$300不是少數目。霑叔雖已具知名度, 身家並不太豐厚, 本可一走了之, 並無責任代交罰款。由此可見霑叔疏財仗義, 雖已過了五十年, 仍留有深刻印象。
sinnet00 2023-3-15 13:08
懷舊集 文化篇
四大才子之蔡瀾
蔡瀾 - 電影監製, 製片, 作家, 著名食家, 飲食節目主持人。蔡瀾才高八斗, 文筆流暢, 見多識廣, 常自謙是一個幸運之人, 將自己興趣變成職業, 一生衣食無憂, 盡享名利掌聲。其實與其他成功人士一樣, 努力, 勤力是成功必要元素。蔡瀾大半生嘗盡美食, 對被譽為美食家, 回應金句: "我並不是懂美食, 我只是懂比較"。足跡遍天下, 常謂有知己, 良朋, 無憾!
蔡瀾人生經驗 / 經歷豐富, 作品涵蓋面廣泛, 有暢論人情世故; 描寫人類感情散文; 包括父母兄弟親情, 令人十分感動; 男女之情描述真摯動人; 朋情描寫感人至深。文筆描述細膩動人, 情切殷殷, 扣人心弦, 最為筆者所喜愛閱讀。「樂」、「趣」連載刋, 趣味盎然, 葷笑話令人莞爾, 會心微笑。至於旅遊經歷, 介紹美酒美食等等, 筆者則興趣不太大。
曾閱讀過蔡瀾在專欄中讚賞 John Wick 殺神好睇, 特別大讚片中槍械, 可說出型號, 性能。反映蔡瀾對槍械認識甚深, 知之甚詳 (資料可在網上搜集到)。蔡瀾多方面興趣, 知識達到專家級別, 尤其文化, 藝術, 可並列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最令人佩服 - 可以將知識, 興趣化成賺錢工具。
金句: "我活過"
歇後語/潛台詞 - 人生無憾! 何等瀟灑!
蔡瀾被譽為人瀟灑, 灑脫, 笑看人生。
名言金句:
"我花錢本事比賺錢本領高"
由此可見, 蔡瀾眷戀追名逐利花花世界, 仍是俗世中人, 未到倪老(倪匡)超然灑脫境界。
sinnet00 2023-3-17 12:58
懷舊集 文化篇
粵劇藝術家 一代才子 唐滌生
序言
藝術本無優劣或高低檔次之分, 只有喜好之別。偏偏有人褒 opera 而貶粵劇。認為 opera 是知識分子才懂欣賞, 粵劇只適合基層、學歷不高人士、學識貧乏婦女。筆者聞之, 不以為然 (如說嗤之以鼻, 亦無不可)。以此評價 opera 與粵劇, 大多是自詡為高等華人, 對粵劇全不認識或不屑一顧。
唐滌生 - 一代才子, 香港粵劇界巨擘, 對粵劇界貢獻甚鉅, 乃仙鳳鳴劇團靈魂人物。唐滌生中文根基深厚, 詩詞歌賦, 無一不精。對元劇劇目/劇本十分熟悉,尤以元劇四大家 (元代曲家,自明以來,稱關、馬、鄭、白):
關漢卿《竇娥冤》
馬致遠《漢宮秋》
鄭光祖《倩女離魂》
白樸《梧桐雨》
唐滌生所編撰曲詞古雅如詩詞, 可作中文教材, 作品流傳後世。劇目配以任白唱功, 真是繞樑三日, 百聽不厭。五十年代唐滌生與任白鐵三角組成仙鳯鳴劇團, 簡直完美組合, 為人津津樂道。惜英年早逝, 1959年在觀賞再世紅梅記首演時, 不幸腦溢血猝死, 終年42歲, 粵劇界極大損失。任白痛失知已,仙鳳鳴鑼鼓不再響。隨著任白退出舞台後 (任姐亦於1989年退出人生舞台), 天籟之音, 已成絕響。只能在唱片, 視頻中回味, 緬懷。
帝女花 - 其中一齣家傳戶曉任白戲寳, 唐滌生最為人所知不朽名劇。惟筆者較喜愛紫釵記 (尤其插曲劍合釵圓), 感覺似詩詞, 辭藻秀麗, 如泣如訴, 悽美動人, 感動人心! 唐滌生所編劇目流傳於世, 歷久不衰。雖不是前無古人, 至今後無來者。經典作品被業界推崇, 戲迷喜愛, 如帝女花、紫釵記、蝶影紅梨記、牡丹亭驚夢、再世紅梅記等等粵劇戲寶, 仍在舞台不斷上演中。
一代才子唐滌生
精通音律與琴笙
任白歌聲仙鳳鳴
文士已刻墓誌銘
[[i] 本帖最後由 sinnet00 於 2023-3-18 22:14 編輯 [/i]]
sinnet00 2023-3-18 22:15
懷舊集 文化篇
粵劇藝術家 南海十三郎
南海十三郎 (江譽鏐),赫赫有名粵劇大編劇家,編曲家,文采斐然,粵劇界翹楚。
江譽鏐乃清末翰林江孔殷太史第十三子。母親為江孔殷第六房妾杜秀蘭,於廣州黃沙叢桂西街分娩後去世。後江譽鏐由伯母周氏養育,兩歲曾跟江孔殷遷往香港堅道七十五號,不久回到位於廣州河南同德里的太史第居住。江譽鏐幼年於太史第內的「蘭齋私塾」讀書,師從名儒何天輔、陳桂生等習經史;十歲入讀南武小學,師從胡鳳昌等;此後江譽鏐先後入讀私立嶺南大學附屬中學、廣州私立中德中學、香港預科書院、香港華仁書院,再考入香港大學修讀醫科。
1924年,香港預科書院邀請「寰球樂劇團」義演,班主何浩泉延請江譽鏐編劇,江氏遂將莎士比亞的《皆大歡喜》改編成粵劇《寒夜簫聲》,亦為其所編撰的第一齣粵劇劇本。
1929年,江譽鏐加入「覺先聲劇團」第一屆戲班,並起藝名「南海十三郎」。同年自香港大學退學,打算轉校到北平協和醫學院,後因故留居上海,直至1932年回廣州。1930年,憑劇作《心聲淚影》名揚省港。
1938年,廣州淪陷,江氏跟隨家人逃難至香港,曾與某女子同居並生下一女,後來起名黃菊霜。翌年,江氏受趙如琳邀請到廣東,加入省立藝術院編撰《平戎帳下歌》等抗日粵劇。1940年,時任廣東省政府主席李漢魂聘請江氏擔任「戰時粵省參議」,江氏則自改名號為「南海江楓」。翌年,北上曲江,與關德興合作編劇。1945年8月,回廣州。不久,有朋友請江氏到香港辦報;半年後,又乘坐火車回廣州,途經蘿崗時,他突然遭人推倒並跌傷頭部及脊骨,後被送往河南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留醫。
1949年,江譽鏐回到南海縣鄉下居住;同年冬天,又赴香港中環,於皇后大道中鹿角酒店居住,後曾遷居到灣仔分域街、軒尼詩道附近。1953年、1959年,曾兩度被送往高街精神病院。1961年,曾被送往青山醫院,翌年三月出院。1964年,為《工商晚報》等撰寫專欄文章,後於2017年由香港作家朱少璋輯為《小蘭齋雜記》三冊。1970年江氏於大嶼山寶蓮禪寺任接待員。1976年,又曾被送往青山醫院。1984年5月6日,於瑪嘉烈醫院去世,享年74歲。
(資料摘自維基百科)
後記
筆者多年前, 曾看過一套舞台劇講述南海十三郎傳奇一生。由著名舞台劇演員謝君豪飾演此位傳奇人物, 十分精彩好睇。與另一名飾演其徒弟唐滌生 (周志輝飾演) 對手戲, 精彩絕倫。從此愛上觀賞舞台劇, 但只是選擇性觀賞。
南海十三郎[初遇唐滌生]舞台版片段
[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L6wtSPE77w[/url]
sinnet00 2023-3-20 22:41
[quote]原帖由 [i]sinnet00[/i] 於 2023-3-18 22:15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857356&ptid=30609772][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懷舊集 文化篇
粵劇藝術家 南海十三郎
南海十三郎 (江譽鏐),赫赫有名粵劇大編劇家,編曲家,文采斐然,粵劇界翹楚。
江譽鏐乃清末翰林江孔殷太史第十三子。母親為江孔殷第六房妾杜秀蘭,於廣州黃沙叢桂西街分娩後去世。後江譽鏐由伯母周氏養育,兩歲曾跟江孔殷遷往香港堅道七十五號,不久回到位於廣州河南同德里的太史第居住。江譽鏐幼年於太史第內的「蘭齋私塾」讀書,師從名儒何天輔、陳桂生等習經史;十歲 ... [/quote]
題外話 - 短評「毒舌大狀」黃子華與謝君豪
「毒舌大狀」賣座一枝獨秀,至今票房收入超過一億一千萬,成為港產電影史上最高賣座記錄。「毒舌大狀」的確是近年港產片難得佳作,值得購票捧場觀賞,但不至於被捧為不可不看最佳電影甚至吹捧成經典電影。無可置疑,這是一部成功商業電影,即使劇情有很多犯駁,瑕疵。筆者相信影片大賣/叫好叫座/廣受好評其中原因是:
[olist][*]基於人類鋤強扶弱心理;[*]追求法律公義精神;[*]電影公司宣傳得宜;[*]網民排山倒海地追捧,吹噓,以疑似影射彭楚盈案,翁靜晶申請翻案為影片助拳宣傳,增加/助長影片談論性、可觀性、優越性,成為香港電影史上最賣座電影。其他原因複雜,篇幅所限,按下不表。[/olist]
由於已有很多影評人及各大討論區亦有大量影評評論此部史上最賣座電影,筆者並非職業影評人,況且評論電影難免主觀及以個人喜好評論,有欠公充,故只集中簡評黃子華與謝君豪:
黃子華
影片大賣當然被粉絲稱為「子華神」黃子華居功至偉,惟只是以個人知名度 (人氣),但演出並無突破或驚喜,依然以一貫棟篤笑表演形式去演繹角色林涼水。筆者愚見/主觀意見/偏見黃子華只是一位成功棟篤笑表演家,論演技只屬二流演員水平,過去由其編導演影片全屬爛片,與鄭中基堪稱爛片孖寶,黃子華更成為票房毒藥。憑「飯氣攻心」一洗頹風,破除票房毒藥劣名。承接「飯氣攻心」勢頭/氣勢,令黃子華步上顛峰,成功登頂,高踞香港電影史上最高票房記錄冠軍,名留青史。希望黃子華珍惜得來不易成功,珍惜羽毛,慎選劇本接拍電影,不要令其影迷,粉絲失望。
謝君豪
本片配角之一舞台劇資深演員謝君豪,在此部片佔戲不多,惟光芒四射,風頭幾蓋過飾演林涼水主角黃子華。謝君豪出色演技,無論在什麼舞台,表演平台,都像漆黑中的螢火蟲一樣,那樣的鮮明,那樣的出眾。筆者愚見謝君豪此片中已收起舞台劇式誇張演繹方式,並無故意搶戲,表現猶如黑夜中螢火蟲般自然綻放光芒。在此部片中,只有謝君豪才配稱一流演員。
謝君豪為《毒舌大狀》票房報捷找數時,
選唱南海十三郎[初遇唐滌生]舞台版片段
[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FVxq40GwZQ[/url]
sinnet00 2023-3-21 13:17
懷舊集 文化篇
粵劇藝術家 尊師重道 傳承 阮兆輝
阮兆輝 - 一個在粵劇界響噹噹名字, 正是熱誠維護、執行此份中國人傳統價值觀、美德、以尊師重道、傳承精神去推動粵劇發展之名伶。輝哥雖有神童輝美譽, 惟謙稱並無天份/天賦, 只是機緣巧合, 因緣際會自小進入戲行及電影界。自謙並非天才, 先天不足, 嗓子亦不佳, 只是後天勤修苦學, 略有少成。輝哥對粵劇界貢獻良多, 有目共睹。對後輩提攜, 扶掖, 指導不遺餘力。為粵劇界爭取權益盡心盡力, 但表現不貪功, 並無獨攬功績。
筆者高度評價輝哥對粵劇歷史典故, 認識之深, 稱之為粵劇活字典, 百科全書, 並非過譽。對粵劇之投入、忠誠、貢獻不容置疑。輝哥在粵劇界修為、地位、絕對有能力, 號召力成為八和主席領導八和。惟輝哥退位讓賢, 甘作阿姐 (汪明荃) 副手多年, 其實阿姐只是一位半途出家, 十分努力藝人, 與紅褲子出身輝哥資格、資歷、藝術成就相距甚遠。只因輝哥明白阿姐江湖地位可一呼百應, 為粵劇界爭取最佳權益之理想人選 (只是閱讀大量資料及訪問/訪談片段後作出分析,而非有內幕消息)。由此可見, 輝哥之崇高品格, 致力推動粵劇發展, 盡心盡力, 勞苦功高。
與輝哥阮兆輝並不認識, 從未近距離接觸過。認識是從閱讀資料、多個訪問/訪談節目、YouTube片段中, 對輝哥有一定程度了解。對此單向式神交已久朋友, 藝術家, 專業精神, 敬業樂業態度, 欽敬不已!
認識喜愛粵劇朋友中, 皆認為輝哥是勤奮名伶, 但其唱功, 功架未達到一代宗師, 粵劇泰斗水平 (筆者亦認同)。輝哥雖拜宗師級紅伶麥炳榮先生為師, 由於師傅工作繁忙, 甚少親身執手相教。並非如雛鳳或七小福般由師傅耳提面命, 嚴格/嚴厲執教。只吩咐輝仔一定要站在虎度門觀察師傅演出, 留心留意學習, 在當晚觀看師傅演出後, 翌日要向師傅作閱讀工作般報告, 由師傅加以矯正, 教導頗嚴格, 嚴厲。輝哥亦不時乘師傅早餐後閱報時, 趁機多方請教。當時之師徒制, 師徒情同父子, 徒弟與師傅同住, 服侍師傅, 執弟子之禮。對於師傅麥炳榮先生教導方法/方式, 從無怨懟, 輝哥同意教導並不一定要執手相教, 可用另外方法, 最要緊是徒弟學習態度。由此可見, 輝哥雖自謙無天賦, 惟聰明智慧, 悟性甚高。筆者認為輝哥達到現今唱做專業水準, 殊不簡單, 難能可貴!
在訪談中提及青少年時, 跟隨師傅麥炳榮與紅伶茶敘, 輝哥甘當侍從, 跑腿, 尊師重道表現深得紅伶們歡心。輝哥講述數段南海十三郎鮮為人知往事:
不知何故南海十三郎早年已散盡家財, 且精神出現問題。晚年生活潦倒, 露宿街頭, 境況淒涼。當時南海十三郎半瘋半癲, 在茶樓見到麥炳榮時會趨前問: "阿牛 (麥炳榮暱稱牛榮), 請我飲盅茶, 一籠义燒包, 得唔得?" 每次都如是, 每次都如願。南海十三郎性格高傲, 拒絕圈中人接濟。只有見到麥炳榮, 熟不拘禮, 才會提出要求。每次都是一盅茶一籠包, 不會多取。
陳錦棠夫人一嫂 (陳錦棠被專稱一哥, 故其太太被稱一嫂) 吩咐茶樓掌櫃, 招呼南海十三郎, 任佢食, 任佢拎, 稍後一嫂自會找數。一嫂在圈中有名豪爽, 惟南海十三郎並無黐飮黐食, 拒絕好意。
輝哥透露人人尊稱渣哥大老倌薛覺先, 遣人送錢予南海十三郎。十三郎收錢後, 全數兌換五元紙幣, 轉送露宿街頭乞兒。薛覺先接十三郎回薛府居住, 預算長期照顧良朋。怎料十三郎只住了一晚, 翌日重返街頭露宿, 不肯重返薛府。南海十三郎雖是瘋瘋癲癲, 時好時愈, 惟不肯受人恩惠, 傲骨性格, 並無改變。
阮兆輝在立法會為粵劇界爭取資源, 並義正詞嚴為粵劇定位, 正名。
阮兆輝:戲曲就是戲曲、戲曲不是 Chinese Opera
[url]https://youtu.be/Pksu2jQBtbI[/url]
sinnet00 2023-3-24 19:24
懷舊集 文化篇
粵劇藝術家
「轉載」
「粵劇皇后」紅線女與兩任丈夫譜寫傳奇情緣
每日頭條 2018-07-12 由 上官婉婉 發表于娛樂
作為粵劇一代宗師,創立了「紅派」表演藝術的紅線女,與豫劇的常香玉、黃梅戲的嚴鳳英、越劇的袁雪芬並列,被公認為國寶級的地方戲曲四大名旦,並為粵劇成功「申遺」做出了巨大貢獻。風華絕代的她還是紅極一時的電影明星,生平主演過70多部影片。在兩段傳奇婚姻的陪伴下,這位粵劇皇后走過了怎樣坎坷而耀眼的一生?
救場成名,20歲嫁給「西關大少爺」
紅線女原名鄺健廉,1924年出生於廣州。儘管父親是位成功的藥材商,但其家庭與粵劇有著很深的淵源——堂伯父曾是粵劇行會「八和會館」的會首,外祖父是著名粵劇武生,舅舅和舅母也都是粵劇名伶。從六七歲開始,她便常隨母親去看戲。
1938年,鄺家的生意因日本侵略而破產,小康家庭轉眼間變得一貧如洗。鄺健廉的哥哥姐姐都被送去讀書,甚至留洋,但輪到她讀書時,家裏連吃飯都成問題,小健廉不得不中途放棄學業。母親要送她去學戲,鄺健廉去香港拜舅母為師學唱戲。很快,她得到了第一個藝名「小燕紅」及第一個舞台角色——大戲《六國大封相》中一個騎馬的小婦人。從此,這個尚有些懵懂的女孩便這樣和粵劇藝術結下了一生的緣分。1940年,一位粵劇界前輩因喜歡小燕紅的聰明好學,在指點完她的發聲技巧後,給她講了一個《紅線盜盒》的故事,他認為「小燕紅」很有些紅線女的俠肝義膽,於是建議她改藝名為「紅線女」。此後,鄺健廉便正式改用紅線女這個藝名。
1941年底,日本侵略者攻佔香港後,強迫演藝界開工演出,以粉飾太平。廣東順德籍粵劇大師馬師曾誓死不從,帶著眾徒弟從香港逃往澳門,再輾轉投奔大後方,組織了「天平抗戰粵劇團」,在兩廣地區「以演代戰」。
離開香港後,紅線女經人介紹參加了馬師曾的劇團。直到進團的第二天,她才首次見到馬師曾。「我和劇組的人正在排練,不久聽到三樓有人下樓的步履聲。抬頭望去,看到一位40歲開外,方面大口,神采飛揚,十足廣州『西關大少爺』模樣的人。他才下到二樓,就沖我們喊:『各位辛苦!』聲音堅實有力。」這是紅線女在紀念馬師曾一百周年誕辰的文章中,回憶她與馬師曾初次見面時的情形。她對他的第一印象是,像讀書人的樣子,但又不修邊幅,穿雙拖鞋就下樓見客了。
此後,唱功不俗的紅線女,成了天平劇團的第三花旦,隨馬師曾和演員們沿著廣東遂溪、陸川、鬱林等小縣城,一路走一路演。1943年初,在肇慶演出馬師曾的《刁蠻公主憨駙馬》時,本要演公主的花旦藍茵突然肚子痛不能出場。可鑼鼓已敲響,馬師曾就讓紅線女頂替藍茵上台。她心懷忐忑,一邊上妝一邊緊張地翻曲本,硬著頭皮去救場。不料,因紅線女的演唱韻味悠長,吐字清晰,唱腔婉轉纏綿,觀眾竟十分喜歡,她也由此升為第一花旦。那一年,她19歲。
馬師曾因教戲經常接觸到紅線女,並漸漸對這個美麗善良的女孩產生了情愫,而紅線女對亦師亦兄的馬師曾也頗有愛意。「我最欣賞的是他兩點——一是愛國之心,二是他對粵劇的堅持。」多年後,紅線女對為她寫書的作家說。
1944年,紅線女與馬師曾結婚,夫唱婦和,聯袂獻藝。1945年抗戰勝利後,夫婦二人移居香港。
離婚返鄉,與戰地記者華山相愛
1950年,紅線女與丈夫在香港組建紅星粵劇團。此時,夫婦倆已經生育了兩子一女。然而,就在兩人攀上事業高峰時,「老夫少妻的生活,不盡如人意之處難與外人道也。」紅線女的小兒子馬鼎盛先生在其自述的《朦朧的年代》一書中,曾這樣描寫母親的感情生活:「母親的第一段婚姻並非自願,因為兩人的年紀與性格相距很遠,幸好事業上是最佳拍檔……」
由於夫妻感情產生了裂痕,1955年,紅線女與馬師曾離婚。隨後,兩人受周恩來總理的邀請,放棄了在香港如日中天的演藝事業和優越生活,懷著赤子之心,攜兒帶女回到廣州定居。他們雖然離異了,卻仍然保持著亦師亦友的關係。
1963年馬師曾因病去世,紅線女獨自將3個孩子撫養長大,並開始尋找真正的愛情。但10年浩劫的來臨,使她經受了掛黑牌、剃光頭、掃大街的厄運,後又被押送到粵北的三德農場改造,步入了人生中最為黯淡的一段時光。所幸的是,災難過後,紅線女終於找到了理想的愛人——相同經歷的戰地記者華山。
紅線女有較高的文學修養,能吟詩作詞,能編劇本,還能寫優美的散文。因此,她早就關注華山,欽佩華山,並在上世紀50年代初就和他成了朋友。華山復出後,赴京演出的紅線女會和他一起吃飯聊天,兩個同病相憐的離異男女經常在一起談文學、苦難經歷、各自的兒女……似乎總有說不完的話,感情也逐漸升溫,直至發展到談婚論嫁。
紅線女和華山婚後的生活幸福和諧,他就像婚前許諾的那樣,尊重妻子,愛護妻子。多少個美麗的黃昏,兩人在院子裏散步,依偎著坐在花徑旁研討紅線女早年的代表作《昭君出塞》,策劃如何創新王昭君形象。
不老傳奇,生命的最後一刻給了粵劇
1984年10月,華山的肝病突然惡化,被送往醫院搶救。華山是個堅強的人,他不怕死,然而他不想死,因為他還有許多東西要寫。而此次患病,肝大出血,又得了胸椎嚴重損傷、下肢癱瘓等病,使他胸膈膜以下完全失去知覺。
此後近一年裏,華山只有頭腦是清醒的,兩隻手還有正常感覺。就是病重至此,他仍堅持著寫作。作為妻子,紅線女就成了他的眼睛。常常是華山寫好了稿子,紅線女就立刻拿過稿子讀給他聽。
在最後的日子裏,華山常常擔心有人要搶走他的筆。他總是把筆緊緊地握在手裏,甚至睡著了也不鬆手。紅線女看了既感動又憐惜,便替丈夫縫了一個布筆袋,把筆裝上,掛在他的脖子上。華山病逝後,紅線女說:「他的筆,我本來想留下作個紀念。可是,它是他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就只好讓它與他同去了。」
1986年4月20日,《光明日報》發表了紅線女為悼念華山逝世一周年寫的散文《插柳岳西》。這是她從丈夫墓地返回時,在太原停留的兩個夜晚泣淚寫成的,文章盡情抒發了她對巍巍太行和華山的無限深情。紅線女那纖弱的身軀,蘊藏著多麼堅強的意志和毅力。華山有知,當會含笑九泉!
此後,紅線女變得越來越忙碌,她要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自己鍾愛的粵劇事業中去。 還好,這一生,她還有粵劇相伴。直2013年12月8日,一代粵劇表演大師紅線女,因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她給粵劇留下了「南國紅豆」的千古佳譽,也給自己留下了一個風華絕代的人生傳奇!
sinnet00 2023-3-24 19:25
[quote]原帖由 [i]sinnet00[/i] 於 2023-3-24 19:24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7009232&ptid=30609772][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懷舊集 文化篇
粵劇藝術家
「轉載」
「粵劇皇后」紅線女與兩任丈夫譜寫傳奇情緣
每日頭條 2018-07-12 由 上官婉婉 發表于娛樂
作為粵劇一代宗師,創立了「紅派」表演藝術的紅線女,與豫劇的常香玉、黃梅戲的嚴鳳英、越劇的袁雪芬並列,被公認為國寶級的地方戲曲四大名旦,並為粵劇成功「申遺」做出了巨大貢獻。風華絕代的她還是紅極一時的電影明星,生平主演過70多部影片。在兩段傳奇婚姻 ... [/quote]
粵劇藝術家紅線女 羅家寶
馬鼎盛 - 家傳戶曉一代粵劇藝術家紅線女之子。
筆者曾在網上觀賞過馬鼎盛分析世界大勢, 軍事等等視頻; 收聽過在港台深夜播出時事節目「講東講西」。馬鼎盛對中國歷史、近代史、共產黨統治、中央政策等如數家珍, 堪稱專家, 深感佩服! 此外,馬鼎盛亦是作家。曾在書展中介紹其中一本著作闡述母親紅線女文革時被迫害苦況/慘況, 深有感觸哽咽至不能暢順繼續發言。馬鼎盛在訪談時述說女姐在文革時悲慘遭遇, 黯然神傷! 憤憤不平說道母親因響應袓國召喚, 放棄在港如日中天事業, 歸國建設新中國, 何解會得到如斯對待?
紅線女獨創女腔, 門下弟子無數, 戲寶甚多, 其中極負盛名, 膾炙人口粵曲包括王昭君, 一代天嬌, 打神等等數不勝數。現廣州設有紅線女藝術中心, 是廣州市政府為表彰紅線女對中華優秀文化藝術的卓越貢獻而投資興建。女姐訓練大量優秀人材, 將粵劇藝術, 薪火相傳, 為粵劇界作出極大貢獻。一代粵劇界巨擘, 當之無愧!
文革不單帶來災難, 並且扼殺藝術創作。多位在其藝術領域中赫赫有名藝術家被迫害, 不甘受辱跳樓, 吊頸自殺身亡者不知凡幾。其中倖存者粵劇藝術家羅家寶(已歿)在訪問中談及在文革時受迫害, 感概萬千! 文革時被打成牛鬼蛇神, 被公審批鬥、羞辱、剃頭、掃街、勞改, 思想教育等等。身心受創, 精神飽受折磨, 幾度想自殺, 了此殘生。後咬緊牙關, 捱過不知多少黑暗寒冬, 終渡過難關。文革後, 有幸仍可重操故業。因已停止粵劇表演十多年, 故須一段頗長時間艱苦訓練重踏台板。成為一代宗師, 獨創蝦腔(因被戲行暱稱蝦哥), 桃李滿門。為粵劇界作出巨大貢獻。
sinnet00 2023-3-26 18:51
懷舊集 第八藝術篇
閱讀和觀賞電影樂趣
一直以來覺得閱讀和觀賞電影是最廉宜的消遣, 娛樂和消閒活動, 用如今說法就是性價比極高。況且可由書本中學習中國文化, 歷史, 從而提高語文能力, 提升學養。古語有云: 腹有詩書氣自華。
[b]閱讀[/b]
好的書本可令你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自古以來, 不同智者用畢生時間研究的哲學, 科學, 藝術及其他學術, 讀者只須用少少金錢, 時間已可於書本上參考和學習。好的故事書, 小說由作者帶領進入他的創作空間, 得到不同感情上的抒發, 所以自小已養成閱讀習慣, 甚至沉醉於書本中。有些電影都是由書中好故事觸發靈感, 改編成劇本攝製。
因蝸居沒有地方存放書籍, 惟有送予他人或棄掉, 極為可惜! 自此以後甚少買書, 大多在圖書舘借閱。這幾年因年紀而視力轉差, 已較少閱讀。上網幾成為日常習慣。網上包羅萬有, 幾乎任何須要資料, 資訊, 知識, 娛樂都可找到, 惟始終喜愛手執書本閱讀之真實感, 質感。科技資訊造福人羣, 上網查閱資料極之方便, 任何所須資料幾乎都可查閱到。現代人漸漸養成惰性, 傳統背誦習慣以將學習得來學問與知識留下記憶, 已有所轉變。追求學問之心, 已因科技帶來方便而冷卻, 變更。現代人終日埋首電腦, 手機, 為貪方便使用電腦速寫文字, 中英文因少使用, 已逐漸忘記。中華文化漸漸衰落, 沒落, 十分可惜! 筆者仍享受手執書籍閱讀習慣, 閱讀時輸入記憶, 在腦海留有印象, 感覺較為實在。
閱報已成日常生活習慣。即使當日新聞已在網上閱讀過, 仍要翻閱紙媒報章。除了解世界發生事物外, 專欄亦是吸收養分來源之一。傳媒在世界先進國家, 城市地位崇高, 不可或缺。全憑記者及從業員專業工作態度, 將世界發生事件忠實報導, 令讀者得知天下事。任何行業都會有害群之馬, 傳媒亦不例外, 枯枝埋沒良知, 或誇張失實、或斷章取義、或嘩眾取寵、誤導讀者時有發生。整體來說, 仍具公信力, 值得信任? (香港傳媒表現遜色, 報導事件真實性令人懷疑)。
[b]電影[/b]
很多電影都是由好的故事, 小說或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拍成。電影工作者包括創作人、制作人和台前幕後工作人員羣策羣力花很多心血、精神、時間和金錢完成產品。觀眾只需花一百數十元已可安坐戲院中, 享受極盡聲色之娛制作。近年荷李活電影以畫面技術和效果變化, 科幻、科技、攝影、電子技術、電腦合成等等為主。好劇本、好故事、動人情節難求、人物感情方面注重度相對減少, 感覺電影制作新不如舊, 筆者跟不上潮流, 已很少走進電影院了。近年才重拾興趣, 皆因只須花三十元 (長者優惠) 已可觀賞一套幾千萬, 甚至過億制作。實在是最佳, 最廉價娛樂。但感覺不合口味, 直覺不是好戲及港產垃圾片, 都不會進場, 無謂浪費時間。
sinnet00 2023-3-29 21:31
懷舊集 第八藝術篇
香港電影歷史
序言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很多電影都是由好的故事, 小說或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拍成。電影工作者, 包括創作人, 制作人和台前幕後工作人員羣策羣力花很多心血, 精神, 時間和金錢完成作品。觀眾只需花一百數十元已可安坐戲院中, 享受極盡聲色之娛製作。
因何電影稱為「第八藝術」?
原本只有七個比較古老且歷史悠久的七大藝術類別,而在二十世紀出現電影後,因為電影的元素包括了前七大藝術類別,使得藝術又多了一個項目,因此最後加入的電影即稱為「第八藝術」。
八大藝術的分類來源已不可考,提到八大藝術的理論,是因為攝影的發明對以後的各項科學、藝術、媒體及商業行為有巨大的貢獻,也改變了人類以往的視覺經驗,進而衍生電影的發明,故變成第八藝術。
八大藝術的分類:
[olist][*]一. 文學[*]二. 音樂[*]三. 美術[*]四. 雕塑[*]五. 舞蹈[*]六. 建築[*]七. 戲劇[*]八. 電影[/olist]
香港電影歷史 電影之父 黎民偉
黎民偉 (1893-1953) 是香港電影與戲劇事業的開拓者、中國電影改革的先驅人物、畢生致力於以電影啟導民智,發揚文化與藝術。
黎民偉出生於日本橫濱,在香港成長、就讀皇仁及聖保羅書院。集製片、編、導、攝、演於一身的他將每天午餐費省兩仙,兩年儲得十二元購得他第一部攝影機,中、上環一帶便成為他拍攝活動的場景。
後積極參加孫中山先生的革命運動,更充當戰地記者,冒著生命危險把日軍侵華的事實以影片的方式記錄下來。又為了拍攝《莊子試妻》黎民偉讓元配妻子嚴姍姍 (1896 -1952) 飾演女角,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位專業女演員。
黎民偉是香港首間電影廠「民新」的創辦人和「上海聯華」公司始創人之一,首間製片廠位於香港,銀幕街因而命名,他又與兄長們建立了香港第一間華資戲院新世界戲院。
香港記憶 電影先驅 黎民偉
[url=https://www.hkmemory.hk/MHK/collections/ECExperience/pioneers/lai_man_wai/index_cht.html]https://www.hkmemory.hk/MHK/collections/ECExperience/pioneers/lai_man_wai/index_cht.html[/url]
sinnet00 2023-4-1 11:25
懷舊集 第八藝術篇
向五十年代粵語片巨星致敬
五十年代當紅男主角, 當數吳楚帆, 張瑛, 張活游, 李清等四大天王。位位演技精湛, 爐火純青。在該年代當時得令, 紅遍粵語影壇, 堪稱當代巨星。
吳楚帆
筆者最喜看演員, 演技最為突出, 千變萬化, 演出角色多元而出色。演正義草根階層正氣凜然, 義薄雲天(對白「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及「食碗面, 反碗底」, 後來流行於社會基層)。演大奸大惡或陰險毒辣奸詐之徒, 霸氣處, 氣勢/氣場令人不敢直視; 陰險處, 深沉狡黠, 令人髮指, 顫抖, 驚懼。與著名反派演員石堅全然不同, 堅叔奸於外而楚帆叔奸於內, 更令人驚慄! 在巴金名著激流三部曲 - 家, 春, 秋, 系列中飾演懦弱怕事豪門大少, 其身形高大英偉, 本難以令人信服, 但楚帆叔演來自然而滲發出龜縮, 鵪鶉味道, 令人相信角色覺民大少爺, 正是如此。華南影帝當之無愧!
張瑛
㚈型高挑俊朗, 擅演不務正業花花公子, 浪子, 二世祖, 敗家仔等等角色, 令人信服。演有志青年, 痴情漢子亦手到拿來, 同樣出色。任何正反派角色亦輕易駕馭, 屬影帝級演員。後在麗的拍過多套令人印象深刻劇集, 雖屬老角, 綠葉亦令人難忘。
張活游
由於外型敦厚老實, 戲路被收窄, 故大多演純良青年, 慈祥父親, 春風化雨潦倒窮教師或文化人等等角色, 深入民心。在改編自巴金名著激流三部曲 - 家, 春, 秋中突破形象, 演勇於反抗舊傳統封建家庭之新青年, 令人耳目一新。
李清
被上述演員光芒所蓋, 較少擔正, 演出多屬配角或反派。李清演技洗練, 正派, 反派角色均恰如其分, 比起上述影帝級演員, 毫不遜色。1961年在「銀紙萬歲」中飾演智障富家子,演來十分出色。不知1985年憑「何必有我」中飾演弱智人士角色成為影帝鄭則士有無參考前輩李清演出。
有影帝級的男演員,當然有影后級的女演員。她們既有美麗的外表,也有精湛的演技。白燕、紫羅蓮、梅綺、容小意等當紅女主角堪稱當代四大天后。加上不可或缺綠葉之后黃曼梨,成為粵語片中流砥柱,粵語影壇不朽巨星。
白燕
擅長演繹賢妻良母;屢受委屈;飽受欺凌的角色,苦情戲深入民心。天生麗質、賢淑、高貴氣質,惜天生鵝公喉,惟觀眾接受,且覺聲音磁性。憑聲,色,藝奠定首席影后地位。
紫羅蓮
與白燕戲路相同,都是擅演苦情戲。同樣具備美貌與智慧、賢淑、高貴氣質,且性情溫柔,舉止優雅。惜戲路與白燕相同,而白燕已成苦情戲 icon,故表現稍被白燕所蓋。正是既生瑜、何生亮!
梅綺
筆者愚見梅綺形象百變,演賢妻良母不比白燕或紫羅蓮遜色,稍遜一籌只因兩位當代紅星賢妻良母形象太深入民心;梅綺演楚楚可憐受人欺凌小家碧玉/小女子惹人憐愛;演風姿綽約風塵女子,散發女人嬌媚,令人迷醉;演陰險、潑辣、淫蕩及惡毒女人,令人切齒!此類形象百變、演技精湛女演員,百年難得一見。白燕及紫羅蓮賢妻良母形象,賢淑、高貴、優雅外貌,被侷限戲路,如演陰險、潑辣、蕩婦,惡毒女人難以令人相信,梅綺遂一枝獨秀,成為形象百變影后。
容小意
與丈夫李清命運相同,被上述女演員光芒所蓋,較少擔正,演出多屬配角或反派。第一部擔正女主角是1958年射鵰英雄傳中飾演俏黃蓉。容小意嬌小玲瓏擅演嬌嗲可人角色,忠奸皆宜。
黃曼梨
演惡家姑已是家傳戶曉,成為惡家姑 icon/專業戶,無人能及。形象一如堅叔「奸人堅」。其他角色亦手到拿來,表現同樣出色。
這班巨星不單演技爐火純青,位位都是藝術家,為電影藝術作出鉅大貢獻。巨星專業態度,積極進取,認真及盡力去做好每一個角色,乃後輩楷模,典範。兼且指導及提攜後輩,盡力將電影藝術薪火相傳。可惜後輩演員未能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將粵語片發揚光大。在七十年代初日漸式微,粵語片時代終結。
註:拙文所列舉巨星只包括中聯/華南著名演員。
sinnet00 2023-4-4 18:03
懷舊集 第八藝術篇
華南影帝 吳楚帆
吳楚帆由30年代初默片時期開始,見証有聲片的誕生,及至戰後更橫跨多種電影類別的層面,一生拍下電影300多部,吳楚帆堪稱是一本香港的電影百科全書。
吳楚帆(1911-1993),演員,吳楚帆原名吳鉅璋,1932年華北水災,吳楚帆因參與母校聖保羅中學的賑災義演,獲聯華主持人羅明佑賞識而進入影壇。首作《夜半槍聲》(1932)便已擔任男主角,其後演出抗日影片《生命線》(1935)與《人生曲》(1937)而成名,憑《人生曲》深受觀眾歡迎,獲「華南影帝」的稱號。
銀幕前後,他也是位熱心推動義舉的人,在1949年發起「粵語片清潔運動」,並因此促成同年成立華南電影工作者聯合會,1952年吳楚帆又與20位志同道合的電影工作者,以拍攝反映社會現實、維護藝術尊嚴的影片為宗旨,創辦中聯電影企業有限公司,並任董事長和新人訓練班導師。他憑中聯作品《春》(1953)的演出,而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頒一等獎。吳楚帆後與李晨風創辦華聯電影製片有限公司,拍攝了出色的作品如《寒夜》(1955)、《人海孤鴻》(1960)。他參演過的作品300多部。七十年代,吳楚帆於粵語片式微後退休,晚年移民加拿大。
1993年,吳楚帆獲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發特別紀念獎。(星光大道資料)
吳楚帆經典金句: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危樓春曉》(1953年)
「食碗面,反碗底」(吃裏扒外)《香港屋簷下》(1964年)
吳楚帆307部電影系列:
由1914年至1935年,香港默片電影共錄得26部電影紀錄,其中吳楚帆已佔6部,是參與默片年代最多電影的演員。
吳楚帆 - 回到夢工場 (1)
[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vCxnwmPa0c[/url]
sinnet00 2023-4-6 19:11
懷舊集 第八藝術篇
令人懷念六十年代經典武俠電影 - 如來神掌
如來神掌是拍於筆者青少年成長期六十年代,因此十分熟悉。當時青少年趨之若鶩,視為必看電影,且百看不厭。影迷觀眾痴迷程度當然不及較後期李小龍電影,且以今天觀眾目光看來,片中武打招式設計,特技we...wun...wun... we...wun...wun...當然覺得老套,簡陋而失笑。但以五,六十年代電影制作水準,觀眾教育水平,視野,觀賞能力,影迷被深深吸引,津津樂道,成為很有趣味的話題。
六十年代初香港富榮影業公司推出一連四集的粵語武俠電影,由曹達華、于素秋、林鳳、關海山主演。故事以江湖上武功第一的「一邪、雙飛、三絕掌」恩怨情仇為主線,帶出龍劍飛學成九式如來神掌打敗奸邪之徒的精彩故事。此套電影曾風靡一時,成為當時的經典武俠電影。初期只拍如來神掌上下集,因影片大賣而成為如來神掌系列。
1965年則由香港富群影業公司出品第五集《如來神掌怒碎萬劍門》。電影由曹達華、于素秋、林鳳、陳寶珠、蕭芳芳、石堅、關海山主演。片中以石堅飾演大反派狠毒武功天殘腳為當時青少年熟悉,將如來神掌系列推上高峯。
1968年香港富群影業公司拍攝了以龍劍飛後代為主角的《如來神掌再顯神威》及《如來神掌劈魔平九派》。由曾江、雪妮、石堅、容玉意主演。
如來神掌主要角色:
江湖上武功第一的「一邪、雙飛、三絕掌」
一邪:火雲邪神古漢魂 (檸檬飾演)
武功:九式如來神掌。
雙飛之一:無定飛環孫碧玲 (容玉意飾演)
武功:九九八十一個無定飛環。
雙飛之二:九索飛鈴柳飄飄 (陳惠瑜飾演)
武功:九索飛鈴。
三絕掌傳人:天地人三魔
霹靂天魔 應修陽(何少雄飾演)
無極地魔 查百川(張醒非飾演)
赤練人魔 冉九洲(李壽祺飾演)
武功:三絕掌、三元歸一氣功
暗器:霹靂銀梭 (火雲邪神古漢魂正是被此暗器暗算身亡) 。
龍劍飛(曹達華飾演)火雲邪神古漢魂義子
武功:八式如來神掌。後來練成第九式萬佛朝宗。
雙飛仙子之一:裘玉華 (于素秋飾演)
武功:三十二個無定飛環。
雙飛仙子之二:裘玉娟 (林鳳飾演) 火雲邪神古漢魂義女
武功:四式如來神掌。
(兩女是無定飛環孫碧玲孫女)
粵語長片「如來神掌」曹達華 于素秋 林鳳 [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jIbbZ3uzIM[/url]
[b] [/b]
sinnet00 2023-4-11 11:12
懷舊集 第八藝術篇
懷念一代功夫巨星 李小龍
李小龍 - 偉大功夫巨星, 傳奇人物, 瘋魔全世界, 為華人增光。只是四部半電影 (死亡遊戲是其遺作, 在拍攝途中猝逝, 故只能算半部) 已震驚世界影壇。令當年看過其電影現年六十歲以上人士深深着迷, 當神一般崇拜, 即使下一代亦受影響, 中港台無人不識李小龍大名, 成為年青人偶像。
外國 (尤以美國為甚) Bruce Lee 名字廣為人知, 令年輕人着迷。kung fu 成為中國一個有代表性詞彙, 洋人不敢少覷身型矮小華人, 一擺出李小龍架式, 可收阻嚇之效。不知多少外國年青人因仰慕 Chinese Kung Fu 在其本國習武, 甚至遠道來港拜師學藝, 掀起一片李小龍及功夫熱潮。
荷李活已故巨星 Steve McQueen 史提夫麥昆亦曾拜其門下, 有其他荷李活星級演員亦是其門徒, 因未經廣泛報導而不為人知。即使本身已是技撃高手, 亦因傾慕 Bruce Lee 而降低身份拜在門下, 如猛龍過江中與李小龍在鬥獸場決鬥之美藉高手 Carlos Ray Norris 羅禮士 (羅禮士曾在幾部荷李活動作電影中擔任主角)。YouTube有很多李小龍表演功夫片段, 展現捷拳道之利害。多條片段亦展示李小龍拳腳之快速, 力量, 令人鼓掌, 驚嘆 ! 其中一段李小龍年青時在荷李活 casting 時之表演/表現, 其發拳之迅速, 令 interviewer 目瞪口呆。
Bruce LEE 李小龍 - 一位舉世聞名功夫巨星, 初期在荷里活並無地位。只是在六十年代電視劇集青蜂俠中扮演日裔助手加籐而為人認識。回港拍攝唐山大兄, 精武門, 猛龍過江, 龍爭虎鬥, 死亡遊戲 (半部) 後聲名大噪, 舉世矚目, 震驚世界影壇。荷李活對李小龍深表興趣, 極力拉攏, 惜李小龍猝逝, 未能重返荷李活一展抱負。因李小龍四部半電影, 打破白人種族優越主義, 令白人刮目相看。即使死後近五十年, 仍未被人遺忘。李小龍名字為人津津樂道, 至今仍然是全世界青年人偶像。因為 Chinese Kung Fu 及在電影中顯示中國人敢於挑戰強權堅毅精神, 成為千千萬萬青年人偶像, 中國人驕傲。前無古人, 相信亦後無來者。
You put water in a cup, it becomes the cup. You put water into a bottle, it becomes a bottle. You're putting in a teapot, it becomes a teapot now. Water can flow or it can crash be water.
你將水放入杯子中,它就變成杯子。 你將水放入瓶中,它變成了瓶。 你正在放入茶壺,現在它變成了茶壺。水會流動,也可能因水而崩潰。
字面簡單易明, 內裏道理難明。龍哥示範時面部表情豐富, 加上舉手投足配合, 極具魅力, 令人著迷。令人深信龍哥不單是武術家, 亦是哲學家, 演講家, 舞台表演家。表情, 身體語言豐富而充滿自信, 有自信得嚟有啲囂張, 囂張得嚟又好有型。百年難得一見奇材, 無人可比。怪不得成為千萬人偶像, 影迷/粉絲橫跨歐美亞非洲, 連死時仍未出世青年人都為之著迷, 成為曠古爍今一代巨星。
李小龍講述捷拳道精髓金句 - 由3.25 開始:
[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wgn6MNpiJk[/url]
sinnet00 2023-4-15 23:14
懷舊集 第八藝術篇
50-60年代經典粵語長片
「錢」1959
劇情簡介
一個裝著贓款的旅行袋輾轉落在飛女、飛哥、歌女夫婦、司機、守財奴夫婦、好吃懶做之徒手上。歌女夫婦和司機拒不勞而獲,其餘各人卻為錢醜態百出。除夕夜,四名匪徒打劫銀行,逃走時將裝滿鈔票的旅行袋放進一跑車後與警方駁火,三名匪徒中槍被捕,獨把風的匪徒羅大海逃脫。海欲取回旅行袋,卻見四名少女將跑車開到郊外去。她們發現手袋內的鈔票,便立刻將袋埋于沙灘內。海冒認警探,隨四名少女回到沙灘,卻見一男子將旅行袋掘出逃去。男子名湯尼,在公車上歌女白瑛錯認了他所持的旅行袋,瑛欲將袋交回湯尼時,卻不慎將它拋進了另一名男子仁的車內。仁也發現了袋內的鈔票,但他的小舅章洪已先一步將袋拿走。洪往夜總會找他做舞女的妻子,于是四名少女、湯尼、仁及海都趕到夜總會。劫匪海最後為奪贓款而落網。
中聯電影公司貫徹電影制作方針,拍攝優質言中有物,帶出人性光輝、人性醜惡、人性弱點。「錢」是一部具教育意義警世片,盡顯人性貪婪,人性弱點。本片陣容鼎盛,華南/中聯四大天王兩大天后擔綱演出,包括:
吳楚帆
張瑛
張活游
李清
白燕
梅綺
黃曼梨、林坤山、林甦、香海、容小意、王玲、馬淑逑、梅蘭、葉萍、王鏗等合演
片段中吳楚帆 李清 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好睇!
[url]https://youtu.be/uC8NjvosXSw[/url]
sinnet00 2023-4-15 23:15
[quote]原帖由 [i]sinnet00[/i] 於 2023-4-15 23:14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7582060&ptid=30609772][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懷舊集 第八藝術篇
50-60年代經典粵語長片
「錢」1959
劇情簡介
一個裝著贓款的旅行袋輾轉落在飛女、飛哥、歌女夫婦、司機、守財奴夫婦、好吃懶做之徒手上。歌女夫婦和司機拒不勞而獲,其餘各人卻為錢醜態百出。除夕夜,四名匪徒打劫銀行,逃走時將裝滿鈔票的旅行袋放進一跑車後與警方駁火,三名匪徒中槍被捕,獨把風的匪徒羅大海逃脫。海欲取回旅行袋,卻見四名少女將跑車開到郊外去。她們發現手袋內 ... [/quote]
年青朋友可能認為兩大50-60年代巨星演出誇張,老套。由於老中青電影觀眾生於不同年代,有不同意見,可以理解,並無對錯。
有電影演員將俄國著名戲劇和表演理論家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的自我修養》奉若圭臬,猶如宗教聖經,將「方法演技」掛在嘴邊。筆者不以為然,因何舍近謀遠,不向前輩學習,觀摩,鑽研演技修養?何必褒俄而貶中,大可兼收並蓄。
短評兩大巨星
吳楚帆
筆者最喜看演員, 演技最為突出, 千變萬化, 演出角色多元而出色。演正義草根階層正氣凜然, 義薄雲天(對白「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及「食碗面, 反碗底」, 後來流行於社會基層)。演大奸大惡或陰險毒辣奸詐之徒, 霸氣處, 氣勢/氣場令人不敢直視; 陰險處, 深沉狡黠, 令人髮指, 顫抖, 驚懼。與著名反派演員石堅全然不同, 堅叔奸於外而楚帆叔奸於內, 更令人驚慄!
在巴金名著激流三部曲 - 家, 春, 秋, 系列中飾演懦弱怕事豪門大少, 楚帆叔身形高大英偉, 本難以令人信服 (巴金在其著作中似乎並無描述覺民大少爺體型, 筆者猜想該是身形瘦削, 弱不禁風), 但楚帆叔演來自然而滲發出龜縮, 鵪鶉味道, 令人相信角色覺民大少爺, 正是如此。華南影帝當之無愧!
李清
與吳楚帆, 張瑛, 張活游齊名, 位位演技精湛, 爐火純青。在該年代當時得令, 紅遍粵語影壇, 堪稱當代四大天王。惜被其他三位巨星光芒所蓋, 較少擔正, 演出多屬配角或反派。若論演技, 比起上述影帝級演員, 毫不遜色。
李清演技洗練, 正派, 反派角色均恰如其分。不單正劇演得出色, 其他角色亦手到拿來。1961年在「銀紙萬歲」中飾演智障富家子,演來十分出色。不知1985年憑「何必有我」中飾演弱智人士角色成為影帝鄭則士有無參考前輩李清演出。
sinnet00 2023-4-17 07:48
懷舊集 香港歷史悠久運動 - 賽馬
(一) 香港賽馬歷史 + 騎師不幸墮馬身亡
賽馬在本港有悠長及光輝歷史,是香港市民一個集體運動,娛樂活動。回歸前亦以舞照跳,「馬照跑」作為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宣傳口號,可見其重要性/標誌性。每年香港賽馬會由收益撥出鉅額款項捐予慈善機構以作支持慈善,公益活動。
1841年,英國人將賽馬運動帶來香港,首個賽馬場 - 跑馬地馬場亦正式於1845年落成,由此展開了光輝的香港賽馬歷史,而當時「入馬場」亦被視為高尚的社交活動。
香港賽馬會於1884年正式成立,專責本地賽事的行政事務。
1971年,香港賽馬會發展成為一家職業賽馬機構,將賽馬運動職業化。為應付對賽馬活動持續增加的需求,馬會在1978年於沙田興建第二個馬場,並先後將兩個馬場重建及擴充,增設多項先進設施以配合其長遠發展,香港馬場更被譽為世界最完善的馬場之一。同時,馬會亦聘用一流的管理人才及優秀的服務員,舉辦及管理高水準的賽事、嚴格執行規例、公平投注和保持透明度,令香港賽馬運動達到世界級水平,而馬會亦在國際賽馬機構間享有前領地位。
騎師不幸墮馬身亡
賽馬常有意外發生,幸而大多是有驚無險。但曾有多宗騎師發生意外,墮馬身亡事件。其中一宗印象較深刻,八十年代一宗賽馬意外中騎師不幸墮馬身亡:
一位英國著名/世界級經驗豐富騎師戴萊 (最為人熟悉, 此君喜咬煙斗),策騎賽駒銀星一號,衝過終點後,馬匹突然低頭,將騎師戴萊摔下。戴萊猝不及防,頭部首先著地嚴重受傷 (可能頸骨折斷) ,送院留醫數日後不治。之前筆者曾見過兩,三次戴萊墮馬,都因為經驗豐富,懂得保護自己而化險為夷。可能今次在終點前全力催策,衝過終點後稍一鬆懈,即為賽駒所乘而墮馬罹難 (該場賽事可能戴萊奪冠,因事隔太久,不能肯定)。
其實銀星一號早有前科。早在晨操時已表現具壞脾氣 (或壞心腸),數度將騎馬人/策騎員/馬匹訓練員摔下受傷。戴萊事件發生前數週,晨操時將法藉騎師畢奇擦欄摔下,畢奇下肢受傷殘廢 (後離婚,其太太琵琶別抱改嫁另一名騎師李森)。資深馬評家驃叔 (董驃) 曾講過此匹灰馬銀星一號生得一對翻白眼、鬼鬼鼠鼠、壞心腸、騎者稍有不慎隨時中招,不適合作賽駒。小道消息,有馬會中人建議銀星一號退役 (或人道毀滅) ,以免繼續害人,惜為馬會所拒。戴萊墮馬身亡後,馬會被指摘罔顧人命,不採取措施保護騎師及馬匹訓練員。記憶所及,銀星一號最終難逃人道毀滅命運。
行船跑馬三分險,此言非虛!
sinnet00 2023-4-19 12:19
懷舊集 香港歷史悠久運動 - 賽馬
(二) 馬圈傑出人物 董驃
如要撰寫在賽馬領域、行業、出類拔萃及有驕人成就/成績人物,不能不提一位專業及表現傑出,令人欽佩馬圈奇人,人稱驃叔 - 董驃 (已歿)。
驃叔 - 一位廣為馬迷認識賽馬專家。驃叔對馬匹,賽馬極其認識、了解,乃專家中之専家。即使並非馬迷或對賽馬不感興趣,對驃叔亦不會陌生。如此一位人物,前無古人,相信亦後無來者。
驃叔 - 紅褲子出身,自小在馬圈長大。戰後開始在馬圈由低做起,任何崗位都曾擔任過。包括馬房雜工、馬伕、騎馬人/策騎員/訓練員、騎師、練馬師,更曾在澳門獲得冠軍練馬師榮銜。
驃叔亦是影視界藝人。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在麗的/亞視擔任賽馬節目主播,成為該電視台最受歡迎及最長壽節目。驃叔不單是評馬、相馬精準之專業評馬人,乃專家中專家。筆者亦是在其身上學習賽馬知識,仿似攻讀遙距課程,惟學費不菲,由馬會代收。
驃叔喜在節目中暢論馬圈軼事,說古論今,圈中人生百態。是唯一有資歷、閱歷賽馬教授,堪稱馬圈百科全書;且人生閱歷豐富,對人性了解甚深,故亦會談論人生、人性、古今中外人物,成為賽馬娛樂節目,即使並非馬迷亦喜追看,其獨特風格至今無人能及。驃叔在節目中屢屢勸告馬迷,不要沉迷賭馬;賽馬專家如驃叔亦輸到仆街;多次在鏡頭前呼籲馬迷離場,切戒沉迷賭博。在現場評述馬匹質素、 長相、狀態、表現獨到,詳盡。如屁股有白印、疴爛屎等,顯示馬匹健康有問題;臨場不斷冒大汗 (尤其在冬季) ,即顯示馬匹心理緊張;馬匹行圈之動態,身體語言亦可閱讀到,其他種種馬匹動態不能盡錄。
驃叔在賽後評述中,能精準道出賽事出現之問題。騎師所犯錯誤,如走位或判斷失誤;未盡全力,蠱惑騎師動作,一一用鏡頭捕捉播出。醜態無所遁形,難逃驃叔法眼,令馬迷佩服不已。惟賽果不能改變,馬迷徒嘆奈何!
驃叔 - 誰能代替你地位?
sinnet00 2023-4-25 12:07
懷舊集 香港歷史悠久運動 - 賽馬
(三) 賭外圍十分猖獗
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當時收受外圍馬十分猖獗。不單場外多人賭外圍,即使入馬場 (當時只有跑馬地馬場),有部分馬迷投注不會去投注櫃台counter 落注,會向現場收受外圍馬䌫艇仔/拆家落注。並無收據或彩票証明,只在投注人帶來報紙/馬經上寫下投注馬匹號碼,投注銀碼等等。艇仔/拆家各有不同顏色筆或特別書寫方法/方式以作式別。賽事跑完,中彩者即向收䌫艇仔/拆家收錢,地下秩序有規有距,雙方講個信字,很少有拗撬。至於因何賭仔馬迷不向投注櫃台落注?相信是因有折扣;貪方便 (不用排隊投注,可全程坐著觀賽);相熟賭仔更可記數,不須現金落注。
註:當年投注櫃台 counter 馬會職員發放彩金予中彩者時,會自動自覺扣起零錢作打賞,一如澳門賭場荷官。
記得以前入馬場會見到有幾個艇仔/拆家徘徊在只接受500或1000元一注大額窗口,即將開跑前就邊排隊邊等指示買馬,其實係做補飛動作,一旦收到指示即將一疊大鈔在櫃檯落注。當時只有場內櫃檯有大額專櫃及截止投注時間比較遲一些,投注人士可以口述予職員投注馬匹號碼而毋需填飛 (記憶中馬匹差不多入哂閘,場內投注才截止) ,艇仔/拆家誇張地成疊大鈔推入櫃位叫職員盡打飛, 打得幾多就買幾多,而大注櫃台既馬會職員係受過訓練同資歷較深,會快速及準確投注。
亦有賭仔馬迷貼身追蹤補飛艇仔/拆家,希望分一杯羹。更多馬迷全神貫注睇實屏幕賠率情況,開跑前短時間內大戶落注令賠率變動大,立即跟風。數位朋友謂用此良方可搵到食。亦有朋友合資埋練馬師,騎師或馬房堆揾食,形形色色, 真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結果大部份人都係 - 輸到仆倒街頭。喜怒哀樂人生百態,可在馬場內見到。
sinnet00 2023-4-27 21:15
懷舊集
香港歷史悠久運動 - 足球
(一) 叱咤風雲球壇名將
一班六,七十年代叱咤風雲球壇名將薈聚球場。昔日球場小子/足球名將,全都成為垂垂老矣阿伯,輪廊依稀認得,外貌身型變化難以想像。當中阿香張子岱與神童黃文偉更是球星中球星。
昔日名將位位已成老伯伯,有啲可一眼認出,如張子岱,黃文偉,梁能仁,鍾楚維,朱柏和。有啲改變好多要仔細看,如劉榮業昔日一頭長髮,現今頭髮全部不翼而飛,鄭國根 (鄭兆聰之父) 燦爛笑容稍稍認出,劉添則完全認唔出,只記得當打時,效力電話司職後衛。
俱往矣! 筆者都是同年代阿伯。
由片段畫面TVB記者介紹球員逐個評:
劉添 - 綽號長人添,曾效力九巴、愉園、電話,被譽為最佳後衛/防守球員;
鍾楚維 - 綽號大隻維,曾是全港最佳中鋒,被譽為亞洲第一中鋒;
張子岱 - 花名阿香,名頭最響,曾是全港最高身價球員,是當年唯一香港球員曾在英國黑池踢波,名震球壇;
陳鴻平 - 花名嚤囉平,最佳中場,退役後轉職教練,戰績彪炳;
朱柏和 - 花名飛仔和,全港最佳門將之一,彈跳力驚人,常被鏡頭捕捉到半空中橫身勇救必入球,博得如雷掌聲;
黃文偉 - 綽號神童偉,腳法秀麗,細膩,與較後期大頭仔胡國雄不相伯仲;
劉榮業 - 花名老鼠仔 (並無貶義,只是形容靈活,敏捷,快速),被譽為香港最佳左翼。
[url]https://youtu.be/Nul83MUr7iY[/url]
當年一班叱吒球壇名將雲集球場緬懷過去
sinnet00 2023-4-30 21:28
懷舊集 香港歷史悠久運動 - 足球
(二) 一場經典香港足球賽事
六, 七十年代, 當時香港足球水準在亞洲是前列位置, 與強隊日本相若, 北韓因較少亮相國際球壇, 故對其足球水平諱莫如深。1975年在大球場觀賞一場亞洲盃外圍賽香港對北韓經典之戰, 觀眾睇到如痴如醉, 全場為香港打氣。
北韓上半場以兩球領先, 下半場胡國雄連續扣過四名北韓後衛, 射地波破網,追成1比2接近紀錄; 稍後胡國雄助攻, 準確傳波隊友射入; 胡國雄一個直接攻入、 一個間接立功, 力挽狂瀾, 球迷/觀眾拍爛手掌, 大頭仔成為化險為夷英雄。香港隊迫和2比2, 令比賽需要加時。
加時上半場兩隊均無建樹。加時下半場, 後衞/中堅鄭潤如助攻妙傳隊友得手射入, 觀眾歡喜若狂, 歡呼聲震耳欲聾。看來有機會打破宿命擊敗北韓, 豈料鄭潤如體力不繼, 回傳乏力, 被對方前鋒截到射入而被扳平。真是成也阿如, 敗也阿如!該場賽事要互射12碼分勝負, 雙方射至多球才分出勝負 (因年代湮遠, 互射12碼數字已不復記憶), 最後香港隊射失一球飲恨。
賽事全程緊湊精彩刺激, 由頭緊張到尾, 觀眾全程投入, 陶醉在賽事中。球迷為港隊打氣聲浪幾乎未停過, 現場觀眾之熱情反應、歡呼聲、喝采聲、鼓掌聲、打氣聲、驚嘆聲、不絕於耳。這場賽事是筆者有生以來在現場觀賞最緊張、刺激、精彩兼而有之, 非筆墨所能形容。現場觀眾嗌到聲嘶力竭, 乃筆者在現場觀賞最精彩及觀眾最投入賽事。在該場加時賽事中鄭潤如成為主宰觀眾情緒關鍵人物; 大頭仔胡國雄一傳一射扳平, 力挽狂瀾, 化險為夷居功至偉。
香港隊雖然互射12碼飲恨, 演出可圈可點, 當年報導稱為本港足球史上最刺激一仗, 至今仍然是球迷談論話題。
sinnet00 2023-5-3 13:38
懷舊集 香港歷史悠久運動 - 足球
(三) 警察足球隊 經典代表作
警察足球隊因規例所限,球員必須是警察,不能羅致球星增強實力。球隊質素屬甲組班尾,乙組班頂,季季升升降降,故名甲組升降機。昔日警察足球隊人材輩出,有腳法與技術水平具備甲組水準,惜事業與興趣如魚與熊掌不能兼得,迫得放棄晉身職業球員夢想。
警察足球隊最光輝年代,經典代表作是1966-67年金禧盃決賽一役,震驚球壇。此次是警察足球隊首次亦是惟一一次晉身金禧盃決賽,與當時班霸星島爭奪金禧盃。該賽事警察隊演出超水準,幾乎爆大冷。
當年可能是大球場維修,金禧盃賽事都編排在花墟,警察隊擅用球場寬度,深度,佔場地之利打密集防守突擊,殺入決賽與星島爭雄,決賽都是花墟進行。
當時星島有全港身價最高球星張氏兄弟阿香張子岱,阿平張子慧在陣,鋒線可說無堅不摧。
警察隊當時得令,編排最強陣容迎戰。該役花名檸檬頭龔華傑居功至偉,司職清道夫大有一夫當關之勢,令後防固若金湯;且老路縱橫,閱讀到對方攻擊球員進攻路線及早佈防,令對方難越雷池半步。因有劉倫焯包抄最後防線,亦有經常保持狀態演出穩健何義新 (故長期擔任正選龍門,副選劉建成幾無上陣機會),令龔華傑無後顧之憂,放心引球出擊。
前鋒金童子窩利士及麥拉倫雙鬼拍門 (可能伊雲士已經退役,故未能顯現三鬼拍門威力),做成對方後防極大困擾。間令星島後防風聲鶴唳,陣腳大亂,令對方攻擊球員要回防而不敢推得太前。班覇星島始終技高一籌,教練許竟成運籌帷幄,調整戰略得宜,捧盃合理戰果,否則警察足球隊可在足球史上寫下光輝一頁。
該場賽事一早紅旗高掛,球迷向隅者眾,惟有收聽香港電台第一代足球評述員(俗稱講波佬) 盧振喧及葉觀楫現場評述。由盧、葉兩位聲音導航,帶領球迷「觀看」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