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眾1101870 2022-7-26 19:36
有人這樣寫:
有人也把第十與十六譯為審察智, 兩者看似極接近, 但一個仍在修行中, 一個則已結果了。
審察智是觀智的第十階段, 屬於行道智見清淨, 它的后一智即是行捨智, 前一階段是欲解脫智。
而處於第十六位的審察智或譯為省察智較好, 則是十六觀智的最後一階, 前智則已是結果智了。
審察智與省察智, 後者是在結果後的反思, 斷了什麼煩惱, 證了什麼的法; 還有什麼煩惱未斷, 還要修什麼的法。不過, 在證得果位後, 還是可選擇勤修或懶修的, 反正已入流而必然順流到最後身的, 差在此期生命或後世吧了, 勤力就此期修得更高果位, 否則就最多七世。
第十的審察智階段是仍在修行觀智路上, 上智是欲解脫智。就是五取蘊使到生活難活下去, 襌修者急於想從五取蘊的煩惱中解脫, 但由於各種能力不夠強, 難一步即就的解脫, 故須要在審察智階段看正念如何提高? 決意解脫的心怎樣提高? 怎樣加強定力? 怎樣加強勤修的時間與精進力? 在此審察階段來觀看並實踐。
襌師通常亦會在此階段協助襌修者, 以加強各種能力, 使能正面持續的面對五取蘊而達到行捨智。行捨智並非把行法捨離, 而是以強有力的正念、定力、決意、精進力等直接正面的面對五取蘊的各種現像, 以使到道智階段生起。
註:無了期的審?無了期的觀?咁好快精神分裂。
我諗佢寫完自己都唔知自己up乜,各位學者留意,但凡有人盜用佛經名詞再加自己創作,寫d似是而非的膠文,就向其詢問是以那部佛經的經文作憑據。
[[i] 本帖最後由 八部眾1101870 於 2022-7-26 19:40 編輯 [/i]]
八部眾1101870 2022-7-26 20:42
[quote]原帖由 [i]八部眾1101870[/i] 於 2022-7-26 19:36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0646732&ptid=30686721][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有人這樣寫:
有人也把第十與十六譯為審察智, 兩者看似極接近, 但一個仍在修行中, 一個則已結果了。
審察智是觀智的第十階段, 屬於行道智見清淨, 它的后一智即是行捨智, 前一階段是欲解脫智。
而處於第十六位的審察智或譯為省察智較好, 則是十六觀智的最後一階, 前智則已是結果智了。
審察智與省察智, 後者是在結果後的反思, 斷了什麼煩惱, 證了什麼的法; 還有什麼煩惱未斷, 還要修什麼的法 ... [/quote]
“襌修者急於想從五取蘊的煩惱中解脫, 但由於各種能力不夠強, 難一步即就的解脫”<-------☆☆☆根本亂吹☆☆☆
佛經從來講“令慧力羸”,“羸”者弱也,而道家老子亦有言: 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雜阿含經498
「世尊是等正覺。世尊!譬如國王有邊城,城周匝方直,牢固堅密,唯有一門,無第二門,立守門者,人民入出皆從此門,若入若出,其守門者,雖復不知人數多少,要知人民唯從此門,更無他處。如是,我知過去諸佛、如來、應、等正覺悉斷五蓋惱心,令慧力羸、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當來世諸佛世尊亦斷五蓋惱心,令慧力羸、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今現在諸佛世尊、如來、應、等正覺亦斷五蓋惱心,令慧力羸、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舍利弗!過去、未來、今現在佛悉斷五蓋惱心,慧力羸、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八部眾1101870 2022-7-26 22:22
[quote]原帖由 [i]八部眾1101870[/i] 於 2022-7-26 19:36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0646732&ptid=30686721][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有人這樣寫:
有人也把第十與十六譯為審察智, 兩者看似極接近, 但一個仍在修行中, 一個則已結果了。
審察智是觀智的第十階段, 屬於行道智見清淨, 它的后一智即是行捨智, 前一階段是欲解脫智。
而處於第十六位的審察智或譯為省察智較好, 則是十六觀智的最後一階, 前智則已是結果智了。
審察智與省察智, 後者是在結果後的反思, 斷了什麼煩惱, 證了什麼的法; 還有什麼煩惱未斷, 還要修什麼的法 ... [/quote]
“[font="][size=20.6095px]審察智與省察智, 後者是在結果後的反思, 斷了什麼煩惱, 證了什麼的法; 還有什麼煩惱未斷, 還要修什麼的法。<----------[/size][/font]”問者是誰?九流市井呢d唔係叫“智”而叫“傻”,活該被南傳白話文消遣。:smile_o12:
[[i] 本帖最後由 八部眾1101870 於 2022-7-26 22:29 編輯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