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2.11.2022 尼格 HKO vs 歐洲預測

kelvinone 2022-10-28 11:19

香港天文台預測向右,歐洲預測向左
邊個角力成功呢?

[attach]13702863[/attach]
[attach]13702864[/attach]

burnout 2022-10-28 17:17

向左都無用,只會急劇減弱

nilietlobulnab 2022-10-29 10:22

HKO逐漸西調預測路徑。

今天08時發佈的路徑強度預報圖︰

[attach]13705355[/attach]

nilietlobulnab 2022-10-30 07:49

HKO於今晨5時發佈的路徑強度預報圖︰
[attach]13707987[/attach]

其他機構同樣預測在南海北部逐漸減弱,大概在北緯21度附近西折,或在海上消散。數值集合預報除了少數outliers,大抵如此。

豆沙餅 2022-10-30 07:54

東北季候風於星期日開始增強
尼格會被迅速減弱及逐漸消散

jim_jim_s 2022-10-31 14:15

今次非常希望天文台估錯,還我秋爽

kit1981200131

*** 該帖被屏蔽 ***

方九貞 2022-11-6 08:00

其實樓主這樣比較並不合適. 貼出來的 windy EC 預測估計是之前一晚 8pm 左右的資料得出來, 而 HKO 的預測是大約 12+ 小時後的, 可參考 EC(及集合) 8pm 一報, 2am 一報, 還有早上的氣象資料(最新位置, 探空等), 怎應作比較呢?


一左一右咁明顯, 大多是因為實況位置偏離了模式預測(利申: 我沒有一一劃出來, 要找些助理:smile_30:). 但即使實況偏離某一模式預測, HKO 也難以不參考任何其他數值預報(EC 集合, 其他模式)就得出以上的五天預測的. bias 較明確時(例如入南海後低估西風槽強度)還可以選取較接近實況的模式預測.  


今時今日做天氣預測(包括熱帶氣旋), 天文台沒有 EC 的模式預測, 估計準確度得番 8-9 成, 而且會辛苦好多, 要從眾多其他明顯冇咁準的模式去找答案; EC 模式沒有了天文台, 可能就少了一日兩次探空而已, 準確度損失輕微.


例外的情況大多只會是臨近預報, 例如明明油台吹晒烈風撞埋黎, 唔通仲睇住個數值模式話冇烈風咩. 不過這些都係要靠南海之王- 國家氣象台啦:smile_30:

再看樓上的 HKO 預測, 29 日 8 am 的五天路徑誤差少於 200 km (甚至還少於一般誤差值, 秋颱難測?), 30  日 5 am 的四天誤差少於 300 km. 如幾十年前靠劃熱帶氣旋路徑外推, 看引導氣流場, 能做出這樣的預測根本不可能.

  


---------------------------------------------






EC 今次還是準的, 印象中連續很多報香港 2 日 8pm 有偏東季候風加持的時候, 附近水域有烈風. 其他模式都未有. 只是誤差一直未能完全修正過來, 遲遲未偏西, 不過這些西風槽誤差也不是新鮮事, 而且如上面說今次誤差不是很大, 只是從距離香港百多二百公里修正到五十公里, 對香港而言就比較大影響些.


強度方面也是重點. 雖然西風槽較強拉了氣旋偏北, 但也可能令氣旋較弱. 最終還能維持大約熱帶風暴 40-45 knots 接近香港, 還要近距南掠偏東季候風加持下(再北一些就沒有偏東風了), 橫瀾長洲 90-100, 應該比較意外.

[[i] 本帖最後由 方九貞 於 2022-11-6 09:15 編輯 [/i]]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2.11.2022 尼格 HKO vs 歐洲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