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近年國內流行語巡禮

醉花陰 2023-4-1 07:12

宅男宅女

     日語中有個新詞叫“禦宅族”。這個詞流傳到中國,演化成為“宅男”“宅女”。“禦宅族”的“宅”與“宅男”“宅女”的“宅”是同一個漢字,意思是“住宅,家庭居住的房子”。“禦宅”(日語羅馬字寫作OTAKU),本義相當於漢語的敬辭“府上”,說白了,就是“你家”。如今的新義專指足不出戶,對動漫和電子遊戲著迷的年輕人。“禦宅”後邊加個“族”,表示群體。
     漢語的第二人稱不用“禦”,於是就化出了“宅男”“宅女”。簡單地解釋,“宅男”就是窩在家裡的男人,“宅女”就是窩在家裡的女人。“宅男”和“宅女”合起來,統稱“宅人”。
     “宅人”大多是15~35歲的青年(其中20~30歲是主體)。他們喜歡待在家裡做自己喜歡的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宅男”“宅女”的主要特徵如下:
     第一,一般都是獨身者。有了配偶,有了孩子,就很難“宅”下去。
     第二,十分依賴電腦,依賴網路。
     第三,癡迷於某事、某物或某人,癡迷到不能“自拔”的地步。比如收集、收藏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
     第四,人躲在屋子裡,不喜歡外出,不喜歡交際,尤其不喜歡接觸陌生人。
     第五,人低調、內斂,甚至封閉、孤僻。自我感覺卻是自由自在,可以自得其樂。
     “宅男”“宅女”並非鐵板一塊,並非都像一個模子裡製造出來的,而是個性十足的。比方說,有人懶散,有人勤奮;有人“啃老”,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有人經濟獨立,自食其力;有人喜歡在電玩等虛擬世界尋找寄託,有人酷愛跟與眾不同的寵物(如鼠類、豬類)周旋,求得樂趣……
     據說,要當“宅男”“宅女”,必須具備六個“一”:一間房(有水有電),一根能連接上互聯網的網線,一台無故障的電腦,一個小廁所,一張床,一堆喜歡吃的食物或零食或煙酒。這些條件若能滿足,就“宅”下去;若不能滿足,則想盡辦法創造條件。
     因此,多數“宅男”“宅女”也是上班族,白天或工作日,他們精明能幹或絞盡腦汁或疲於奔命;夜晚或節假日,他們則關進小屋成一統,獨享“宅人”小天地。有人說,這是現代人要把壓力遮罩在“宅”外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是自我調節的一種手段。
     我們歡迎“宅男”“宅女”從“宅”裡走出來,融入社會不要自戀自閉,應當與人們和諧相處。

醉花陰 2023-4-2 10:31

不折騰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30周年紀念會上說:“只要我們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夠勝利實現這一宏偉藍圖和奮鬥目標。”有報導說,“不折騰”三字剛落音,人民大會堂觀眾席即傳出會心的笑聲。笑聲因何而來?一來,“不折騰”是個地道的口語用詞,又通俗又形象,用在嚴肅莊重的演講辭中,增添了一點風趣性和親切感。二來,“不折騰”道出了與會者想要說的話,大家都能心領神會,這三個字深刻地、準確地而又巧妙地概括了革命史上一條重要的經驗教訓。這是第一次笑聲。
     第二次,2008年年終,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中外記者出席。當講到與“不折騰”相關的問題時,(英語)翻譯先生乾脆不加翻譯,直接按照中文拼音念作“bu zhe teng”,於是又引來一陣笑聲。為什麼笑?淺層地想,別的話都翻譯,唯獨“不折騰”不翻譯,有點突兀,有點意外;深層地想,“不折騰”的言外之意太豐富了,很難找到一種精準貼切的譯法。可以說,這笑聲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翻譯先生的臨場機智和靈活。
     言外之意是什麼?大而言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歷次政治運動,如“反右”“大躍進”“文革”,給國家政治和經濟建設帶來了嚴重災難,這些錯誤和曲折,就是“折騰”;今天我們要建設文明、和諧、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做到“不折騰”。小而言之,則更多了,不搞勞民傷財給百姓添亂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是“不折騰”,不做無謂的“姓資”“姓社”的路線辯論也是“不折騰”,不幹人搞人、人整人的事也是“不折騰”……
     如今,在網路上,我們發現“不折騰”已經有了五六種英語譯法,但是最受網友支持的還是“bu zhe teng”的中文拼音譯法。理由是,那些五花八門的英語譯法,如果“出口轉內銷”要重新回譯成漢語時,恐怕很難讓人立刻想到“不折騰”三字。
     如今,“不折騰”已經成為十分有用的流行語。事實上不僅國家要“不折騰”,社會要“不折騰”,一個單位、一個團體,甚至縮小到一個家庭、一個人也應當“不折騰”。最近報上有一篇討論家庭理財、個人理財的文章,題目就叫《理財不折騰》。

醉花陰 2023-4-3 05:16

非誠勿擾

     “非誠勿擾”本是由馮小剛導演、葛優和舒淇主演的賀歲檔電影的片名。由於明星效應,加上宣傳造勢到位,影片上映後票房飆升,衝破3億元大關。“非誠勿擾”這個四字格短語也隨之在2008年年底快速走紅。
     電影《非誠勿擾》演繹了主人公秦奮(葛優飾)徵婚的故事。影片開端,秦奮刊登了一個與眾不同、別開生面的徵婚啟事,啟事的最後四個字便是“非誠勿擾”。片名即由此而來。在徵婚過程中,他不斷地同各種身份、各種性格、各種應徵目的的女人約會周旋,但沒有一個中意的。幾經周折,終於見到一位讓他著迷的姑娘梁笑笑(舒淇飾)。不料好事多磨,姑娘已經心有所屬……當然,賀歲喜劇總是以皆大歡喜告終的。
     《非誠勿擾》的廣告宣傳語是“21世紀什麼最貴——和諧”。導演馮小剛宣稱,他拍的是一部“讓大家開心的電影”。影片的畫面十分美麗十分精緻,從北京拍到日本,又從日本拍到江南。其中一部分情節是在日本北海道拍攝的,風光旖旎,美不勝收。為此,日本首相還當面向馮導致謝呢,因為該電影在中國的熱映客觀上拉動了中國人去北海道的旅遊消費。《非誠勿擾》影響之大,由此可見一斑。同時,《非誠勿擾》也拉動了短語“非誠勿擾”的流行。
     “非誠勿擾”並非成語,由於流行勢頭猛,使用頻率高,簡直成了一個“准成語”。不僅許多徵婚廣告都效仿著添上了“非誠勿擾”的語句,而且不少文章的標題中也出現“非誠勿擾”字樣。《文匯報》上有一篇文學評論文章,其標題就是《文學,也該非誠勿擾》。
     更多的是仿似用法。報刊上,街頭海報上,我們不時可以看到“非誠勿賣”“非誠勿買”“非誠勿嫁”“非誠勿娶”“非誠勿來”“非誠勿去”一類的話。
頁: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近年國內流行語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