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要用到錢,那麼錢都有哪些有趣的稱呼呢

花落紅 2022-11-11 06:42

俗話說:“有錢走遍天下,沒錢寸步難行。”人們的衣食住行樣樣離不開錢,我們現在用的錢大多是硬幣和紙幣兩種,紙幣也稱為“鈔票”。錢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古代,錢還有不少有趣的稱呼,如孔方兄、青蚨、沒奈何、阿堵物、上清童子,等等。
夏商周時期,人們還沒有掌握冶煉的技術,無法鑄造錢幣,於是就將海邊的貝殼作為錢幣使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秦國的貨幣“秦半兩”作為通行貨幣。“秦半兩”是一種方孔圓形的貨幣,又稱為“方孔圓錢”。因為它的形狀以及和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於是被親切地稱為“孔方兄”。晉代魯褒《錢神論》中譏諷當時的不正風氣時就說道:“錢之為體,有乾有坤,親之如兄,字曰孔方。”
民間還有一種說法,稱錢為“青蚨”。傳說青蚨是一種生長在南方的蟲子,形狀像蟬,但比蟬大。青蚨生下的孩子永遠都會找到自己的母親,同樣地,不管孩子在哪個地方,母親也能找到自己的孩子。如果將母青蚨的血塗在81文銅錢上,再將子青蚨的血塗在另外81枚銅錢上,出去買東西,用掉母錢,留下子錢,母錢還會飛回來。同樣地,用掉子錢,把母錢放在家裡,子錢也會飛回來。人們將這種現象稱之為“青蚨還錢”,後來青蚨也成為銅錢的代名詞。如“瑞蚨祥”這一享譽海內外的綢布老字型大小,名字就是來源於“青蚨還錢”的典故。
世間有極為愛錢之人,也有視金錢為糞土之士。相傳宋朝有個人叫張循王,極為富有。為了防止小偷去他家裡偷錢,他將自己家的白銀以一千兩為單位熔成了許多大白球,並起名為“沒奈何”,意思是這麼重的錢小偷根本搬不動,無可奈何!與張循王恰好相反,西晉的王衍是個有雅癖的人,他從不言“俗”的錢,他的妻子想要試一試丈夫是不是能真的做到不言錢,於是趁著王衍睡熟的時候,在他的床邊鋪滿了錢。王衍一覺醒來,看到床邊的錢,就像沒看見一樣,命令僕人“舉卻阿堵物”,意思是拿開這擋路的東西。從此以後,“阿堵物”也成為了錢的別稱。另外,“上清童子”也是錢的別稱。相傳,貞觀年間,名臣岑文本退朝後常到山亭去避暑。有一天正午時分,有自稱“上清童子”的一個年輕道士求見。二人說完話之後,岑文本將道士送出院門,發現道士忽然不見了蹤影。後來這種情況出現過多次,岑文本就命人在道士消失的地方挖掘,結果掘到了一座古墓,只在古墓裡發現一枚古錢,岑文本這才知道,原來“上清童子”是錢的化身。後來“上清童子”成為對錢的雅稱。除此以外,古人關於錢的稱呼還有盤纏、銅臭、不動尊等。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要用到錢,那麼錢都有哪些有趣的稱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