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為什麼把地方官稱為父母官

花落紅 2022-11-17 09:56

“父母官”一詞最早來源於《禮記·大學》篇:“《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這裡的君子指一國的國君,這句話的意思是快樂的國君是人民的父母,人民喜歡的他也喜歡,人民憎惡的他也憎惡,這樣的國君可以稱得上是人民的父母。到了漢代,先後出現了兩位非常有名的地方官,他們分別是西漢的召信臣和東漢的杜詩。召信臣任南陽太守期間,工作勤奮,一心為民,他大力發展農業,並修建了六門堰、鉗盧陂等水利工程造福百姓,在他任職期間,南陽的百姓個個家中糧食充足,社會上的盜賊也消失匿跡,訴訟案件也幾乎沒有。其他各地的百姓慕名歸往,南陽的人口在幾年內激增,當地的老百姓十分尊敬愛戴他,都稱之為“召父”。東漢時期,南陽郡又出了一位有名的太守,他就是杜詩,他不僅有召信臣當年的風範,而且還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他為了提高百姓的農業生產,發明了水排,深受百姓喜愛。於是,民間就有了“前有召父,後有杜母”之說,“父母官”一詞便有了地方官的含義。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為什麼把地方官稱為父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