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為什麼古人要修建宗廟來祭拜祖先

花落紅 2022-11-20 10:53

《戰國策·齊策四》中記載了“馮諼客孟嘗君”的故事,門客馮諼建議孟嘗君向齊王提出“立宗廟于薛”的要求,並且告訴孟嘗君這樣做可以鞏固孟嘗君在齊國的地位,並且宗廟落成後,孟嘗君便可以高枕無憂了。為什麼宗廟有這麼大的作用呢?原來,在古代,宗廟與江山社稷並列,都是國家的代稱,孟嘗君與齊王同宗,薛地有了宗廟就代表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受到祖宗的保佑,齊王就不能夠輕易地奪走薛地,孟嘗君何樂而不為?
宗廟,古時又稱為祖廟、太廟,是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東漢大學問家鄭玄這樣解釋“宗廟”:“宗,尊也;廟,貌也。言祭宗廟,見先祖之尊貌也。”人們祭祀宗廟,是為了能夠看見死者生前的容貌。所以在早期祭祀宗廟的活動中,曾有過讓生者代替死者接受祭祀的做法。《禮記》中將被選中接受祭祀的生者稱為“屍”,選擇“屍”的標準非常嚴格,必須從死者的孫輩中選出,而且要通過占卜的方法確定人選。周代的宗廟制度,有很嚴格的等級之分。《禮記·王制》說:“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賈誼《過秦論》中描述秦朝的滅亡便用了“一夫作難而七廟隳”的句子,用“宗廟”代指秦朝,說明了宗廟對國家的重要作用。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為什麼古人要修建宗廟來祭拜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