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橙色的樹根 2023-1-21 04:26
[u]心中心法?[/u]
心密法門之「心中心」法屬上上乘密法,為密宗最高之第四真如門,其修法以明心見性為首要目的,成就無相悉地。據諸祖師等言─此法不取於相,亦不離於相,三分之二靠佛力,三分之一為自力,先從第八識起修,首破無明,後降蓋障,於短時間內可使行者打開本來,除習斷惑,終證得根本智慧。以法而論,屬於密部上乘,唯可使行者直證心源而又通乎禪淨,破一切法見至極究竟地,所以堪稱總括諸宗之大法。其法儀軌簡單,既不必修加行和各種前行,又不必陳設種種供養,不分男女老幼、貧富貴賤,只要肯發無上道心,每日能坐二小時者,即可修習。是當今末法時代之明心見性、證成佛智、離苦得樂、解脫生死最為當機之法。
[b]漫談「心中心法」的緣起與現狀 —法爾禪修中心 善祥比丘(俗名張玄祥)撰[/b]
[b]初祖大愚[/b]:寂照照寂,切忌用力。成佛作祖,無他秘密。
[b]二祖王驤陸[/b]:念念無住,不住妄,亦不住真,不住於覺察,更不住於不住。
[u][/u]
[u]覺照過程者十[/u]
上來各條,是明心性之真實相貌,與用功及常常保持之法。但覺一起,習氣即消,此中遲捷各有不同。一為境,一為覺,此又有過程者十:
一境來而不覺;
二境來而再覺,惟起覺極費事;
三境來時起覺不難;
四境來即覺,略有先後;
五境覺同時並起,而有時忘失;
六同起而可以勿忘;
七覺先於境,但有時在後,或偶而竟回到忘失時;
八常覺不動;
九覺尚未淨;
十常寂而常覺照,並覺亦無住矣,此是力量真充足時。
[b]三祖元音老人[/b]:對於念頭,不是不讓它起,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轉化掉,這是活的,不是死的。
[b]弟子齊志軍[/b]:白雲漫青山,青山依然在。青山自青山,豈受白雲礙! 且把妄執妄念比作野草。為了不讓它生長,有的人搬塊石頭壓上(喻壓念),有的人把草連根剷除(喻斷念)。 搬石頭壓草的人追求看不見草(他認為不起念頭就是無念),縱然修成,也是無用。看那廣袤的大戈壁,不見一草,那還屬於“因緣所生法",只是目前“緣盡法還滅",主要是不具外緣——缺水。一旦天降甘霖,不用你去種,草就自己長出來了——遇緣即發。即使不 遇緣,無草也無苗——死寂一片,不能起無量無邊的妙用。 斬斷草根的人,見草即知根,斬斷草根後,把草擺在那裡曬,他不怕見草(有念即無念),曬乾了還可以當柴燒,正好派上用場(妄念即菩提)。因為沒石頭,可以種禾苗,妙用可起矣!
《如何觀照》PDF檔
[url=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EMUJ3XOLzqboFOAPKi8Z1w5T8ZBZ3-Uq/view?usp=sharing]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EMUJ3XOLzqboFOAPKi8Z1w5T8ZBZ3-Uq/view?usp=sharing[/url]
[[i] 本帖最後由 海島橙色的樹根 於 2023-1-21 21:26 編輯 [/i]]
Rocochan 2023-1-21 09:53
有二曲同工之妙
《六祖壇經》
[[有僧舉臥輪禪師偈曰。
臥輪有伎倆, 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師聞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繫縛。因示一偈曰。
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