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sticman144 2023-2-14 23:46
渣馬大會發的恢復建議, 有查電郵都應該收到:
[attach]14008337[/attach]
伸展運動
[attach]14008333[/attach]
補充水分及汲取營養[attach]14008334[/attach]
按摩
[attach]14008335[/attach]
恢復性鍛鍊
[attach]14008336[/attach]
進步獎查詢及證書下載:
[attach]14008316[/attach]
Sample: (呢張不是我的, 上屆我6小時9分, 今屆5小時35分, 但上屆因超6小時完賽, 所以唔計😅)
[attach]14008338[/attach]
[url]https://results.sporthive.com/events/7021014535522039552[/url]
你下載咗未?
[[i] 本帖最後由 plasticman144 於 2023-2-15 00:32 編輯 [/i]]
plasticman144 2023-2-15 07:28
6. 動態恢復
你可能聽過恢復騎(Recovery Ride)、恢復跑(Recovery Run)、恢復游(Recovery Swim),這部份都沒問題。
但如果講『排乳酸游/騎/跑』,就是完全錯誤的說法了,沒有排乳酸運動這件事!
再講一次,沒有沒有排乳酸運動這件事。
讀我的唇,跟我唸一次:沒有排乳酸游、沒有排乳酸跑、沒有排乳酸騎這件事!
乳酸在運動結束後幾分鐘,長一點到10幾20分鐘內,就幾乎就排除光了,而之所以還會酸痛,那是肌肉組織受損造成的,跟乳酸無關了,所以拜託不要再講排乳酸游或騎或跑了(乳酸表示:不要再誤會我了)。
回到『恢復游/騎/跑』這事,名詞可能會讓人誤會是會幫助恢復,其實目前主流的研究發現是認為動態恢復與被動恢復,兩者其實沒啥主要差別,意即:你不會因為多動了一下就恢復比較快,你也不會躺在那發呆都不動就恢復比較慢。
這邊倒有兩個重點,其一是所謂動態恢復的訓練,強度是相當低且時間也短的,而且運動項目也有差別,游泳對身體負擔最小、其次騎車、最後跑步,時間上以20-40分鐘就足矣,而且是相當依賴身體自覺疲勞度來訓練的,以1-10分來講,疲勞度應該只有1-3分間就夠了,不太需要理速度/功率/配速,舉個例來說,FTP 55%以內就稱為Recovery Ride,但對於200w與400w的兩個人來講,不代表兩人都要騎到110w與220w,很可能後者400w的人,累到連150w都吃力,那就不需硬去追55%的上限,基本上就是依照體感甚至乾脆全休還比較實在,這也是我常看到的狀況,很多人在執行Recovery課表又怕自己沒練到,所以強度都偏高了。
其二,既然沒用,為何還會看到很多PRO在做?甚至還有2-3小時以上Recovery Ride,這樣合理嗎? 我會這樣回答,就是因為他們是PRO,他們歷經多年的訓練,這2-3小時對於他們的影響已經微乎其微了,別忘了恢復的目的是在降低施加於身體壓力,讓身體能回到健康的狀態,而這樣的訓練對於他們的壓力相較於其他的訓練課表來講,真的只是一塊蛋糕而已,加上他們也比一般人更能掌控自身體能,倒不需擔心。
而對於一般人的建議,我覺得都能試試看,有些人就是要動一動才覺得恢復較快,有些人習慣全休,自己可多做比較,就能找到屬於你的方式。
[url]https://www.garmin.com/zh-TW/blog/running/eight-kinds-of-sports-recovery-methods/[/url]
mankinghei04 2023-2-15 12:42
出晒未架?
搵唔到我進步獎既?
plasticman144 2023-2-15 15:30
[quote]原帖由 [i]mankinghei04[/i] 於 2023-2-15 12:42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017062&ptid=3099378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出晒未架?
搵唔到我進步獎既? [/quote]
你報名嗰時有冇填上屆比賽編號? 我印像中報名時話要提供上屆資料先可以攞進步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