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諸家論智慧,未得開權猶是殊途不得作實

無僧妙花 2023-3-2 22:45

將諸家學説、宗教強行求同,雖然善意可嘉,但是終歸祗是一廂情願,以其無跡可開,無據可依,自娛誤人而已矣。

《摩訶止觀輔行》曰:
不得彰言了義說者,縱是菩薩跡在彼教,未得彰灼顯了而說,說彼教主即是大權。世人常云孔子是儒童菩薩,故三教殊途而同歸,此約釋教開跡而說,方有此言。若開未開,教終是俗。只緣教法猶是有漏世間之法,是故教主未得彰言,名為殊途。

[[i] 本帖最後由 無僧妙花 於 2023-3-2 23:22 編輯 [/i]]

八部眾1101870 2023-3-2 23:29

[quote]原帖由 [i]無僧妙花[/i] 於 2023-3-2 22:45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433096&ptid=31018387][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將諸家學説、宗教強行求同,雖然善意可嘉,但是終歸祗是一廂情願,以其無跡可開,無據可依,自娛誤人而已矣。

《摩訶止觀輔行》曰:
不得彰言了義說者,縱是菩薩跡在彼教,未得彰灼顯了而說,說彼教主即是大權。世人常云孔子是儒童菩薩,故三教殊途而同歸,此約釋教開跡而說,方有此言。若開未開,教終是俗。只緣教法猶是有漏世間之法,是故教主未得彰言,名為殊途。 [/quote]
佛經好似冇用‘’開權‘’二字連寫,佛家亦沒有設下限制其他宗教於彼此論說。
摩訶止觀就摩訶止觀,並不須要加插甚麼輔行。

無僧妙花 2023-3-2 23:32



[[i] 本帖最後由 無僧妙花 於 2023-3-2 23:34 編輯 [/i]]

無僧妙花 2023-3-2 23:33

[quote]原帖由 [i]八部眾1101870[/i] 於 2023-3-2 23:29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434144&ptid=31018387][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佛經好似冇用‘’開權‘’二字連寫,佛家亦沒有設下限制其他宗教於彼此論說。
摩訶止觀就摩訶止觀,並不須要加插甚麼輔行。 [/quote]
開權、顯實自天台家一説。

《摩訶止觀》為智者大師述、章安大師錄。

《摩訶止觀輔行》為荊溪大師對前著之疏。

八部眾1101870 2023-3-2 23:53

[quote]原帖由 [i]無僧妙花[/i] 於 2023-3-2 23:33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434256&ptid=31018387][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開權、顯實自天台家一説。

《摩訶止觀》為智者大師述、章安大師錄。

《摩訶止觀輔行》為荊溪大師對前著之疏。 [/quote]
不知道天台宗的典藉是怎樣得來,摩訶止觀有沒有問題未認真看過,但六妙法門的膠文是錯誤引導的。


ps. 無意質疑任何宗派(南傳除外)。

[[i] 本帖最後由 八部眾1101870 於 2023-3-3 11:12 編輯 [/i]]

無僧妙花 2023-3-3 00:10

[quote]原帖由 [i]八部眾1101870[/i] 於 2023-3-2 23:53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434646&ptid=31018387][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不知道天台宗的典藉是怎樣得來,摩訶止觀沒問題,但六妙法門的膠文是錯誤引導的。


ps. 無意質疑任何宗派(南傳除外)。 [/quote]
經論無人解,雖智莫能了。

天台典藉,無非都是對佛經的解説。《止觀義例》云:「一家(指天台家)教門遠稟佛經,復與大士宛如符契。況所用義旨,以《法華》為宗骨,以《智論》為指南,以《大經》為扶疏,以《大品》為觀法,引諸經以增信,引諸論以助成。觀心為經,諸法為緯,織成部帙,不與他同。」

唯《摩訶止觀》例外,是智者大師「述己心中行法」。

《摩訶止觀》很難懂,《六妙門》為《摩》的其中一小部份,叫不定止觀。

八部眾1101870 2023-3-3 00:26

[quote]原帖由 [i]無僧妙花[/i] 於 2023-3-3 00:10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434884&ptid=31018387][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經論無人解,雖智莫能了。

天台典藉,無非都是對佛經的解説。《止觀義例》云:「一家(指天台家)教門遠稟佛經,復與大士宛如符契。況所用義旨,以《法華》為宗骨,以《智論》為指南,以《大經》為扶疏,以《大品》為觀法,引諸經以增信,引諸論以助成。觀心為經,諸法為緯,織成部帙,不與他同。」

唯《摩訶止觀》例外,是智者大師「述己心中行法」。

《摩訶止觀》很難懂,《六妙門》為《摩》的其中一小部份,叫不定止 ... [/quote]
‘’摩訶止觀‘’文中有道家的蹤跡,看得懂須要有道家基礎。六妙門的數息法則錯教數以千萬計人。


學任何野都要知道點解要咁樣,咁樣做目標係乜野?因為不能無了期的一直止觀嘛。

無僧妙花 2023-3-3 08:11

[quote]原帖由 [i]八部眾1101870[/i] 於 2023-3-3 00:26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435103&ptid=31018387][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摩訶止觀‘’文中有道家的蹤跡,看得懂須要有道家基礎。六妙門的數息法則錯教數以千萬計人。


學任何野都要知道點解要咁樣,咁樣做目標係乜野?因為不能無了期的一直止觀嘛。 [/quote]
天台止觀有三種:《釋禪波羅密次第法門》稱為漸次止觀;《六妙法門》為不定止觀;《摩訶止觀》稱為圓頓止觀。

《釋波羅密次第法門》為印度原汁原味的禪修方法,比喻像北方人先吃涼菜、再吃餸、最後吃主食(面食)。

《六妙法門》像廣東人吃餸、飯先後次序不定,隨個人口味需要意調配而吃,亦盤活六門理解,以六門即一門、一門即六門的理解,當中以修行方法隱喻佛的終極知見一實相,但側重行法、理法。

《摩訶止觀》如吃雲吞餃子,每一口餡(餸)面同吃,直至吃飽。當中不祗行法(理),日用知見(事)也融入:事理相即,一切即一;理事無礙,一即一切;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

圓頓止觀較難理解和實踐,但能實踐的話,修起來會快很多。對日常生活也能起指導作用,《法華》云:「一切治生產業,與實相不相違背」,即指此。能修此法,就算凡夫未登賢位,亦「能知如來秘密之藏」,因為日常起用的,是練習佛之知見。

至於《摩訶止觀》中的道家術語,引用不多,查一下不難理解。為切合當期(陳隋二朝)文化,使學者易明故,亦為國人體質與氣候與印度不同,故借用其概念,建築在此之上而修。

尚有一部名《修習止觀入門法要》,又名《小止觀》,為《摩訶止觀》的小本。是學習打坐禪修的最佳入門讀物,但由於簡略,成就高低就隨人領解而不同了。

此本是智者大師應家兄所問而寫,他是名將領,遇星占大家張果老批其壽元將盡,故向大師求救。大師的兄長無甚佛法根基,依此修習而延壽,後遇張果老稱歎其兄竟然逃過一劫。近代大儒錢穆先生,也是依此本修習,得近似未到定地之境,甚感身心舒泰,耳目聰明。

古德云:「學而後思」,站在巨人肩旁上學習,比自己瞎修盲解還是好的。而且,有很多思考、辨證,古人都做過了。

八部眾1101870 2023-3-3 11:21

[quote]原帖由 [i]無僧妙花[/i] 於 2023-3-3 08:11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438594&ptid=31018387][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天台止觀有三種:《釋禪波羅密次第法門》稱為漸次止觀;《六妙法門》為不定止觀;《摩訶止觀》稱為圓頓止觀。

《釋波羅密次第法門》為印度原汁原味的禪修方法,比喻像北方人先吃涼菜、再吃餸、最後吃主食(面食)。

《六妙法門》像廣東人吃餸、飯先後次序不定,隨個人口味需要意調配而吃,亦盤活六門理解,以六門即一門、一門即六門的理解,當中以修行方法隱喻佛的終極知見一實相,但側重行法、理法。

《摩訶止觀》如吃 ... [/quote]
建議閣下看原著經典,真修者不會隨便自創書籍,是謂:尊重聖賢設立經典。
若‘’六妙門‘’如你所說出自‘’摩訶止觀‘’則不看也罷。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諸家論智慧,未得開權猶是殊途不得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