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佛教如何描述人面獸心?

無僧妙花 2023-3-3 19:42

人面獸心等的講法,天台宗有講的,叫百界千如,一念三千。

《天台傳佛心印記》云:「故知善、惡,不出十界。十界性融,互具成百。界界十如,則成千如。」

是揉合《法華經》與《華嚴經》而來的總結。

每一界的衆生的心,都具十法界性,要不然沒有佛性的話,如何成佛?

人界衆生心,祗是多在六道遊走,遇境升沉而已。

一念三千,為台宗一心三觀的圓頓止觀,乃《法華經》精華的〈觀世音普門品〉的奧義。

無僧妙花 2023-3-3 21:55

一點就通還是有的🌹
[attach]14058734[/attach] [attach]14058735[/attach]

八部眾1101870 2023-3-3 22:14

陰公,咁樣傳染比人。:L

Lotus6268 2023-3-4 16:43

[quote]原帖由 [i]無僧妙花[/i] 於 2023-3-3 19:42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454646&ptid=31019796][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人面獸心等的講法,天台宗有講的,叫百界千如,一念三千。

《天台傳佛心印記》云:「故知善、惡,不出十界。十界性融,互具成百。界界十如,則成千如。」

是揉合《法華經》與《華嚴經》而來的總結。

每一界的衆生的心,都具十法界性,要不然沒有佛性的話,如何成佛?

人界衆生心,祗是多在六道遊走,遇境升沉而已。

一念三千,為台宗一心三觀的圓頓止觀,乃《法華經》精華的〈觀世音普門品〉的奧義。 [/quote]
師兄, 天台華嚴若能與唯識融匯貫通才適合現代人的根器, 只談天台華嚴奧妙精深有餘, 而很多學佛人得門而不能入矣!

[[i] 本帖最後由 Lotus6268 於 2023-3-4 16:45 編輯 [/i]]

無僧妙花 2023-3-4 16:46

[quote]原帖由 [i]Lotus6268[/i] 於 2023-3-4 16:43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475689&ptid=31019796][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師兄, 天台華嚴若能與唯識融匯貫通才適合現代人的根器, 只談天台華嚴奧妙精深有餘, 而很多學佛人得門而不能入矣! [/quote]
要一門深入,一般學人已經很難了。先深入透徹理解一家之説,有餘力旁及其他再説。見不少人雜學,終歸是吵架,學佛學到修羅道去了。

能通一家,夠用了。

無僧妙花 2023-3-4 16:53

[quote]原帖由 [i]Lotus6268[/i] 於 2023-3-4 16:43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475689&ptid=31019796][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師兄, 天台華嚴若能與唯識融匯貫通才適合現代人的根器, 只談天台華嚴奧妙精深有餘, 而很多學佛人得門而不能入矣! [/quote]
而您所説的唯識,是玄奘大師的法相唯識吧。台賢二宗的語言還比較接近,但名相理解也是有出入,天台山外派就是揉合了賢首思想,與山家派吵了二十年,為的是一個「即」字。法相的語文語法系統,是不一樣的,而台宗論的唯識,又是舊唯識。總之好難,不建議混學混談。鷄和鴨講。

Lotus6268 2023-3-4 16:55

[quote]原帖由 [i]無僧妙花[/i] 於 2023-3-4 16:46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475769&ptid=31019796][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要一門深入,一般學人已經很難了。先深入透徹理解一家之説,有餘力旁及其他再説。見不少人雜學,終歸是吵架,學佛學到修羅道去了。

能通一家,夠用了。 [/quote]
一門深入係假設佛學基礎已穩固, 正如打好地基才能建立摩天大廈之顛

[[i] 本帖最後由 Lotus6268 於 2023-3-4 16:57 編輯 [/i]]

無僧妙花 2023-3-4 16:57

[quote]原帖由 [i]Lotus6268[/i] 於 2023-3-4 16:55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475979&ptid=31019796][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一門深入係假設佛學基礎已穩固, 正如打好地基才能建立摩天大廈之顛 [/quote]
硬闖也是可以的,但要人有指導該宗的讀本及次序,否則頭不刮也掉光。

Lotus6268 2023-3-4 17:10

[quote]原帖由 [i]無僧妙花[/i] 於 2023-3-4 16:57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476030&ptid=31019796][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硬闖也是可以的,但要人有指導該宗的讀本及次序,否則頭不刮也掉光。 [/quote]
時移世易了, 家陣出家修行人都要上佛學院或佛教大學進修的, 甚至入研究院寫博士論文, 即學術化了, 修行就回寺院修戒定慧, 所謂做功課。

[[i] 本帖最後由 Lotus6268 於 2023-3-4 17:12 編輯 [/i]]

無僧妙花 2023-3-4 17:13

[quote]原帖由 [i]Lotus6268[/i] 於 2023-3-4 17:10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476360&ptid=31019796][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時移世易了, 家陣出家修行人都要上佛學院或佛教大學進修的, 甚至入研究院寫博士論文, 即學術化了, 修行就回寺院修戒定慧, 所謂做功課。 [/quote]
古時漢地就要求學歷高才許出家啊。位至國師的三教人物,個個學富五車呢。

[[i] 本帖最後由 無僧妙花 於 2023-3-4 18:00 編輯 [/i]]

Lotus6268 2023-3-4 17:16

[quote]原帖由 [i]無僧妙花[/i] 於 2023-3-4 17:13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476429&ptid=31019796][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古時漢地就要求學歷高才許出家啊。位至國師的三教人物,個個學富五居呢。 [/quote]
是的, 有國家支持的佛教才能更上一層樓

無僧妙花 2023-3-4 17:20

[quote]原帖由 [i]Lotus6268[/i] 於 2023-3-4 17:16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476516&ptid=31019796][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是的, 有國家支持的佛教才能更上一層樓 [/quote]
中國古人治學(含一切宗教)之嚴謹,舉世無雙呢。印度就認真,玩命的誰辯輸了誰當徒弟,要不留下人頭。

Lotus6268 2023-3-4 17:40

[quote]原帖由 [i]無僧妙花[/i] 於 2023-3-4 17:20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476601&ptid=31019796][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中國古人治學(含一切宗教)之嚴謹,舉世無雙呢。印度就認真,玩命的誰辯輸了誰當徒弟,要不留下人頭。 [/quote]
唉!師兄!勿再緬懷過去了, 自從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廣受各國政府的歡迎, 佛教已大不如前吧!:smile_39:

無僧妙花 2023-3-4 17:46

[quote]原帖由 [i]Lotus6268[/i] 於 2023-3-4 17:40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477043&ptid=31019796][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唉!師兄!勿再緬懷過去了, 自從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廣受各國政府的歡迎, 佛教已大不如前吧!:smile_39: [/quote]
香港曾有不少高人呀,也淪落至此。上月響地鐵認識了屯門某寺法師,每天會發法語,但天天唔湯唔水的心靈鷄湯,一天把我嚇死:

佛陀的教理,佛教的每一段理論,一定都對應着修行,一定要落實到修行上,這一點非常重要。
釋迦牟尼佛講的四弘誓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而法華亦有其四弘誓願,就是:“飢來即吃飯,寒到即添衣,困時伸腳睡,熱處愛風吹。”這番話雖然帶點幽默和別具創意,但亦言之有理。
四宏誓願也叫作“通願”或“共願”,是修行大乘佛法的人、誓願成就無上菩提的眾生都要發的願。是修行人非常重要的!晚安吉祥

我問:法華亦有其四弘誓願,就是:“飢來即吃飯,寒到即添衣,困時伸腳睡,熱處愛風吹。”
師父可引原經文嗎?弟子沒發現《法華經》有類似文句啊[合十][合十][合十]

答:有的

再問:弟子持讀《法華》多年沒發現,所以乞請師父引文開示[合十][合十][合十]

答:我是偶爾讀到的,沒有研究,好的我慢慢找,找到了我告訴你,大家一同共同努力

我説:查了一下,上四句出自《草庵歌》。《法華經》的四弘誓是:「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之後就不回了。

《草庵歌》那是禪語,豈是四弘誓?!

[[i] 本帖最後由 無僧妙花 於 2023-3-4 17:47 編輯 [/i]]

無僧妙花 2023-3-4 17:50

[quote]原帖由 [i]Lotus6268[/i] 於 2023-3-4 17:40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477043&ptid=31019796][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唉!師兄!勿再緬懷過去了, 自從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廣受各國政府的歡迎, 佛教已大不如前吧!:smile_39: [/quote]
而大陸,高人還是有,學風學力不差的同修也不少。但很低調難找。南傳的法師法友,比香港的至少高百倍。

無僧妙花 2023-3-4 17:55

[quote]原帖由 [i]Lotus6268[/i] 於 2023-3-4 17:40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477043&ptid=31019796][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唉!師兄!勿再緬懷過去了, 自從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廣受各國政府的歡迎, 佛教已大不如前吧!:smile_39: [/quote]
而漢傳文化,堪稱文以載道,依宗派讀本自學,知見上去,自有眼目找好師父,找不到的繼續自學,絕對是可以的。

Lotus6268 2023-3-4 18:36

人面獸心一般解釋都很籠統唯心, 唯識雖然也講色法和邏輯說理, 但一講到業力和種子, 就不得不帶點玄談, 相當於科學的假設並去求證, 天台華嚴比唯識更玄啊!

[[i] 本帖最後由 Lotus6268 於 2023-3-4 18:37 編輯 [/i]]

無僧妙花 2023-3-4 18:47

[quote]原帖由 [i]Lotus6268[/i] 於 2023-3-4 18:36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478322&ptid=31019796][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人面獸心一般解釋都很籠統唯心, 唯識雖然也講色法和邏輯說理, 但一講到業力和種子, 就不得不帶點玄談, 相當於科學的假設並去求證, 天台華嚴比唯識更玄啊! [/quote]
唯識其實非常直接地接入《阿含》,玄談本來就是出世間禪修的知見,這方面得補充禪修理論,如禪經、《俱舍論》《阿毘達摩》。

至於運用在科學作邏輯模型,也是要學透上述那些。

唯識其實也可推論人面獸心,祗是沒直接發揮。記得清代有一居士用唯識疏了一下《法華》,比窺基大師的《法華玄贊》還好,有這方面的點滴闡發。

台賢屬空宗,比較抽象,但全面。但補了唯識很多表達不到的地方。

[[i] 本帖最後由 無僧妙花 於 2023-3-4 18:50 編輯 [/i]]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佛教如何描述人面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