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一切宗教是過於輕視經論,以訛傳訛而毀

無僧妙花 2023-5-7 10:57

[quote]原帖由 [i]八月八日[/i] 於 2023-5-7 09:55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8133995&ptid=31020963][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師兄我睇過一本佛教史上面寫嘅係咁嘅。
話說佛教由印度從北邊傳過嚟中土,當經過西藏混合咗當地苯教嘅教義,就出咗現在嘅藏傳佛教,(當其時呢部分,由印度傳嚟嘅佛教,融合咗好多印度教嘅教義,如性力派)。
而有部分就南下去到中原,就係現代我所講嘅中土佛教了。
師兄,如果有錯請指正🙏 [/quote]
是的,那是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毫無關係。

全球各種宗教、教派的流變多的是,南傳亦有。真要撥開這些迷霧,一來並不是易事,二來沒有相當熟的整體教理知見亦容易墮學術界的坑(涉及實修的理解),三來時間實在花不起。有興趣的話真懂了大乘宗派再搞:一能實用於修行無礙不至找不到北,二是另有專有路綫的一堆著作讀之極廢時。

基本上,仁者習觀成法師的開示的話,一部《解深密經》深研之,會使阿含諸多迷茫之處開解。習唯識者不能不學此部。不過,部派學説的分裂與疏理,三論宗會論得較詳。法相唯識就不搞這些浪費時間的事情了,玄奘大師求學的所聞,可見《大唐西域記》,但沒有從學理上分析。篤定十年專修一宗他宗説是説非什麽都別管,才能打好基礎,邊學邊用,慢反成快。見過不少學習能力強的,三四年唯識天台禪都懂,但捂不出關竅。在下前文作者批《禪門正脈》正是,禪宗知見可取,但文中大量用了天台術語,能見其對天台關竅不通的。

能真通漢傳的任一宗,不枉此生。

八月八日 2023-5-7 11:08

謝謝師兄教導🙏🙏

無僧妙花 2023-5-7 11:09

[quote]原帖由 [i]八月八日[/i] 於 2023-5-7 11:08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8135689&ptid=31020963][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謝謝師兄教導🙏🙏 [/quote]
又如印順法師,雖然廣學,著作等身,但不求甚解。他的著作,最好不要碰,真懂了一宗,再以其作學術性資料參考則無妨。

仁者言重,共勉🙏🙏🙏

無僧妙花 2023-5-7 12:52

[quote]原帖由 [i]八月八日[/i] 於 2023-5-7 11:08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8135689&ptid=31020963][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謝謝師兄教導🙏🙏 [/quote]
補充一下,供您參考:

1、漢傳佛教的全盛時期,在隋唐宋,此期知見最正;
2、唐宋是全球人類文化最頂尖時期,治學極嚴謹;
3、諸宗對名相的解釋,有細微出入,故此前為何不推薦雜學幾宗。古今諸宗吵架,都是各方對名相、語文出入誤會產生,所以建議擇一門深入。知見、邏輯框架建立正確了,自會發現,會心微笑;
4、雖然在下專修天台、禪宗,但不建議初學者就學禪宗,先建立好教理知見的基礎,禪宗只為實修參考,看不懂亦無妨;
5、聽一切開示,都是為了讀懂原文而服務,開示只作參考。古文逐字去解就不難,許多文言文極強者反而忽略,所以文言文不好者,反易成優勢。多讀幾遍原文就是,一步一腳印;
6、不嫌國語開示的話,還是建議從天台入手,有法藏法師、達照法師、淨界法師、良因法師的視頻,好像有字幕,順便可以學學國語,生活又多一技能;
7、懂天台可自行解一切經,法相唯識較排斥已有譯經(為了建立自家系統的教學,但玄奘大師回國後未遇天台,故未有交集。出國前可見依然有傳承、終極知見的爭論未息。天台有與西來高僧交集,玄奘大師則往西學習。若二宗不同源比較,結論對大乘佛法是令人震奮的。但語言系統教法,又確有區別。)。且天台已建立好最完備的系統,禪修論疏亦包含;較之法相唯識,禪理要自行閲讀禪經與理相結合,易漏學。漢傳淨土與律宗,多以天台作解,故從天台入手以後會更方便,後有興趣學唯識,或賢首,注意一下名相差異,便學的快。以後語言名相的坑坎,自然避過,天台智者大師與玄奘大師早料此一著,但前者用以義入名去解決,無後顧之憂;後者卻賞試建立新的系統去表述整個佛法;
8、法相唯識較之天台易學,選習之亦無妨。

本來在下怕為仁者增添難度而生退畏心,但想既然初習,一勞永逸,故三思而後再進言,供仁者參考,希望不會給您添堵。

[[i] 本帖最後由 無僧妙花 於 2023-5-7 13:04 編輯 [/i]]

八月八日 2023-5-7 13:04

[quote]原帖由 [i]無僧妙花[/i] 於 2023-5-7 12:52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8138925&ptid=31020963][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補充一下,供您參考:

1、漢傳佛教的全盛時期,在隋唐宋,此期知見最正;
2、唐宋是全球人類文化最頂尖時期,治學極嚴謹;
3、諸宗對名相的解釋,有細微出入,故此前為何不推薦雜學幾宗。古今諸宗吵架,都是各方對名相、語文出入誤會產生,所以建議擇一門深入。知見、邏輯框架建立正確了,自會發現,會心微笑;
4、雖然在下專修天台、禪宗,但不建議初學者就學禪宗,先建立好教理知見的基礎,禪宗只為實修參考,看不懂 ... [/quote]
謝謝師兄。
因我年紀比較大,雖然少時都聽過少少佛理,但真正了解佛經都係50歲後嘅事,所以讀得比較慢。
加上又有少少雜學,(占卜,術數),所以佛經來來去去都係讀得嗰幾本,慚愧慚愧😅😅

無僧妙花 2023-5-7 13:10

[quote]原帖由 [i]八月八日[/i] 於 2023-5-7 13:04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8139359&ptid=31020963][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謝謝師兄。
因我年紀比較大,雖然少時都聽過少少佛理,但真正了解佛經都係50歲後嘅事,所以讀得比較慢。
加上又有少少雜學,(占卜,術數),所以佛經來來去去都係讀得嗰幾本,慚愧慚愧😅😅 [/quote]
年紀大絕不是問題,在下這邊有六十歲才學天台的,三四年下來見地已過不少法師。有佛學院學了十多年唯識遇上天台而感嘆讚嘆的法師。年紀大以最好的學説總結人生經驗,反而一聞千悟。

無僧妙花 2023-5-7 13:17

[quote]原帖由 [i]八月八日[/i] 於 2023-5-7 13:04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8139359&ptid=31020963][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謝謝師兄。
因我年紀比較大,雖然少時都聽過少少佛理,但真正了解佛經都係50歲後嘅事,所以讀得比較慢。
加上又有少少雜學,(占卜,術數),所以佛經來來去去都係讀得嗰幾本,慚愧慚愧😅😅 [/quote]
還有,很多都是從占卜術數而入佛門,人天乘基礎會非常好。占卜術數自漢《春秋繁露》而大榮,天台的思維框架,更過於斯。釋佛理也有融入易理框架。當然,有些人會嫌此本土化不夠原汁原味;但本土化有他較好真正明白的地方。回頭再看所謂的「原汁原味」,一目了然,會心一笑。
頁: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一切宗教是過於輕視經論,以訛傳訛而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