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教如目,行如足

無僧妙花 2023-3-5 12:23

實修固然重要,但萬萬不能無視經論依據。

修行其實有八萬四千法門,不止打坐一法,概括有行、住、坐、臥四種。

打坐對一般人而言,個人也同意是最重要的一門。南傳側重打坐,令人讚嘆;所以現今漢傳不少道場,也有回歸這種教法。但近代心理學,自打坐正念禪修的功效研究後,也發現動態式禪修有同等功效。

《法華》云:「世尊。我常獨處山林樹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來。以小乘法而見濟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

荊溪尊者云:「隨聞一句,攝事成理,不待觀境,方名修觀。」讀經懂得隨文入觀,一樣是極好的禪修方法。太虛大師也曾親述讀《般若經》而進入的境界;智者大師讀至〈藥王菩薩本事品〉,得入初旋陀羅尼。

[[i] 本帖最後由 無僧妙花 於 2023-3-5 12:43 編輯 [/i]]

PaoMa 2023-3-5 12:38

[quote]原帖由 [i]無僧妙花[/i] 於 2023-3-5 12:23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494559&ptid=31022132][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實修固然重要,但萬萬不能無視經論依據。

修行其實有八萬四千法門,不止打坐一法,有行、住、坐、臥四種。

打坐對一般人而言,個人也同意是最重要的一門。南傳側重打坐,令人讚嘆;所以現今漢傳不少道場,也有回歸這種教法。但近代心理學,自打坐正念禪修的功效研究後,也發現動態式禪修有同等功效。

《法華》云:「世尊,我常獨處山林樹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來。以小乘法而見濟度。是我等咎。 ... [/quote]
閣下,
咁熟背" 阿含 "的行事記錄...
:smile_41: :smile_41: 
有無估算, 佔幾多成, 幾多篇,
係有講,
或有提及打座/禪坐的場合...:smile_41:

MICMIC_2ND 2023-3-5 13:40

[quote]原帖由 [i]無僧妙花[/i] 於 2023-3-5 12:23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494559&ptid=31022132][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實修固然重要,但萬萬不能無視經論依據。

修行其實有八萬四千法門,不止打坐一法,概括有行、住、坐、臥四種。

打坐對一般人而言,個人也同意是最重要的一門。南傳側重打坐,令人讚嘆;所以現今漢傳不少道場,也有回歸這種教法。但近代心理學,自打坐正念禪修的功效研究後,也發現動態式禪修有同等功效。

《法華》云:「世尊。我常獨處山林樹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來。以小乘法而見濟度。是我等 ... [/quote]
入去坐十日,你就會知道 戒 定 慧 怎樣運作。就唔會走去信埋八萬四千法門皆是法這説法,什麼 行 住 坐 臥 皆是法這BS,因為他們去掉了最重要嘅佛法。四威儀 是要保持念住作前題。


所以睇經去還原佛法,唔可能個個得。甚至出家比丘都係非常小眾。



Sadhu sadhu sadhu

[[i] 本帖最後由 MICMIC_2ND 於 2023-3-5 13:49 編輯 [/i]]

無僧妙花 2023-3-5 14:43

[quote]原帖由 [i]MICMIC_2ND[/i] 於 2023-3-5 13:40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496604&ptid=31022132][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入去坐十日,你就會知道 戒 定 慧 怎樣運作。就唔會走去信埋八萬四千法門皆是法這説法,什麼 行 住 坐 臥 皆是法這BS,因為他們去掉了最重要嘅佛法。四威儀 是要保持念住作前題。


所以睇經去還原佛法,唔可能個個得。甚至出家比丘都係非常小眾。



Sadhu sadhu sadhu [/quote]
法友,交流目的,就是增廣自他見聞,訓練辨思能力,對破惑修行有用。

法友,猜測對方不知,封閉拒絕接受自己的不知,於人於己,亳無得益。

法友,將坐上之功,帶入生活,化自他愛取執,才稱功德,否則功依然衹是功。

與法友共勉。

MICMIC_2ND 2023-3-5 15:05

[quote]原帖由 [i]無僧妙花[/i] 於 2023-3-5 14:43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498319&ptid=31022132][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法友,交流目的,就是增廣自他見聞,訓練辨思能力,對破惑修行有用。

法友,猜測對方不知,封閉拒絕接受自己的不知,於人於己,亳無得益。

法友,將坐上之功,帶入生活,化自他愛取執,才稱功德,否則功依然衹是功。

與法友共勉。 [/quote]
既然法友知道,亦因為在下真的不知道,可否完整列出哪八萬四千法門,link 也可以,這是大乘的共同理論,Don't take it personal,請指教,謝謝。

[[i] 本帖最後由 MICMIC_2ND 於 2023-3-5 15:07 編輯 [/i]]

無僧妙花 2023-3-5 17:25

[quote]原帖由 [i]MICMIC_2ND[/i] 於 2023-3-5 15:05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498825&ptid=31022132][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既然法友知道,亦因為在下真的不知道,可否完整列出哪八萬四千法門,link 也可以,這是大乘的共同理論,Don't take it personal,請指教,謝謝。 [/quote]
廣説很複雜,姑且簡説一論:

【一】

之前見法友另po論十二緣起的見解(其實那位樓主用本身語言寫得很好了),有以理解説而不必死於經論故而不引。

那麼,當中邏輯的其中一方面就是説:祗要合乎「法」,就可以用「任何方法」解説。

八萬四千,就是指很多很多的意思,「任何方法」。

其實,這論調,正是大衆部的看法。實則上,個人接觸的上座部,正是不太容許這個方法一一個人理解錯了經論的法義而傳,或以方便説接引,而後人傳以為據怎麼辦?

故古德有云:經論無憑,人皆不許。這是漢傳揉合了上座部的傳統的。

【二】

對於法義的演法,當年分裂成二十一個部派,也是聚訟的。

法友有興趣,可一閲《異部宗輪論》,漢傳古德,對各部派,是有深入研究的。

【三】

就漢傳而言,大乘與小乘(二乘)法的區別,在不共般若;相同的地方,是共般若。

共、不共般若這話題,在下不作討論了,在這裡只作一個介紹:法友可一讀《大智度論》,但前提要熟解南北傳共許的《俱舍論》《阿毘達摩》等論。

【四】

種種種種的義辯,在下並非為此而來討論區。純粹嘗試作些簡單的介紹,讓人知道很多訛傳、解訛的方向,讓有興趣者一尋。很多邏輯違犯基本正思維的謬誤,甚至簡單邏輯。

試問,沒有正思維,連小乘都不可能得。又如何談不共般若?網上三言兩語,根本不可能談深法義,就算正經百八去學,也不是一兩年的事,請法友諒解。

在下主要目的:

一、是希望各宗各派的學人,自是就好,非他實在沒未必要。別自視太高,很多更複雜千萬倍的思考、考據,前人都做過。別在這方面浪費時間,還影響修行,及犯上謗法罪。

二、依經論作合適的發揮的重要性,是當今救佛教所必須。

再過一些日子,在下會自行了斷,消失的了。

大家珍重!

[[i] 本帖最後由 無僧妙花 於 2023-3-5 17:37 編輯 [/i]]

MICMIC_2ND 2023-3-5 18:20

[quote]原帖由 [i]無僧妙花[/i] 於 2023-3-5 17:25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502814&ptid=31022132][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廣説很複雜,姑且簡説一論:

【一】

之前見法友另po論十二緣起的見解(其實那位樓主用本身語言寫得很好了),有以理解説而不必死於經論故而不引。

那麼,當中邏輯的其中一方面就是説:祗要合乎「法」,就可以用「任何方法」解説。

八萬四千,就是指很多很多的意思,「任何方法」。

其實,這論調,正是大衆部的看法。實則上,個人接觸的上座部,正是不太容許這個方法一一個人理解錯了經論的法義而傳,或以方便説 ... [/quote]
我在2009年已在這區宗教異見區玩,都係消閒為主。


佛陀弘法49年,教導這一條佛道十分明確,亦很科學,沒有迷信,且絕不含糊。


[url]http://nanda.online-dhamma.net/extra/tipitaka/sutta/digha/dn.22.metta-pc.html[/url]


Sadhu sadhu sadhu

八部眾1101870 2023-3-5 19:38

[quote]原帖由 [i]無僧妙花[/i] 於 2023-3-5 17:25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502814&ptid=31022132][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廣説很複雜,姑且簡説一論:

【一】

之前見法友另po論十二緣起的見解(其實那位樓主用本身語言寫得很好了),有以理解説而不必死於經論故而不引。

那麼,當中邏輯的其中一方面就是説:祗要合乎「法」,就可以用「任何方法」解説。

八萬四千,就是指很多很多的意思,「任何方法」。

其實,這論調,正是大衆部的看法。實則上,個人接觸的上座部,正是不太容許這個方法一一個人理解錯了經論的法義而傳,或以方便説 ... [/quote]
你咁多分身點消失姐,云云。;P

八部眾1101870 2023-3-5 19:50

[quote]原帖由 [i]無僧妙花[/i] 於 2023-3-5 12:23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494559&ptid=31022132][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實修固然重要,但萬萬不能無視經論依據。

修行其實有八萬四千法門,不止打坐一法,概括有行、住、坐、臥四種。

打坐對一般人而言,個人也同意是最重要的一門。南傳側重打坐,令人讚嘆;所以現今漢傳不少道場,也有回歸這種教法。但近代心理學,自打坐正念禪修的功效研究後,也發現動態式禪修有同等功效。

《法華》云:「世尊。我常獨處山林樹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來。以小乘法而見濟度。是我等 ... [/quote]
回應題目,如果講“人”,一個四支健全的人行路當然用足(腳),但如果是於佛經則“足”並非指“人腳”。
 
你再學過吧。:lol

無僧妙花 2023-3-5 21:41

[quote]原帖由 [i]MICMIC_2ND[/i] 於 2023-3-5 18:20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504321&ptid=31022132][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我在2009年已在這區宗教異見區玩,都係消閒為主。


佛陀弘法49年,教導這一條佛道十分明確,亦很科學,沒有迷信,且絕不含糊。


http://nanda.online-dhamma.net/extra/tipitaka/sutta/digha/dn.22.metta-pc.html


Sadhu sadhu sadhu [/quote]
若果同意每一道的衆生都含十法界性的話,那麼每一道就會有每一道的邏輯秩序、科學,大乘就是搞這個的。但容易使人墮五里霧中,但真實世界、宇宙又確是很複雜。

南傳確是比較樸實,不易走偏,而且用功集中在一處,是在下最喜歡的地方。

很高興在這裡認識您,感恩遇見。

[[i] 本帖最後由 無僧妙花 於 2023-3-6 00:16 編輯 [/i]]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如目,行如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