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僧妙花 2023-3-5 17:48
今之史學者,祗是從學術上作「暫時」疏理,為初學者易有個概念。但一般人不會察覺:
一、佛經論歷來口口相傳,不能以最早見於文字版作定論。最早見的文字版,已過佛滅幾百年;
二、依出土所得文物的時代參照而論。試問,他日若出土了一部大乘經,時代早於阿含,又會如何?歷史論文,經常反轉又反轉再反轉;
三、印度、中國古德,早知考據是件聚訟千年的事。印度無歷史記載,加上戰爭、滅佛,根本已是難以考據的事情。中國古德,有高僧出家前乃史官,早已能做的做過,留下一些資料給後人,不敢亦無法下筆作定論。疑點豈能作有罪推定?
所以漢傳經家,採用「理學」來判。而漢傳的佛教史著作,有《金剛仙論》《佛祖統紀》等,近人日本平川彰也不妨一讀,多個參考。但純以史作據,萬無一得。
講理實際得多,無謂為早知沒有答案的事情來爭吵,是中國自周朝起的文化。
[[i] 本帖最後由 無僧妙花 於 2023-3-5 17:55 編輯 [/i]]
松下童子 2023-3-5 21:16
[quote]原帖由 [i]無僧妙花[/i] 於 2023-3-5 17:48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503414&ptid=3102257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今之史學者,祗是從學術上作「暫時」疏理,為初學者易有個概念。但一般人不會察覺:
一、佛經論歷來口口相傳,不能以最早見於文字版作定論。最早見的文字版,已過佛滅幾百年;
二、依出土所得文物的時代參照而論。試問,他日若出土了一部大乘經,時代早於阿含,又會如何?歷史論文,經常反轉又反轉再反轉;
三、印度、中國古德,早知考據是件聚訟千年的事。印度無歷史記載,加上戰爭、滅佛,根本已是難以考據的事情。中國 ... [/quote]
建議你睇下印順導師的印度佛教思想史
[url]https://youtu.be/J2YRXfFcU1A[/url]
無僧妙花 2023-3-5 21:25
[quote]原帖由 [i]松下童子[/i] 於 2023-3-5 21:16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508853&ptid=3102257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建議你睇下印順導師的印度佛教思想史
https://youtu.be/J2YRXfFcU1A [/quote]
在下一直建議人重經論從原典入手,就是避免道聽塗説。印順太多陰謀論,他的書不建議讀。
松下童子 2023-3-5 21:32
[quote]原帖由 [i]無僧妙花[/i] 於 2023-3-5 17:48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503414&ptid=3102257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今之史學者,祗是從學術上作「暫時」疏理,為初學者易有個概念。但一般人不會察覺:
一、佛經論歷來口口相傳,不能以最早見於文字版作定論。最早見的文字版,已過佛滅幾百年;
二、依出土所得文物的時代參照而論。試問,他日若出土了一部大乘經,時代早於阿含,又會如何?歷史論文,經常反轉又反轉再反轉;
三、印度、中國古德,早知考據是件聚訟千年的事。印度無歷史記載,加上戰爭、滅佛,根本已是難以考據的事情。中國 ... [/quote]
[url]https://youtu.be/ehmJMzlp3bI[/url]
聽下點解法師要研究阿含經
這位隨佛法師, 早期修大乘佛法時係跟隨廣欽老和尚, 後來去緬甸跟隨雷迪大師承傳道場學習南傳佛法
[url]https://youtu.be/vI0uerqlzgk[/url]
由47:47開始講以前自己錯誤的修行方法
錯用功走錯方向,一晃就係幾十年光陰,人生有幾多個十年?
[[i] 本帖最後由 松下童子 於 2023-3-5 21:50 編輯 [/i]]
無僧妙花 2023-3-5 21:57
[quote]原帖由 [i]松下童子[/i] 於 2023-3-5 21:32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509357&ptid=3102257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https://youtu.be/ehmJMzlp3bI
聽下點解法師要研究阿含經
這位隨佛法師, 早期修大乘佛法時係跟隨廣欽老和尚, 後來去緬甸跟隨雷迪大師承傳道場學習南傳佛法
https://youtu.be/vI0uerqlzgk
由47:47開始講以前自己錯誤的修行方法
錯用功走錯方向,一晃就係幾十年光陰,人生有幾多個十年? [/quote]
嗯,在下都有了解過的。
太虛大師就呵斥過印順,很少人能理解大師的心意。
漢傳隨著中國文化的消失,及歷史文化的錯綜複雜,使今人與漢傳更大的隔膜,難以了解。所以在下祗能説,自是好了,非他實在不必,漢傳丟了是件非常可惜的事情,三言兩語説不清,所以在下才用回最簡單的批判邏輯。
漢傳本來複雜,再要弄清歷史上的迷霧,就更加複雜了。要辯清楚,恐怕要荒廢小十年時間做論著,人生有幾多個十年?
[[i] 本帖最後由 無僧妙花 於 2023-3-5 22:03 編輯 [/i]]
無僧妙花 2023-3-5 22:08
[quote]原帖由 [i]松下童子[/i] 於 2023-3-5 21:32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509357&ptid=3102257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https://youtu.be/ehmJMzlp3bI
聽下點解法師要研究阿含經
這位隨佛法師, 早期修大乘佛法時係跟隨廣欽老和尚, 後來去緬甸跟隨雷迪大師承傳道場學習南傳佛法
https://youtu.be/vI0uerqlzgk
由47:47開始講以前自己錯誤的修行方法
錯用功走錯方向,一晃就係幾十年光陰,人生有幾多個十年? [/quote]
邏輯簡單化:若有人從佛教轉基督教,用自己學錯了的佛教,拍個見證視頻去否定,是否就該推翻佛教?
無僧妙花 2023-3-5 23:11
[quote]原帖由 [i]松下童子[/i] 於 2023-3-5 21:32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509357&ptid=3102257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https://youtu.be/ehmJMzlp3bI
聽下點解法師要研究阿含經
這位隨佛法師, 早期修大乘佛法時係跟隨廣欽老和尚, 後來去緬甸跟隨雷迪大師承傳道場學習南傳佛法
https://youtu.be/vI0uerqlzgk
由47:47開始講以前自己錯誤的修行方法
錯用功走錯方向,一晃就係幾十年光陰,人生有幾多個十年? [/quote]
再講一下您説的47:47那段。
1、不能説那種修法是錯誤的,祗能説不符合他的根性。
2、佛陀也有見舍利佛的兩個徒弟修學有問題,就對換兩個人的修法,於是倆人即刻就證果。
3、他所述的修法是密,密有密的好處,祇是他明顯沒學漢傳教理開顯了當中的密,所以不知其所以然。不能怪別人、宗派。
4、所以不宜排他,有時候,個人修不上去,可能真要用別的方法。
[[i] 本帖最後由 無僧妙花 於 2023-3-5 23:13 編輯 [/i]]
PaoMa 2023-3-5 23:56
[quote]原帖由 [i]無僧妙花[/i] 於 2023-3-5 17:48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503414&ptid=3102257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今之史學者,祗是從學術上作「暫時」疏理,為初學者易有個概念。但一般人不會察覺:
一、佛經論歷來口口相傳,不能以最早見於文字版作定論。最早見的文字版,已過佛滅幾百年;
二、依出土所得文物的時代參照而論。試問,他日若出土了一部大乘經,時代早於阿含,又會如何?歷史論文,經常反轉又反轉再反轉;
三、印度、中國古德,早知考據是件聚訟千年的事。印度無歷史記載,加上戰爭、滅佛,根本已是難以考據的事情。中國 ... [/quote]
你講嘢咁多假設性,
前後自圓其說, 好難搞...:smile_42: :smile_42:
海島橙色的樹根 2023-3-6 07:37
[quote]原帖由 [i]無僧妙花[/i] 於 2023-3-5 21:57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510278&ptid=3102257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嗯,在下都有了解過的。
太虛大師就呵斥過印順,很少人能理解大師的心意。
漢傳隨著中國文化的消失,及歷史文化的錯綜複雜,使今人與漢傳更大的隔膜,難以了解。所以在下祗能説,自是好了,非他實在不必,漢傳丟了是件非常可惜的事情,三言兩語説不清,所以在下才用回最簡單的批判邏輯。
漢傳本來複雜,再要弄清歷史上的迷霧,就更加複雜了。要辯清楚,恐怕要荒廢小十年時間做論著,人生有幾多個十年? [/quote]
其實一早有人研究過,你肯打開就見到
佛史溯源 | 原始佛教會
[url]https://www.arahant.org/fo-shi-suo-yuan[/url]
海島橙色的樹根 2023-3-6 07:42
[quote]原帖由 [i]無僧妙花[/i] 於 2023-3-5 17:48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503414&ptid=3102257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今之史學者,祗是從學術上作「暫時」疏理,為初學者易有個概念。但一般人不會察覺:
一、佛經論歷來口口相傳,不能以最早見於文字版作定論。最早見的文字版,已過佛滅幾百年;
二、依出土所得文物的時代參照而論。試問,他日若出土了一部大乘經,時代早於阿含,又會如何?歷史論文,經常反轉又反轉再反轉;
三、印度、中國古德,早知考據是件聚訟千年的事。印度無歷史記載,加上戰爭、滅佛,根本已是難以考據的事情。中國 ... [/quote]
佛教叢書2-經典首頁 > 星雲大師文集 > 佛教叢書2-經典
經典之部 ■阿含經
[url]http://www.masterhsingyun.org/article/article.jsp?index=8&item=60&bookid=2c907d494574115201457e3c82e4008a&ch=1&se=9&f=1[/url]
《阿含經》的成立時期
關於阿含經成立於何時,應就佛典結集的次第而論:
1.佛陀入滅後,第一個夏季,五百阿羅漢會聚於王舍城外的七葉巖,以大迦葉為上首,舉行第一次結集,由阿難誦出法(經),優婆離誦出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五百結集」。《阿含經》的淵源,即導源於此時。
2.佛陀入滅百年頃,七百比丘會聚於毘舍離城,以耶舍為上首,舉行第二次結集。此次結集以律藏為主,這就是著名的「七百結集」。
3.佛陀入滅後二三六年頃,也就是阿育王時期,在華氏城以目犍連子帝須為上首,舉行第三次結集,至此三藏教法始告完備。
4.佛陀入滅後四百年,在迦膩色迦王護持之下,於迦濕彌羅國以脅尊者、世友為上首,舉行第四次結集,此次結集以論釋三藏為主。
綜上所述,《阿含經》於第一結集時誦出,於第二結集以後,即西元前三世紀前後,為《阿含經》正式成立的時期。
無僧妙花 2023-3-6 09:38
[quote]原帖由 [i]海島橙色的樹根[/i] 於 2023-3-6 07:42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517750&ptid=3102257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佛教叢書2-經典首頁 > 星雲大師文集 > 佛教叢書2-經典
經典之部 ■阿含經
http://www.masterhsingyun.org/article/article.jsp?index=8&item=60&bookid=2c907d494574115201457e3c82e4008a&ch=1&se=9&f=1
《阿含經》的成立時期
關 ... [/quote]
在下此貼的邏輯,都已包含在閲讀過您所提供的舊資料了。在下不打算提供其他資料,互砍祗有互毀初學、淺學人信心而已。
這些坊間流行的資訊,衆所周知,為什麼依然還是有那麽多僧侶學習漢傳?
在下還是再重覆,自是可以,非他沒必要。
個人而言,漢傳的義理價更值得關注,那怕您把他當做新教。但在漢傳一邊,很尷尬,又沒有容許這種叫法的任何理據。例如,《大唐西域記》中,玄奘大師確實親見其時印度,大小乘寺院都有。一個歷盡艱辛,險死幾次的人,帶回來「沒有定論」的最中肯考據沒人理一一那是實地對所有部派的考據,而不是一派之言。
[[i] 本帖最後由 無僧妙花 於 2023-3-6 09:40 編輯 [/i]]
PaoMa 2023-3-6 09:53
[quote]原帖由 [i]無僧妙花[/i] 於 2023-3-6 09:38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520185&ptid=3102257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在下此貼的邏輯,都已包含在閲讀過您所提供的舊資料了。在下不打算提供其他資料,互砍祗有互毀初學、淺學人信心而已。
這些坊間流行的資訊,衆所周知,為什麼依然還是有那麽多僧侶學習漢傳?
在下還是再重覆,自是可以,非他沒必要。
個人而言,漢傳的義理價更值得關注,那怕您把他當做新教。但在漢傳一邊,很尷尬,又沒有容許這種叫法的任何理據。例如,《大唐西域記》中,玄奘大師確實親見其時印度,大小乘寺院都有。 ... [/quote]
你好有道理,
建議如下,
不如今日坐飛機, 辛苦少少,
到印度實地, 教察, 求佛學...
幾年後話自己學有所成, 再弘揚佛法...:smile_45: :smile_45:
[[i] 本帖最後由 PaoMa 於 2023-3-6 09:55 編輯 [/i]]
無僧妙花 2023-3-6 09:55
在下明白,南傳學人的感受:被漢傳定義《阿含部》為小乘這個很不爽。個人依閲歷及戒律(不作猜測推論)可以説:
1、漢傳藏把《阿含經》定類為《阿含部》,而不是小乘部、小乘時;
2、漢傳祖師把《阿含部》定義為小乘,是四捨五入式及此部的論典的論式來作粗定義。好用來拈出與他部不同的邏輯特徵而較易傳授。
南傳及漢傳學人把這些都視作是漢傳的《阿含部》的認識就可,而並不是南傳對《阿含經》的宗見。這方面祗能待那些有名的大佬去宣布。
[[i] 本帖最後由 無僧妙花 於 2023-3-6 09:59 編輯 [/i]]
PaoMa 2023-3-6 09:59
[quote]原帖由 [i]無僧妙花[/i] 於 2023-3-6 09:55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520602&ptid=3102257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在下明白,南傳學人的感受:被漢傳定義《阿含部》為小乘這個很不爽。個人依閲歷及戒律(不作猜測推論)可以説:
1、漢傳把《阿含經》定類為《阿含部》,而不是小乘部、小乘時;
2、漢傳祖師把《阿含部》定義為小乘,是四捨五入式及此部的論典的論式來作粗定義。好用來拈出與他部不同的邏輯特徵而較易傳授。
南傳及漢傳學人把這些都視作是漢傳的《阿含部》的認識就可,而並不是南傳對《阿含經》的宗見。這方面祗能待那些有 ... [/quote]
點解, 閣下唔明白, 乜叫發展?
中土佛教,
有咁多發展, 咁多宗派, 咁多門戶....
咪即係創作...:D :D
:smile_o03: :smile_o03:
為何南傳,
二千幾年, 都係得一套...
無僧妙花 2023-3-6 10:02
[quote]原帖由 [i]PaoMa[/i] 於 2023-3-6 09:59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520705&ptid=3102257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點解, 閣下唔明白, 乜叫發展?
中土佛教,
有咁多發展, 咁多宗派, 咁多門戶....
咪即係創作...:D :D
:smile_o03: :smile_o03:
為何南傳,
二千幾年, 都係得一套... [/quote]
您根本從未看過我文內的邏輯。要不就答非所問,問又不列出具體可討論的。是每句都沒法理您,而不是不想理您。。。
PaoMa 2023-3-6 10:09
[quote]原帖由 [i]無僧妙花[/i] 於 2023-3-6 10:02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520770&ptid=31022579][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您根本從未看過我文內的邏輯。要不就答非所問,問又不列出具體可討論的。是每句都沒法理您,而不是不想理您。。。 [/quote]
連"觀想", 係外道法,
閣下都無法分辨, 仲有乜邏輯?
佛陀只教" 觀 ", 無教想...:smile_o14:
無僧妙花 2023-3-6 10:14
事實上,雙方要論下去(指真的、邏輯嚴密的、經論熟悉的),其中一個答案很有趣,意見統一,但某方會很尷尬。
有待高明解決了。
[[i] 本帖最後由 無僧妙花 於 2023-3-7 18:52 編輯 [/i]]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