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佛法不離三十七道品

無僧妙花 2023-3-16 13:41

【三十七道品】


  ﹝出法界次第﹞

  道即能通之義,品猶類也。合四念處等法門為三十七,皆是入道淺深之氣類,故云道品也。

  〔一、四念處〕,念即想念,處即身受心法也。一、身念處,謂觀此色身,皆是不淨也。二、受念處,謂觀領受好惡等事,悉皆是苦也。三、心念處,謂觀此識心生滅無常也。四、法念處,謂觀諸法從因緣生,皆無有我也。

  〔二、四正勤〕,正謂不邪,勤謂不怠。一、已生惡,令永斷。謂一切惡法,若已生者,當精勤一心決剔,令其永斷除也。二、未生惡,令不生。謂一切惡法,若未生時,當精勤一心遮止,令其不復萌生也。三、未生善,令生。謂諸善法,若未生時,當精勤一心勇猛,令其發生也。四、已生善,令增長。謂諸善法,若已生者,當精勤一心修習,令其增長也。

  〔三、四如意足〕,謂所修之法,如願滿足也。一、欲如意足,謂希慕所修之法,如願滿足也。二、精進如意足,謂於所修之法,專注一心,無有間雜,如願滿足也。三、念如意足,謂於所修之法,記憶不忘,如願滿足也。四、思惟如意足,謂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願滿足也。

  〔四、五根〕,根即能生之義,謂此五根,能生一切善法也。一、信根,謂信於正道也。二、精進根,謂修正法無間無雜也。三、念根,謂於正法記憶不忘也。四、定根,謂攝心不散也。五、慧根,謂於諸法觀照明了也。

  〔五、五力〕,力即力用,謂能破惡成善也。一、信力,謂信根增長,能破諸疑惑也。二、精進力,謂精進根增長,能破身心懈怠,成辦出世之事也。三、念力,謂念根增長,能破諸邪念,成就出世正念功德也。四、定力,謂定根增長,能破諸亂想,發諸禪定也。五、慧力,謂慧根增長,能遮止三界見、思之惑,發真無漏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見、思惑者,分別曰見惑,貪愛曰思惑也。真無漏者,謂阿羅漢斷見、思惑盡,不漏落三界生死,異於初果等,故名真也。)

  〔六、七覺分〕,覺即覺了,分即支分。謂此七法,各有支派分齊也。一、擇覺分,謂揀擇諸法之真偽也。二、精進覺分,謂修諸道法,無有間雜也。三、喜覺分,謂契悟真法,得懽喜也。四、除覺分,謂斷除諸見煩惱也。五、捨覺分,謂捨離所見念著之境也。六、定覺分,謂覺了所發之禪定也。七、念覺分,謂思惟所修之道法也。

  〔七、八正道〕,不邪曰正,能通曰道。一、正見,謂能見真理也。二、正思惟,謂心無邪念也。三、正語,謂言無虛妄也。四、正業,謂白淨善業也。五、正命,謂依法乞食活命也。六、正精進,謂修諸道行無間雜也。七、正念,謂專心憶念善法也。八、正定,謂一心住於真空之理也。

來源 : 三藏法數·明 一如等編

……

無論《法華經》還是《解深密經》,都祗是一句帶過了三十七道品(住、勤、足、根、力、覺、道)。餘文都是圍繞此三十七道品的理解所展開。

有從事(俗諦)談,有從理(真諦)談,有從事理之間的關係而談。隨理解的知見的深廣,分二乘、三乘及一乘。

當中的分別,其實非常微細,所以篇幅極其巨大。越高層的邏輯,都是建築在下層的邏輯。有時談著談著,反墮甚至離開了三十七道品而不自知是常見的。

然而,三十七道品的基礎是絕對不可不牢。無論您修的是天台一心三觀也好、賢首法界觀也好、唯識五重觀也好,莫忘那些專有名相,與三十七道品或再簡化的四念處的關連。

簡單點能以四念處產生不同的蘯解,也可以對應二乘、三乘、佛乘的知見的差別。

天台宗把四念處分成性、緣、共念處及別、總相念處,再就二乘、三乘、一乘來把理解分類,把微細複雜邏輯與主軸連接,使不會顧後失前。

無僧妙花 2023-3-16 13:47

[attach]14098284[/attach]

[[i] 本帖最後由 無僧妙花 於 2023-3-16 15:12 編輯 [/i]]

無僧妙花 2023-3-16 13:50

而四念處,四無非份數,重點在如何是「念」「處」。

[[i] 本帖最後由 無僧妙花 於 2023-3-16 14:52 編輯 [/i]]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佛法不離三十七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