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不能忽視的問題:學佛學反的情況

無僧妙花 2023-3-19 20:14

不要以為學佛、禪修(尤其坐式)不會出岔。若有如下現象者,請警剔:

一、越學越執著
二、賴皮(無慚無愧或大言不慚)
三、思維懶惰
四、離開了所屬教會便失去安全感或信心
五、專注力日減
六、師父、導師高於經論
七、疑心越來越重
八、執著境界、愛宣耀境界
九、脾氣越學越像個小孩或古怪的行為

真正的禪修,效果應該是會思路越來越清晰、專注、清明、綿密、心情愉悅、身心柔軟,話語邏輯簡潔、條理分明、歸因不謬,講求依據而不陰謀論、空想。

坊間一些打坐的課程,較喜拖長來教,先學定,後學觀。身、受、心、法的學習,拖慢一點教,無疑容易讓人感受、明白。然而,每人的根性,絕不會一樣的。若長期祗按一種次第來教,是教法上的一個嚴重錯誤。很多學員,是會學後忘前,一不能築基於前學;二不能找到前後相通之處;三不能理解、活解整套方法。

而且,禪法是有很多很多種,打坐一法是易使人得定、發慧;息止、起觀。但原理上,拖長的「次第」教法,會讓一些學員誤會一定要逐步來的死解。失去依自身情況的活用,比如:身念住有時不得力,坐久了依然打妄想,有禪修經驗的人,會在幾分鐘之內察覺,轉用其它的方法入手。不知主綫是為了息止、起觀,觀為念處的目的。以為一定要止息才能起觀,古德一杯茶,使可使失念、失覺恢服,這是禪修真正落實到生活的功夫。

禪修總括有三種,前文有「天台三種觀法」,有興趣可往一檢。坐上修過有三年的,用功並知見正確者,應該能察覺自己用了也不知的。而且,坐禪對於某類人群,是有一定的風險。所以會有通過拜懺、觀想、念佛、參禪、理懺等等的方法。不信者可查閲一些心理學或腦神經科學,關於chanting、運動(運動員會有學一種叫「神馳」狀態的進入方法)等可以起正念的論文(任何近人研究,不一定對的,參考一下就好,總以經論、創宗祖師之説為凖繩)。

專修坐禪者,應該關注一下。

[[i] 本帖最後由 無僧妙花 於 2023-3-20 14:15 編輯 [/i]]

無僧妙花 2023-3-19 20:51

榮格學派認爲,人的心理、行為有問題,是由於人格出問題。所以早期此派的心理咨詢師,會長期與來訪者傾訴、探索,動輒十年二十年,亦未必能治癒。而且療效亦視乎咨詢師的品質、技巧,導致療效並不理想。

後來二位學者,創行為療法及認知療法,之後合二為一,成為認知行為療法cbt。創作靈感源自遍閲諸東西方宗教,最後參考佛教而成。其法拈出三個要素:元認知meta-cognition,認知cognitive,和行為behaviour,三者互為影響。通過引導來訪者的自我探索,決定主要使用從哪一項入手。而元認知,即相當於正念;認知,相當於知見;行為,相當於戒律。

依cbt發展而來的療法,有正念療法mcbt及act。mcbt更似禪修(但也不至於墮無想)。act有點似唯識的觀法,效果日漸被受重視。

還有cbt之前的心理動力學派psychodynamic,挺像十二因緣觀的。

若有興趣,或有上述問題的人仕,可往一檢有關書藉。

[[i] 本帖最後由 無僧妙花 於 2023-3-20 09:26 編輯 [/i]]

無僧妙花 2023-3-19 20:54

再次重申:任何近人研究,不一定對的,參考一下就好,總以經論、創宗祖師之説為凖繩。尤其網絡檢來的資訊,越少看,越好。

[[i] 本帖最後由 無僧妙花 於 2023-3-19 20:59 編輯 [/i]]

manevil 2023-3-19 23:08

[quote]原帖由 [i]無僧妙花[/i] 於 2023-3-19 20:14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879688&ptid=31042882][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不要以為學佛、禪修(尤其坐式)不會出岔。若有如下現象者,請儆剔:

一、越學越執著
二、賴皮(無慚無愧或大言不慚)
三、思維懶惰
四、離開了所屬教會便失去安全感或信心
五、專注力日減
六、師父、導師高於經論
七、疑心越來越重
八、執著境界、愛宣耀境界
九、脾氣越學越像個小孩或古怪的行為

真正的禪修,效果應該是會思路越來越清晰、專注、清明、綿密、心情愉悅、身心柔軟,話語邏輯簡潔、條理分明、歸因不謬 ... [/quote]
說得很對!對有執念的佛教徒不少,謝謝你分享有智慧的文章。

無僧妙花 2023-3-20 09:11

[quote]原帖由 [i]manevil[/i] 於 2023-3-19 23:08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885079&ptid=31042882][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說得很對!對有執念的佛教徒不少,謝謝你分享有智慧的文章。 [/quote]
慚愧。仁者謬誇了,文章説的,祗是在下過往掉過的坑坎而已。

[[i] 本帖最後由 無僧妙花 於 2023-3-20 10:37 編輯 [/i]]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能忽視的問題:學佛學反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