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前柏樹子 2023-3-20 13:35
這問題困擾了我多年之久,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上,總會遇到一些我不喜歡的人,當然,人家也不喜歡我。
同時,也遇到一些很欣賞我的人,他們無條件的支持我,找機會靠近我,這些人中,我的態度也只是樂意相處,決不交心。
直到最近,才找到了答案。
菜市場裡,一批批的待殺的食用動物,如果我與其中一只曾經有過交情,那么,我一定會于心不忍的救下它。
原來,在潛意識中一直都很明白,任何一個證道者,都能借着菩提的巨大能量,定然會像歷屆祖師那樣,不需要多久時間,必然會不可一世,徒手乾坤……
為了將來的那個成就者,再看到一群群老病待死的眾生,能像現在看待殺的動物一樣視若無睹,那么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曾與ta們結過緣。
否則,吃人嘴短拿人手軟,見死不救都不夠仁義了,何況那還是個曾有交情的呢?
無僧妙花 2023-3-20 14:35
請教大德,八識是在身心之內?還是在身心之外?
門前柏樹子 2023-3-20 17:25
[quote]原帖由 [i]無僧妙花[/i] 於 2023-3-20 14:35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900110&ptid=31043994][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請教大德,八識是在身心之內?還是在身心之外? [/quote]
不如你來回答我。
高樓大廈的建成,是從藍圖構思開始的。
請問,此構思是在大廈內,還是在大廈外?
無僧妙花 2023-3-20 18:38
[quote]原帖由 [i]門前柏樹子[/i] 於 2023-3-20 17:25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903958&ptid=31043994][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不如你來回答我。
高樓大廈的建成,是從藍圖構思開始的。
請問,此構思是在大廈內,還是在大廈外? [/quote]
謝謝大德解答,這個答案與正文很值得思考。受教。
manevil 2023-3-20 22:11
[quote]原帖由 [i]門前柏樹子[/i] 於 2023-3-20 17:25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903958&ptid=31043994][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不如你來回答我。
高樓大廈的建成,是從藍圖構思開始的。
請問,此構思是在大廈內,還是在大廈外? [/quote]
高樓大廈的藍圖構思是在大廈外部的,因為它是在建造大廈之前進行的設計和規劃,並沒有實際存在於大廈內部。
manevil 2023-3-20 22:35
[quote]原帖由 [i]門前柏樹子[/i] 於 2023-3-20 13:35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898358&ptid=31043994][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這問題困擾了我多年之久,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上,總會遇到一些我不喜歡的人,當然,人家也不喜歡我。
同時,也遇到一些很欣賞我的人,他們無條件的支持我,找機會靠近我,這些人中,我的態度也只是樂意相處,決不交心。
直到最近,才找到了答案。
菜市場裡,一批批的待殺的食用動物,如果我與其中一只曾經有過交情,那么,我一定會于心不忍的救下它。
原來,在潛意識中一 ... [/quote]
菩提道的修行需要從慈悲心和無我心的培養開始,要將所有眾生都視為平等,不分喜惡,不論是人還是動物。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菩提道的境界,達到「不可一世」的境界。
與他人建立關係時,應該以慈悲心和無我心為出發點,避免因為情感的牽絆而失去對眾生平等的視野。
門前柏樹子 2023-3-21 07:32
[quote]原帖由 [i]manevil[/i] 於 2023-3-20 22:11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910052&ptid=31043994][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高樓大廈的藍圖構思是在大廈外部的,因為它是在建造大廈之前進行的設計和規劃,並沒有實際存在於大廈內部。 [/quote]
我換個問題。
金子融了鑄成金獅子。
問,金子在金獅子的裡面,還是外面?
manevil 2023-3-21 07:51
[quote]原帖由 [i]門前柏樹子[/i] 於 2023-3-21 07:32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914701&ptid=31043994][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我換個問題。
金子融了鑄成金獅子。
問,金子在金獅子的裡面,還是外面? [/quote]
金子在金獅子的外面。因為金子在鑄造成金獅子之前,是一個獨立的實體,只有在鑄造過程中才被轉化為金獅子的一部分。因此,金子實際上是在金獅子的外部。
manevil 2023-3-21 08:10
[quote]原帖由 [i]無僧妙花[/i] 於 2023-3-20 14:35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900110&ptid=31043994][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請教大德,八識是在身心之內?還是在身心之外? [/quote]
八識其實是在超越身心之內的身心之外。
打個比喻,程式碼的運行是在系統之外。
程式碼建基於系統之外 -> 程式碼建立基於系統之外。
一個覺者,觀點要超越物理層才看到實相。
然而,可以說八識是超越身心的存在,但同時也與身心相互作用,互相影響。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覺今是而昨非,實迷途其未遠。
[[i] 本帖最後由 manevil 於 2023-3-21 08:46 編輯 [/i]]
Rocochan 2023-3-21 09:01
[quote]原帖由 [i]manevil[/i] 於 2023-3-21 08:10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915288&ptid=31043994][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八識其實是在超越身心之內的身心之外。
打個比喻,程式碼的運行是在系統之外。
程式碼建基於系統之外 -> 程式碼建立基於系統之外。
一個覺者,觀點要超越物理層才看到實相。
然而,可以說八識是超越身心的存在,但同時也與身心相互作用,互相影響。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覺今是而昨非,實迷途其未遠。 [/quote]
叫得做識必定是妄,又如何超越妄身妄心呢
Rocochan 2023-3-21 09:06
[quote]原帖由 [i]manevil[/i] 於 2023-3-21 07:51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914962&ptid=31043994][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金子在金獅子的外面。因為金子在鑄造成金獅子之前,是一個獨立的實體,只有在鑄造過程中才被轉化為金獅子的一部分。因此,金子實際上是在金獅子的外部。 [/quote]
金子比喻為佛性、真心、如來藏
阿難七處徵心,亦找不到心在何處
manevil 2023-3-21 09:14
[quote]原帖由 [i]Rocochan[/i] 於 2023-3-21 09:01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916235&ptid=31043994][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叫得做識必定是妄,又如何超越妄身妄心呢 [/quote]
在佛教中,識是意識的意思,是人類認知世界的基礎。然而,識也被認為是妄想和迷惑的根源之一。
因此,要超越妄想和迷惑,必須超越主觀和自我,需要通過覺悟和修行,引導自己的識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消除貪嗔痴等煩惱,以達到內心的平靜和解脫,到達明鏡止水的境界。
Rocochan 2023-3-21 09:37
[quote]原帖由 [i]manevil[/i] 於 2023-3-21 09:14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916508&ptid=31043994][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在佛教中,識是意識的意思,是人類認知世界的基礎。然而,識也被認為是妄想和迷惑的根源之一。
因此,要超越妄想和迷惑,必須超越主觀和自我,需要通過覺悟和修行,引導自己的識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消除貪嗔痴等煩惱,以達到內心的平靜和解脫,到達明鏡止水的境界。 [/quote]
中文字有趣之處,係可以一字多解,所以理解及明白
六識之所以生起,乃是六根與六塵緣影相合而成
行者若能如實了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皆是緣影,皆是幻化
知幻即離,不假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捨識用清淨根,離大圓鏡智即不遠也
PaoMa 2023-3-21 09:53
[quote]原帖由 [i]manevil[/i] 於 2023-3-21 09:14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916508&ptid=31043994][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在佛教中,識是意識的意思,是人類認知世界的基礎。然而,識也被認為是妄想和迷惑的根源之一。
因此,要超越妄想和迷惑,必須超越主觀和自我,需要通過覺悟和修行,引導自己的識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消除貪嗔痴等煩惱,以達到內心的平靜和解脫,到達明鏡止水的境界。 [/quote]
邊有咁容易...?
:smile_39:
:smile_39: :smile_39:
踏上...聖道之路...必然係" 出世間法 "!
無僧妙花 2023-3-21 10:37
[quote]原帖由 [i]manevil[/i] 於 2023-3-21 08:10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915288&ptid=31043994][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八識其實是在超越身心之內的身心之外。
打個比喻,程式碼的運行是在系統之外。
程式碼建基於系統之外 -> 程式碼建立基於系統之外。
一個覺者,觀點要超越物理層才看到實相。
然而,可以說八識是超越身心的存在,但同時也與身心相互作用,互相影響。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覺今是而昨非,實迷途其未遠。 [/quote]
感恩仁者賜教,理當如是。
門前柏樹子 2023-3-21 13:29
都沒切入到“不二”的重點。
構思與大廈是一個東西的不同階段。
構思執行,合鋼筋水泥,即是大廈。
同樣,第八識入胎,合父精母血,便是身心。
另,金子與金獅,亦是“一個東西”的不同階段。
金子遇緣,成為金獅。
八識現行,成為五蘊。
由此可見,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問題。
世上有沒有人會問:嬰兒是在受精卵的裡面,還是外面?
manevil 2023-3-21 18:39
[quote]原帖由 [i]門前柏樹子[/i] 於 2023-3-21 13:29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6922546&ptid=31043994][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都沒切入到“不二”的重點。
構思與大廈是一個東西的不同階段。
構思執行,合鋼筋水泥,即是大廈。
同樣,第八識入胎,合父精母血,便是身心。
另,金子與金獅,亦是“一個東西”的不同階段。
金子遇緣,成為金獅。
八識現行,成為五蘊。
由此可見,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問題。
世上有沒有人會問:嬰兒是在受精卵的裡面,還是外面? [/quote]
是同一物體在不同階段的需要形式不同,就像受精卵需要母腹、嬰兒需要母吃,之間的關係一樣。同一物體在不同階段都是可以同一表現形式,就像受精卵和嬰兒,都是人。
希伯來書5章13節所說的「凡只能吃奶的,就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因為他是嬰孩」,意思是指那些還處於初學階段的人,尚未掌握較深入的知識和技能,需要藉著學習和實踐來進一步成長和發展。
別忘記成長和發展的重視和關注,不同階段的需要和發展都是不同的。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