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成佛倒計時

門前柏樹子 2024-6-21 11:58

佛教中有句經典台詞:開悟的愣嚴,成佛的法華。
      由此可見,《法華》在經中的地位,向來以“經中之王”封之,在此之前,佛陀所講的所有經典,皆是為法華做的鋪墊,直到“五時說法”的“法華時”,佛陀才把佛教的底牌亮出來。
  《法華》中闡述了佛法中的幾大秘密,為了凸顯最后的真理,還不惜以“退席了五千比丘”的代價。
比如,反面人物提婆達多也正在成佛。
比如,佛親口承認過去所講的都是小乘法,是供修行人暫時休息所用的“化城”。
等等。
 其中,最大的秘密,就是所有佛教徒都能耳熟能詳的兩大典故,一是,窮子衣中寶珠。二是,窮子荷擔如來家業之前需要先除糞二十年。
 這個比喻無人不知,就是每個眾生都自帶佛性,所有能找到此珠者,二十年時間便即身成就,所謂的如來家業,不外乎“了脫生死”,及五眼六通。
  六祖做為代表,親自為所有佛弟子做了典範,從不名一文的山野樵夫,僅用16年的時間,便成為如來家業的繼承人,且名震千古。
  當然,佛教史上的其餘祖師,及列位大德,亦都不甘示弱,揚眉瞬目,各顯神通。
 可遺憾的是,筆者查閱了很多資料,都沒有找到關于窮子除糞二十年期間過程的記錄。
或許是過程不值一提,也或許是無人整理。
       筆者猜想,即便是佛陀當年的十大弟子,再來此末法時代,面對當下佛教的局面,也同樣束手無策。
     如果他們來此末世宣傳佛法,那完全是多此一舉。因為現在鋪天蓋地的「大師」,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出,他們不但都會講「佛法」,且個個妙語連珠。
     如果再來佛子動用神通實力來壓制佛教外道,那樣等于與虎謀皮。 早有不少外道,動輒成千上萬甚至是百千萬名信徒,「感恩贊嘆」他們各自認為的「真神」師父,且各類名師中,有的說自己就是釋迦親傳弟子,有的說自己就是釋迦再來,還有的說自己的果位比釋迦更高⋯
      《法華》既然是如來的真實語,那麼,其中的比喻,必然是可靠的。
      在當下這樣的混亂局面的佛界中,若有真法王子再來,唯一能撥亂反正的辦法,就是依照經典再親自示範一次。
     就是說,把六祖及諸聖當年,從凡夫到聖人,期間十多年的歷史再重演一次。
     再一次讓世人明白,六祖所言「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的問題背後的答案,其實就是釋迦「空拳度子」的把戲。
     只有在世人的眼皮底下,用活生生的真人秀,再完成一次從凡入聖的整個過程,這樣才能讓修道者親身見證到了佛法的旨意,明白了真正佛法的模樣,外道及邪師便能不攻自破了。
      以下內容便是筆者親歷,凡所敘述,皆真實記錄,一切功德回向無上菩提。
     時間回到37歲那年。那天剛好是公歷生日,鄉下人習慣過農曆生日,公歷生日便與平日沒什麼兩樣。晚上九點多時,剛好又是筆者37年前出生落地的時辰。
  
     當時報讀了中文大學的一個哲學課程,讀了近一年的時間,按要求每人都要交一份論文功課。
    交功課自然就要去搜資料,網上一搜佛教名詞,平台前三頁跳出來的都是淨空法師的連結,故而關于佛法的很多名詞,都是聽此法師講述的。
    那天,與往常一樣,打開他的視頻,用手機夾固定在床頭,當成背景音樂,正准備進入夢鄉。
   就在拿取被子的一瞬,突然間,虛空粉碎,大地平沉。(此過程有祥細記錄下來,在臉書上,此處不贅)
 
     筆者當時的佛學程度,僅限于小時候看過的《西遊記》,只聽過「如來」,並不知道有「釋迦牟尼」,更別提悉達多太子了。
    “自性自心”等這些名詞及內容,只有交功課時能才用的上,他們離我的生活太遠,幾乎沒有什麼交集,那時印象中的和尚,只有電視里才有,個個是武功高強的代表。而釋迦牟尼,乍聽之下,就被認為是希臘神話,或前古時期的王母娘娘之類的人物吧。
  時間很快,眨眼三年過去了。
 《證道歌》中有一句,大意是,獅子三歲就能大聲吼出獅子聲,而野狐雖然跟在法王后面,學了獅子上百年也還是空開口。
  佛法已經在我生命中扎下根,所有業余時間,都在臉書上,要不與佛教團隊的學佛人在辯論,要不正在經典中找證據,做為論證。
 
 那時臉書上最火的團隊是淨土宗和正覺。
    從沒人告訴我,可我就是知道,淨空及其團隊所弘的極樂,已經偏離佛旨。他們說淨土是死后才能往生,我認定當下就能往生,活著時人就可以在淨土了。
  我天天與他們講極樂有“四土”,當下的叫凡聖同聖土。
   也遇上不少淨土宗人,但都沒人能懂這句話。也難怪,能追捧淨空法師的,程度也確實只會喊口號,指望他們能深入經典,哪怕是淨土三經,現在看來,都是我腦子有病了。
    另一個很高調的團隊是正覺,他們的學員有的學了幾十年,讀過的佛教經典比我這才入門三年的,不知道要多多少倍,何況人家是專業全職的,而我僅是業余興趣。
  他們講「一人一真如」,我死命反對,真如無形無相無邊際,如何分成一人一個?能分的一定不是真如,由此我斷定了,他們的導師假冒開悟。
    他們又講阿賴耶識,這個看起來高大尙的名詞,為了弄明白,我還去翻了《楞伽經》。之後,就用他們引用的經文,去反駁他們的法旨。
        經過一段時間的激烈大戰,最終以我拉黑了記不清的交戰者而告一段落。
  時間又過了三年。
  這時我已經知道,凡所有的事相、文字相及法相等,皆是因緣暫時的合和,我還知道了,原來一切相,都是自心所現。
  「凡想皆妄」「何期自性」這些名句,認識只要三秒,但若是要發揮功用,本人用了六年。
     就如同一碗米飯,在腦海里和肚子裡一樣的區別。
     一晃眼,又過了三年,來到了現在。准確來講,離重生那日,還差25天才夠九年。
   禪宗大慧杲師有曰,大悟一十八,小悟不計其數。
 《愣嚴》亦云,圓通法門,日劫相倍。
   早不願意再與人辯論,原因之一是,無數次交流的結果,無外乎雞同鴨講,各說各話。
    原因之二是,每一次的悟覺,如果幹涸的心田沐浴甘露,那是無法與人共享的,唯提筆疾書保留一點糟粕,也是唯一能曬出來的方式了。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喜歡獨處,為此在前幾年開始,就專門尋找能獨立工作的工種。后來又發現腦力工作還是會影響靜心,便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純體力的勞動。
     最近,為了避免被新公司同事們家長里短問東問西所打擾,又不忍拒絕他們的熱心關照,乾脆找到管理者,說本人有自閉症,嚴重社恐。管理者很給力,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果然令大家都保持了距離。我樂的輕鬆,完全不顧各人投來或同情或懷疑的眼光。
   我還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自認自己佛學進度還行,卻很少願意在主動與人聊佛法,以至于身邊的同事及朋友,絕大部分人不知道我在學佛。這也難怪,他們的眼中,正常學佛人所表現的行為,如念佛、吃素、持戒、弘法及修行等現象,在我身上半點痕跡都沒有。
   絮絮叨叨這么長篇,先划上句號,來日方長。

門前柏樹子 2024-6-21 12:02

這兩天休息,如果任由我寫文,估計會洗版,且都是新鮮熱辣不重樣的。
 
咱也學低調,以後就以「倒計時」這一個帖子做為主線,更新到成道那天為止。

mars1 2024-6-21 20:45

今世不成道,下世再行道。

門前柏樹子 2024-6-22 11:14

前世也如是說的。

門前柏樹子 2024-6-24 04:01

[b]弘一法師說: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后乃視為故常,而不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b]
 
[b]~~~[/b]
[b]白話文的意思是,人生不幸的開始,是偶爾 因「錯」得「利」,嘗到甜頭,便以此為自己的心得經驗,繼續重複的錯下去,還不知道自己有什麼錯。  接下來就會有不知怎樣大的災禍,就由此開始了。[/b]
 
[b] 通常,錯誤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人們因為害怕那個代價,而不敢犯錯誤。[/b]
[b]比如:殺盜淫等。世間有明文規定,故而犯之者,都知道自己正在犯法,有了畏懼,便有了改過之心,改過來了,則大患便不再產生了。[/b]
 
[b]但是,有些錯誤是隱晦的,其后果也並不鮮明,這種情況讓不少人吃了苦頭。[/b]
[b]比如,偶占小便宜,沒被發現。從此習以為常,吃大虧的一天,就由此開始了。[/b]
 
[b]而最可怕的,也是隱藏最深的,是意識層面的錯誤,這種人很可憐,且無可救藥。[/b]
[b] 比如,有人覺得自己是天生的幸運兒,任何事情都會吉人天相。他們往往從事的是投機類行業,多年生意一直靠的是運氣過來的。[/b][b]事源他們曾偶一恣行,嘗到甜頭,便相信好運一直伴隨着自己,且越陷越深。他們賭上了所有,已經不允許有壞運氣出現了。[/b]
[b]試問,有誰能忍心去對他們說,“一直會好運”的這個知見是錯的。這句大實話,對于他們來說,無異于詛咒。[/b]
 
[b]還有一種錯誤,已經上升到了罪業,這種最可怕。[/b]
[b]那就是邪見,或是信仰。這種錯誤的果報通常會拖延至來世才現,而此生所呈現的,都是前期的甜頭。[/b]
[b]比如,以邪見起家的信教信仰。[/b]
[b]舉個例子,如淨空這樣的法師,一生享受了無盡的榮耀,比他更努力、更刻苦、更有修養、更博學甚至更精進的的修行者,比比皆是,可是大家運氣不夠他好,因緣巧合下,只有他最知名。[/b]
[b]問題就在這裡,法師不但相信自己被佛菩薩青睞有加,還能說服無數粉絲也對此深信不疑。他們一生所有的努力,就是在鞏固和加強這個知見,不容許也不接受出現任何異議。[/b]
 
[b]  此法師現在的下場不得而知。但是我們能看到的是,是那些被其誤導中毒很深的隨從,他們還活在這個世界上,正在用自己生命中剩餘不多的時間繼續為此買單。[/b]
[b]就像傳銷集團的上層頭目已捲款潛逃,中層幹部在還在垂死掙扎一般。 [/b]
[b]知見上的錯誤,才是不知道有多大的禍患,正在由此開始了…[/b]
 
 
 
 
[b] [/b]
[b] [/b]

門前柏樹子 2024-6-25 05:34

右肩扭傷恢復過程
第一天,上臂不能動,睡覺両三個小時痛醒一次。
第二天,能起身活動,右臂不動就沒事。
第三天,能45度范圍活動,可以拿筷子吃飯了。
第四天(周日),能抬舉上頭,但要輕緩。
第五天,恢復如初,正常上班了。
~~~
    網上查了下,這類扭傷,都要1個星期以上甚至是一個月才能好,自己也很詫異,恢復的咋這么神速。
   甚至還猜到,古德們的功夫是不是體現在,喜怒哀樂及苦痛覺受的當下,他們與常人無異,只是“住”在上面的時候比較短而己?

門前柏樹子 2024-6-25 20:22

痛亦不痛
   手臂受損,卻因禍得福了。
  在此之前,總是不明白。《金剛經》中,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的四肢時,仙人痛還是不痛?
《壇經》中,六祖棒打小神會,並問他,痛還是不痛?痛即凡夫,不痛即草木。
還有還有,提婆達多肉身墮在無間地獄,卻能快樂如三禪,究竟痛還是不痛?
 
現在算是能肯定了,原來如此。
 
 虛云和尚在一百一十歲之后,還慘遭數十名大漢用木棒和鐵棍毆打,五竅流血,肋骨斷折。這要是發生在另一人身上,命已休矣。據說虛老很快恢復正常。
 還有,廣欽和尚只吃水果,也不缺啥營養。
這就不難理解,但凡與其自性融接的眾生,他們都帶有自我修復能力的。功夫越高的,此能力就越顯著。
比如1-100之間,1%代表凡,100%代表聖。諸佛菩薩們,皆是99%的佛性與1%份無明所成,而凡夫中最差的,則是1%佛性與99%的無明。
此佛性本具「常樂我淨」四種屬性,故而偏重於佛性端頭的提婆達多等眾,不管身在何處,哪怕是地獄,其覺受著的都是佛性的本覺,即清淨快樂受。
 原來,聖與凡的不同在于,事相上一致,感受卻不同。
 
 這也難怪那位忍辱仙人,四肢被砍了,還心平氣和的向對方證明,自己一點也不生氣。
 
當處在地獄的火焰中,如泡溫泉般舒適,地藏等諸菩薩們,誰還介意地獄和天堂的差別呢?

門前柏樹子 2024-6-29 10:24

淨土三經中有強調,往生極樂淨土的眾生,都能不再退轉回三惡道。實則是,經義中三惡道與三善道之間划上了分割線,所有往生極樂或證果成聖者,他們皆已住在法身之上,法身的“常樂我淨”四德,保障了他們的覺受永遠住在了分割線的善道一邊,哪怕他們身處惡道中,哪怕正在經歷苦痛的事相上,也能如道家所謂的“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就是說,聖與凡的不同在于,事相上一致,感受卻不同。故而佛菩薩暢遊三界才能無有障礙,並非他們不入三惡道,而是入了三惡道,其感受亦如在善道中享樂一般。
 
《壇經》曰,智者求心不求佛,愚者求佛不求心。
 
    自性本心自帶「常樂我淨」四德,求得此本心為各自法身,法身本自具足的一切功德,包括滅苦與神通,皆能無為而為,並非行者修練而有,卻輕易全部擁有。
 相比之下,淨空法師所灌輸給念佛人的是,逃離娑婆的五濁惡世,生入西方的清淨天堂,這正是求佛更換生存外境,在事相上下功夫,早偏佛旨了。

木嘴一條 2024-7-3 21:22

師兄睇下體佛法師個youtube頻道,以你既根器三年內必定成佛

門前柏樹子 2024-7-10 18:28

僅僅幾個字,就知閣下所推薦的這位法師及閣下本人的佛法程度了。
 
首先,人人皆是佛,何需頭上安頭再成佛。
其次,眾生平等,咱們與釋迦的區別,僅體現在智慧和神通不一樣。
最後一點,也是暴露閣下佛學程度的重要證據,就是,佛教有個秘密,凡是知道「無師智」者,皆不會再推薦或自薦別師了。

門前柏樹子 2024-7-10 19:12

[quote]原帖由 [i]門前柏樹子[/i] 於 2024-6-21 11:58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67173917&ptid=31612555][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佛教中有句經典台詞:開悟的愣嚴,成佛的法華。
      由此可見,《法華》在經中的地位,向來以“經中之王”封之,在此之前,佛陀所講的所有經典,皆是為法華做的鋪墊,直到“五時說法”的“法華時”,佛陀才把佛教的底牌亮出來。
  《法華》中闡述了佛法中的幾大秘密,為了凸顯最后的真理,還不惜以“退席了五千比丘”的代價。
比如,反面人物提婆達多也正在成佛。
比如,佛親口承認過去所講的都是小乘法,是 ... [/quote]
新工作趨于穩定,重復簡單的作業,經過三個月練習,早熟能生巧,一絲一毫精神及心力上的負擔都不存在,順利進入這個階段,便是放下工作,提起功課的時候了。
 機器每分鐘准確的吐出100個產品,每分鐘響100次「咔嚓」聲。
這種單調乏味的機械聲,用來練習“止觀”最適合不過了。
方法很簡單,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這“咔嚓”聲上,一旦被妄念帶走,馬上拉回來就行。
不知聽誰講過,簡單的事情一直做,其實不簡單。
是的,就是這么簡單的事情,居然做不到。好多次,才過了不知是幾分鐘,還是幾秒鐘,甚至是一瞬間,就能發現,注意力早不在“咔嚓”聲上了,它們早天馬行空的週遊江湖多個回合了。
 
  止觀練不成,就借助此音來念佛,8小時內,機械發出4.8萬次“”咔嚓”聲,能跟上節奏念一半,也有2萬多聲。
  這辦法比上面那個容易多了,就算念頭管不住,默念的佛會慣性的連續上了。
 如此過了一小會,又覺得口念心不念的意義不大,幸好帶着口罩,否則被管理者見到,搞不好以為本人着魔了呢。
于是又改進了方法。
佛者心也。一般人念佛,想的應該都是大雄寶殿中間那尊雕像。我即已知道無相實相之佛,反正念頭閒着沒事,就讓它盯住此無相之心。
 
 此效果超好,由此無相心順藤摸瓜,馬上就摸出了地水火風空見識七大,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因為本人的境界僅止于此。
 
  我嘗試回憶《愣嚴》的經文,領自己找出路,從“清淨本然順出山河大地”,可惜,功力不夠,那些文字我可以背出來,但是沒用。
 
 
今天是2024年7月10日,接下來,主力確定,目標清晰,身體力行,再接再厲吧。

門前柏樹子 2024-7-10 20:24

[quote]原帖由 [i]門前柏樹子[/i] 於 2024-7-10 19:12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67511500&ptid=31612555][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新工作趨于穩定,重復簡單的作業,經過三個月練習,早熟能生巧,一絲一毫精神及心力上的負擔都不存在,順利進入這個階段,便是放下工作,提起功課的時候了。
 機器每分鐘准確的吐出100個產品,每分鐘響100次「咔嚓」聲。
這種單調乏味的機械聲,用來練習“止觀”最適合不過了。
方法很簡單,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這“咔嚓”聲上,一旦被妄念帶走,馬上拉回來就行。
不知聽誰講過,簡單的事情一直做,其實不簡 ... [/quote]
對了,忘記補上一個關鍵名詞:
用念頭定住實相,用佛號管住念頭,這便是佛界很多大師吹捧的高深莫測的“實相念佛”。
實相念佛,用的是般若觀。
觀相念佛,用的是止觀。
而淨空法師宣傳的“口號念佛”,用的是口舌。

木嘴一條 2024-7-14 15:10

[quote]原帖由 [i]門前柏樹子[/i] 於 2024-7-10 18:28 發表 [url=https://www.discuss.com.hk/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67510700&ptid=31612555][img]https://www.discuss.com.hk/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僅僅幾個字,就知閣下所推薦的這位法師及閣下本人的佛法程度了。
 
首先,人人皆是佛,何需頭上安頭再成佛。
其次,眾生平等,咱們與釋迦的區別,僅體現在智慧和神通不一樣。
最後一點,也是暴露閣下佛學程度的重要證據,就是,佛教有個秘密,凡是知道「無師智」者,皆不會再推薦或自薦別師了。 [/quote]
師兄抱歉,我的確不懂佛法。我有三個問題請師兄解答
1. 聽說修行人會有護法,但為什麼這個法師會被鬼干擾?我在黑暗地方打坐也怕遇到鬼,請問該如何克服?
[url]https://youtu.be/3JEpwapOX50?si=mDFEmWlVc3uFi4Qk[/url]
2. 如果網上聽到有法師說的不是正法,而且他也沒見性,批評他幾句算不算是毀謗三寶?有沒有罪?
3. 別人說不能燒毀或扔掉手抄的經文,對此我十分困惑也很反感。抄經是為了靜心,抄完就沒用了為什麼不能丟?

[[i] 本帖最後由 木嘴一條 於 2024-7-14 20:23 編輯 [/i]]

門前柏樹子 2024-7-14 22:12

第一個問題屬神通範疇,以我目前的情況,還不夠資格回答。
想到上周回老家,晚上8點開車從娘家出來,經過不遠處的一座很邪門的小橋,發現路正中間有只小奶貓在叫,當然車上只有我和妹妹,天已黑,路上幾乎沒人。若不救小貓,必然會被過往的車輛碾死。我們馬上把車停下商量,一人留下看車,一人徒步送貓回幾百米外的娘家,但是誰也不敢留在橋邊等,后來就把貓放在車上,順著小路開了很久才找到調頭的地方,把車又開回娘家給小貓餵了些奶安頓好再次出門的。
我想講的是,小時候關于小橋的鬼故事聽太多了,下車那一刻,感覺身心都不舒服,雖然什麼也沒見到,就是一刻也不願呆著,好像是磁場不對,我自己都不舒服,相信如果真有鬼的話,ta們也不自在。就像八字不合的両種人,雙方都沒錯,但放在一起,便會各自受損。此階段只能如孔子講的那句話:敬鬼神而遠之。
 
第二個問題。
 
  在佛教中分有次第。上層的對下層批評和指責,不管多嚴厲,都是如法。(比如密勒日巴的師父對他的折磨)。
 見性的人對不見性者的批評和指責,不管多苛刻,都是如法。因為不見性者必然會知見不正,批評即是點拔。
若 同為沒見性者,德性高的人對品行不端者的批評和指責,亦是如法。(德性高者稱為“仁者”,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因為仁者批評他人的出發點並非因為私慾)
除此以外,一般沒見性者,是不具擇法眼能知道他人講的是否正法,或見性與否的,也沒有身份和立場去毀謗三寶,不然的話,會徒增自己的痴慢心。
 
第三個問題。
經文是釋迦留給后世修行人的過河之舟。過完河了,沒人不棄舟的。像丹霞師那樣,佛像照燒,何況文書。
但是對于沒過河的人來說,既然需要處理,也應該存恭敬心,在事相上同樣是燒,但燒香和燒垃圾是不同心態的。

門前柏樹子 2024-7-14 22:42

對了,順便提一下,本人《楞伽經》是跟著慧律法師的視頻學完的,他的佛學專業知識及講經說法的技巧都令本人贊嘆,由此解開了不少經典原著上的專業名詞及其詞義。
可惜的是,此法師在講《愣伽經》並未見性。至於后來是否有見性,需要再聽其講自性法才知。從一般的方便法是沒法判斷一個人是否見性的。
另外,已故的星云法師在講《禪公案》時也沒見性,自從幾年前在機場買了一本他講的禪公案的書,只看前幾頁就可以肯定了了他沒見性。后來一直沒留意過他。

木嘴一條 2024-7-15 19:41

謝謝,回答得很詳盡,己解開我心中的疑惑。祝你早日回歸常寂光。

門前柏樹子 2024-7-24 23:31

所謂神通
 
 
   對于未知事物,人們總是會自行腦補出各種的神秘畫面,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大約五年前,找了份工才做了3-4個月,覺得會影響修行功課,便遞交了辭呈。
   工作的上司也是老板,見到離職信非常意外,誠懇的挽留了我四次,結果也沒能留下我。這份工給我印象深刻,到了如今,還是常常想起。
 
  第一次交談,老板問的是工作壓力和同事關系。我答,都沒問題。
 
第二次交談。老板問的是公司的四個部門中,最喜歡哪個部門。我答,都挺好。
 
第三次交談。老板問的是個人未來的發展,並示意所有部門隨我挑。我答,技術、銷售、文職及管理,年輕時就做過了,這些都不是我的發展方向。
 
第四次交談。我已經沒什麼耐心,老板也亮出底牌,表示只要我留下來,工資加兩倍以上。
    當時,我只是輕笑了一下,並沒有接這個話茬,盼着儘快結束交談,心裡想着,反正就要離開公司了,以後就算偶遇也是路人甲一枚,沒必要繼續應酬了,語氣也開始霸凌起來。
 
   老板急了。問我:“從這裡出去后,你要做什么?”
“這類普通的工作,我一天就能找到一份,做什么等出去了再說”。
 
  “既然還會隨便選擇一份,為什么不繼續現在這一份?”
 
“出去后選擇的工作,前提是不影響修行”
 
“選擇修行,錢從哪來?”
“你見過達賴喇嘛缺錢用嗎?(本想說宣化上人,轉念一想老板不認識宣化上人,遂改成了達賴喇嘛)
 
  “他是政治人物呀,你的目標居然…?”
 
“哦,他只是名氣大,神通實力一般,我的目標可不僅于此…”
 
“他那樣的實力還不夠……你究竟要怎樣?”
 
老板好驚訝,不可置信的看著我。
 
接著,我講了一段後侮到現在的答案。
 
我說,等到十年后。那時,我人在香港,可以隨時回去鄉下和地球的任何地方,這是神足通。
 
只要我願意,我能知道每個人心中所想,這是他心通。
 
  將來凡所遇見的每一個人,都能知道我和他們過去世的因緣,這是宿命通
 
⋯⋯
 
    我不記得后來是怎樣離開老板辦公室的,當然,之後他再也沒找過我談話,想必是他已經明白,我要的,他給不了。
 
 
  這件事發生過之後,陸續有人與我聊佛法時,我大都如是表示,自己在未來十年的目標,就是這五種神通的成就。
 
  在我的概念中,神通是高不可攀的,是佛學功夫的外顯,亦是佛法成就的里程碑。
 
   直到今天讀《瑜珈師地論》中的這一段,才發現自己居然如此顛倒。
 
 
 
以下摘自《瑜珈師地論》三十二卷。
 
 
   複次依止靜慮發五通等。云何能發。謂靜慮者,已得根本清淨靜慮;即以如是清淨靜慮為所依止,于五通增上正法聽聞受持,令善究竟。謂于神境通,宿住通,天耳通,死生智通,心差別通等,作意思惟。復由定地所起作意,了知于義,了知于法。由了知義了知法故;如是如是修治其心。由此修習多修習故;有時有分發生修果五神通等。又即如是了知于義了知于法,為欲引發諸神通等修十二想。何等十二:一輕舉想,二柔軟想,三空界想,四身心符順想,五勝解想,六先所受行次第隨念想,七種種品類集會音聲想,八光明色相想,九煩惱所作色變異想,十解脫想,十一勝處想,十二遍處想。
    輕舉想者:謂由此想于身發起輕舉勝解:如妒羅綿,或如疊絮,或似風輪。發起如是輕勝解已;由勝解作意于彼彼處飄轉其身。謂從床上飄置几上,復從几上飄置床上;如是從床飄置草座,復從草座飄置于床。
 
⋯⋯⋯

    先所受行次第隨念想者:謂由此想,從童子位迄至于今,隨憶念轉自在無礙。隨彼彼位,若行若住若坐若臥,廣說一切先所受行,隨其粗略,次第無越憶念了知。于此修習多修習故;證得修果,于無量種宿世所住,廣說乃至所有行相所有宣說皆能隨念。
    種種品類集會音聲想者:謂由此想遍于彼彼村邑聚落,或長者眾,或邑義眾,或余大眾,或廣長處,或家或室,種種品類諸眾集會,所出種種雜類音,名諠噪聲,或于大河眾流激湍波浪音聲,善取其相。以修所成定地作意,于諸天人若遠若近聖非聖聲,力勵聽采。于此修習多修習故;證得修果清淨天耳。由是能聞人間天上若遠若近一切音聲。
 
⋯⋯⋯
 
~~~~~~
 
 
 
原來原來,神通就是練習「想和聽」,當然,前提是在「定」功的基礎上。
 
  當「想與聽」熟能生巧,爐火純青時,五通即可成就,這和世間的魔術訓練一般無二,是人都能做到的。
 
  難怪,經中的「五通仙人」,及一切五通具足的天人眾們,他們若沒有「漏盡通」,在佛典中,皆列位在凡夫眾中呢。
 
  可笑自己的無知,因為不了解神通,就想當然的神化了它,並附加上了高深莫測的光環,將其置於智慧之上,自欺欺人,差點走上了岔路,好險!

[[i] 本帖最後由 門前柏樹子 於 2024-7-24 23:46 編輯 [/i]]

明日野性的老闆 2024-7-29 07:23

當下即是;P

門前柏樹子 2024-8-9 00:17

十牛圖
 
 
《牧牛》其五:
  鞭索時時不離身,恐伊縱步入埃塵。
  相將牧得純和也,羈鎖無拘自逐人。
  “牧牛”,喻悟後調心。著語:“前思才起,後念相隨。由覺故以成真,在迷故而為妄。不由境有,惟有心生。鼻索牢牽,不容擬議。”人的思想之流如長江大河,念念不停流。雖然見牛,並不意味著一了百了,隨時都有無明發生,“毫釐繫念,三途業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鎖”(《五燈》卷七《宣鑒》)。 因此開悟之後要繼續保任,要不斷地斷除煩惱,攝伏妄念。前一階段是奪人,這一階段是奪境。人們在日常的差別境中,一念剛起,二念隨生。迷惑的起因在於二念,若在一念興起時,能如紅爐點雪,頓作消熔,就不會生起迷執。對此禪宗稱之為“後念不生,前念自滅”。時時用菩提正見觀照,直臻於純和之境,才是覺悟證真,不為境遷。此時種種調伏手段即可棄而不用,人牛相得。
 
~~~
 
一棵樹在很小的時候,若是向上的空間受阻,就會長成一株彎斜着的大樹。
 
   記得大約在二三歲時,平時都是住在百里外的外婆家的,有一個夏天,被接回父母家了。
 
  晚上睡在母親懷裡,母親側躺着,並蜷着雙腿,她用右手支起腦袋,再用左手把我的雙腳攬住,放在她的大腿上,一邊輕輕拍打着我的后背,一邊目不暫舍的看着我。
 
   可能是離開太久有了生疏,也可能是那個姿勢讓我不舒服,沒一會兒,我就抽回雙腳,把臉別過一邊,想自己睡覺。
 
  母親把我扳了過去,又把我的腳放回她腿上,還輕輕夾住不讓我動。
 
  那樣躺着實在是不自在,我忍不住又一次抽回了腳。
 
  母親問我,為什么不肯把腳放在她腿上?
 
  我很清楚的記得,當時我居然回答說,怕自己壓着媽媽,不想讓媽媽辛苦。
 
二三歲的小孩,不知究竟經歷過什么,竟然學會了隱藏真實的感受,還能去偽裝及討好大人。
 
  后來慢慢長大,性格中出現了矛盾的兩極化,前一秒還温暖如春,后一刻直接暴跳如雷,只有自己知道,表面看上去的那個我,很多時候並非真實,而在毫無覺察的情況下,時不時不受控的暴露出來的我,才是接近真實的自己。
 
  
  一切行者的必經之路上,都有“家賊難防、種子翻騰”的這個階段,這也正是筆者當下這個青黃不接的渡口。
 
  自從前幾年選擇了“根塵相對”較少的體力工作之后,使用眼耳鼻舌等六根作用的機會也大幅減少,目前情況來看,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境界下,勉強可以算得上“對境不再生心了”。
 
若依“十牛圖”的進度條,現在剛好落在了“牧牛”階段。
 
  古德慈悲,詳解了此處的要點,“前思才起,後念相隨。由覺故以成真,在迷故而為妄。不由境有,惟有心生。鼻索牢牽,不容擬議”
 
  不知是童年時期種下的種子,還是上輩子殘留的習氣,業種每每翻騰時,根本壓不住,持咒沒用,轉念不得,心似火燒,坐立難安。
 
   種子翻騰時,筆者的親身體驗是這樣的,那些過去幾十年中陳芝麻爛穀子大大小小的事情,沒緣由的就浮現出來,像是就在當下又在重演了一遍。
 
  一次廠長在我的機位邊,正背着我檢查物料,忽然猛的回頭看着我,我也被嚇一跳,才突然醒悟過來,剛才自己入戲時估計在講着什么,可能被他聽到動靜,轉頭看我,我才出戲。這種情況就是“前念起了很久,后念覺醒還遲遲未到”的表現,沒辦法,功夫不夠唄。
 
前路漫長,任重而道遠。  好在,「識得不為冤」。

門前柏樹子 2024-8-19 07:23

名詞解釋
方丈, 原指一丈見方的居室,后演變為寺院主持或長老的居所,最后成為寺院主持或長老的代稱。‌
 
 經中又話,富貴修道難。
 
  「貧道」者哪怕貧的只剩下一個上鋪的空間,也並不影響用它來裝進天下。

門前柏樹子 2024-8-19 07:43

調正角度

[[i] 本帖最後由 門前柏樹子 於 2024-8-19 07:49 編輯 [/i]]

門前柏樹子 2024-9-9 04:14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似乎很久沒有更新學佛進度了,因為最近一直在生氣。
 
    弗洛伊德曾說過,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不會消失,它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會以更醜陋的方式爆發出來。
  
      在見道后剛滿第九個年頭,阿賴耶的種子翻騰出來的全是幼年時的記憶。
     大約在三四歲的時候,父親把我從外婆家接回的路上,鄉下的交通全靠雙腿,父親背著我走一會,就放下讓我自己走一會,兩邊地里的密密麻麻的麻杆有一人那麼高,中間的小路彎彎曲曲的,拉開幾米的距離,就互相見不到對方了。
    到我自己走路時,開始父親都讓我走在前面的,后來遇上村里一位馮姓熟人,他和父親年紀相仿,不知是父親故意的,還是忘了我的存在,他們兩個在前面大步走,邊走邊開心的聊一個少兒不宜的桃色事件,我在後面拼命跑,還是被落下很遠的距離。
  當時的我,只有拼命的全力跑,才能保證他們在我的視線里,那時已經不知道腿累,只記得害怕,總感覺身后麻林中有個東西隨時會撲上來的那種恐懼,現在還是記憶猶新。
 
那年頭,孩子都很賤,母親本來生了六個孩子,就有三個沒活下來。如果父親僅僅只是對孩子這般粗心也就不提了,可他對母親的態度也是一樣。
  父親好賭。母親即將臨盆,挺着肚子與父親每晚編草蓆到深夜,因為那台草蓆機父親一人沒法操作,必須兩人才行。母親坐在那裡幾個小時雙腿沒動一下,等到上床休息時,天天雙腳都腫大一二個鞋碼,終於加工完一批草蓆,一早父親就送去交貨,不料等到第二天上午才回。
    原來加工費共結了十三元六角,父親拿到錢后直接去了賭場,第二天早上回家時,已輸的一分不剩。母親說,那些年只有過年才能吃上一頓肉,10多元錢原本是用來做月子和孩子用品的,結果生完孩子什么吃的也沒有,身體虛弱的很,孩子每吸一口奶,她都能感受到的心臟被抽空一次。
父親喜歡抽煙、喝酒、賭博,還私下借高利貸等,被人追上門要債時,母親才知道欠了外帳,只能變賣家的糧食和牲口還債,雖然那些家禽和牲口都是母親獨自餵養的。父親最討厭別人提及他做過的這些事,母親為此抱怨了幾十年,父親就家暴她幾十年,多少次抓住母親的頭髮按在地上,還用手電筒照著頭上砸。
 
  終於,我滿了16歲,離開了這個父母三天一大架,一天三小吵的家庭了,寄居在城裡的舅舅家。
 
外婆一家也很窮,舅舅們都是靠體力工作的基層民工,但還是時常接濟我們,我記得好幾次的學費,和十多歲中屈指可數的幾套新衣服,都是外婆撿廢品換來的。
  外婆和舅舅們到處打聽,總算幫我找到了工作,當時的早歺只要三毛錢就能吃飽,而我的工資已經有170多元一個月了。
  
  因為太窮,上學沒衣服穿,才滿十歲就開始穿母親的衣服,自己用針縫窄褲筒和長度,假裝是自己的,才到學校門口,就被小賣部的老太太發現,笑著問,怎麼穿了大人衣服?接著又被班同學圍觀拍手鬨笑。
    后來慢慢長高,母親的衣服不用再改就能直接穿了,那時的衣服質量很好,母親陪嫁的一件的確涼襯衣,成了我外出的護身符,一年四季都穿它,夏天單穿,冬天套在棉衣外面,晚上洗好早上繼續穿⋯
  還沒等我工資發下來,父親就來向舅舅借了一千塊錢,說要買拖拉機。
 
   本來就寄人籬下,父親又來借走了錢,外婆的家人們的負面情緒自然就湧向我,那一陣子挨了不知多少數落,特別是一向覺得我是累贅的舅媽,講了我不知多少壞話。
   發工資那天,只留下了20幾元,其餘的全部上交給了舅舅。
   那20多元錢中,是包含着早午兩歺飯的,還有必要的生活用品的費用。常常到了月底,就買一筒一塊錢的生麵條,用那時很流行的鋁制飯盒,在廠里的煤爐上燒開水,白煮麵條,沒鹽沒油也能吃飽。至于衣服,當然是沒錢買的,還是一年四季穿母親的那一件。
  慢慢的,相差十歲左右的弟弟妹妹出來打工了,家裡的二層小樓蓋上了,在前後好幾個村子的老年人中,父親是唯一一位有過出國旅遊經驗的人。
    還有,舅舅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去北京及云南旅遊,也是我請客的。
   而從來沒變過的,就是我從小就養成的習慣,總是只會留下僅夠維持自己生活的費用,其餘會全部給出去,給父母、給親友、給慈善機構、給路邊的乞丐⋯不給出去心就不安。
 
  前些年母親去世,一年之內父親就娶回繼母。農村沒什麼收入,父親早早就不種田了,他說種田更虧本,從此,除養他一人之外,我又多了一份負擔,照顧繼母及繼母帶過來的小孫子。
 
  最近幾年,父親和我提的最多的一件事,還發動家族裡長輩向我施壓,就是要求我為弟弟娶上媳婦。
 
弟弟遺傳了父親不少習慣,自己養活自己都勉強,果真結婚生下孩子,那個可憐的小孩,就是在重復我的童年和人生,這是我不願意看到的。
 
    我不願再搭理父親,因為和他關系一旦靠近,他便提此要求,我大聲反駁,並數落他的為父為夫時的各種不稱職,他聽后便暴跳如雷,說那是子虛烏有的事情,是我心狠歹毒編造出來的,還說我是只白眼狼。
⋯⋯⋯
 
我生氣、憤怒了二個多月,直到見到《信心銘》的這一句,「至道無難,唯嫌揀擇」,這是三祖僧璨師說的。
 
過去這兩個月,每一天幾乎都活在憎恨里,回憶出過去幾十年中,沒責任感的父親,所做的這一樁樁一件件的往事,簡直罄竹難書。
   也是這兩個月,我才醒悟過來,父親教導我“養兒防老”,于是不知不覺中,我變成了父親生命的燃料,他可以無休止的向我要求精神及物質上的供及,而我的存在就是為了隨時能填補他那並不圓滿的人生。這不,當他覺得要兒娶媳婦了,便像往常一樣習慣性的要求我支持,不料這一次卻落空了。
    讓人后怕的是,這事我一直都沒發現。幾十年來,對于父親的要求,總是主動極積的滿足他,哪怕是傾盡所有。居然從來沒有覺得有什么問題。偶爾出現委屈的、憤怒的情緒,趕緊壓下去,根本不給自己去追究合理與否的機會。
  
    現在,終于敢面對了,才真正深入的剖析開來看破它,可能是這么一回事。
 
其一,或許是過去世修行的習氣所至,但凡受人一點恩惠的,都十倍以上奉還,以至于現在跟誰也不敢太近,寧願吃虧也不占任何小便宜,就是擔心還債的時候又遇上像與父親這樣的因緣。
其二,如果這一生我選擇的是一個温暖福足的家庭出生,其實並不利于修道。出生在這樣的家庭里,至少保證了過去這懵懂的幾十年沒造更深的業,因為條件有限,只能過苦日子,有言道,享福是消福,吃苦是了苦。
 
其三,沒有這么深刻的憎恨,我看不懂“唯嫌揀擇”這句話。因為苦難比快樂更深刻,苦難所集成的憎恨和大道的常樂有了鮮明對比,因此才能“揀擇”。否則,快樂與常樂,都是讓人不易察覺的,連覺察都不明顯,又如何在兩個不明顯中“揀擇”?
 
其四,只有拿起了,才能放下。否則“放下”什么?  假以時日,這份深刻的憎恨消散之時,便是功夫更上一層樓之際。 親身經歷此番“生起”與“放下”憎恨心的全過程,對比那些無病呻吟或口頭禪上的放下,結果將是天壤之別的。
 
其五,源頭之“我“常樂我淨,當下之我煩惱憤恨,每陷在此憎心情緒中時,當下便能覺悟出自己正在“背覺合塵”,經過這兩個月的努力,多次嘗試回歸。但願早日能做到僧璨師所言的“但莫憎愛,洞然明白。”吧。

門前柏樹子 2024-10-5 23:53

戒的由來

 

  持戒者比比皆是,屬六度之一,若缺乏般若為導,便有機會墮入盲修。故而知其然,更應知其所以然。

 

  承前文所提,轉瞬數日,筆者對父親的怨恨心還沒消除乾淨,最嚴重的時候,甚至用想像他正在受滿清十大酷刑的方法來泄憤。

   當然,在現實中的這幾個月,是斷了與父親聯繫的,因為擔心在此心境下的言語對話,定然會過激而引發傷害,畢竟他也是一位已年近八旬的老人了。

   父親有沒有感應到我的怨憎不得而知,倒是我自己切身體會了,持續氣憤填膺的結果,就是胸腔左邊的肝肺部位開始隱隱作痛。

   在一間大寺廟找了一位執事和尚,開門見山講出心結,對方開示了三個結論,一是父母永遠沒錯,有錯也是他們自己的因緣。二是恨意必須忍住,因為恨意是惡,必須止惡。三是,所恨對象年事已高,或恨或愛的時間都不多了。

    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這幾年佛教經典看過不少,教理公案隨手拈來,可眼下就快要活活被氣死的自己,難道只能束手無策?




  我對自己說,怨恨是空性的,像洋蔥那樣,一層層剝開,裡面啥也沒有。

還有,情緒都沒有自性,是眾緣和合,如同三根交蘆,暫時穩固搭成,隨便抽一根,就啥也不是。




……

諸如此類佛理,剛觸經文那會便早通了,可目前的情況是,洋蔥未剝,支架未倒,恨意難消,甚至還有積惱成疾的可能,遠水救不了近渴。




  不對不對,一定是方向錯了。

   待靜下心來,再回到事件本身上,找出產生恨怨的蛛絲馬跡,那些口頭禪者們講的沒錯,只有看破了才能真正放下。

  

  日本名作《羅生門》中,在惡劣的大環境下,女人用蛇肉代替魚干出售,老嫗偷拔死者頭發做假發賺錢,家將搶走老嫗身上唯一的一件衣服。他們一邊做著違悖良心的事情,一邊又用對自己有用的方式表述證明,使得事件合理化。




  父親常說,咱家祖上有大片田地,伯父年幼時請的是專門的私塾先生,若非文革事件,他自己一生的榮華富貴不在話下,輪到我這輩,出出入入誰敢不尊聲「大小姐」?!

  

  可世事難料,一夜之間,家產變公,嬌生慣養的大少爺成了差點餓死路邊的小乞丐,繼而開始了窮困潦倒的人生。

萬般無奈之下的人性,就如「羅生門」中的人物一樣,強者向弱者掠奪,弱者向死者強占⋯

    而一個家庭中的弱者,除了傳統的女人和幼小的孩子,別無他人。




  總算找到了怨恨的根本,原來,我恨的並不是事件中陷入被動方的父親,而是父親從不承認他做過的這一切,還按照對他自己有利的方式編織謊言,使得這些陳年舊事很難真相大白。我要的並非是父親的道歉,而是他能認清事實,懺悔並改正。




  后來,我想通了,父親不可能會如我希望那樣懺悔改正,因為他和絕大多數普通人一樣,只能不受控制的被外界改變,他本質並不壞,人也很聰明,他會用竹子制作老鼠夾,維修拖拉機等也是無師自通,沒讀幾年書,字寫的比練字帖還漂亮,假若沒有文革事件,讓他一直在富有的家庭中,成長為一枚大善人也不一定。




  到此為止,又有一個新問題,難這世上的善與惡,都只能由環境造就,人為決定不了?

 

  非也。

 

經中公案,兩修行人結伴去朝拜釋迦,路上乾渴難耐,遇一水井,井裡有很多小蟲。




修行人A說,寧渴死也不破殺生戒喝下此水。

修行人B說,拜佛要緊,喝水續命只為求道。

見釋迦后,B道,本來和A同路,他為持戒渴死途中未能見佛。

佛答,A因持戒,渴死后早已見到我並證果了。而你雖見亦同未見。




  如此對比之下,不難理解,唯有持戒者才能不被外緣所逼而被動的或為善或成惡,人的良知正好有此功能,但凡違逆她,她就會向主人發出警報並用自殘的方式來抗議,遺憾的是,人們往往會經不起外界的趨勢所導而隨波逐流。要慰藉受傷的良知,最好的辦法便是找來諸多理由,有人話,我也是被迫無奈的;有人說,只有這樣做才能完成目標,得以「見佛」;有人說,我壓根就沒做過這事;還有人說,我不願搞清真相,是因為有了「不分別」的功夫⋯




于是乎,釋迦囑咐佛子,「以戒為師」,戒者,邊界也,認清事實真相,明確自己的邊界,寧死不越界,界內是已任,界外不相干,明白自己與他人的命運是有邊界的,不能因為自己需要活的圓滿,便不顧良知的持強凌弱犧牲他人。若真有守不住此界者,下場會更慘,如賣假肉的女人、被剝光的老嫗、如不見如來的破戒者、還有還受子女怨恨的長輩們⋯等等。




   最后,筆者確定,古時的“戒“與”界”一定是同義字(馬上百度一下,果真如此)。




    筆者還確定,知“戒”其然,亦知“界”所以然,必是般若為導的持戒人。

門前柏樹子 2024-10-14 22:56

懺悔

 

     聽聞過不少修行人的開示,包括很多知名的出家及在家人,他們異口同聲的一致認為,有功夫的行者,一定沒脾氣且遇事不動心的人。




     在過去,筆者亦對此觀點毫無異議,還曾試着將此心境定為修行的其中一個目標。

  

可就在最近的這段日子,筆者對此觀點有了新的看法。




    流傳已久的《七仙女與董永》故事中的女主角,在人間屬絕世佳話,而在天界,她卻成了千古罪人。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劈山救母》等,情況也一樣,都是同一個人,同一件事,如果用不同的標準來定善惡,結果恰巧相反。




  又見到有人在某音的平台上吶喊說,如果把潘金蓮放在今天,都是99新的頂級白月光,人家顏質那么高,也才跟過兩個男人…這話一點不假,若用當時社會的道德標準評判當下世界,怕是絕大多數現代人還不如那位被罵了千年的女人來的矜持。




這又一次證明了,只要審裁的標準不同,成為好人和壞人的結果便立即反轉。




《紅樓夢》中,寶玉的一段台詞是,「女兒未出嫁,是顆無價之寶;出了嫁,不知怎么就變出許多的不好的毛病來,雖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了;再老了,更變的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分明一個人,怎么變出三樣來?」




  還有還有,舊時代的兒媳婦,開始都是乖乖巧巧,逆來順受,可一旦熬成了婆婆,便將自己曾經受到過婆婆的一切虐待,變本加厲的再照搬在自己的媳婦身上。




  以上引用了一堆資料,其實就想闡述兩個結論。




其一是,隨緣不變。

 

     在漫長的歲月中,珍珠會被染成了魚眼,乖巧也被逼出了狠毒,可怕的是,這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或者說,轉變的過程,連當事人自己也不知道。




    但是,有功夫的修行者,就算其身份剛好也是一個舊時兒媳,也遭遇了種種惡緣,卻並不會將她改變成「魚眼」和「苛刻的婆婆」的。




   因為習性的不同,“醜小鴨”怎么努力也不像普通的小鴨,同樣的道理,已知天命的修行人,混在世間裡,不管怎樣努力,也很難被大家認為是“自己人”。




     被眾排擠的結果,有的選擇隱世,有人決定埋名,還有的如濟顛和尚那樣,用瘋癲的外衣來隱身,無奈之下,古今聖賢中,出世或未出世的,大都慣于“獨行”。




  其二是,逆流而上。




從正法時期到末法時代,其實就是《道德經》中「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的過程。

一般眾生會隨著此順序,或在一世乃至多世里,逐漸降低「道」乃至「禮」的標準,如上例中,失德的仙女要被貶為凡界,而失禮的人們只能存活于現今。不難推斷,若是繼續墮落下去的后果,便是向著下三塗進軍。




唯有修道人,剛好是逆勢而上的。即在“道”、“禮”等標準上的提升。




  經中有云,菩薩視眾生,如糞中蛆蟲。 蛆蟲甲永遠不會嫌棄蛆蟲乙,因為它們同生共長,同流合污,同心同行,同頻共振,親密無間的關係,令它們彼此都感受到了友誼的美好。

     想必菩薩一定是嫌棄它們的,雖不至于弄死它們,也萬萬不會與它們共處一處的。

以此類推。

路見不平中,俠士拔刀之前,想必是義憤填膺的。

明鏡高懸下,青官在喊出三鍘侍候之時,想必是憤恨難平的。

輝煌天宮裡,天帝下令把女兒貶為凡塵,想必是怒髮衝冠的。

……




  到此,總算帶出了本文核心。那就是,心如止水與和藹可親,未必是「有」功夫的體現,有可能是愚昧的蛆蟲無知時的安靜。




  對境心起和喜怒無常,不一定就是「無」功夫的特徵,有可能是他們在「道德仁禮」的順序上,逆向增進了一層。




 










后註:因近日來發現,這莫名其妙徒增的怨憎的對象,由他人開始轉向自身。曾經有過不顧矜持的添狗行為,過去從沒有覺得這事有什么問題,還自詡這是為了愛而勇敢犧牲。現在每每想起,就恨得抽自己幾巴掌,發誓永不會再犯此丟臉之事。痛定思痛之后,猛然醒悟,原來這就是懺悔。




網上是這樣子解釋懺悔的:




[url=https://m.baidu.com/from=844b/bd_page_type=1/ssid=0/uid=0/pu=usm%4010%2Csz%401320_2001%2Cta%40iphone_1_15.6_25_15.6/baiduid=A4539146E3460CD6A5C685C5D2FA5EA8/w=0_10_/t=iphone/l=1/tc?ref=www_iphone&lid=9508283877752393894&order=1&fm=alop&isAtom=1&clk_info=%7B%22tplname%22%3A%22jy_hy_ci_jz_san%22%2C%22srcid%22%3A%2251386%22%2C%22jumpType%22%3A%22%22%2C%22urlsign%22%3A%2215655025598696472806%22%7D&is_baidu=0&tj=jy_hy_ci_jz_san_1_0_10_l1&wd=&eqid=83f435cf4d0150a610000006670d2995&w_qd=IlPT2AEptyoA_yk55u5buRS&bdver=2_1&tcplug=1&dict=-1&sec=42254&di=7ef921ff015717a3&bdenc=1&tch=124.0.325.201.0.0&nsrc=utsHvvofebxTmZx9GcAZCW%2FeCU1yQy9BDBjqBkiqB9QT46b5LtHRg%2Fb9I92nOTh0QeixRfTa4FYxeiv9ajg9gsKZMmuifVHbPgqI7PLIBlu1TGkvgnVj72%2BfxxdAUXXqWj67M5i8OIvYHixKDzW9lH40VBMsEhsAsVsBDkPdIjYC5jiUPhO%2BRde%2F2a00bf8jNUEILWq9T0OwGZdC1Rwot7ZqMDkzfbld1Uz093MUmrS9pWR%2BYXtIqBAmt4CuglKa6OX3gbefr7T3tGK9iENhyGJKxxRYWw1vnzP2QBLb40I%3D]       動詞    認識了過去的錯誤或罪過而感覺痛心。[/url]

門前柏樹子 2024-10-24 02:42

流柱

  能與所是二元對待的,但凡陷入任一方或任一處,皆非智慧。這句話早幾年就知道,但真正體會她,就在剛剛。




  最近的好幾個月內,筆者都深陷在賴耶翻騰出的多個起現行的種子裡。隨之而起的憤恨,如燎原之火,由他人燒起,再蔓延到自身,通通燒了個透。




   雖是妄念,亦並非壞處,因為後面有轉機。




  還未滿20歲時,在東莞一間服裝配件廠做普工,不久被調到廣州下九路旁的市場門店,又在短時間內從店員升職為店長。




   店裡一共4個人,所有的資金流都是我負責管理,包括店鋪營業額、釆購款、員工工資及生活費等,每月月底工廠派人過來交接一次,把錢帶回去。




  那是98年的時候,還沒有電子錢包,每日經手的現金有很多,我自己約一千多點的工資也是自己發,就在帳面上做個記錄,嫌費事錢沒分開放,反正每晚做帳核對一下,公款除外多出的幾百塊就是自己的。




  大約半年后的一次月底,與公司派來的財務核對好帳后交接現金時出了問題,我把身上所有的現金包括自己的錢也加上,還是少了幾百塊。




  事後才知道,是忘了把給阿姨的一個月員工生活費的那筆錢漏記了,當時我都沒當回事,覺得隨后查到再記帳報銷就可以了。

  

  萬萬沒料到,台藉老板得知我把公款和私人錢款沒分開這件事後大發雷霆,聽說分別痛罵了經理、總務和主管等管理不善,他們又紛紛打電話問我具體情況,我感到非常奇怪,為什麼這點小事,居然驚動了管理層的所有人。后來沒多久,我又被調回工廠做了普工。




  這事過去快20多年了,現在被自行翻出來時,我頓時就理解了老板當時的憤怒,一個員工怎會有資格去把公款與私款混在一起使用?

 

  其實我倒也挺委屈,從小就生活在一個沒邊界感的家庭中,長輩不但沒有教導過,怕就是他們一直是這樣做了榜樣的。




   20多年后的今天,我才覺悟過來。當年的自己是那麼愚蠢且缺乏家教,這種父母沒教好的孩子,就一定要在社會上吃盡苦頭才能懂事。換現在的我當老板,我也一樣會憤怒,一樣要把“當年的我”前途盡毀才解氣。




   諸如此類,就不一一列舉了,大致說來,就是過去幾十年一直都無知無覺的活着,直到最近,又突然自發的跳到了二元的對立面,站在他人的立場,感受着他人的感受,若從“因果”角度來看,就是過去的我,在不知不覺中,惹了不少人為我生氣與憤怒,現在,我要一一體會這些負情緒,可能這就是報應吧。




  過去的我,活的是我自己體驗,現在的我,突然莫名其妙的活出了他人的體驗,這樣切換對調之后,一時間有些恍惚,像是在一人分飾兩角,甚至搞不清楚誰主誰副了。




   晚上例行功課時,在三昧中“見”到了一股洪荒,正奔涌而去,世界萬物便是她的橫截面,裡面只有一個“我”在翻滾跳躍,時上時下,沒有二元,無有住處。




  這股洪荒,應該就是《愣伽經》中之“流柱”。

門前柏樹子 2024-10-28 23:26

真修




    除了在“悟后”的前提下,別無“真修”。

   對此達摩大師早就下了定論:

“若不見性,說得十二部經教,儘是魔說。…若見性,疑心頓除,殺生命亦不奈他何。…但得見性,淫慾本來空寂,不假斷除,亦不樂著,縱有余習,不能為害。”

~~~




   莫名騰起的無明火,已連續燒了數月之久,起火的原因竟然大都是過去幾十年中埋藏在心底深處的各種經歷,現無緣無故的被一一回憶起來不說,還自發的對其中包括自己在內的各個當事人都生起怒火和憎恨。




   筆者早有讀過元音老人等“過來人”留下的法寶,明白眾生本來就具足各種神通,因為被前七識壓住不能發揮出來,只要消除阿賴耶染污種子,各種神通便能不求自現了。

  

  諸位大德還提到,悟后起修的過程是無為的,是無修而修的,待種子翻騰出來的時候,生出的念頭要忍住及化掉,用禪宗的語言來說,就是讓“牛”別糟蹋莊稼。




  可是誰也沒提過,那種陡然生出的念頭,是那樣的強烈,甚至在憎恨心最熾盛的時刻,要用假想練獄火刀的畫面方能排解。

  很快,心理上反覆過度激烈的波動,開始在身體上出現症狀,一時間,五臟六腑都在隱隱作疼。




   為了解除憎恨心,筆者嘗試了幾種方法,最先用的是轉念之法。

   此法很簡單,就是當憤怒生起漸強時,趕緊逼自己想一件高興的事,或轉移注意力。




  可惜這個方法治標不治本。就像菜咸了放糖一樣,雖然當時的鹹味被壓住了,但鹹味並沒有消除,它一定會在現行的。我很明白自己要的是“消除”業力,並不是暫時“伏住”它。




  其次選用的是大多學佛者們推薦的方法。 就是“因果論”。




  在網上刷到一位受不少人喜愛的佛學博主。有人問開示,被傷害欺負怎么辦?他的回答是,你看到了眼前A欺負B,而你沒看見的是,過去多少生中,B是怎么欺負A的。




  于是,我嘗試着讓自己相信,在過去世,我欠了人家的,這世還清了,大家扯平。我甚至逼自己假想具體細節,如在過去某一生中,我和對方身份互相調換,我是如何欺負對方的等等。

 

這方法一點用都沒有。憤恨只會在大腦想像着自欺欺人的畫面時暫停幾秒,之后煩惱依舊。

 

  而且我還發現這方法特蠢,像極了魯迅筆下的“阿Q精神”。




  可笑的是,佛教有多少人推薦這個修行方法的知名人士,好像連X空和尚也講過吧。




筆者在此肯定的告知大家,凡是這個方法的宣傳及相信者,他們一定沒親自使用過。




  儒學曰,“唯仁者都能好人能惡人。”結合最近幾個月的親身體驗,本人對這句話有了新的認識,“仁者“之所以有資格「好」與「惡」人,那是因為他們能把自己和他人放在一起,用正確的道德標準,統一評判。




  這看似簡單,實則很多人做不到,所以才有了「雙標」。否則古人就不會「聞過則喜」「一日三省」了。「雙標者」是無法覺知自身過錯(習性)的。




  筆者的無妄之「火」在遍燒了包括自己在內的生命網上所有人之後,發明出了一個新的滅“火”的方法。




  藥物會令人「身」失控。而欲望比藥物更甚,會令人「性」失控。




  沉溺于欲界天內的眾生你我ta,實則都是在被各自的欲望所操控,個個像夢遊的瞎子,相互撞擊推搡傷害等等無可避免。




  我讓自己試想一下,假如那件令人氣憤的事是自己做的,還是被習氣左右而不受控制而為之,那樣自己還會生氣嗎?




  答案是「不會。」




   那樣醜陋的事,以後自己會做嗎?




答案還是「不會!」




 




  心情頓時輕鬆起來,像小時候即將開始放暑假的前一天那樣。




  靈機一動。原來古人早就傳下此秘方。




子曰: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光天化日 2024-10-29 11:14

[quote]原帖由 門前柏樹子 於 2024-6-21 11:58 發表

再一次讓世人明白,[b][color=#FE0100]六祖[/color][/b]所言「[color=#810180][b]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b][/color]」的問題背後的答案,其實就是釋迦「空拳度子」的把戲。[/quote] 

[size=4]六祖惠能絕對沒講過這句話[/size]

門前柏樹子 2024-11-2 00:53

畫卷










  見道后的第111個月,行者宿命的畫卷開始若隱若現。




   無始劫來,每個眾生都有着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這三世拉開就是一席無始無終的畫卷,畫卷合上,即一粒微塵,畫卷展開,便是三界。內現眾生我,外見流柱相。




  法住眾生時,因緣際會而成的時間、空間、人物事件,乃至天地萬物一應俱全。




法現流柱時,無始無終,沒有過去無未來,猶如細沙般多的生生死死早已匯集成河。




  古人用“白駒過隙”來形容時間流逝之快,這根本不算什麼,若現出流柱相時,那可是“一眼無量劫”。




  不如直接抄《五十三參》經文,正好有此描述,在此不贅了。




……







爾時,善財童子見毘盧遮那莊嚴藏樓閣之中,如是種種不可思議自在境界,生大愛敬,踴躍無量,身心柔軟,歡喜潤澤;離一切想,除一切障,滅一切惑,所見不忘,所聞能憶,所思不亂,入于無礙解脫法門;以無礙意,普運其心一切供養;以無礙眼,普見一切微細境界;以無礙身,遍于一切恭敬作禮;以彌勒菩薩威神力故,自見其身,遍在一切諸樓閣中,具見種種不可思議自在境界。所謂:或見彌勒菩薩初發無上菩提心時,如是名字、如是種族、如是善友之所開悟,令其種植如是善根、住如是壽在、如是劫值、如是佛處;于如是莊嚴剎土,修如是行,發如是願。彼諸如來,如是眾會,如是壽量,經爾許時,親近供養,悉皆明見。或見彌勒最初證得慈心三昧,從是已來,號為慈氏;或見彌勒修習一切難行妙行,成滿一切諸波羅蜜;或見得忍,或見住地,或見莊嚴種種佛剎,或見受持一切佛教,為大法師,得無生忍;或見在于某時、某處、某如來所,受于無上菩提之記;或時見作轉輪聖王,普令眾生住十善道;或為護世,利樂眾生;或為釋天,訶責五欲;或為夜摩天王,為彼諸天贊不放逸;或為兜率天王,稱嘆菩薩補處功德;或為化樂天王,為現菩薩變化莊嚴;或為他化自在天王,為說諸佛自在之法;或作魔王,說一切法皆悉無常;或為梵王,說諸禪定無量喜樂;或為阿修羅王,為其眾會說斷一切㤭慢醉傲,入大智海,了法如幻;或復見處閻魔羅界,放大光明,救地獄苦;或見在于餓鬼之處,施諸飲食,濟彼饑渴;或見在于畜生之道種種方便,調伏眾生……




  

  ~~~~~~~~




   以上是彌勒菩薩的「畫卷」,值得一提的是,眾生你我ta個個都有一卷,當然,大家的畫卷的內容當然比不上彌勒菩薩,但畫卷本身與彌勒菩薩的平等不二,不增不減。




  《莊子》中有個「蝸牛之爭」的典故,指蝸牛觸角上的爭鬥。比喻為了極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爭執。




   看過「畫卷」者,立即就能理解了二祖的「將頭臨白刃,猶似斬春風。」的大度。




   心納須彌時,誰還在意一螻蟻?

門前柏樹子 2024-11-12 22:44

‌禪坐










    自釋迦將禪宗傳于迦葉起,“禪”便以“坐”的形式定格了幾千年。




   經文曰:“靜坐一須臾,勝造七寶塔”。另有公案中,溈山老人曾對法海說過,“老僧一打坐,能消萬兩金。







  筆者並未修行過禪定法門,故而對關于初禪乃至四禪的境界描述更是不知所云。




  坐,人類從6個月嬰兒便開始了,一生中幾乎沒有一天間斷過,直到生命結束。

  

    僅僅只是坐着,便有如此大的功德,豈不是所有會坐的眾生都早已成佛了?可見“此坐“非彼坐。




   在悟后起修的過程中,深藏的賴耶種子必然有翻騰出來的一天,這是所有行者的必經之路。




    那股無量劫來的習氣,會借着現世的因緣,排山倒海般席捲而來。

   

    引發種子的現世的因緣太多了,就拿網絡平台上刷到的案例來說,見到當小“山”的,老牛吃嫩草的,不作為的,還有一把皺紋還撒嬌賣萌的…這些畫面每每閃過,便能氣的咬碎牙齒,恨不得親自把這些人都撕個稀巴爛。




   筆者自知,這是嗔貪的種子,正在借外緣發作,每每此境來臨,行者只能憑着覺知力在內心默默轉化,以防它們現行成因再次造業。

  

  就像是武俠小說中的某個武功小白,被高人強行輸入一股百年內力,力道在身體內橫衝直撞,開始讓五臟六腑都不得安生,慢慢身體機能也開始減退,幾個月前還能行云流水般拎起桶裝水換在半人高的飲水機眼都不眨一下,現在順着地面拖幾公斤的紙箱都變得吃力,不知道這是不是傳說中的“三昧真火”。




   古人有著《黃梁一夢》的故事,說的是米飯未熟之際,主人公榮華富貴的一生便落下帷幕。

   而現實中的虛云師,就是定中去了兜率天聽法的。




  終于,筆者似乎明白了“彼坐”之義。




     經中有太多的典故都在指明,一念憎恨心,若不消除,終究有一天,會化作三途眾生。

  

     古時有位在海邊修行的禪者,經常就有一條魚躍出水面發出聲音打擾了他不能入定,一日突生嗔念,發願待到他日若修得神通,定化作鳥來吃魚。




    后來,此行者禪定成就,享完非想非非想天的八萬大劫的禪天之樂后,退轉時那一念嗔心成熟,真的化作飛鳥在海上吃魚,幸好遇上釋迦為其說法,方脫畜生身轉而為人道,並很快證了羅漢果。




  嗔恨心入三途,這無可非議。願筆者也能借此殘生,來抵禦和消除無始劫來的貪痴嗔心,此心不除,每一念都有機會成為未來無量劫的輪迴之因。




何況,除此被動的承受之外,眼下也是別無選擇了。

門前柏樹子 2024-11-20 00:40

無明




       「踢貓」是個故事,說的是男主人在單位受了老板的脾氣,回家便將怒火發洩給女主,而女主又將壞心情投射到孩子頭上,孩子的委屈無處可訴,剛好有貓經過,便上去一腳。

     網上抄了一段。「踢貓效應」,是指一種負面情緒的傳染現象,通常發生在社會關係中。它描述了當一個人受到不良情緒或壓力的影響時,會將這些負面情緒沿着社會關係鏈條傳遞下去,最終傳遞到最弱小的個體身上。這個效應的心理學背景在于,人們在面對強者時往往無法直接回應,因此會選擇將不滿情緒發泄到比自己弱小或地位低的人身上。這種情緒傳遞的鏈條從社會的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形成了一種典型的惡性循環。




  筆者的原生家庭中,正是被此效應的上演了多年。

    父親把貧苦生活的壓力,轉換成對母親和孩子們的拳打腳踢,小小的我,不光缺衣簡食還要肩負起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不記得有多少次,我也學著父親的語氣,把像箭一樣的怨毒情緒射向了無辜的他們,好在父親發出的那些箭,經過了母親和我的身體緩衝和化解之後,力度減弱了不少,才不致於讓比我更弱小的他們受到更嚴重的心靈創傷。




  父親這輩子至少做錯了三件事。




  05年的時間,母親第一波大病剛痊,我和妹妹還清了所有醫藥費之后,不久就在農村老家蓋了二層小樓。

   農村的家庭都不富裕,但村里同齡孩子的父母們,他們不光能照顧好自己之外,還有的把家裡的糧食家禽賣了多少貼補一點給孩子。而父親永遠是特別窮的那位,我讀初中開始,家裡常常開二桌麻將,父親也從來不會存下一毛錢。

     大約06年夏,我們為父親在鄉下蓋的兩層小樓,現在價值三萬都沒人要,如果當時把錢投資在自己身上在深圳買房,哪裡會有現在一家人被兩套高價房貸拖住的局面?




  父親曾在我反抗他無度索取時對我怒吼過:「老子是天!」,言下之意,子女必須無條件服從父母。

     的確,《論語》原文曰,父親是天,敬天亦是盡孝。

   但父親卻不知道,儒家還有一句,“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筆者深信,過去世的自己一定是個修行人,有兩點證明。

    一是,筆者從小就在父親的賭桌酒瓶邊長大的,卻到現在都還不會麻將紙牌,更是滴酒不沾,因為從來都是玩牌會頭暈,喝酒咽不下去。

    二是,筆者在真正接觸到中國哲學的第一天就肯定了,此生就是為此功課而來的。因為九年前剛一觸儒釋道思想,直接就跳過了“學”的階段,不但會解,而且還能自己寫。不但會自己寫,而且還進步的日新月異。




  假若,父親也能和別的父親那樣有擔當,他只要把我送進大學,我就會發現原來大學里有「哲學系」課程,我就能提前最少20年接觸到這門學問,那樣,我必將會借著教育的體系成為這個領域中的佼佼者,沒有之一。




我不遺憾,因為對於本人來說,未來可期,只是延遲了而已。而對於父親來說,錯失的是他這一世成為「人上人」的機會,這是他一輩子的夢想。我相信他這輩子已經沒機會了,下輩子,下下輩子乃至未來很多世,都不會有機會了。




  父親的第三個錯,就是他從不承認自己有錯,尤其是以上二錯。他還常沾沾自喜比鄉下很多人都有福氣,不用像他們一樣辛苦,也不用為金錢煩惱。

    人的一生中,幾乎每時每刻都在被欲望及念頭所控,身不由己,隨緣隨流。




   有言道,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若經他人苦,未必有他善」。《地藏經》亦曰,「閻浮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今日突然想喝雞湯,馬上出門買了只雞回來,處理時發現兩只雞翅根部都有紅印,剪開後才知是骨頭斷裂。那一定是在雞活著時被弄斷的,否則不會有淤血和青紫色。

  對於這只雞來說,筆者的存在決絕是𠆤罪惡,它的一生,以及活生生被折斷翅膀及被宰殺之苦,僅僅是為了我這個人類的起心一念。




  因為對父親的怨氣放不下,不惜家醜外揚,長篇大論連環轟炸,這豈不是一波又一波的妄念?




  佛言眾生平等,即眾生的罪惡平等,眾生的妄念亦平等。




    眾生在平等的妄念中,起動了平等的罪與業,在妄念造業的全部過程中,造業者本身都是不知道的。

      

     父親不知道當年那樣對我會有今日之果,我也不知道 ,被燉了的那只雞,它會唔會因會承受了被折翅和宰殺的苦難之後,恐懼與怨恨種子現行令它很難脫去輪回三途的命運。⋯⋯等等。




       眾生當下造做的每一個因,卻通通「不知道」其果。這一切所有的「不知道」,就是無明。
頁: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成佛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