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hrischris 2008-6-18 23:32
[size=4][color=royalblue]Anatol Konstantinovich Liadov, 1855 ~ 1914[/color][/size]
[IMG]http://i307.photobucket.com/albums/nn300/discuss_com_hk_cccc/liadov.jpg[/IMG]
俄羅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和指揮家阿納托爾·康斯坦丁諾維奇·裡亞多夫,在1855年5月11日生於彼得堡一個音樂世家.祖父是職業音樂家,三個叔伯也都是音樂家,父親是馬林斯基(Maryinsky, 也就是現在的基洛夫 Kirov)歌劇院的指揮.早年隨父親學習音樂,1870年,裡亞多夫進彼得堡音樂學院學習,他經常缺課,但最終還是完成了學業,後成為學校的教員.通過他的老師裡姆斯基-柯薩科夫的關系,他結交了"強力集團"的其他作曲家,得到了穆索爾斯基、斯塔索夫和巴拉基列夫等人的青睞.畢業後,裡亞多夫留校教授理論課程,後來又兼授宮廷歌手團器樂班的理論課.作曲家米亞斯科夫斯基、普羅科菲耶夫和阿薩菲耶夫等都是他的學生.1879年,他擔任彼得堡音樂愛好者小組的樂隊和合唱隊的指揮,在那裡結識了一位拉中提琴的貝萊耶夫----著名的俄羅斯音樂活動家和藝術保護人,就此,裡亞多夫成為"貝萊耶夫小組"的主要成員之一,他的一些作品在貝萊耶夫家的"星期五晚會"上演奏,他還同裡姆斯基-柯薩科夫和格拉祖諾夫一起為貝萊耶夫創辦的樂譜出版社擔任選拔作品出版的工作.八十至九十年代,他還時常擔任安東·魯賓斯坦開創的交響音樂會和貝萊耶夫舉辦的羅斯交響音樂會的指揮. 1914年8月28日裡亞多夫在諾夫戈羅德逝世.
裡亞多夫的創作多半是一些小型的樂曲,如間奏曲、阿拉伯風格曲、新事曲、即興曲、前奏曲和瑪祖卡舞曲等.俄羅斯民歌和俄羅斯民間傳說中的富有詩意的形像,成為他的創作構思的新源泉;由於生性懶散,他並不專注於自己的事業,1910年他接受了一部芭蕾作品的約稿,但整整一年沒有完成,後轉給了斯特拉文斯基.他最著名的作品——交響詩《妖婆》(Baba-Yaga)用了13年才完成.盡管如此,他仍不失為俄羅斯的一位有成就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富於鮮明的俄羅斯民族特色.他集中在二十世紀初、他一生中最後十年間寫出的主要管弦樂作品,如管弦樂套曲《八首俄羅斯民歌》,據俄羅斯民間神話寫成的音畫《妖婆》和《魔湖》,以及管弦樂傳奇《基基摩拉》等,都是在俄羅斯民間音樂藝術的深刻影響之下寫出的.
作品富於俄羅斯民間風味,大多結構短小而手法簡練。主要作品有:管弦樂《俄羅斯民歌八首》、《巫婆》、《魔湖》、《女妖》,鋼琴曲《玩具》、《八音盒》、《草場上》、《格林卡主題變奏曲》、《波蘭民間主題變奏曲》以及無伴奏合唱曲、重唱曲、獨唱曲等。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2 05:35 P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18 23:32
[size=3][color=purple]一、八音盒 The Music Box op.32
[/color][/size]
鋼琴小品《八音盒》The Music Box op.32,副標題為《滑稽的圓舞曲》Valse Badinage,作於1893年。原作的樂譜上註明“給兒子米海爾”,可見僅是普通的兒童小曲,但此曲卻充分表現了裡亞多夫那獨特的作曲風格與技巧。裡亞多夫並不是一位鋼琴演奏家,但是當時的人們都公認他的鋼琴演奏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在他的作品中他一直避免賣弄鋼琴技巧,其樂曲表現可以說是絲毫不含雜質的。
樂曲以用鋼琴表現音樂盒感覺的特殊手法貫穿,表情記號也特別採用“自動裝置式的”。主部主題為A大調、3/8拍。平行三度奏法、明亮的高音和輕巧詼諧的旋律,維妙維肖地模仿了“八音盒”那清脆悅耳的音響。樂曲的中間部分輕盈歡快,富有歌唱性。高音區呈現的主題,經過裝飾處理,充分有效地運用了顫音等技巧。其後,經過主部主題的反復,全曲結束。作品還模仿八音盒由開始的快速轉動到最後漸慢,最終停止轉動。結構短小而技巧簡易,富有情趣。我國考級教材上也收入了這首作品。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2 05:36 P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18 23:32
[size=3][color=purple]二、2首瑪祖卡 Op.15
[/color][/size]
《兩首瑪祖卡》Op.15,作於1887年。作品短小精幹。第一首,A大調,小快板。第二首,a小調,快板。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2 05:37 P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18 23:33
[size=3][color=purple]三、2首前奏曲 Op.27-3 & Op.31-2[/color][/size]
在裡亞多夫的鋼琴作品中,前奏曲占有相當的數量,這裡的兩首前奏曲分別是:
1. 《前奏曲》Op.27-3,選自《三首前奏曲》Op.27,降G大調,2/4拍,快板。帶有托卡塔風格。
2. 《前奏曲》Op.31-2,選自《兩首鋼琴小品》Op.31,降b小調,3/4拍,慢板。帶有聖詠風格。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2 05:37 P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18 23:33
[size=3][color=purple]四、在草原上 Sur la Prairie op.23 - Esquisse
[/color][/size]
裡亞多夫的鋼琴作品《在草原上》Sur la Prairie op.23, 副標題為《草圖》Esquisse。作於1890年,F大調,3/4拍,快板。用空曠的高音八度開頭,引出一幅遼闊的草原風景圖。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2 05:38 P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18 23:34
[size=3][color=purple]五、格林卡主題變奏曲 Op.35[/color][/size]
《格林卡主題變奏曲》Variations on a theme of Glinka Op.35,作於1894年。作品由一個主題,十一段變奏以及一個尾聲構成。主題為降B大調,6/8拍,稍快的小行板,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琶音、雙音、音階等的變奏斷落。尾聲部分綜合了前面所出現過的素材並推向高潮,走向結束。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2 05:38 P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18 23:34
[size=3][color=purple]六、升F大調船歌 Barcarolle Op.44[/color][/size]
《船歌》Barcarolle Op.44,作於1898年,升F大調,6/8拍,柔美的行板。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2 05:39 P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18 23:35
[size=3][color=purple]七、2首間奏曲 Op.7
[/color][/size]
《兩首間奏曲》Two Intermezzi Op.7,均作於1882年。
1. D大調,3/8拍,活潑的快板。作品以快慢交替的速度為特色。
2. F大調,3/4拍,有力的快板。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2 05:39 P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18 23:35
[size=3][color=purple]八、3首前奏曲 Op.36
[/color][/size]
《三首前奏曲》3 Preludes Op.36,作於1895年。
1. 升F大調,3/4拍,很快的。右手流暢的五連音,左手以三連音伴奏是其特色。
2. 降b小調,2/2拍,快板。右手六連音,左手四連音伴奏。
3. G大調,6/8拍,中板。以右手和弦為特色。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2 05:39 P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18 23:36
[size=3][color=purple]九、G大調小圓舞曲 Op.26[/color][/size]
《G大調小圓舞曲》Petite Valse in G Major Op.26,作於1891年。G大調,3/4拍,圓舞曲速度,迴旋曲式,各部分調式變化為:G-D-G-bE-G。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2 05:40 P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18 23:36
[size=3][color=purple]十、俄羅斯主題變奏曲 Variations sur un Theme Russe[/color][/size]
《俄羅斯主題變奏曲》Variations sur un Theme Russe,無編號作品,作於1897年。主題為A大調,2/4拍,中板。目前僅留下第四變奏及第七變奏樂譜。其中第四變奏為降D大調,4/4拍,行板,以左手大跳為主的三連音伴奏為特點;第七變奏則回到有節制地A大調,右手部分為5/8拍,左手部分為3/4拍。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2 05:40 PM 編輯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