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音樂家介紹] Sigismond Thalberg, 1812 ~ 1871*

cc.chrischris 2008-6-23 01:06

[size=4][color=royalblue]Sigismond Thalberg, 1812 ~ 1871[/color][/size]


[IMG]http://i307.photobucket.com/albums/nn300/discuss_com_hk_cccc/Thalberg.jpg[/IMG]

瑞士出生的奧地利鋼琴家、作曲家塔爾貝格於1812年1月8日生於日內瓦,父母都是法蘭克福人、10歲時,父親送他到維也納職業學校學習,希望他將來涉足外交界,而他本人卻熱衷於音樂,先是跟歌劇院的首席大管演奏員米塔塔學習音樂基礎知識,後來師從胡梅爾學習鋼琴,隨塞希特學習作曲理論。1826年開始在沙龍演奏初露頭角。1830年首次在倫敦演出後,又去德國巡迴演出,演奏本人的協奏曲及其他作品並獲得成功。1835年去巴黎求教於鋼琴家皮克西斯和卡爾克布倫納。1836年在巴黎舉行獨奏會轟動樂壇,他的演奏技巧異常洗練,音調優美悅耳,成為巴黎最著名的鋼琴家,並被認為可與李斯特相媲美的音樂大師。在瑞士的李斯特獲悉他的地位受到挑戰後趕回巴黎,先在音樂雜志上撰文批評塔爾貝格的作品,繼而舉行一系列的演奏會以示對抗和比賽,後經友人調解,塔爾貝格和李斯特、肖邦、車爾尼、赫爾茨、皮克西斯6人合作寫了一個變奏曲,題獻給貝爾吉奧尤索伯爵夫人以示和解。後來塔爾貝格在歐洲各地及而過巡迴演奏都獲得巨大成功。可以說1837~1848年是塔爾貝格在歐洲享有盛譽的高峰時期。1855年去巴西、古巴巡迴演出,1856年到美國,1863年第二次去巴黎旅行演奏,1864年以後定居那不勒斯。1871年4月27日卒於那不勒斯城。

塔爾貝格和李斯特可算是19世紀中葉最傑出的兩位鋼琴家。在創作上,塔爾貝格採用了波裡尼的三個譜表的寫法,主要以羅西尼、唐尼采第、邁耶貝爾、威爾第等歌劇詠嘆調的主題寫成幻想曲。旋律在中音區(第二譜表),由兩只手交替連接彈出。而在旋律的下面和上面則用花邊裝飾或和弦(第一和第三譜表)作為伴奏。這種用兩只手交替接連彈出旋律的長音需要高超技術,而上下兩個聲部的伴奏又需要不同的指觸,所以塔爾貝格的崇拜者費蒂斯稱,他把克萊門蒂的手指技術與胡梅爾、莫扎特的歌唱風格融為一爐,創造出獨特的演奏風格,連他的對手李斯特對他的連奏技巧都贊嘆不已,稱他是“能夠在鍵盤上奏出像小提琴那樣連奏的獨一無二的鋼琴家”。由於他用兩只手能彈奏出幾只手的音響效果,漫畫家丹坦給他畫肖像時,誇張的把他畫成有十只手的鋼琴家。他創作了兩部歌劇都不太成功,也創作有許多華麗的鋼琴曲和歌劇詠嘆調改編的幻想曲。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4 01:53 A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23 01:07

[size=3][color=purple]一、E大調夜曲 Op.28
[/color][/size]

《E大調夜曲》Op.28是塔爾貝格早期的作品,像肖邦那些帶有病態的美的夜曲風格般。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4 12:58 A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23 01:07

[size=3][color=purple]二、12首鋼琴練習曲 Op.26
[/color][/size]

塔爾貝格和李斯特可算是19世紀中葉最傑出的兩位鋼琴家,他們的鋼琴演奏技巧不分上下。李斯特寫下了12首《超技練習曲》,塔爾貝格也寫下12首《鋼琴練習曲》。雖然他沒有像李斯特那樣在樂譜上標明是“超技練習曲”,但是演奏這12首練習曲也是需要精湛的技術和驚人的毅力的。作品充分的體現了作曲家“用兩只手彈奏出幾只手的音響效果”的高超技術。

《十二首練習曲》Op.26,分兩卷出版,每卷均含6首作品。

第一部:

1. 顫音練習曲,升f小調,快板,3/4拍,主要訓練右手中指、無名指與小指顫音以及各指的獨立能力。與李斯特“鬼火”有相似之處。

2. 右手八度練習曲,g小調,快板,6/8拍,與肖邦練習曲Op.10-9有相似之處。

3. 右手擴張、流暢練習曲,升C大調,中速的快板,4/4拍,主要訓練右手擴張度與流暢性。

4. 右手和弦及左手頓音練習曲,E大調,急板,2/4拍,由右手十六分音符和弦連續不斷地彈奏,左手輔以帶節奏的頓音,類似於肖邦練習曲Op.10-7“托卡塔”風格。

5. 雙手流暢練習曲,b小調,快板,6/8拍,夜曲風格,歌唱性的旋律交替在高音區及中音區出現,左右手相互交替為之行分解和弦伴奏。是整部作品最迷人者。

6. 八度、和弦練習曲,降b小調,急板,2/4拍,表現為八度練習,實為記憶和弦位置的練習曲,與肖邦練習曲Op.25-9“蝴蝶的翅膀”有相似之處。

第二部:

7. 雙音練習曲,B大調,中速的小快板,9/8拍,旋律聲部首先以獨唱形式出現,由右手奏出,輔以右手大跳雙音及左手大跳琶音為伴奏。由中部起,旋律聲部變成了二重唱,由雙手共同奏出,並由雙手交替彈奏伴奏部分直至共同彈奏雙音伴奏推向高潮,最後回到開頭部分,旋律還是以二重唱形式出現,左手輔以半音階伴奏直至結尾。

8. 震音練習曲,C大調,不過分的行板,6/4拍,由雙手共同演奏震音練習,旋律若隱若現,也是力度和表情的練習曲。

9. 斷奏和連奏練習曲,D大調,急板,6/8拍,開頭和結尾部分以斷奏練習為主,中間部分是連音練習。

10. 雙手交替練習曲,降E大調,慢板,12/8拍,如歌的旋律輔以雙手交替彈奏分解和弦伴奏,同時也是表情練習曲。

11. 手指柔韌性練習曲,降A大調,小快板,6/8拍,右手八度及五、六、八度雙音交替,節奏型類似肖邦練習曲Op.25-8。

12. 流暢練習曲,F大調,快板,4/4拍,右手演奏流暢的分解和弦,旋律埋藏在其中,華麗風格。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4 12:59 A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23 01:08

[size=3][color=purple]三、b小調幻想曲 Fantaisie in b minor Op.22
[/color][/size]

塔爾貝格一生中創作了十余首幻想曲,通常都是借用某個作品的主題發展而成,均為帶有炫技成分的音樂會用曲。這首《b小調幻想曲》Fantaisie in b minor Op.22是根據“馬賽曲”--"God save the Queen"主題而創作,近似於變奏曲。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4 12:59 A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23 01:09

[size=3][color=purple]四、2首俄國詠嘆調變奏曲 Deux Airs Russes Varies Op.17
[/color][/size]

塔爾貝格擅長寫作華麗的作品,除了一系列歌劇音樂會幻想曲以外,他還寫了不少帶炫技性質的變奏曲。這首《2首俄國詠嘆調變奏曲》Deux Airs Russes Varies op.17就是一個例子。在序奏過後引出第一個主題,g小調,進行一番變奏後,在近結尾處引出G大調第二主題,僅行簡單變奏後再次回到第一主題變奏上,然後逐步走向漸強的尾聲。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4 12:59 A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23 01:09

[size=3][color=purple]五、降D大調行板 Andante Op.32
[/color][/size]

《降D大調行板》Andante Op.32,降D大調,4/4拍。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4 01:00 A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23 01:09

[size=3][color=purple]六、意大利小歌曲 Canzonette Italienne Op.36-5
[/color][/size]

《意大利小歌曲》Canzonette Italienne Op.36-5,選自《十首鋼琴小品》Op.36中的第五首,作於1830年。d小調,3/8拍,富於表情的行板。以流動的前奏引出如歌的意大利風格旋律,猶如泛舟在潺潺的威尼斯河上唱著怡人的船歌。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4 01:00 A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23 01:10

[size=3][color=purple]七、3首夜曲 Trois Nocturnes Op.21[/color][/size]


《三首夜曲》Trois Nocturnes Op.21,作於1837年。

1. 降A大調,9/8拍,持續的行板。

2. 降D大調,4/4拍,柔板。中段轉為降A大調。

3. a小調,4/4拍,激動的。中段轉為A大調。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4 01:00 A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23 01:10

[size=3][color=purple]八、12首圓舞曲 Douze Valses Op.4
[/color][/size]

《十二首圓舞曲》Douze Valses Op.4,副標題為“維也納的回憶” Souvenirs de Vienne,作於1836年,可以看成是十二段精煉的維也納圓舞曲式隨想曲。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4 01:01 A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23 01:11

[size=3][color=purple]九、f小調鋼琴協奏曲 Piano Concerto in f-minor Op.5
[/color][/size]

《f小調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in f-minor Op.5,約作於1830年,當時作曲家才18歲。共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f小調,4/4拍,中速的快板。鋼琴部分在此樂章中以飽滿的和弦以及洪亮的樂隊效果為特點。

第二樂章,降A大調,3/4拍,柔板。這個短小樂章的主題跟肖邦同時期創作的《e小調第一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尤為相似,這不能不說是個巧合。但塔爾貝格認為肖邦該樂章的色調被壓抑而未能充分發揮。鋼琴部分尤為華麗。

第三樂章,f小調,2/4拍,快板迴旋曲。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4 01:01 AM 編輯 [/i]]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音樂家介紹] Sigismond Thalberg, 1812 ~ 1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