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hrischris 2008-6-24 03:58
[size=4][color=royalblue]Max Reger, 1873 ~ 1916[/color][/size]
[IMG]http://i307.photobucket.com/albums/nn300/discuss_com_hk_cccc/reger.jpg[/IMG]
德國作曲家。1873年3月19日出生於巴伐利亞的布蘭德(Brand, Bavaria)。15歲在拜羅伊特音樂節(Bayreuth Festival)上聽到瓦格納的《帕西法爾》和《紐倫堡名歌手》,留下深刻印像。1890年至威斯巴登(Wiesbaden)隨裡曼(Hugo Riemann)學習作曲。次年開始創作,寫下了兩部小提琴奏鳴曲。1895年結識了意大利作曲家布索尼。1897年加入德軍預備隊。1899年,理查·施特勞斯對他的作品產生了興趣,幫助他在慕尼黑出版。1903年寫出了關於轉調的理論著作《Beitrage zur Modulationslehre》。1905年擔任波格斯合唱團(Porges Chorale Society)的指揮。同年開始在慕尼黑音樂學院任教,教授對位法、作曲和管風琴。1907年擔任萊比錫大學的音樂負責人和音樂學院的教授。1908年獲耶拿大學文學與社會學系榮譽博士,又榮獲萊比錫音樂學院皇家撒克遜教授(Royal Saxon Professor)的榮譽稱號,他的作品在科隆首演,也獲得巨大的成功。1909年至英國作了一次成功的巡迴演出。1910-1914年擔任邁寧根樂團的指揮。此後專心作曲。1916年5月11日逝世於萊比錫。
雷格的創作注重技巧的追求,音樂素材多數來源於經典的德國巴洛克音樂,在鍵盤樂器復調音樂方面作了開拓性的努力,並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就,是繼巴赫、勃拉姆斯之後,純正的德國鍵盤樂器變奏曲主線上的繼承。但相當一個時期以來,人們把他歸為保守派音樂家,缺少音樂精神的追求,認為“那些即便相當成功的作品由於缺乏浪漫派音樂的那種文學價值,雖然能夠感染人的神經卻無法打動人的心靈”,代表了“行將結束的19世紀的精神,不明顯地進入了20世紀”。但2000年以來,雷格的價值又重新受到人們的重視。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5 04:54 P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24 03:58
[size=3][color=purple]一、改編巴赫《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BWV 565
[/color][/size]
雷格是我國聽眾比較陌生的德國作曲家,他的作品織體繁雜,復調稠密,充滿大跳,對比強烈,要求野性與雅致的平衡。他熱衷於J.S.巴赫的作品改編,並留下了不少優秀之作。這首巴赫《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Toccata & Fugue in D moll BWV 565將原管風琴作品的氣勢完全保留了下來,並賦予了鋼琴的特點,技巧艱深。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5 04:55 P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24 03:59
[size=3][color=purple]二、巴赫主題變奏曲與賦格 Op.81[/color][/size]
雷格的作品通常是使用傳統的音樂結構,加入李斯特、瓦格納式的和聲,再與巴赫錯綜復雜的對位法相結合的產物。具有以上三者的特點。
這首《巴赫主題變奏曲與賦格》Variation and Fugue on a Theme of Johann Sebastian Bach Op.81,作於1904年,為雷格創作的變奏曲中最優秀者。相關文字資料缺,演奏時間達二十余分鐘。充分體現了上述的特點。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5 04:55 P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24 03:59
[size=3][color=purple]三、6首間奏曲 Op.45
[/color][/size]
《六首間奏曲》Six Intermezzi Op.45a,作於1900年,是雷格的鋼琴代表作之一。從中可以看到勃拉姆斯對他所造成的影響。作品以強有力地流動的第一首開始;接著是高雅的第二首;第三首感情更為豐富,以令人深思的一個音符做為結尾;第四首轉為快速地,幽默地,表現高超的技巧;第五首則重新讓我們陷入沉思和反省中;瘋狂似地的開頭後引出的是最後一首,以盡可能快的速度進行,經過一系列高難度的大跳和翻滾,最後輝煌地結束整部作品。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5 04:55 P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24 04:00
[size=3][color=purple]四、5首風景畫 Op.34 - 四手聯彈
[/color][/size]
《五首風景畫》Cinq Pieces Pittoresques Op.34,為鋼琴四手聯彈而作,作於1899年。
1. b小調,2/4拍,稍快板
2. C大調,3/4拍,急板
3. g小調,6/8拍,極活潑地
4. a小調,3/4拍,小行板
5. d小調,3/4拍,活潑地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5 04:56 P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24 04:00
[size=3][color=purple]五、4首為左手而作的獨特練習曲 Four Special Studies for the Left Hand
[/color][/size]
《四首為左手而作的獨特練習曲》Four Special Studiesfor the Left Hand,它們分別是:
1. 諧謔曲 Scherzo,d小調,3/4拍,非常活潑地。
2. 幽默曲 Humoreske,D大調,2/4拍,活潑地。
3. 浪漫曲 Romanze,降A大調,3/4拍,富於表情的行板。
4. 前奏曲與賦格 Prelude and fugue,降e小調,3/4拍,低沉地-中板。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5 04:56 P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24 04:00
[size=3][color=purple]六、泰勒曼主題變奏曲與賦格 Op.134
[/color][/size]
《泰勒曼主題變奏曲與賦格》Variations and Fugue on a theme of Telemann Op.134,作於1914年。這首作品的變奏部分是雷格的鋼琴變奏曲作品中篇幅最長大者,主題是比雷格早了近兩個世紀出生的音樂家泰勒曼所作的一首《降B大調小步舞曲》。根據這個主題,雷格寫下了隨後的二十三段變奏部分,然後緊跟著的是精神抖擻的快板賦格。這首作品變奏部分雖多,但相對於他的另一首名作《巴赫主題變奏曲與賦格》Op.81來說,在技術上還是較為容易些的。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5 04:56 PM 編輯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