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音樂家介紹] Frederic Rzewski, 1938 ~*

cc.chrischris 2008-6-24 23:27

[size=4][color=royalblue]Frederic Rzewski, 1938 ~[/color][/size]


[IMG]http://i307.photobucket.com/albums/nn300/discuss_com_hk_cccc/rzewski.jpg[/IMG]

於1938年出生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列夫斯基的第一位老師是斯普林菲爾德的邁奇(Charles Mackey)。隨後在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跟隨皮斯頓(Walter Piston),羅熱(Roger Sessions)和密爾頓(Milton Babbitt)三位老師學習。1960年赴意大利跟隨意大利作曲家達拉匹庫拉學習,並且見到加澤咯尼, 跟他一起演了很多場音樂會 .就著樣開始了新調性鋼琴音樂的演奏生涯, 列夫斯基早年與沃爾夫和比爾曼有著深厚的友誼 , 並且通過沃爾夫結識了約翰凱奇和大衛圖多爾.這兩位音樂家大力支持列夫斯基開始並且發展他自己的演奏與創作 , 60年代中期,在羅馬,與庫朗和理查德泰太鮑姆一起合作. 他組織了一個以電子與即興的先鋒音樂名叫MEV的機構迅速被人們了解。 這種音樂同時帶有古典與爵士兩種因素的風格。 MEV還發掘音樂美學是作為一種帶有自發性的集體序列的觀點。這種美學觀點同時也被同時代的其他音樂研究機構所證明 (例如,the Living Theatre and the Scratch Orchestra)
MEV的試驗占據了列夫斯基60年代後期和70年代初的大部分創作時間。 這期間一部重要的作品問世,寫於1972年的《聚合》。這首作品表明從萬物的文字和即興性的音樂之中去感受結合。 在七十年代期間,他還試驗以某種形式和語言的結合作為結構。 這時期的最成功最重要的作品是《團結起來的人民永不敗》。 一部長達50多分鐘的變奏曲!在1979年到1981年間,很多作品都是在表現回歸試驗和圖形符號的形狀。在八十年代的大部分時間和他工作的重心是在探索如何用新的方式運用十二音技術。 在他近期的作品中(如奏鳴曲),可以感覺到一種更自由,更具自發性的風格。列夫斯基最大的作品是創作於1987-1988年的《勝利的死》。兩個小時的作品取材的文本來自於彼得維爾斯1965年演的《取證》. Scratch交響樂團於1997年在多倫辛根音樂節上演這部作品。 這期間中,還寫有一部名叫“道路”的鋼琴作品。被稱為“一部4個半小時的鋼琴獨奏小說”
           
由列夫斯基親自演奏和錄音的作品有“團結起來的人民永不敗”“北美敘事曲”和“奏鳴曲”等等 “團結起來的人民永不敗”已由4位鋼琴家為此錄音,“北美敘事曲”目前有2位鋼琴家為該曲錄音。可以說他的作品已經被廣泛演奏。中國青年作曲家,鋼琴家高平先生,曾經在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廳演奏列夫斯基的“24 Ludes”(24首奏曲)。這恐怕是列夫斯基的鋼琴獨奏作品在中國的首演。
           
從1983年起,列夫斯基在比利時的列日皇家音樂學院擔任作曲教授。同時他還任教於耶魯大學,辛辛那提大學,紐約州立大學,加利福尼亞藝術學院,加州大學,海牙皇家音樂學院,柏林藝術大學,卡爾斯魯尼厄音樂學院。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5 04:05 P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24 23:28

[size=3][color=purple]一、鋼琴變奏曲《團結起來的人民永不敗》 The People United Will Never Be Defeated[/color][/size]


以智利歌曲為基調的鋼琴變奏曲《團結起來的人民永不敗》作於1975年,全曲55分鐘長。在這部作品中他拋棄了最簡單音樂派的狹窄的表現手法。批評家約翰·洛克韋爾(John Rockwell)認為他的作品表明一種浪漫主義的創作風格,它不僅僅是浪漫主義的復活,它具有一種超越的力量。

這首偉大的作品出現在鋼琴家哈麥林的音樂會上的原因是;《團結起來的人民永不敗》極大地震撼了他的心靈。 這首長達50多分鐘的變奏曲取材於智利民歌“El Pueblo Unido Jamas Sera Vencido!”大致意思是:“兄弟們,團結起來。我們永遠不會被打敗!” 當列夫斯基1971年到1976年生活在紐約的這段時期,是他成就的分水嶺。這一時期,作曲家本人越來越關心語言的有關問題。列夫斯基在他的自傳中寫道:“對我來說,最為困難的並且在某種結構中不能表現復雜的結構,類似這樣的問題被一個廣泛的,多樣性的聽眾所理解,這似乎是沒有原因的。我同樣也關心對我的“理論評論”的出現,不只是在音樂方面,而是在很多不同的領域,包括科學和政治。作曲家本人相信這些東西是能夠和音樂結合在一起的。”

這首原創歌曲的曲作者是一位名叫塞爾吉奧·奧特加(Sergio Ortega)的智利作曲家,是在1969年,在薩爾瓦多領導的左翼聯盟下從事文化工作的作曲家。它的音樂是具有古典音樂的形式和流行音樂的旋律。並且有民間傳統樂器作為伴奏。塞爾吉奧奧特加把智利民歌“El Pueblo Unido Jamas Sera Vencido!”加入曲中。兩天後,經發行商出版,在全智利境內廣為流傳。
            
相似的,列夫斯基的這首變奏曲寫於1975年9到10月。 靈感是來自於聽鋼琴家Ursula Oppens在肯尼迪中心演奏貝多芬的“迪利貝利亞”變奏曲的音樂會。在列夫斯基的創作中向人們表現強烈的折中主義的時間觀,作品具有的廣泛深度,每個小節所充滿的熱情。同時,這首作品是特殊的。 嚴謹的結構 有36小節的主題,緊接著的是36個變奏 。該曲分為六組,作曲家來表現六種形式,也就是六個場景。不同音樂關系用下列方式依次出現;簡單事件,節奏,旋律,對立點,和聲,全部的合成。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5 04:05 P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24 23:29

[size=3][color=purple]二、四首北美敘事曲 4 Northamerican Ballades
[/color][/size]

《四首北美敘事曲》4 Northamerican Ballades是列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為保羅雅庫布斯(Paul Jacobs)而作的由四首小曲組成的原創套曲。並且由作曲家本人首演。令人驚訝的是這套敘事曲是在美國民歌和勞動歌曲上進行變奏的。其中第三和第四首被廣泛演奏。

第1、2首作於1978年11月14~15日,標題為:

1. 可怕的回憶 Dreadful memories
2. 你站在那一面?Which side are you on?

第3、第4首分別作於1979年2月和5月,標題為:

3. 沿著河岸下行 Down By The Riverside
4. 棉花工廠藍調 Winnsboro Cotton Mill Blues


在列夫斯基的創作中,有些時候音的排列是“直的”-一種很簡單的排列方式,逐漸發展到非常復雜的結構。其它的時間開始於一種混濁的狀態,作為一個通往最後主題的一個開始。列夫斯基有能力從這個範圍中提取他想要的旋律,以及激情。 當他演奏“沿著河岸下行”時,就印證了他的這一觀點。最後表現出極為動聽的旋律。讓人感到十分美。該套敘事曲的第四首“棉花工廠藍調”,列夫斯基在開頭很長一段就運用單一節奏,或無節奏的方式表現磨坊的機器聲,讓聽眾感到一種無情甚至殘酷。在表達方面就無形地拉達了演奏者與聽眾之間的距離。突然緩慢地進入到帶有爵士旋律的那一瞬間,讓聽眾產生了一種幻覺;那種磨坊的“軋軋”聲就好像離自己不很遠。同時感到的是一種帶有激情的精神!和一種苦悶感。這首曲子成為了列夫斯基的保留曲目,當然,同時也成為很多鋼琴家的音樂會曲目。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5 04:06 P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24 23:29

[size=3][color=purple]三、樂思的聯系 Chain of Thought[/color][/size]


《樂思的聯系》Chain of Thought,作於1953年3月17日。共由三首小品組成。

1. 流暢的柔板 Adagio e legato,7/4拍。
2. 小快板 Allegretto,4/4拍。
3. 精神抖擻的快板 Allego con spirito,3/4拍。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5 04:06 P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24 23:29

[size=3][color=purple]四、廣場 Squares
[/color][/size]

鋼琴組曲《廣場》Squares,作於1978年,題獻給鮑爾·傑科斯(Paul Jacobs)。和《北美敘事曲》同一時期完成,為列夫斯基的另一部鋼琴代表作。其中由四首小曲組成,分別用音符刻畫了四幅不同的廣場場景圖。

1. 哀嚎 Squall,完成於1978年9月1日。

2. 殘酷的人 Hyenas,完成於1978年9月10日。

3. 夜遊神 Noctamble,完成於1978年9月25日,執筆時間是1978年5月17日。

4. 雜耍表演 Sideshow,完成於1978年10月3日,執筆時間是1978年6月。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5 04:06 PM 編輯 [/i]]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音樂家介紹] Frederic Rzewski, 19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