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hrischris 2008-6-25 23:03
[size=4][color=royalblue]Bohuslav Martinu, 1890 ~ 1959[/color][/size]
[IMG]http://i307.photobucket.com/albums/nn300/discuss_com_hk_cccc/martinu.jpg[/IMG]
二十世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捷克作曲家馬爾蒂努(Bohuslav Martinu)1890年12月8日生於波希米亞,父親是村莊裡鐘樓的管理員,一家人也一直住在那裡到1900年。當馬爾蒂努七歲時,他才步下193階樓梯到學校上課,並開始與街上的裁縫師學小提琴,別看馬爾蒂努平時沉默寡言,學起琴來卻進步神速。 1905年馬爾蒂努開了自己第一場的獨奏會,村裡的人都認為他將會成為一個像庫貝利克(Jan Kubelik)一般的小提琴大師。但是小馬爾蒂努有他自己的想法,他開始作曲,第一首曲子是為弦樂四重奏所寫,叫做“三個騎士” Tri jezdci,在之後的六年裡,馬爾蒂努寫了非常多首室內樂曲。1906年,他進入了布拉格音樂院,主修小提琴,但當時他已志不在此,而是醉心於戲劇與文學,1909年馬爾蒂努轉學到管風琴學校,不過之後他也無意於此,因此在1910年馬爾蒂努從學校裡退學回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馬爾蒂努為了躲避徵兵,留在家鄉學校裡教音樂。這段時間裡他努力作曲,包括有歌曲、交響詩、鋼琴組曲、芭蕾舞曲及通俗劇,總共有120首曲子。大戰之後馬爾蒂努加入捷克愛樂管弦樂團擔任第二小提琴手,在這段期間他也創作出了許多作品,一直到1924年,他在布拉格國家劇院發表他的芭蕾舞劇“Istar”後,才感覺到自己的不足,於是他前往音樂院就讀,師從蘇克。
1923年馬爾蒂努獲得一份獎學金前往巴黎,因為他很敬佩魯塞爾(Albert Roussel, 1869-1937)這位作曲家,所以他跟隨阿爾伯特(Albert)學習作曲,馬爾蒂努在巴黎省吃儉用,把時間和金錢全花在作曲上,慢慢地五年之後馬爾蒂努打響了他在巴黎的知名度,並於1932年以“弦樂五重奏曲”獲得Coolidge獎,同年他的作品也被拿到美國波士頓,由波士頓交響樂團演出,由庫塞維茨基(Sergey Koussevitzky, 俄裔美籍指揮家)指揮。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7 01:05 A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25 23:04
1940年馬爾蒂努離開巴黎,第二年來到美國紐約。但不諳英文的他在這裡實在很辛苦的,還好有庫塞維茨基的協助,委託他寫下第一首交響曲,這讓馬爾蒂努重又燃起信心,更讓他每年都有一首交響曲的委託工作,所以在1942到1946年之中,馬爾蒂努共完成了5首交響曲、多首協奏曲與超過20首的室內樂曲。在美國這段時間馬爾蒂努仍心繫祖國,1946年他回到布拉格音樂院擔任教授,只有暑假期間回美國在Tangelwood音樂營中任教,到了1948年秋天他才回到美國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在這三年中馬爾蒂努也完成了一些重要作品,其中包括稱得上是他第六號交響曲的《幻想交響曲》Fantasies Symphoniques。
1953到1955年馬爾蒂努都住在法國的尼斯,並開始嘗試著寫歌劇與清唱劇,1955年他又回到美國任教於寇蒂斯音樂院一年,並於隔年到羅馬教書。在意大利與瑞士這段時間,馬爾蒂努傾心寫作交響詩,1959年因癌症病逝於瑞士。
馬爾蒂努是一位極其多產的作曲家,留下了近四百部作品,設計各種音樂體裁。他的大部分作品作於到巴黎之前,但幾乎所有重要的作品均出自他到巴黎向魯塞爾學習之後。魯塞爾的節奏動力、不協合的調性和新古典主義形式對他影響極大,他的六部交響曲、眾多協奏曲和室內樂作品都顯示出這些影響。不過,老師的風格卻是經過馬爾蒂努本人的個性和民族氣質所改造過的。他的音樂風格來自兩方面的重要影響,一是形式的運用,特別是巴洛克大協奏曲的結構;另一個是捷克民間因素。他的創作風格清晰、簡潔、嚴謹,富於表現力。
cc.chrischris 2008-6-25 23:04
[size=3][color=purple]一、寓言 Fables H.138[/color][/size]
《寓言》Fables H.138,約作於1923年,估計是為孩子們而作,由五首以動物為標題的天真純樸的小曲組成。
1. 農場 On the Farm,G大調,2/4拍,稍中板。
2. 可憐的兔子 The Poor Rabbit,G大調,2/4拍,行板。
3. 猴子 The Monkeys,E大調,E大調,稍快的中板。
4. 小雞 The Chicken,F大調,3/4拍,小步舞曲速度。
5. 憤怒的熊 The Angry Bear,降b小調,4/4拍,中速的快板。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7 01:05 A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25 23:04
[size=3][color=purple]二、諧謔曲 Scherzo For Piano
[/color][/size]
為鋼琴獨奏而作的《諧謔曲》Scherzo For Piano,題獻給維拉斯塔·哈爾科娃(Vlasta Halkova),3/8拍。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7 01:05 A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25 23:05
[size=3][color=purple]三、第一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
[/color][/size]
《第一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No.1,作於1929年。共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漸快的,無明確小節線,但大部分段落可大致按3/8拍劃分。
第二樂章,中板,漸轉為行板。主題部分有明確小節線,但節拍多變。中部無明確小節線。
第三樂章,柔板,以4/4拍開頭,隨後又轉變成自由的節拍。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7 01:06 AM 編輯 [/i]]
cc.chrischris 2008-6-25 23:05
[size=3][color=purple]四、3首捷克舞曲 Trois Danses Tcheques H.154
[/color][/size]
馬爾蒂努分別為鋼琴獨奏和雙鋼琴演奏創作了兩部“捷克舞曲”,均由三首作品組成。這裡介紹的是為鋼琴獨奏創作的《三首捷克舞曲》Trois Danses Tcheques H.154,作於1926年。當時的馬爾蒂努正在努力的鑽研現代作曲技術,並結合捷克的民間音樂素材創作了這部新穎的鋼琴獨奏作品。以跳音、復合節奏和現代和聲為特色,充滿了演奏的趣味性和挑戰性。
1. 奧克洛察克舞曲 Okrocak,波爾卡舞曲速度。
2. 杜帕克舞曲 Dupak,精神抖擻的快板。
3. 波爾卡舞曲 Polka,自由而稍放慢的。
[[i] 本帖最後由 cc.chrischris 於 2008-6-27 01:06 AM 編輯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