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美利大廈,運輸署總部鬧鬼事件
建於一八四四年的美利樓,原址坐落在一九八五年建成的中銀大廈現址,以當年英國大臣美利爵士名字命名,屬於美利兵房的一部分,主要作為英軍的軍營。這座三層高的建築由英軍工程師設計,以巨型花崗石為主要建築材料,並融合了東、西方建築風格,既有中式的瓦面斜屋頂,又採用維多利亞式圓形石柱,別具特色。它是香港最早的西式建築,其風格與茶具文物館和早期的「總督府」屬同一類型。我們可以從一些老照片和畫作中追尋其昔日之風貌。
一八五零年,香港發生一場大瘟疫,美利樓有不少英軍死亡,鬧鬼之事便從此開始,直至樓宇遭拆遷後才告一段落。
一九四一年尾,日寇開始侵港,日軍把美利樓改作「日本憲兵部辦事處」、「日本軍事統師部」還設有很多囚犯室及用作刑場,當中被殺者超過四千多人,堪稱醫院外死人最多的地方。
五十年代,英軍把樓宇移交港府,首先使用的是警署總部,及後很快便遷出;後來卻成為差餉物業估價署及運輸處的辦工大樓。
六十年代初,大樓內再傳出鬧鬼之事擾攘多年,及後還請了牧師和神父在大樓內驅鬼,希望能解決此事,這也是香港政府有驅鬼檔案紀錄。
七十年代,鬧鬼之事更烈,見無頭鬼,所有打字機一夜全數被搬到地上,美利樓對開之馬路,經常發生交通意外。此事足使英港政府於七四年在美利大樓內使用佛教超渡儀式來把怨氣淨化,這事因要出公數,所以政府也有檔案紀錄。
在香港被日本佔領時期,這座建築被日軍用作「日本憲兵部辦事處」和「日本軍事統帥部」,其中設有很多囚室及刑場,據稱在這裡被殺害者超過四千人,被稱為「除醫院外死人最多的建築物」。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利樓頻頻傳出「鬧鬼」之事,港英政府為此既請牧師和神父在大樓內「驅鬼」,又舉行佛教超度儀式,以淨化怨氣,安撫人心。
一九六一年,美利樓被港英政府從英軍手中接管,用作多個部門的辦公室,並在一九七八年被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列為受保護古蹟建築。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二年期間,它成為香港差餉物業估價處的總部。
一九八二年,為了興建中銀大廈,必須將美利樓拆卸。由於其重要的歷史價值,港英政府決定將這座建築物完整保留以備日後覓地重建。所以在拆卸時,就把大樓的每塊磚石、每根樑柱均編上號碼,超過三千件的建築構件經過詳細、完備的記錄後,被妥善保存在大潭的政府倉庫內。
一九九零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決定在港島南面的赤柱海旁按原樣重建美利樓。重建工程於一九九八年完成,一九九九年向公眾開放,是香港迄今規模最大的古蹟重建工程。重建後的美利樓一層闢為香港海事博物館,二、三層開設特色餐廳,已成為赤柱旅遊區一座重要的標誌性建築。遊人在此既可細覽建築遺蹟,緬懷昔日歷史,又能觀賞海景山色,享受東西美食,實乃一大快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