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1,632
  • 回覆: 7
原文如下︰




以前的考試模式和現在的考試是有根本上的差異的,現在的考試模式是應試教育,目的在於通過流水線的方法來教導處一批能夠成為社會螺絲釘的學員,不光知識點可以死記硬背,還有很多現成的題目來背誦;但是以前考的是八股文,寫的文章也是沒有範文可以用,不像現在一樣千篇一律的文章,背下來的知識點是用來“創造性使用”而不是“應付性答題”的。




請教各位,這段話言之有理嗎?今人普遍認為古代的教育強調死記硬背,真的是偏見嗎?又或者,這種印象從何而來?



人本身有獨立思考有自己的善/惡 對/錯
100個人就有100套 亂七八糟
教育為了統一思想 其次才是傳授技能
中國教肓目標是建設小康社會(禮記)
今天香港教肓同西方接軌 為了建設美國地球村全球化
但是近年美國退化得好快 中國神速崛起
香港人留意美國這一套開始行不通



蕭若元先生講「背書的好處」,根基不牢、地動山搖,批判性思考無從談起。
https://youtu.be/jSUGVtTml2A



又看到這麼一段︰

古代教育,講究因材施教,如同傳統的雕刻,需要根據材料(木質、石質等)的材質、紋理等具體情況,來進行雕刻的創作。──是“藝術作品”的創作。現代教育,採用系統灌輸,如同現代的澆鑄。不管是什么金屬,通通是先行融化后,再澆入既定的模具中,形成統一的產品。──是“工業產品”的生產。


到底古代教育是如何因材施教?一位老師專教一位學生嗎?課程可以完全自主嗎?為甚麼現代教育就被說成是系統灌輸?古代強迫兒童少年盡多盡快背誦經典,不求甚解,囫圇吞棗,這就不是系統灌輸嗎?



[隱藏]
http://www.cssn.cn/jyx/jyx_jyxyl/201509/t20150910_2166401.shtml


又看到持類似觀點的文章。依然不敢苟同。

「尊重個體的教育自由選擇權,尊重個體的教育天賦」

現代有不同類型的學校,有公立學校,有私立學校,有文法學校,有職業學校,有專科學校,有社區學院,有日間學校,有夜間學校,有補習學校,有國際學校,有特殊學校,有單性學校,有雙性學校,有宗教學校等,私塾也沒有完全絕跡。即使同樣是文法學校,不同學校也各有特點各有強項,水平也各異,任君選擇。科目也可以選修,大至可以選文科、理科、商科還是工科,小至可以在數十種至數百種科目裡【科目甚至包括遊戲、婚戀和喪葬等】自由配搭,或者選一個專科。專題習作、專題論文可以自己選題。即使中國以馬列主義為正統思想,但大部分學科都大量吸收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東西。如果學生人數很多,還會按程度分班。如果學生水平參差,還有拔尖補底的增潤課程。如果學生天賦過人,還可以提前上大學。如果覺得本國教育不合適,還可以到外國上學。

古代【特指中國】的教育自由選擇權真的更大嗎?真的更尊重個人天賦嗎?古代一來就沒有那麼多種類的學校,至少雙性學校、特殊學校、國際學校沒有【光是佔人口一半的女性不准入學,所謂尊重就大打折扣】,職業學校、專科學校也很缺乏,二來可以選擇的科目就少得多,很大程度上局限於經學、文學【文科】,三來以誦讀經典【以至經典的註疏】為核心,大部分時期以儒家思想為框架,硬性灌輸的成分很大,自由發揮的空間則較小。

「統一的教材、統一的課程、統一的考試、統一的教學模式以及單一的競爭路徑」

現今中國各省各自治區各直轄市的教材、考試和課程並不統一,算上香港、台灣就差別更大,並且也不是差異越大就越好,因為知識本身就是相對固定的東西,古代朝廷一樣要求統一經學,再說以老師為中心的古代教育,就算自主也只是老師的自主。現今的教學模式絕非統一,往大的說,光是學校就有這麼多種類了,教學模式當然不可能都一樣,往小的說,不同教師的教學模式都多少有點分別,除非教師都是量產的同款機器人。現今學校那麼強調要學生多活動、多思考、多表達,還借助各種工具教學,本身就是對傳統教育模式的改革。現代教育的競爭路徑也是多元化,不論文科、理科、商科還是工科,都包括許多不同的專業,分得很細,還有一些專業、技藝在四大範疇以外的【例如演藝】或者跨範疇的【例如師範】,古代教育的競爭路徑則集中於讀書做官。

「社會需要什么專業,教育就會馬上大力開展此專業人才的培養,大批量的人才培養目的並非發掘個體的天性和天賦,而僅僅是迎合社會的需要」

現代教育一樣保留了大量就業面狹窄的「乞食科」,古代教育一樣很大程度上充當科舉的附庸,迎合朝廷、官府的需要,而朝廷、官府比社會狹窄得多。個體的天性和天賦與社會的需要可以重合,由於現代社會比古代複雜,分工更精細,需要更多類型的人才,因此重合的可能性更大。如前所述,現代教育為學生提供的選項頗為全面,已經很大程度上照顧個體的天性和天賦,尤其是非文科人才。

「首先,農業範式的生長和發展是靠種子自己的生命力,而不是依靠外部的改造,而工業範式則是完全由外界力量所控制。其次,農業範式的外部僅僅只是輔助性力量,如施肥、除草、澆水,並不能改變種子的種類,而工業範式中的外部力量則起着決定性力量。再次,在農業範式中,運氣和個性起着極大的作用,種子的優劣、質量、進化等都決定了未來的可能發展空間,但在工業範式中,外界的加工力量才是材料的可能發展空間的決定力量。」

如前所述,現代學校給學生的選項多得多,自由度更大,更能照顧個體的天性和天賦。古代學校還盛行體罰,硬迫學生專心勤奮守規,現代學校則乾脆廢除體罰。現代學校甚至容許學生評核老師。何者更接近於外界力量強制改造,不是很明顯嗎?古代教育下,運氣和個性的確起著極大的作用。但這真的是優點嗎?運氣不好,例如生為女性,不准上學;生為男性,但屬於賤民,也不准上學;屬於良民,但家境貧窮,也比現今更難上學。有個性,喜歡自我表達,喜歡自主學習,喜歡運動,喜歡科研,喜歡議政,不喜歡乖乖聽課,不喜歡背書,不認同儒家思想,怎麼樣?很可能被反覆體罰再開除學籍,最嚴重的可以斬首。是的,古代真有學生議政被斬首。



“現在的考試模式是應試教育,目的在於通過流水線的方法來教導處一批能夠成為社會螺絲釘的學員”

如前所述,現代教育給學生的選項多得多,自由度大得多,遠比古代教育更能照顧個體的天性和天賦。

“不光知識點可以死記硬背,還有很多現成的題目來背誦”

參考過往試題,並不是背了答案就行,而是要揣摩出題方向和答題技巧。這點古今並無太大分別。哦,古代科舉有帖經這種純粹背默的,現代考試有沒有一科如此的?

“不像現在一樣千篇一律的文章”

現今中國各省各自治區各直轄市的教材並不統一,還隔三差五改版。千篇一律的文章,形容古代的經典倒靠譜多吧。

“以前考的是八股文,寫的文章也是沒有範文可以用”“背下來的知識點是用來“創造性使用”而不是“應付性答題”的”

誰說的?關鍵詞︰“時文”。現今中國高考作文自選角度、自擬標題、文體不限,自由度比八股文大得多了。



引用:
原帖由 nilietlobulnab 於 2018-4-3 04:09 AM 發表
“現在的考試模式是應試教育,目的在於通過流水線的方法來教導處一批能夠成為社會螺絲釘的學員”

如前所述,現代教育給學生的選項多得多,自由度大得多,遠比古代教育更能照顧個體的天性和天賦。

“不光知識點 ...
八股文不是明清才有嗎?



以前D人寫嘢,好鍾意引經據典,唔記返咁上下經書,
好難寫到公文喎。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