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1,131
  • 回覆: 8
<<廣州通海夷道>>
廣州東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門山(今香港屯門青山),乃帆風西行,二日至九州石(今海南東北海域七洲列島)。又南二日至象石(今海南東南海域獨珠石)。又西南三日行,至占不老山(今越南峴港東南占婆島),山在環王國(今越南中南部)東二百裡海中。又南二日行至陵山(今越南燕子岬)。又一日行,至門毒國(今越南歸仁)。又一日行,至古笪國(今越南芽莊)。又半日行,至奔陀浪洲(今越南藩朗)。又兩日行,到軍突弄山(今越南昆侖山)。又五日行,至海硤(今麻六甲海峽),蕃人謂之‘質’,南北百里,北岸則羅越國(今馬來西亞南端),南岸則佛逝國(今印尼蘇門答臘東南部舊港)。佛逝國東水行四、五日,至訶陵國(今印尼爪哇),南中洲之最大者。又西出硤,三日至葛葛僧袛國(今印尼蘇門答臘東北岸伯勞威斯[Brouwers]),在佛逝西北隅之別島,國人多鈔暴,乘舶者畏憚之。其北岸則箇羅國(今馬來西亞吉打)。箇羅西則哥谷羅國(今泰國克拉地峽西南)。又從葛葛僧袛四、五日行,至勝鄧洲(今印尼蘇門答臘日裡附近)。又西五日行,至婆露國(今印尼蘇門答臘婆羅師島)。又六日行,至婆國伽藍洲(今印度尼科巴群島)。又北四日行,至師子國(今斯里蘭卡),其北海岸距南天竺(今印度南部)大岸百里。又西四日行,經沒來國(今印度西部闊倫),南天竺之最南境。又西北經十餘小國,至婆羅門(今印度)西鏡。有西北二日行,至拔風日國(今印度孟買附近洛奇),又十日行,經天竺西境小國五,至提風日國(今巴基斯坦卡拉奇)其國有彌蘭太河,一曰新頭河,自北渤崑國來,西流至提風日國西北,入於海。又自提風日國西二十日行,經小國二十餘,至提羅盧和國(今伊朗阿巴丹附近),一曰羅和異國,國人于海中立華表,夜則置炬其上,使舶人夜行不迷。又西一日行,至烏剌國(今伊拉克奧波拉),乃大食國之弗利剌河,南入於海。小舟泝流,二日至末羅國(今伊拉克巴士拉),大食重鎮也。又西北陸行千里,至茂門王所都縛達城(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

唐代時期已經有清楚既航海指標記錄,比明朝鄭和下西洋早左兩個朝代,如果以唐朝既國力應該可以做到最早既日不落帝國。但點解唐朝好似對東面、西面、北面用兵較多,但南邊就好少。



今大皇帝準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國君主暨嗣後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哩到無人了解唐朝海軍嗎?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引用:
原帖由 復活高貝利 於 2018-2-17 02:33 PM 發表
唐朝邊有咁勁
你指海軍定國力?



[隱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引用:
原帖由 復活高貝利 於 2018-2-17 07:49 PM 發表


Both
唐代國力黎講,應該唔算弱....但有冇殖民需要有待商榷



引用:
原帖由 香港政府 於 2018-2-16 08:32 PM 發表
哩到無人了解唐朝海軍嗎?
網上有一篇文章介紹唐朝海軍。但我對中國歷史所知不多,難以斷定文章真偽,還得請教有識之士評說。

[轉載]

標題︰揭秘大唐帝國稱雄天下的一大利器:大唐無敵水師

網址︰http://www.timetw.com/11435.html



引用:
原帖由 ichthys2 於 2018-2-18 07:24 AM 發表


網上有一篇文章介紹唐朝海軍。但我對中國歷史所知不多,難以斷定文章真偽,還得請教有識之士評說。

[轉載]

標題︰揭秘大唐帝國稱雄天下的一大利器:大唐無敵水師

網址︰http://www.timetw.com/11435. ...
據杜佑《通典兵十三水平及水戰具附》記載,當時軍用艦船有六種類型:樓船、艨艟、鬥艦、走舸、遊艇和海鶻。

樓船......相等於現代既戰烈艦,明朝最大係寶船,如果講大,我諗樓船比寶船仲大。



引用:
原帖由 ichthys2 於 2018-2-18 07:24 AM 發表


網上有一篇文章介紹唐朝海軍。但我對中國歷史所知不多,難以斷定文章真偽,還得請教有識之士評說。

[轉載]

標題︰揭秘大唐帝國稱雄天下的一大利器:大唐無敵水師

網址︰http://www.timetw.com/11435. ...
(轉)漢朝之比明朝的造船技術如何?應該係“有過之而無不及”。比世界的造船技術又如何?應該講獨立無二,無任何國家可比。現在都講明朝的造船技術先進,怎麼不讀讀《史記》?而且兩千多年前,在全中國、全世界都搵唔到一根指南針的情況下,他們又係怎麼橫渡萬頃碧波應對滔天巨浪,又係如何在茫茫天地間確定方向的,簡直係個迷。

但係既然公認《史記》記錄歷史的真實性,我們就不得不重讀這一段歷史,對漢朝造船技術的先進性、對漢朝航海能力的高超性重新確認。中國許多學者只看重中原的歷史,卻忘記了海洋發展史,這係一個歷史的盲點。西方人自稱係外向型的海洋文化,而我們的航海的起步比他們要早得多,海洋文化也比他們悠久得多。

http://hk.aboluowang.com/2014/0326/382905.html

唐代造船技術應該承繼左漢朝,但唯一係漢朝不及唐朝咁重視海貿,市舶司都係起源唐朝。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