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1,343
  • 回覆: 6


川漢鐵路是清末提出興建的一條重要鐵路線路,東起湖北廣水(后改漢口埠),經宜昌府、夔州府(今奉節)、重慶府,西至四川成都府,是連接湖北、四川兩省,貫通長江中上游地區的重要鐵路動脈。川漢鐵路的建設歷經了清末、民國、共和國三個時期,不過由于各種因素干擾,唯有今川渝境內原“川漢鐵路”線路段至今沒能建成。

中文名

川漢鐵路
外文名
Chuan-Han Railway
開工時間
1909年12月10日
設計師
胡棟朝、陸耀庭、詹天佑
長度
2000公里
起點
成都
終點
最初為廣水,后改漢口埠
全程線路
成都-重慶-夔州-宜昌-漢口

[ 本帖最後由 白雲2014 於 2018-3-25 04:09 PM 編輯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gobFhKMZKA&feature=share



1910年,川籍人士施典章雖然早已不是廣州“市長”了,但仍然保留着“公務員”的身份和“廳局級幹部”的級別。在官場、商場應酬時,人們還稱呼他為“府台”。

5年前(1905年),當施典章帶着“幹部身份”這一“救生圈”“下海”時,那可是由清政府任命的,而且還下了聖旨。由此,施典章成了眾多兼跨官場、商場的“兩棲”幹部之一——頭上紅燦燦的帽子保障着退路,而腰裡鼓囊囊的錢包則代表着奉旨“下海”的巨大收穫。

起初,施典章在官場中輾轉遷徙,也就混了個琼州(海南島)知府。當年的琼州,可不是什么令人羨慕的地方,有點門路的幹部,絕對是“一顆紅心,一種準備”——堅決不到這種“廣闊天地”去“大展拳腳”。施典章扎根琼州幾年后,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終于熬成了廣州知府,躍進了大清國一線幹部的行列。廣州在當時雖然被上海壓了一頭,但好歹也還是繁華所在。這令出身四川瀘州的施典章成了川籍幹部中少數號稱懂些洋務、懂些經濟的人物之一。

之后,開了眼界的施典章,開始盤點自己的人生:仕途上蹉跎半生,只混了個“廳局級”,憑自己有限的才幹和更為有限的人脈,要想繼續走下去的話,前景實在黯淡。正好當時有個機遇,國有“央企”川路公司需要一名幹部負責投資事務。施典章既是四川人、又有抓經濟建設的實踐經驗,級別也夠。經過一番“運作”后,在川路公司“總理”(總經理)喬樹木丹的引薦下,施典章得到四川總督錫良的賞識,終于“下海”經商。從此,施知府成了“施總”,工作地點也從廣州轉移到了上海。

川漢鐵路的建設,一直是大清國從中央到地方的重點工程,而且是重中之重。在“要想富、先修路”的經濟驅動之下,這條擬議中的鐵路,也成為對抗英、法在大清國西南地區邊疆不斷擴張蠶食的戰略布局。

但是,一心雄起的大清國,卻面臨着財政短缺的尷尬局面。于是,發動民間的力量,打一場鐵路建設的“人民戰爭”,就成了惟一的選擇。川路公司儘管在創立伊始定性為“國有企業”,但其資金卻大多來自民間,而且是來自向全省農民強行攤派徵收的“租股”。這就埋下了日后釀成大規模群體性事件而終致不可收拾的伏筆。

幾年下來,川路公司籌集了近千萬兩的資金,但離川路建設所需的5000萬兩資金還差得遠。這正好被管理層作為資本經營的借口,以便為這些資產“保值增值”。在投資另一“國有企業”重慶銅元局失敗后,川路公司遭受了200萬兩的巨大損失。痛定思痛,他們將餘下的資金調集到上海與漢口,進行相對保守的投資。在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的上海,川路公司投放了一半的資金350萬兩,由施典章親自坐鎮。

按照川路公司內部風險防範的要求,公款在上海錢莊存放時,每個錢莊的存款上限不得超過15萬兩。而施典章之所以為正元錢莊老板陳逸卿的被捕而擔心,就是因為他把三分之一的寶都押在了陳逸卿的身上:在陳逸卿實際控制的正元、兆康和謙余3家錢莊,川路公司的總存款居然高達113.5萬兩。

自從1910年7月正元錢莊在股災中倒閉后,施典章就一直惴惴不安,擔心陳逸卿會出事。為了防範萬一,施典章還拍了電報,將小妾和兒子都招到了上海,並悄悄提了8萬兩銀子,到處放風說自己將到香港去出售被套的股票,以彌補虧空。

陳逸卿被捕的事情,在上海灘鬧得沸沸揚揚。當時,陳逸卿還兼任着幾家美資公司的買辦職位。在老美的強力干預下,陳逸卿並沒有被關進暗無天日的看守所,而是羈押在“中外合作”的特別法院“會審公廨”內。
陳逸卿好歹有美國人罩着,而施典章既在朝中無人,又無海外關係,此時他最後侮的就是沒早當個“裸官”或“裸商”,早些把家眷安頓到香港,辦好洋護照,一旦“風緊”就能“扯乎”。

9月25日,還沒來得及出逃的施典章,在上海被兩江總督張人駿、江蘇巡撫程德全所派的“專案組”實行了“雙規”。或許惟一值得施典章“欣慰”的是:自己雖然只有“廳局級”的身份,可他的案件卻是由大清最高領導、溥儀小皇帝的老爸、攝政王載灃親自批示查處的。

“專案組”本來以為辦的是一件瀆職案,可審查的結果卻令他們大吃一驚:這根本就是一起數額特別巨大、情節特別嚴重的貪污大案——除了違反規定在錢莊超額存款外,施典章還涉嫌侵吞公款,數額高達百萬兩。

被震驚了的江蘇專案組立即將案情逐級上報給了朝廷。在朝廷批示下,負責全國鐵路建設的郵傳部派出了第二個“專案組”,進行更為深入的調查。這一下又查出早在案發前兩年,施典章曾向陳逸卿名下的其他兩家錢莊分號存入款項,而且時間居然都是在這兩家分號宣布倒閉之后。此外,施典章還曾將一筆17萬兩的公款私自移存到滙豐銀行,公司賬上亦無記載。

至此,郵傳部“專案組”認定:施典章“濫放路局所存之畝捐公款”,350萬兩公款被“虧挪竟至200萬兩”;他還以購買股票為幌子,大肆侵吞公司公款,數額巨大。之后,根據大清《商律》,“專案組”建議責令施典章退賠其“虧挪”各款,收繳其所有非法所得,並在全案定結后,“發交地方官監禁3年,罰金1萬元,繳清後方得釋放”。

相比這件案子引發的巨大雷聲,其處理結果簡直就是“毛毛雨”。可令誰也料想不到的是,這場“毛毛雨”卻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一場遠比金融風暴更為可怕的颶風正在醞釀……1911年5月(宣統三年四月),清政府將實質上已經“民辦”的川漢鐵路強行收歸“國有”,隨后又將築路權出賣給英、法、德、美4國銀行團。消息傳到四川后,川民極為憤慨,引發了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清廷派湖北新軍前去鎮壓,造成武昌空虛,為辛亥革命首役武昌起義奠定了基礎。

據《出軌1911——鐵軌下的老鼠》 雪珥/著

[ 本帖最後由 白雲2014 於 2018-3-25 04:05 PM 編輯 ]



四川保路運動, 點解 清朝 會鎮壓唔到??
保路運動 參與者多數是沒有武裝的平民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復活高貝利 於 2018-3-26 12:28 AM 發表


調咗湖北新軍過去,跟住出事
武昌起義 不是湖北新軍發動的嗎??
湖北新軍調左去四川, 點樣係武昌發動起義??

同埋四川自己無兵力咩?? 點解要調湖北軍隊去??



保路運動又稱鐵路風潮。1910年(宣統二年),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逼清政府訂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政府為了向四國銀行團借款用來鎮壓革命,在郵傳大臣盛宣懷的策動下,宣布“鐵路國有”政策,將已歸商辦的川漢、粵漢鐵路收歸國有。四川修築鐵路的股東,不僅來自紳士、商人、地主,還有農民,而且農民購買的股份占很大比例。清政府頒布 “鐵路國有”政策以後,收回了路權,但沒有退還補償先前民間資本的投入,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階層,尤其是廣大城鄉勞動人民的反對,從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清政府為了鎮壓革命,不惜喪失國家主權,將鐵路收歸國有,且大肆派兵屠殺保路人士,通過此舉,全國人民充分看清了清政府賣國求榮的本質。

中文名
保路運動
外文名
Railway Protection Movement
時間
1911年6月
人物
盛宣懷、羅綸、鄧孝可
主要地點
四川
鐵路
川漢鐵路、粵漢鐵路
性質
群眾運動
保路方式
徵集民股
記載文刊
《申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HxjXhgE-o&feature=share


貪污腐敗 大清滅亡催化劑

[ 本帖最後由 白雲2014 於 2018-3-26 08:26 AM 編輯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