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1,828
  • 回覆: 3
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駕潰,傳位至惠帝,此舉激怒燕王朱棣起兵討閥,期間,日本及女真族不敢進兵侵略。
相反,到太平天國洪秀全及民國蔣介石出兵北上,都遇上清兵和日本人的攻擊,是南向北戰術失敗嗎?還是據守中國北方的闖將有外族支援下才能成功奪取政權呢?

[ 本帖最後由 商界難吃的留言 於 2018-7-29 05:49 AM 編輯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引用:
原帖由 明日野性的老闆 於 2018-8-4 01:57 PM 發表



明成祖時,女真還未成形,日本有很多勢力未達到豐田秀吉實力。蒙古族四散漠北
明成祖時日本由室町幕府統治,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満派遣今川貞世(了俊)領兵前往九州,驅逐了南朝勢力,開始試圖與明朝建立聯繫。但1380年發生胡惟庸案,明朝懷疑胡惟庸私通日本,故此時明朝與日本未正式建立關係。1392年,足利義満統合南北朝,1399年消滅獨自進行貿易的大內義弘應永之亂)。

1401年義滿接受博多商人肥富的獻策,派遣肥富和僧人祖阿為使節前往明朝。次年明惠帝遣明使節帶來了封義滿為「日本國王臣源義滿」的國書。但明使滯留日本期間,明朝發生靖難之變明成祖即位,故再次發送國書,明朝與日本正式建立國交。義滿死後,第四代將軍足利義持與前任管領(幕府中央行政官)斯波義將等不滿於朝貢的形式,1411年起暫時停止了貿易。第六代軍足利義教時重開。應仁之亂以後,日本進入戰國時代,貿易由堺(今大阪)的細川氏、兵庫的大內氏等大名及博多、堺等地有勢力的商人所掌控。


1523年的寧波之亂後,大內氏控制九州北部和中國地方(本州西部)。1536年大內義隆再次開始派出遣明船。1551年義隆被家臣陶晴賢所滅(大寧寺之變)之後,繼位的大內義長與兄大友義鎮於1556-1557年向明朝派遣使者要求重開貿易,然而明朝方面將義長視為篡奪者而拒絶之。1557年義長又為毛利元就所滅,大內氏完全滅亡,故貿易重開的希望斷絕,東亞以倭寇(後期倭寇)為主的走私貿易開始盛行。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