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18,230
  • 回覆: 4
1.歌劇適合所有人
自從幾百年前歌劇在劇院上演以來,來自世界各地的作曲家就產生了具有各種各樣故事情節的作品。 有一個關於偏執狂國王的故事,國王指示他的50個女兒結婚並殺死他們的丈夫,以保護自己的王國免遭入侵(弗朗切斯科·卡瓦利(Francesco Cavalli)的希珀梅斯特拉(Hipermestra)),半神半mig地在地獄中尋找死去未婚夫的靈魂(L’Orfeo by 克勞迪奧·蒙特沃第(Claudio Monteverdi),以及一位與一位迷人的女士墜入愛河的王子,這位女士正在和平條約下與王子的父親結婚(朱塞佩·威爾第(Don Carlos),朱塞佩·威爾第)、Carmen等等。 無論您是渴望染黑血腥的戰斗場面,準備了解黑社會還是希望沉浸在令人眼花tear亂的悲慘愛情中,請放心,您會在當今成千上萬的 opera in hong kong 中找到自己的東西。

2.歌劇無縫融合音樂和戲劇
誰不喜歡音樂會和電影? 為了走遍全球觀看他們最喜歡的樂隊的現場表演,香港人可能會休假幾天,許多夫婦每週都會去看電影。 歌劇結合了唱歌,管弦樂,舞蹈和戲劇,因此歌劇院是香港人最喜歡的消遣方式。

3.歌劇是眼睛的享受
人類天生喜歡花哨的東西–漂亮的女士,漂亮的男人,閃爍的衣服,奢侈的建築等等。 前往歌劇院,便可以擁有一切-令人驚嘆的演員陣容,似乎來自中世紀貴族衣櫥的服飾,背景和道具,使觀眾彷彿向後走了幾百年-稱其為娛樂 為了人類的眼睛和靈魂。



其實西洋歌劇在港不算白雪陽春, 歌劇迷為數也不少, 每次有劇上演, 必招來多位前輩在論壇發表高見, 但作為日常音樂欣賞項目, 可能因為冇咁 “即食”, 普及程度稍遜。去年 (2019) 藝術節期間, 筆者便在香港大會堂見識了一班不只愛 “聽” 的歌劇發燒友, 也體會到他們對“唱”的狂熱。由於是德/法作曲家  J. Offenbach (奧芬巴赫) 誕生 200 周年紀念, 筆者身為忠實奧粉,又怎能不連踩兩場!  =>


驚喜陸續有來, 日前在網絡搜獲神童歌劇 Così fan tutte, <女人皆如此>, 競然是用4K UHD (3840 x 2160) 規格錄制。 此劇非本人至愛, 但因是維也納詩人 Lorenzo da Ponte  三大名劇 (The Marriage of Figaro, Don Giovanni) 之一, 詠嘆調悅耳動聽, 而比利時藝人演出亦 “生鬼”,  可惜 “古劇今演”,舞臺裝置及服裝 ”慳水慳力”,  白白浪費高清畫面的特有功能!
=&gt;

[ 本帖最後由 sallyrichter 於 2020-4-13 02:04 PM 編輯 ]



I  Like  Italian  Opera ,
but  so  sorry  and  ashame  that  I
dont  know  Italian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omy2ifFT1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I-A_u4NAp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4-Kd7x06AU&amp;t=692s

[ 本帖最後由 RV356484 於 2020-8-3 09:56 PM 編輯 ]



[隱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_YaeDyeM-U&amp;t=50s

意大利人吵架好似唱歌,
意大利歌劇就係音樂。
意大利人一舉ー動就會
成藝術作品。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