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3,621
  • 回覆: 9
一花六葉事已完 那個禪師來參禪?
喋喋不休何時了
生生死死幾時終
搬石壓草,緣木求魚,

還有識末后一句,天下第一 否

《景德傳燈錄》卷一六:“末后一句,始到牢關。鎖斷要津,不通凡聖”

此至極透徹的一句,更無其他語句可以超過

此句再沒有可超越,當然即是天下第一

”一“,數的開始,第一個數,1即第一,天下第一也,釋佛49年說法未說之“一”字

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狂語者,不異語者,釋佛說了49年法,說了那么多,又怎會糸說自已一個字都沒有說,49年未說之一字真正的意思是49年說法,而“一”這個字沒有解說

這個“一”字佛49年沒說,但另一個人老子,他在《道德經》說了: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佛教沒有直接解說這個“一”字,但卻有這個“一”字

《六祖壇經》付囑品第十,達摩偈:"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達摩將佛法傳入中國,一花開五葉,傳五代,到了第五代 慧能 卻稱為六祖,五與六這裡就差了一,

一花開五葉,達摩東渡中土,一花開五葉傳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惠能,五代祖師。而五葉慧能卻被稱為六祖而不是五,明顯是差了一,與五葉不對。若說達摩是一花,而其東土五個祖師為五葉,慧能就排到第五,這樣要稱為五祖才對。達摩是一花為“1”,那么二祖慧可就是第一葉,這同為“1”,達摩為“1”,慧可為第一葉又為"1",就成了兩個“1”,但佛法為不二法門,不二就是沒有兩個一樣的,唯一的,只有一個“1”。而就算不是不二法門,搞出兩個“1”出來,也明顯不對,1就糸1,怎會有兩個1,有兩個,就不是1而是2了,所以花是花,葉是葉,達摩是一花,東土五祖為花下的五片葉,花葉分拆明顯不對。又道達摩是初祖,慧可是二祖,僧璨三、道信四、弘忍五、惠能六,那達摩初祖是算0還是1,算0慧能只是排到第五,不能稱為六。若達摩算1,慧可就是“2”了,僧璨就是“3”、去到慧能就成了六葉,所以這排來排去這一花開五葉與六字就是對不上,達摩是一花,東土五祖為五葉,那誰是第一葉,達摩為一花,東土五祖為五葉那慧可就是第一葉,這樣慧能就只能排到五而不是六。所以一花開五葉,慧能卻稱為六明顯有問題,達摩是一花,只有達摩也是第一葉,慧能才能排到第六,但這樣就不是一朵花與五片葉了。一花開五葉,關鍵的是誰是第一葉。達摩是第一葉,那么東土五祖又豈只是葉,而不是花。達摩是一花,東土五祖是五葉又怎會對。

....................

又道溈仰、臨濟、曹洞、法眼、云門為五葉,需知據《六祖壇經》,此五派並沒佛衣稟承,這又豈是一花開五葉

.....................

金剛經云:世界實有者為一合相,又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言達摩為一花,生出東土五祖這五片葉,達摩為初祖,慧可是二祖,僧璨三、道信四、弘忍五、惠能六,這個就是相,明明開五葉,卻要稱為六,這個一花五開葉這個相不對,就是非相,所以說諸相非相,並不是這樣的,而是達摩為一葉,其它五祖為五葉,合起來才為一花,這一朵花合五片葉這件事就為一合相。

一合相即是一花六葉,六葉即為六塊花瓣,達摩為第一葉的花瓣,第二葉的慧可,第三為僧璨,道信四、弘忍五、惠能六。一朵花由六葉的花瓣合起來組成,一合相,五葉與達摩合,一花六葉。六葉就與六祖對上了

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拈花示眾,唯迦葉微笑,這個迦葉是什么?怎就他微笑,佛又把衣法傳給了他。這個迦葉其實就是加葉,釋佛拈的花要加上一葉的意思,花與葉要合起來。六祖慧能入滅,被問及衣法應該付給誰,慧能說根據達摩的偈:“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六祖慧能明明系六祖,怎就一花開五葉,成了五葉了,要六葉才對啊,故這裡實質缺了一葉,缺了“一”。要加一葉,所以加葉微笑,這也只能加葉微笑,,加葉,能加到這個“一”,就是天下第一,因為他加了這個一,得到了這個“一”,他就糸這個“一”

而這個加葉,加“一”
就以末后一句來加
因為末后一句是天下第一即“一”,只有是“一”,才能加到五葉里,五葉缺的是“一”,

到此,若還認為一花開五葉,而慧能卻被稱為六祖,五與六並沒不妥處,則可從達摩的偈:我來本茲土,傳法救迷情的這個迷情是到底指什么來了解即知

這個迷情,無非有兩個解釋
1 指各位修行不得法,迷在那裡不知怎樣修行
2 指這個世界為什么會是五濁惡世這個樣

我們這個世界,又名娑婆世界,五濁惡世,充滿了各種的惡人惡事,眾生都忍受種種煩惱苦難
這樣如此不堪的一個世界要不要救

這個世界惡成這樣,若言不用救,那就已經不是佛了
所以,達摩言救迷情,這個迷情一定指的是要救這個五濁惡世,而不是各位修行不得法

而要救這個五濁惡世,這個惡世,惡的根在那裡,是什么真正的原因導至了這個世界會變成這樣
歷代學道得道的人這么多,若出來為這個世界主持公道,這個世界一定不會如此之惡,但一個也沒有,一個神也沒有真正的顯靈

《道德經》講,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至也,謂:天無已清將恐裂,地無已寧將恐廢;神無已靈將恐歇,侯王無已貴以高將恐蹶。

《道德經》將這個世界為什么是五濁惡世這個樣子講得很清楚,因為沒有這個“一”,而天裂地廢,神不顯靈,侯王傾倒覆滅天下不正,天地時刻交戰,才出現種種惡人惡事,而這些惡人惡事的根源就是因為沒有這個“一”,沒有這個“一”就個個都一樣 連神也一樣這樣的認為自己是最對的,別人都要聽自已的,這樣連神也在爭,這個世界又怎會變得好

而要得到這個一,就從一花開五葉,慧能卻被稱六祖,五葉與六不對,這裡可以參得,
這樣整個佛教即變成一個可救世人出離惡世之教,不然一大教藏只教人修身了命,卻不救這個五濁之惡世,這又有什么慈悲可言,又算什么佛

..........................

諸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

這大事情因緣是什么事,是性命否?這性命長生不死又與別人何干,于世又有何益,長生不死又怎會改變這個五濁惡世的濁與惡,這不過是令自已活得好

.....
《法華經》卷一︰‘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于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于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于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于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
.....

這大事因緣是因為佛要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佛之知見:即佛之見解,意見,佛對世界的看法與主張

這正與達摩說傳法救迷情所說相合,這個迷情正正就是這個五濁惡世為什么這樣,佛又以什么辦法解決,有什么主張,主張正確才能清淨,長生不死但思想不正確,整天的爭名奪利,用盡各種非法手段又怎會清淨,所以達摩所說的迷情並不是修性命

................................

很多人並不知道佛法的真正作用,門外的就以為四大皆空,無欲無求,看破了紅塵,大部份有點了解的就認為這是為了了脫生死或去西方極樂世界,但什么才是了脫生死,是否像藏傳佛教那樣修到虹化想去那裡就去那裡可任意轉生了就是了脫生死了,這並不是,像他們的活佛轉生了十多世,到了這兩世,被人從宮殿趕了出來,這樣就是這個報身斷了,生死未了,這個就像孫悟空一樣,他得道了回到花果山,可還想當玉皇大帝,住在天宮享各種的福報一樣。修道要三身具足才叫完滿,寺廟內釋佛的像是三尊相同的坐在那裡的,這代表了佛的三身,這三身分別為:法身、報身、應身,三種佛身,這又叫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孫悟空,西藏的活佛,他們的法身已經修得很好,可以虹化,投生可自已作主,但這報身不行,這還得輪迴,報就是福報,什么都沒有還長生不死,這不等于永遠活受罪,這還不如死了好,,所以要成佛成道,三身完滿,這個就是達摩東渡傳法,佛法立天下第一之旨。有了天下第一,斷了輪迴,別人就沒什么理由把你從皇宮裡趕出

..................
一花六葉事已完 那個禪師來參禪?此句末后一句為何不能超越,,首先,我前面已經講過,佛衣的傳承根據《六祖壇經》六祖所言這要根據達摩的偈:“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而一花開五葉,實則缺一葉,故有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釋佛拈花而迦葉微笑之旨,五葉而加一,這就糸六葉 一花六葉,,一花六葉已被我所說,其它人已不能再說,不能再說再加葉這如何還能再超越,六葉就完整了,完了,你不能說七葉八葉,七葉,八葉也吾是加一,六葉完了,故我此句后再沒可下片語者,不能再被超越,,, “那個禪師來參禪”,此鎖斷要津,不通凡聖之語,,修行得了道,最后到底是想要當神當官當皇帝,但當了神當了皇帝后又被其它得道的反了,取去性命,道行一下子就又沒了,又要重新修過,修行人就是這樣不停的:修行得道-享福-被殺-重頭再修,不停的輪迴,總了不了,停不下來,,悟了,六祖的修法即可頓超,,事情已經完了,你又還參什么禪,賊心不死的圖個什么

[ 本帖最後由 會元TheOne 於 2023-1-11 12:56 編輯 ]



附件

rerereet.jpg(15.55 KB)

2022-9-8 06:20

rerereet.jpg

有道理


南無本是識加摩尼佛


南無本是識加摩尼佛


[隱藏]
一花開五葉
比喻達摩為花, 
一葉:二祖慧可
二葉:三祖僧璨
三葉:四祖道信
四葉:五祖弘忍
五葉:六祖惠能



引用:
原帖由 聖人模式 於 2022-12-3 21:30 發表
一花開五葉
比喻達摩為花, 
一葉:二祖慧可
二葉:三祖僧璨
三葉:四祖道信
四葉:五祖弘忍
五葉:六祖惠能
佛法為不二法門,一葉卻稱為二祖,二又稱三,三又稱四,四又五,五又稱六,此為二也



引用:
原帖由 聖人模式 於 2022-12-3 21:30 發表
一花開五葉
比喻達摩為花, 
一葉:二祖慧可
二葉:三祖僧璨
三葉:四祖道信
四葉:五祖弘忍
五葉:六祖惠能
一就稱一,二就稱二,三就稱三,一卻稱二,二卻稱三,三卻稱四,是個什么鬼

再說你排祖的時候,達摩為一祖,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至六祖惠能,全部是一個整體

排花葉的時候卻達摩是一花,慧可一葉,至慧能東土五祖均為葉,花是花,葉是葉,花葉分拆

排數字是組合在一起,排花葉時卻是分拆開來,一邊組合,一邊卻是分拆,又分又合,簡直是亂來

[ 本帖最後由 會元TheOne 於 2022-12-8 12:21 編輯 ]



引用:
原帖由 會元TheOne 於 2022-12-5 22:11 發表

佛法為不二法門,一葉卻稱為二祖,二又稱三,三又稱四,四又五,五又稱六,此為二也
佛法的不二法門是在心上用功夫,而不是指在事物上沒有分別不可以有分別。事物是可以有分別。
不二法門是指直接看到心對事物的認知,不帶個人的成見、偏見、人我對立、憎愛(善與不善),保持中立,如其事物本來的面目去看待一切。



引用:
原帖由 聖人模式 於 2022-12-7 18:40 發表

佛法的不二法門是在心上用功夫,而不是指在事物上沒有分別不可以有分別。事物是可以有分別。
不二法門是指直接看到心對事物的認知,不帶個人的成見、偏見、人我對立、憎愛(善與不善),保持中立,如其事物本來的面目去看待一切。
百度百科:不二法門,漢語成語,拼音是bù èr fǎ mén,原為佛家語,意為直接入道,不可言傳的法門。后比喻最好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出自《維摩詰經·入不二法門品》。


!!!!!!!!!!!!!!!!!!獨一無二!!!!!!!!!!!!!!!!!!!!!!



[隱藏]
南無本是識加摩尼佛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