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駕駛公司闖關科創板,聚焦低速泊車的縱目科技能否打破虧損魔咒?
#1
發表於 2022-11-29 19:45
11月23日,縱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縱目科技”)向上交所遞交招股書,擬衝刺科創板IPO。
縱目科技是小米官宣造車後投資的第一批智能車產業鏈公司之一,上市前融資多達10輪。除小米外,君聯資本、遠海基金、復星、高通創投、同創偉業、建發集團、聯想創投等也在投資人之列。公司最近一輪融資超10億元,投前估值80億元。
目前縱目科技創始人唐銳及其母李曉靈直接或間接持有公司33.31%的股份,是其最大股東兼實控人。本次IPO縱目科技擬募資近24億元,用於上海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東陽智能駕駛系統生產基地項目(一期),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2017年,縱目科技曾在新三板短暫掛牌,當年12月即終止。據智駕網報道,原因系新三板成交量不足以滿足公司融資需求。雖然已達到上市標準,但多年依賴融資的縱目科技仍處在“燒錢”階段,尚未盈利。其招股書中直言,若上市後未盈利狀態持續,可能面臨退市風險。
縱目科技成立於2013年,主要從事汽車智能駕駛系統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主要以前裝方式向整車廠商銷售。現階段,其智能駕駛系統主要針對低速泊車場景,包括全景式監控影像功能(L0級別)、自動泊車輔助功能(低速L2級別)和自主泊車功能(低速L3+級別),針對泊車場景搭建了統一產品平臺Drop’nGo.
縱目科技強調量產能力,據招股書介紹,公司是業內少數較早獲得整車廠商L4級封閉園區低速智能駕駛量產項目的供應商之一。報告期內,累計實現了18個車型的量產出貨,出貨量超過40萬套。
縱目科技已量產或取得定點的客戶包括賽力斯汽車、長安汽車等數十家。2021年下半年起,公司融合泊車系統在長安汽車UNI-T/UNI-V、嵐圖Free/夢想家、AITO問界M5/M7等多款車型上實現量產。
體現在收入上,報告期內(2019-2021年,2022年1-3月),縱目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4966.01萬元、8383.04萬元、2.27億元和9003.48萬元,收入加速增長,2022年第一季度就實現了上一年近一半的營收。其中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佔比分別為89.42%、89.31%、71.84%、86.32%,集中度較高。
從產品來看,公司為整車廠商提供三大類產品:智能駕駛控制單元,攝像頭、超聲波傳感器、毫米波雷達等硬件,以及配套軟件和算法集合而成的智能駕駛系統。智能駕駛控制單元貢獻收入比例較高,分別為63.68%、48.91%、58.78%、54.04%,傳感器收入佔比則逐年上升,由25.42%升至41.5%。
由於2021年汽車電子行業芯片的供不應求,智能駕駛控制單元的毛利率受到負面影響,報告期內分別為14.09%、11.97%、11.65%和7.53%。而另一邊,得益於量產規模增長、單位成本降低,傳感器毛利率產生較大變化,報告期內分別為-21.22%、-12.00%、8.38%和10.75%,呈上升趨勢。
但與同行相比,縱目科技的整體毛利率偏低,從2020年度開始下滑,16.43%降至2022年1-3月的10.38%。公司將之歸因為規模較小導致議價能力低、早期戰略客戶訂單毛利率低、自有產線產能爬坡階段效率有待優化。
縱目科技CEO唐銳曾在硅谷從事汽車電子半導體研發,任英國CSR半導體(現為美國高通收購)汽車事業群全球資深工程總監,管理汽車半導體產品的定義和研發。
公司整體對研發十分重視,尤其強調智能駕駛系統全棧自研能力,員工中61.92%為研發人員。報告期內,縱目科技研發投入較高且持續增長,分別達到1.20億元、1.72億元、2.69億元和8673.74萬元,佔收入240.65%、205.13%、118.32%和96.34%。
與經緯恆潤、德賽西威、同致電子、維寧爾、安波福、法雷奧等同行相比,縱目科技研發投入佔收入比例奇高,行業均值僅在13%上下浮動。公司表示,研發資源的大量投入是保持產品競爭力的重要支撐,未來仍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由於研發投入較大、部分產品研發週期長,且部分定點車型項目尚未進入量產階段,縱目科技持續虧損。
報告期內,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60億元、-2.09億元、-4.16億元和-1.55億元。
公司在招股書中提醒,本次上市前尚未彌補虧損,且未來一定時間內可能無法實現盈利。尚未盈利導致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持續為負,持續虧損可能會造成現金流緊張。若虧損狀態一直持續,有可能導致觸發《上市規則》財務類強制退市第12.4.2條的情形,面臨股票直接終止上市的風險。
原文連結:https://inewsdb.com/其他/智能駕駛公司闖關科創板,聚焦低速泊車的縱目科/
inewsdb.com 日日新聞 . 掌握每日新鮮事
inewsdb.com 日日新聞 . 掌握每日新鮮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