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3,777
或許是天冷了,最近更新文章的頻率也是格外的低,雖然期間也走了南京許多地方,拍攝類型有秋景、老街、小鎮抑或曾經廢棄的工廠舊址。整理圖片時,發現今年拍的“中山陵音樂臺”竟然還躺在相機內存卡中,索性修幾張,算是對今年南京秋天最後的告別吧,後面更新最近去過的一些古鎮古街。


相信大家對於中山陵並不陌生,中山陵始建於1926年,竣工於1929年,為孫中山先生的陵寢,建築莊重簡樸,別創新格,整體造型宛若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鍾”,2016年榮獲“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中山陵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鐘山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中山陵除了瞻仰外,很多人還會花上10塊錢打卡這個小景點,即中山陵音樂臺。


音樂臺坐落在中山陵廣場東南,修建於1932至1933年,佔地約6.3畝,為中山陵的配套建築工程之一,主要是用作紀念孫中山先生儀式時的音樂表演及演講,與中山陵一樣,音樂臺也被列入了“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從高空俯瞰音樂臺,音樂臺整體建築群掩映在濃郁的秋色裡,建築呈半圓形,造型唯美,充滿了浪漫氣息。整體建築群包含大照壁、舞臺、蓮花池、觀眾席及紫藤長廊,建築在設計上選用了中西合璧式的風格,比如彰顯江南古典園林的照壁,體現古希臘特色的大理石立柱等。


舞臺前有一水池,呈半月形,池水終年不涸,不僅可以在雨天匯聚降水,在有音樂表演時還可以起到增強樂壇音響效果的作用,層次設計分明的音樂臺,著實美。


在音樂臺最高處有一條長廊,長廊上覆紫藤,待紫藤花開時,景色甚美。

雖然沒有在這裡聽過音樂會,卻到這裡體驗了一次“喂鴿子”,當鴿子起飛時,真的可以治癒一切。


舞臺後側的大照壁,是音樂臺的主體建築之一,整體仿我國傳統的五山屏風樣式,不僅好看,對於舞臺而言,自然尤其功效,可以起到反射聲波的作用,類似於迴音壁。

每天來這裡的遊人非常多,大多數人自然是衝著這裡的鴿子而來,坐下來,喂喂鴿子,度過一個愉快的週末。


這裡的鴿子或許早已不怕人了,還未坐下來就有許多鴿子搖搖晃晃的衝你走來,現場可以買一些食物喂鴿子。



在去音樂臺的路上,路過了靈谷寺西路,這條堪比陵園路的梧桐道真的也是超級美,且遊人相對不多。




原文連結:https://inewsdb.com/其他/我在南京音樂臺喂鴿子,鴿子起飛時真的可以治癒/

inewsdb.com 日日新聞 . 掌握每日新鮮事



inewsdb.com 日日新聞 . 掌握每日新鮮事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